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改革自查報告范文(精選5篇)
機構改革自查報告范文 篇1
為進一步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推動體制機制創新,落實區紀委《關于開展政府職能轉變和機構改革情況監督檢查的通知》(X紀辦發〔20xx〕5號)的要求,我局對自身落實政府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的情況,認真組織開展了自查自糾工作。
一、組織領導
(1)加強學習,提高認識。召開全局干部職工大會,集中學習和深刻領會文件精神,切實提高對文件的理解和認識。
(2)加強領導,精心組織。為確保此次自查工作落到實處,成立了自查自糾工作領導小組,明確責任,細化分工,形成了主要領導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抓的工作局面。
(3)加強自查,不走形式。緊緊圍繞自查目標和內容,對照文件精神和要求,嚴格要求,求真務實,組織相關人員逐條逐項進行自查,不留死角,不走過場。
(4)加強自糾,務求實效。通過自查自糾,未發現一起文件規定中的違法違紀行為,但仍要求全局干部職工在以后的工作中,嚴格遵守文件規定,切實貫徹落實文件精神,力求長效。
二、行政審批事項的取消和下放
根據我局職能,我局沒有行政審批事項。
三、職能調整
堅持管理科學化、服務社會化的方向,加強政府機關后勤管理的規范化、制度化建設,轉換機制,推動后勤服務化、市場化,促進聯合服務,逐步建立和完善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國民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政府機關后勤保障體制,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嚴格按照“三定”規定完成機構組建、職能整合和人員編制劃轉工作。按照“三定”規定及區編辦批復行使職責、設置崗位和配備人員。局機關目前領導和內設科室領導職數配置均符合上級文件要求,無擅自增設內設機構、加掛牌子、提高機構規格、人員超編、超配領導職數和人員混編混崗等現象發生。
四、嚴格遵守組織人事紀律、八項規定和財經紀律
不存在超限額設置機構或變相增設機構等行為。不存在違規增加編制或突擊進人、超編進人、超職數配備干部、突擊提拔干部、突擊評定專業技術職稱等行為。依法依規處置經費資產,不存在借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之機隱瞞、挪用資金或虛報、冒領資金等行為。不存在突擊花錢、巧立名目發放和私存私放錢物等行為。不存在揮霍公款相互宴請、收送紀念品或禮品等行為。不存在違規更換公務用車、辦公設備,漏報、瞞報、隱匿和違規處理國有資產等行為。嚴格執行中央、省、市關于領導干部廉潔自律的各項規定。厲行節約,反對鋪張浪費,嚴控一般性支出,繼續深化“三公經費”預算管理,大力推進節約型機關建設。
此次自查自糾工作的開展,有利于完善制度機制、提高行政效率。進一步嚴明政治紀律、組織人事紀律和財經紀律,堅決糾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問題,嚴肅查處違紀違法行為,保證政府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工作順利進行。對于檢查中發現的問題,立即敦促整改,對于頂風違紀的,嚴肅查處,以優良的作風和清正的環境切實保障政府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工作順利實施。
機構改革自查報告范文 篇2
根據市編辦《關于開展政府機構改革檢查驗收工作的通知》(x編辦〔20xx〕138號)要求,按照x政辦發〔20xx〕28號文件(以下簡稱“三定”)的規定,進行了認真自查,具體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三定”規定:我局部門領導職數7人,實有5人,空缺1名副局長和1名總工程師職位。內設科室正科級領導職數10名,交通戰備辦公室主任1名保留高配副縣級領導職數。現有正科級科室12個,其中“交通工會”沒有列為內設機構。
依據加強的職責,強化治理超限超載管理工作,9月份設立了“治超辦公室”,在機關正式辦公,并從市公路局、運管處抽調2名工作人員,在政策法規科統一管理下進行全市治超工作。
