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綜合治理自查報告(通用3篇)
鄉鎮綜合治理自查報告 篇1
今年我鄉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在縣綜治委及縣委辦等綜治成員單位的直接指導下,在部門的大力配合下,緊緊圍繞農村改革、發展和穩定的`大局,始終把抓穩定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有效地遏制了重大案件的發生,化解了多宗矛盾糾紛,維護了我鄉的社會穩定,一年來我們主要做了以下一些工作:
一、強化自身素質
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涉及面廣,政策性強,如果沒有一只的政治素質較強和業務技能較高的隊伍,是很難完成這項工作的,基于這一點,在圍繞全面實踐科學發展觀,還加強了相關法律法規和信訪條例等的學習,提升自己和全體班子的工作素質和基本技能,以適應新形勢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的需要。
二、落實治安中心戶長制度,構筑社會治安防控體系。
認真貫徹“打防結合,預防為主”的方針,大力加強社會治安防范工作,落實治安中心戶長制度,將全鄉自然村莊的治安力量整合起來,看好自家門,管好自家人,辦好自家事,在深入開展基層平安創建活動的基礎上,建立健全治安防控體系,努力提高基層預防,控制、打擊犯罪的的能力,認真做好刑釋解教人員安置幫教工作,減少刑釋解教人員的脫管漏管,采取戶籍地和居住地“雙列管,兩頭包”的辦法,實行規范管理,加強流動人口、暫住人口出租房屋的管理,及時發現和打擊流竄犯罪活動。成立了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工作領導小組,落實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工作計劃,改善了青少年學習,生活環境,使青少年違法犯罪狀況明顯好轉。
三、廣泛開展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建立健全工作機制
我鄉把矛盾糾紛調處工作作為重要的基礎性工作來抓,做到健全網絡抓預警,突出重點細排查,完善制度重調處,強化職能嚴督辦,規范工作求實效,整合了信訪、司法、公安、土地、綜治等部門的力量成立了矛盾糾紛排查調處中心,有黨政領導輪流值班坐陣調處中心,專門接待群眾的來信來訪,對上訪群眾反映的事情,由當班領導詳細記錄下來,能處理的予以處理,不能立即答復的說明回復期限,并上報主要領導,由主要領導批轉具體經辦人負責查處,實行首問負責制,促使矛盾糾紛的接訪、受理、轉辦、查處、回復等環節程序化、制度化、規范化,全年共調處民事糾紛78起,成功率100%,使矛盾全部化解在基層,無一件越級上訪案件發生。
四、落實目標管理責任制,完善齊抓共管工作機制
鄉、村、組戶三級建立完善的“橫到邊、縱到底”的責任體系,年初鄉政府與15個行政村,2個居委會,17個鄉直單位和企業簽訂責任狀,對責任狀的簽訂也作了硬性規定,必須是“一把手”親自簽,并對村級分為年中、年末兩次有鄉綜治領導小組帶隊,對責任書的執行情況進行檢查考核,考核結果作為各單位、各村干部評先評優獎懲主要依據,對工作措施不落實,矛盾化解不及時處置不當而引發重大事件或重大治安災害事故,影響社會穩定的實行責任追究,真正做到“誰主管,誰負責”、“誰管轄,誰處理”的原則,把工作落實到相關部門、單位和責任人頭上。
五、加大投入,開展技防建設
鄉政府在財力較為困難的情況下,每年以增長10000元的遞增投入綜合治理工作中,將綜治經費納入財政預算,縣委辦公室周主任多次到我指導綜治工作,并解決經費xx元用于技防投入,在縣政法委的指導下,安裝4個紅外線探頭,其中2個位于街道中心路向社會面延伸,另外兩個探頭安裝單位內部,實行全天候監控,彌補了人防、物防的不足,在今后的五年內將加大技防投入力度,爭取單位覆蓋面100%,主要街道路口達80%覆蓋面以上。
鄉鎮綜合治理自查報告 篇2
一、實施總體情況
根據《若干意見》第十一條中提出“將適宜丘陵山區的中小型農機具納入農機購置補貼范圍,促進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的目標要求。20xx年7月以來,縣農機局號召農機系統全體黨員干部,緊緊抓住振興發展這個機遇,圍繞《若干意見》提出的五個戰略定位和發展目標,通過努力,三年來,實施適宜丘陵山區中小型農機具農機購置補貼資金627.0246萬元。到20xx年6月全縣農機總動力達14.253萬瓦特。
