學校校服自查報告(通用3篇)
學校校服自查報告 篇1
一、規范校服采購,加強校服采購監管。
縣教育體育和文化廣電局根據宜賓市教育局《關于加強校服管理的通知》文件精神和我縣實際,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學生校服管理的通知》,就校服采購管理工作提出以下要求:
1、堅持自愿同意原則;
2、實行申報監管制度;
3、規范校服采購行為:原則上實行價格限制;實行競爭性談判或詢價等方式采購;加強采購監督;
4、嚴格驗收;
5、實行產品召回更換制度;
6、實行供應企業黑名單制度;
7、建立校服供應商準入制度;
8、嚴格追責問責:;
二、校服采購大部分合法合規。
此次檢查的61所法人學校中,有16所學校進行了校服采購,合計采購校服15691套。其中高中階段采購了2629套,初中階段采購了8610套,小學階段采購了4442套。學校采購手續基本完善,合規合法,具體表現在:
1、所有采購了校服的學校均堅持了學生及家長自愿購買原則,并都簽署了“學生自愿認購單”,部分貧困生供貨企業免費贈送。沒有學校強制或變相強制學生購買校服現象。
2、嚴格執行申報監管制度,所有采購學校均填寫了《xx縣學生校服采購申報監管表》,經上級部門批準備案后再組織采購。
3、實行價格限制。全縣校服小學生夏裝每套價格控制在80元左右,春秋裝每套價格控制在100元左右;中學生夏裝每套價格控制在90元左右,春秋裝每套價格控制在120元左右。
4、絕大部分學校在采購時采取了詢價采購或者競爭性談判方式。
5、驗收嚴格,絕大部分學校在采購時與供貨商簽訂了采購合同,校服供貨商也按照要求提供本批次校服原輔材料的纖維檢測報告。
6、實行了產品召回更換制度。學校為學生組織校服采購時堅持了索取正式的票證,要求供應企業實行產品召回制度。凡發現校服出現質量、安全等問題,供應企業必須無條件召回,更換合格產品。
三、校服采購過程中仍存在不足
1、怕麻煩,不愿采購校服。調查發現大部分學校認為校服是一種民族精神和學校文化的體現,是一個學校整體精神面貌和集體榮譽感的外在體現之一,既是校園文化建設的組成部分,也是學生團體精神風貌的一種表現,學校有必要組織學生進行校服采購。但是很多學校校長為了減少麻煩,規避采購風險,不愿承擔責任,未組織校服采購。
2、少部分學校未嚴格執行競爭性談判或詢價采購。多數學校選擇三家及以上的企業進行競爭性談判或詢價采購,少部分學校采與1—2家企業協商的方式。
3、有少部分學校在采購時沒有與供貨商簽定采購合同,與供貨商已簽定的采購合同中缺少對學生權益保護條款。在驗收時大部分學校只要求供貨商提供本批次校服原輔材料的纖維檢測報告。并未主動與縣質量監督部門聯系,接受質量監督部門的質量監督。
學校校服自查報告 篇2
大學生對高校服務的滿意度是指在校期間從學習、生活等各方面的心理感受,以及個人看法,在校大學生對于高校的服務滿意度往往是偏低的,因此,提高大學生對高校服務滿意度是全社會的努力,高校的學習、生活環境很大程度上也影響了學生的擇校以及招生,只有大學生對高校滿意,才能更好地學習,為我國以后的發展做出貢獻。
一、服務滿意度現狀分析
1、大多數學生對于數學老師的教學方法存在很大程度的不滿,主要原因是大多數數學老師是教學經驗和水平豐富的老教授,對于現代化的信息教學設備使用不來;
2、公共課的教學往往是多個班級使用一個大教室的統一教學,但往往這樣的教學場面較為混亂,使一些有想法學習的學生不能有效的學習;
3、圖書館往往在周末和節假日就會關門,導致很多學生想在周末或者節假日前往閱讀未果,因此因建議延長開放時間;
4、大型體育活動次數較少,業余生活相對枯燥,體育設施建設也較少;
5、重要的學術和講座宣傳力度不夠,學生們無非及時得到通知。
二、提高滿意度的策略
1、重視高校的社會現象,樹立高校的品牌意識,重視口碑的傳播,學生的口碑傳播是不容小覷的,因此,要重視在校大學生對學校服務的滿意度,從細微入手,認真關心每一個同學,提高滿意度,通過學生的口碑宣傳為學校塑造良好形象,同時注重每一個學校員工的素質培養,樹立主人翁意識;
2、加大教學設備的投入使用,為了良好的教學環境,在教學設備的資金投入上不應手軟,使用先進的教學儀器,給學生們帶來全新的教學環境,并且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不但要理論學的好,更要理論與實際相結合,高校在教育方面應根據教學內容創造一定的條件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
3、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和培養,加大對教師任教的審核力度,對教師定期進行考核和評估,并讓學生參與評估當中;
4、加強校園文化建設,豐富學生課余校園文化生活,讓學生對于學校服務的滿意度有所提高,對于大學生應正確引導,以防誤入歧途,充實其課余生活;
5、提高生活服務管理,重視高校大學生的`吃住滿意度,加強對食堂從質到量的管理,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保障其生活的基本要求。
學校校服自查報告 篇3