二、內設機構
依據“三定”規定,將原“綜合規劃科”的職能分解到其它相關科室,撤銷“綜合規劃科”,設航運管理科。其它科室不變動。
三、工作建議
在20xx年機構改革時,市政府印發《xx市交通局職能配置、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并下發了《關于市屬產業工會機構設置和專項事業編制調整等有關事項的通知》,明確了交通工會編制、人數。20xx年印發《xx市人民政府機構改革方案實施意見》,對產業工會的編制仍予以保留。在20xx年機構改革中,“交通工會”沒有明確為內設機構,給交通運輸行業工會工作帶來了嚴重影響。
一是于上級工會組織聯系沒有“名分”。
二是難以組織職工開展實質性的工會工作。
三是交通運輸系統行業職工有上萬人
工作是千頭萬緒,每年的職工評比表彰、慰問、技能大賽、勞模困難補貼的核查、困難職工摸底調查等等這些關心群眾生活的事情,迫切需要交通工會這一內設機構。特別是今年5月份xx省總工會制定“農民工入會集中行動”工作方案,xx省交通運輸廳下發《關于召開全省交通運輸行業農民工入會與服務工作的.通知》,市總工會給我局下達500名農民工入會任務等等。許多的工作需要工會來組織、完成這些任務。因此,建議要設立交通工會這一機構。
特此報告。
機構改革自查報告范文 篇3
在市委、市政府及省編辦的領導下,我辦經過認真調研、反復論證,研究制定了《xx市人民政府機構改革方案》,并于1月22日被省委、省政府批復。目前,我市市級政府機構改革工作已全面完成,縣區政府機構改革工作已基本完成。
一、總體情況
去年10月27日,省委、省政府召開全省市縣政府機構改革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并印發了《xx省市縣政府機構改革的意見》對市縣政府機構改革工作進行了動員和部署。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責成市編辦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廣泛征求意見,認真起草方案,并多次聽取情況匯報,進行專題研究。經過深入調研,反復與省編辦溝通,制訂了市政府機構改革方案。今年1月19日,市委常委會審議通過了市政府機構改革方案,隨后將這一方案上報省委、省政府審批。由于市政府機構改革方案調查研究充分、工作細致扎實,方案上報后,得到省編辦的充分肯定。1月22日,省委、省政府以蘇委20xx17號文件正式批復了《xx市人民政府機構改革方案》。
我市共設置政府工作部門34個,部門管理機構1個。
二、主要做法
(一)嚴格執行省委省政府規定
根據《意見》要求及羅省長講話精神,以及市委、市政府領導指示,我辦嚴格按照中央及省委、省政府要求,聯系揚州實際,制訂揚州市人民政府機構改革方案。在省編辦的具體指導和大力支持下,使我市的改革方案既符合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又切合揚州實際,充分體現揚州的“小政府、大社會”現狀,且具可操作性。
(二)領導重視,改革工作積極穩妥
市委書記、市長、常務副市長、組織部長直接聽取匯報,多次召集相關人員討論改革方案,并對部分職能調整作出明確指示。我辦也及時將中央、省有關要求,省編辦的具體意見向主要領導作專題匯報,繆市長在中央黨校學習期間,我辦會同政府辦多次將有關請示傳真到北京,對一般問題則發短信,或在周日繆市長回宿期間,當面匯報。由于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高度重視,使我市的改革方案擬定、組織實施等工作順利、穩妥進行,也使得我市的改革工作在全省率先完成。
(三)耐心虛心,廣泛征求意見
由于我市的機構限額較少,在方案的擬定過程中遇到了很大的困難,但我們堅持放下身段,積極與擬合并、調整部門主動溝通,虛心聽取他們的意見、建議,同時,將部門意見、建議及時報告市領導,保持上下信息順暢,從而有效減少了工作阻力,順利完成機構改革工作。人事、勞動、經貿(外經貿與其合署)、發改、藥監、衛生、林業、園林、無管等部門和單位從擔心到理解再到配合、支持,使我市各部門從機構改革中取得了共識、取得了理解,也取得了相互間的信任,必然會形成工作的合力,從而為我市的跨越發展提供助力。
(四)及時請示,積極爭取省編辦支持
由于揚州的特殊市情,我市的政府機構改革相對于其他省轄市有其特殊性,在制訂改革方案過程中,我辦與省編辦保持及時溝通,隨時向省編辦請示、匯報,積極爭取省編辦的業務指導、政策支持,使我市的改革方案既符合中央及省的`要求,又充分體現揚州的實際情況。在機構限額、機構整合方面做出極大的努力,我市政府機構精干且高效、規模小而履行職責全面。