二、具體實施情況及效果評估
(一)具體實施情況
《若干意見》實施以后,縣農機局結合縣情,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惠民政策和省、市、縣一系列農機化工作措施,以農業增產增效、農民增收促進和新農村建設的總體要求為目標,以提高農機裝備總量、改善裝備結構、提高農機化水平,增加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發展現代農業為主要任務,全面推進主要農作物關鍵環節機械化為重點。三年來的農機購置補貼實施情況如下:
20xx年實施完成農機購置補貼資金277.634萬元,購置5955臺套農業機械,有5955戶農戶得到農機補貼受益。
20xx年實施完成農機購置補貼資金191.43萬元,購置239臺套農業機械,有221戶農戶得到農機補貼受益。
20xx年實施完成農機購置補貼資金123.4256萬元,購置742臺套農業機械,有709戶農戶得到農機補貼受益。
20xx年6月底以前,實施完成農機購置補貼資金34.5350萬元,購置344臺套農業機械,有343戶農戶得到農機補貼受益。
三年來(至20xx年6月)完成農機補貼資金627.0246萬元,引進應用各類農業機械7280臺套,有7228戶農民及農業專業合作社組織享受到國家農機補貼政策。
(二)效果評估
全縣實施農機購置補貼以后,20xx年農業機械總動力28.5643萬瓦特,當年實際機耕面積10.667千公頃,機耕面積占耕地面積比重58.32%,鄉村農機從業人數6100人。20xx年農業機械總動力34.5628萬瓦特,當年實際機耕面積11.207千公頃,機耕面積占耕地面積比重61.27%,鄉村農機從業人數3180人。20xx年農業機械總動力14.4627萬瓦特,當年實際機耕面積15.012千公頃,機耕面積占耕地面積比重82.07%,鄉村農機從業人數3000人。20xx年6月30日農業機械總動力14.023萬瓦特,6月前實際機耕面積14.113千公頃,機耕面積占耕地面積比重77.16%,鄉村農機從業人數3120人。預計到20xx年底農業機械總動力14.828萬瓦特,當年實際機耕面積14.235千公頃,機耕面積占耕地面積比重77.82%,鄉村農機從業人數3200人。
從以上的數據表明,《若干意見》實施以后,20xx年較大地調動了全縣農民購買使用補貼農機具的積極性。群眾圍繞我縣的支柱產業有針對性地選配適應本地作業的新型農機具。20xx年補貼資金下降,主要圍繞購置果業洗果打蠟機等機具,20xx年設施農業連棟大棚結構開始補貼,20xx年度取消補貼。實踐證明將設施農業農機具納入補貼范圍、提高設施農業農機具補貼標準對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促進現代農業的發展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
三、主要經驗做法
一是領導重視,高位推動。
每年以縣政府辦的名義下發了“XX縣農機購置補貼實施方案”,并成立了以縣分管領導為組長、相關部門領導為成員的農機購置補貼工作小組,在政策落實過程中的重大問題由領導小組共同研究解決。
二是建立制度,落實責任。
建立了績效考核制度。經銷商管理制度,嚴格管理經銷商,杜絕經銷商套取國家補貼資金情況的發生。責任追究制度,工作小組成員簽訂了工作責任承諾書,對于在工作中有失職行為的人員依法追究其責任。
三是轉變作風,熱情服務。
辦理農機購置補貼過程中堅持“三個一”為民服務。則:“一個微笑,一杯熱茶,一個解釋。”一個微笑:不論男女老少來我局辦理農機補貼都以笑臉相迎。“一杯熱茶:坐落之后,泡上一杯熱茶,使其倍感親切,感到有“家”的感覺。一個解釋。對群眾的疑惑,給他們講解好當前的形勢、政策和上級的要求,獲得群眾對政策理解。讓工作人員感到心安,使群眾感到心暖。
四、存在的主要問題
1、地方財政投入不足基礎設施差,工作經費無保障影響農機購置補貼工作。
近年來XX縣地方財政收入不斷增加。農民收入不斷增長,但真正投入農業機械化的財力嚴重不足,甚至有倒退的傾向。具體表現為:
一是在20xx年度政府為推動縣域經濟發展完成上級下達的招商引資任務讓利客商,將縣農機局辦公場地,農機技術培訓基地通過招商引資的形式演變成了“億多商業購物中心”,造成農機局固定資產嚴重流失,農機局幾十年的原始積累化為烏有,XX縣農機化基礎設施倒退滯后,農機化發展服務平臺弱化功能喪失,從此XX縣農機化基礎事業遠遠落后于其它縣市。
二是縣農機局物質基礎無法支撐農機化事業發展需求,失去了依法履職必要的物質條件,據縣農機局20xx年1月31日財務報表顯示固定資產原值22940元,作為一個縣級依法管理全縣農業機械化正科級事業單位已到了“上無片瓦,下無寸地,一貧如洗,家無四壁”的境地。
三是縣級農機安全監理站人員經費50%差額撥款,人員經費和必須的公用經費保障困難。20xx年政府機構改革沒有落實好相關農機化法規政策,導致我縣農機化工作體制和財政保障機制明顯落后其它縣(市)。“參公管理的編制機構,正科級的事業單位,差額撥款的人員經費,自收自支的公用經費,租用的辦公場地”。是我縣農機局困境的真實寫照。
四是鄉(鎮)村農業機械化的基礎設施薄弱,存在“有機無路走,機閑無處放,機壞無處修”的現象,田間道路建設規劃和資金投入不足,影響了農機化和現代農業的.發展。
2、地方惠農支農意識淡薄,農業生產規模化經營程度低,影響農業機械化水平的提高。
相當一部分地方領導干部在市場化經濟時代,落實中央強農惠農政策有差距,重視工業,城建等經濟工作部門,輕視或者忽略農村農業工作部門。認為惠農支農是黨中央國務院的事,地方政府有強農惠農不顧農的現象,造成農口部門職能弱化,農口領導干部邊緣化。在中央提出城市支持農村,工業反哺農業的大背影下,地方政府經常以犧牲農村農業的利益謀求促進城鎮化和工業化的繁榮發展,我縣農機化基礎設施被招商引資商業化而未得到妥善安置的情況就是一個典型的例證。
相當一部分農民,甚至農機技術人員對發展農機化的思想觀念滯后,總覺得機械化不太適合XX縣的丘陵山區,導致對發展山區農機化缺乏信心,思想上制約了農機化發展思路。我縣土地實行家庭承包責任制后,單家獨戶的生產方式是目前農村生產的主導,農民組織化程度低,缺乏規模經營理念,土地承包分散經營是制約農機化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3、農機化服務體系不健全,服務水平低、不利于農業機械化水平的建設。
目前縣農機局機關為參公管理行政事業全額撥款編制8人,農機安全監理站50%差額撥款編制7人,農機局依法承擔全縣農機管理,農機新技術推廣,農機安全監理等公益性職能。20xx年鄉(鎮)事業單位機構改革后,全縣15個鄉(鎮)人民政府由縣政府批準下設股級事業單位農業服務中心。中心保留農機管理員編制1名,對外稱xx鄉(鎮)農業服務中心農機站,但鄉(鎮)農機服務體系,一無獨立機構,二無辦事經費,三人員少且歸屬鄉(鎮)政府統一安排其它中心工作。導致鄉(鎮)公益性農機管理服務工作幾乎空白,政府農機化公益性職能嚴重缺位,農民普遍存在“購機難,用機難,維修難,技術培訓難”問題。縣鄉(鎮)村農機化服務體系不健全,服務水平低,也是制約我縣農機化事業發展主要問題之一。
4、農田基本建設水平低,機具選型難度大、適應農機少,制約了農業機械化水平的提高。
5、山區搞農田基本建設難度大,地方財力根本無從顧及,農機作業道路不暢通,加上土地分散經營小田塊作業難度大,使農機的功效難于發揮,影響了農機經營者效益和農民購機積極性,我縣北半縣水田以果業為主,而只有南半縣為水稻糧食主產區。而南部水稻田連片面積小,梯田多,適宜于作業的農機型號要小,性能要高,而國家購機補貼的機型以適應平原地區的大中型機具為主,適應山區的機型較少,選型的差異帶來了農機化程度的差異,制約了農機化水平的提高。
五、下一步對策建議
一:提高臍橙、柑橘生產過程的農業機械和采收后處理機械、初加工機械的補貼標準,增加連棟大棚結構補貼,提高果業現代化水平。我縣是以臍橙柑橘為主導產業的果業縣,果業種植面積達39.88萬畝,果業產量達44.56萬噸,果業收益農戶達70285戶,果業人均收入達6100元,需要大量的采收后處理機械和初加工機械。如果能提高這些機具的補貼標準將提升我縣農業果業現代化水平。同時,自20xx年以來我縣果樹黃龍病爆發,形勢相當逼人果業產業面臨嚴峻挑戰,已砍了近三分之一的果樹。根據當地的有關做法和經驗,認為果樹連棟大棚配上防蟲網是比較好的防控黃龍病的做法,因為黃龍病的傳染源是木虱,只要防住了木虱就等于防住了黃龍病。不管是成年果樹或者是新建果園,連棟大棚配防蟲網都是比較理想的方法。特此建議,對XX縣不要取消了連棟大棚的補貼,拯救果農于水火,挽救果業于崩潰。