為全面貫徹教育方針,深入實施素質教育,促進教育公平,推動學校依法辦學、科學管理,在認真逐條學習《義務教育學校管理標準》后,結合我校實際情況進行自查,現將自查情況及整改方案進行匯報。
一、學校概況
鹽城市第八中學座落于在鹽城市大慶東路35號,坐擁鹽瀆水街盛景,行得鐵路公路便利。三十多年的發展,學校現有13個教學班級,在校學生614名,教職工72名(專任教師65名),其中市、區學科帶頭人、教學能手、長、名教師計12人。學校先后被授予“全國地理教學先進集體”、“省實施素質教育先進學校”、“省健康促進金獎學校”等榮譽稱號。
二、學校管理
(一)嚴格執行義務教育課程計劃和標準
全面落實《江蘇省中小學管理規范》,學校各項管理制度完善,管理規范,崗位責任明確,學校嚴格按照國家課程標準,使用國家審定或國家授權審定的教材實施教學。
1、課程設置
我校嚴格規范執行義務教育課程計劃,開齊課程,開足課時。
2、陽光體育
保障學生在校每天1小時體育活動時間。認真開展體育藝術“2+1”專題活動。
3、優質保障
①教師安排合理,分工明確,精細化教師的工作量,確保各類課程開齊開足。②場所安排合理,保證實驗器材、活動器材、運動器材、場所各方面的統一協調。③加強師資培訓和儀器管理,確保各類課程保質、高效的開展。④學校確立走教師專業化發展和內涵發展的道路,加強教師業務水平、師德建設。
4、制度健全、依法保障
①開齊課程,開足課時。按常態隨機分班,不設重點班、實驗班等。
②不對學生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其它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為。
③倡導啟發式教學,關注學生個體差異,因材施教,重視綜合實踐活動的指導。
④課程、教材要求的實驗課開出率達95%以上。
⑤嚴格控制學生課外作業量,每天作業總量不得超過90分鐘。
⑥教育教學研究活動開展活躍,教學各環節工作也是圍繞如何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提高教師專業水平來開展,教務處、教研處認真檢查、監督落實情況。
(二)教育經費按時撥付
上級財政部門對我校的教育投入能按有關政策撥付。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實施及時到位,并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無擠占、平調、截留問題,無亂收費現象。教師的工資能按時、足額發放,購買了醫療保險,按時交納了住房公積金。
(三)上級行政部門高度重視教育管理
1、組織領導。學校發展受到黨政重要關注,有教育局領導專門結合學校。
2、集團化管理。認真執行義務教育均衡有關文件精神,與集團統一進度、統一教研、統一評價,學校班額不超過50人。
3、鞏固“普九”成果。招生范圍內的所有初中生全部入學,沒有輟學學生,輟學率為0。
4、學校周邊環境與安全。
①公安及相關職能部門組成專門班子,對學校周邊進行調查走訪并進行專項整治。②學校內部層層簽定安全責任書,規范安全管理制度與措施,對涉及校園安全穩定矛盾糾紛進行排查調處,對安全設施進行檢查維護,安全教育常抓不懈。
③廣泛進行交通安全知識講座,張貼宣傳標語。
④學校不斷完善德育工作機制,落實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的教育網絡。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及改進措施:
(一)存在問題
1、學校教師年齡結構偏老,平均年齡達46歲,而青年教師個人的教育教學特色不明顯,因而教學經驗相對不足,個人專長不突出,“模仿型”、“教學型”教師多,“科研型”、“專家型”教師少,且外借及重病人員較多,加之學科不配套的現象嚴重,為學校實現整體式跨越帶來一定難度。
2、學校音、體、美教師缺乏,給學校的藝術教育帶來了很大的壓力,同時在某種程度上也阻礙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3、地方的經濟發展水平、家庭的經濟狀況、家長普遍文化水平不高、學生的家庭環境及周邊社區環境等都對學校的發展產生了制約作用。
(二)努力方向
1、進一步搞好義務教育的鞏固提高和均衡、延伸工作。加大《義務教育法》的宣傳和貫徹力度,依法確保施教區及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接受九年義務教育,嚴防適齡兒童少年輟學;關注殘疾兒童、貧困兒童、留守兒童上學問題。
2、堅持推進素質教育,狠抓教學常規管理,建成一支熱愛集體、甘于奉獻、對學生負責的教師隊伍。
總之,學校在辦學模式,教育教學管理、課堂教學、教師隊伍建設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績。但由于各種主觀和客觀原因,學校教育教學的常規管理、教研教改等方面還有提升空間,我們將在以后的工作中,投入更加飽滿的熱情,開拓創新、奮發進取,力爭把我校辦成讓上級滿意、家長滿意、人民滿意的文明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