(五)從嚴從細,精心擬定改革方案
全省市縣政府機構改革電視電話會議后,我辦及時召開全辦人員會議,學習貫徹電視電話會議精神,辦領導及時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匯報、請示,并召開全市編辦主任會議,統一思想,提高認識,為政府機構改革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在擬定揚州市政府機構改革方案過程中,嚴格按照中央及省有關要求,根據省編辦的具體指導,從嚴從細,從揚州實際出發,制訂改革方案。
(六)嚴密組織,認真做好“三定”工作
堅持分工負責與綜合協調相統一。“三定”工作是政府機構改革的核心工作,改革方案能否落到實處、改革目標能否實現,關鍵在“三定”。為做好“三定”工作,我辦反復研究,決定由行政處牽頭抓總,從財政局、水利局等單位的經驗豐富的人事處長中抽調4人和編辦同志一起分成4個“三定”審核小組,各小組審核對象的確定既參照省辦做法,又結合揚州實際,將職能類似、涉及職能調整、以及考慮市領導的分工范圍,從而最終確定各小組的審核對象。這樣,在職責界定、職能調整、以及協調溝通方面更有利于工作的開展,使得我市的“三定”工作進展順利,于4月底全面完成市政府各部門的“三定”工作。
科學界定部門主要職責。對于沒有職能變化的部門參照省廳局的主要職責結合揚州實際準確、簡潔地表述部門主要職責;涉及職能調整的各部門先對照省廳職責自行溝通協調,再由我辦召集相關部門主要領導會辦,當場簽字認可,而后報市編委會研究確定,這樣只經過短短兩周時間,部門職責的界定、表述即已完成,從而順利完成我市的“三定”工作,同時,也初步實現了省委、省政府要求的逐步建立和完善部門間協調配合機制。
完善部門內設機構設置。由于我市一直堅持“小政府、大社會”的行政管理體制,同時因建市之初經濟社會發展程度偏低,各部門的內設機構一直偏少,且名稱、職責表述不盡科學、全面,借這次政府機構改革,全面理順職責關系,科學設置內設機構。將相近的內設機構加大整合力度,將職責較多的內設機構按從嚴從緊原則適當分設,而對于省廳的部門管理局,基本增設一專門處室對應。這樣,將使我市各項工作的開展更加有序,與省廳的業務指導基本一致,為我市的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科學有力的體制機制保障。
從嚴控制領導職數。隨著機構編制監督檢查工作力度的進一步加大,機構編制管理工作水平不斷提高,機構編制管理也越來越規范、越來越科學,但不容否認的是,由于歷史原因,超職數配備領導干部的現象還不同程度地存在。在“三定”中,我們堅持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對照部門編制數核定領導職數。在編委會上,繆市長明確提出,不能因已經超配而增核領導職數使之合法化,對于超配的,一要逐步消化,二要嚴格執行“三定”規定,今后,不得超配,編辦要加強監督。因此,我市除經信、發改、財政等較大部門外,大部分部門領導職數均為一正兩副。
三、存在問題及建議
(一)機構限額嚴,改革難度大
我市的人口、面積、經濟總量等已遠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可比,更是縣級揚州市無法可比,但作為省轄市的政府機構限額仍然以縣級揚州市的機構限額為標準,使得我們的機構設置難度進一步加大。雖然在市領導的高度重視和省編辦的大力支持下,經我辦與相關部門積極協調溝通,順利完成了機構改革工作,但由于機構編制也是一種資源,也是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適當的政府機構還是必須的,今后,還要繼續與省編辦保持溝通,爭取適當的機構限額,為揚州的跨越發展提供科學有力的保障。
(二)行政編制總量偏少
部門“三定”難以確定由于我市行政編制總量偏少,在制定部門“三定”規定時,內設機構和領導職數的確定尤其難以取舍,我市政府部門的行政編制大多在20人以下,而又由于3人處室的限制,使得內設機構的設置與部門的要求落差很大,大多數是一個處室對應省廳多個處室,或一個處室對應省廳一個部門管理局,如發改委的能源處對應省能源局、人社局的公務員處對應省公務員局、經信委的國資處對應省國資委、國土局的地質礦產處對應省地質礦產局、測繪管理處對應省測繪局等。
機構改革自查報告范文 篇4