二:扶持建設“XX縣農業機械化技術培訓基地”項目。XX縣位于東南部,贛、閩、粵三省交界處,總面積2311平方公里,總人口32萬,有15個鄉(鎮)是中央蘇區縣、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東江源頭縣、傳統農業縣。農業機械總動力14.88(萬瓦特)機耕面積14.828千公頃。20xx年開始到現在完成補貼627.0246萬元。“農業的根本出路在于機械化”為提升我縣的農業機械化水平,我們建議扶持建設“XX縣農業機械化技術培訓基地”。集農機技術推廣、農機安全監理。農機購置補貼、農業機械展覽為一體。預計項目總投資1100萬元,占地10畝。
鄉鎮綜合治理自查報告 篇3
衛生局:
根據縣局《關于縣鄉醫療衛生單位20xx年度財政財務收支情況進行自查的通知》的要求,衛生院按照自查的范圍和項目,結合本院20xx年的實際情況,逐條對照,認真核查,現將自查結果作以匯報:
一、財務管理內控機制建設及制度執行情況
1、本院按照《會計法》及《醫院會計制度》的要求建立健全了財務制度。先后制定了《財務工作制度》、《會計監督制度》、《現金管理制度》、《原始憑證管理制度》、《財務報銷制度》、《會計檔案管理制度》等,做到有章可循。
2、財務收支實行一簽三審制度審批制度。醫院設專職會計1人、出納1人,會計、出納嚴格依照錢賬分管的內控原則開展日常工作。
二、預算執行和會計核算情況
1、本院按照《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會計制度》及權責發生制原則,采用復式記帳法按月具實、合法進行會計帳務外理,未發生滯留、挪用專項資金(包括合療、醫保等專款)現象,日常業務收入無坐支、私設小金庫和虛列支出等行為。
2、全年收入情況:20xx年本院總收入為1004萬元。其中:財政補助收入為928萬元;醫療收入為76萬元。財政補助收入中含全縣衛生系統鄉鎮退休人員退休費865萬元;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補助資金63萬元。
3、全年支出情況:20xx年本院總支出990萬元。其中:公共衛生支出206萬元;醫療支出784萬元。按二級明細劃分總支出情況為:工資及福利支出118萬元;對個人和家庭補助支出734萬元(發放全縣衛生系統鄉鎮退休人員退休費);藥品支出34萬元;非財政資本支出2萬元;維修費30萬元;其他公用經費72萬元(含發放村級公共衛生項目補助)。
4、20xx年收支結余:20xx年年末結余14萬元,提取專用基金(職工福利基金)6萬元,轉入事業基金8萬元。
三、預算外資金收支管理情況
由于本院業務用房20xx年拆除重建,未開展住院業務,本院對下屬的門診(1-6月)門診部(1-9月)給予60%的基本工資和60%的津貼撥款,差額部分及費用由各點獨立核算。從報表反映出來的總體情況是:職工的全額工資和全部津貼全部到位,未增加新的債務,達到收支兩條線的運行模式,無坐支、隱瞞、亂開支、亂發資金津貼等現象。
總院人員工資、津貼按績效考核并堅持按月向縣局送審后發放,差旅費、電話費、招待費等所有費用開支均參照相關部門規定的標準進行列支,并實行經辦人、院長、財務簽審小組三簽字,無揮霍浪費現象。
四、銀行帳號開設和管理
全院共按照規定的`審批程序開立了基本帳戶、專用專戶、國債項目資金專戶、全縣鄉鎮衛生系統退休人員工資專戶四個賬戶。不存在私開賬戶情況。
五、預算內外票據管理、使用及物價政策執行情況
總院對在財政部門領用的門診、住院發票由專人負責任管理,實行驗舊領新,對各點的票據領用建立了詳細臺帳,保證了票據的安全。醫療收費標準、范圍和藥品加價嚴格按物部門的規定操作,20xx年8月份順利通過了縣物價局的全面檢查。衛生監督檢查工作做到依法辦事,無亂收費、亂罰款行為。
六、專項資金的管理使用
合療、孕娩補助等專項資金嚴格按照縣局相關文件要求,在收到款項后三天內轉帳支付。上報補助資料真實,既不存在虛報冒領、惡意套取,也不存在滯留、擠占、挪用。
七、資產管理情況
因門診于20xx年7月遷至總院,除購置了辦公桌椅、空調、打印機外,未購置大的固定資產。
20xx年省配村衛生室資產25套,按衛生廳要求納入醫院財產管理,現已按照縣局的發放名單發到相應的村衛生室,20xx年醫院逐衛生室進行財產清查,并簽定了使用協議,明確了醫院與村衛生室對所配資產的權利和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