一、對機構改革實施意見的調整落實執行情況
(一)調整后內設股室配置情況
《中共XX縣委辦公室、XX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調整XX縣司法局機構編制的通知》(石辦秘[20xx]39號)文件于20xx年3月28日下發到我局,標志我局機構改革事宜已基本結束。根據文件精神,縣委全面依法治縣委員會辦公室設在縣司法局。縣政府法制辦公室的.政府法制工作相關職責已劃入縣司法局。調整后,我局有9個內設機構分別是:縣委全面依法治縣委員會辦公室秘書股、辦公室、普法與依法治理股、人民參與和促進法治股、公共法律服務管理股、法律援助中心、社會矯正管理局(社會矯正執法大隊)、行政執法協調監督股(合法性審查股)、行政復議與應訴股;我局局機關政法專項編制14名。設局長1名,副局長2名,政治處主任1名(副科級)。對于更名的的3個股室和新增加的2個股室工作人員已配備到位,并順利開展工作。其中行政復議與應訴股人員還沒有到位。
(二)標牌、印章及檔案管理情況
調整后內設股室標牌已全部懸掛。新啟用了“中共XX縣委全面依法治縣委員會、中共XX縣委全面依法治縣委員會辦公室”兩枚印章。縣委全面依法治縣委員會辦公室、縣政府法制辦相關檔案已移交縣司法局,由專人保管。
(二)人員安置情況
機構改革后,我局全局編制沒有增加,人員沒有增加,沒有發生干部轉隸后的工作安置、離退休干部管理服務情況。
(三)機構改革涉及財務資產調整的情況
機構改革后,我局沒有發生資產清查、劃轉、移交、經費調整情況。
二、改革取得的成效
機構改革后,我局更加突出以民為本的工作理念,調整后的局機關干部結構更趨合理,局機關全體人員進一步加強了政治理論學習、業務學習,能夠按照機構改革任職和崗位調整部署,迅速進入角色抓好各項工作。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強化學習,盡快進入角色。要將增強學習本領放在第一位,迅速適應崗位職責變動的需求,因此學習是當下最緊要的一項任務。首先要加強政治理論學習。其次,要加強業務學習,通過學習不斷提升自我,盡快進入工作角色,把工作開展好。二是奮發有為,努力拼搏爭先。進一步增強擔當意識和責任意識,將崗位工作抓實抓細抓出成效,力爭實現爭先進位。三是嚴守規矩,保持清正廉潔。認真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和省市縣細則,落實廉潔從政有關規定,嚴格遵守紀律規定,著力鍛造政治堅定、執法為民、敢于擔當、清正廉潔的司法行政干部隊伍。
機構改革自查報告范文 篇5
根據市編辦《關于開展政府機構改革檢查驗收工作的通知》(x編辦〔20xx〕138號)要求,按照x政辦發〔20xx〕28號文件(以下簡稱“三定”)的規定,進行了認真自查,具體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三定”規定:我局部門領導職數7人,實有5人,空缺1名副局長和1名總工程師職位。內設科室正科級領導職數10名,交通戰備辦公室主任1名保留高配副縣級領導職數。現有正科級科室12個,其中“交通工會”沒有列為內設機構。
依據加強的職責,強化治理超限超載管理工作,9月份設立了“治超辦公室”,在機關正式辦公,并從市公路局、運管處抽調2名工作人員,在政策法規科統一管理下進行全市治超工作。
二、內設機構
依據“三定”規定,將原“綜合規劃科”的職能分解到其它相關科室,撤銷“綜合規劃科”,設航運管理科。其它科室不變動。
三、工作建議
在20xx年機構改革時,市政府印發《xx市交通局職能配置、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并下發了《關于市屬產業工會機構設置和專項事業編制調整等有關事項的通知》,明確了交通工會編制、人數。20xx年印發《xx市人民政府機構改革方案實施意見》,對產業工會的編制仍予以保留。在20xx年機構改革中,“交通工會”沒有明確為內設機構,給交通運輸行業工會工作帶來了嚴重影響。
一是于上級工會組織聯系沒有“名分”。
二是難以組織職工開展實質性的工會工作。
三是交通運輸系統行業職工有上萬人
工作是千頭萬緒,每年的職工評比表彰、慰問、技能大賽、勞模困難補貼的核查、困難職工摸底調查等等這些關心群眾生活的事情,迫切需要交通工會這一內設機構。特別是今年5月份xx省總工會制定“農民工入會集中行動”工作方案,xx省交通運輸廳下發《關于召開全省交通運輸行業農民工入會與服務工作的通知》,市總工會給我局下達500名農民工入會任務等等。許多的工作需要工會來組織、完成這些任務。因此,建議要設立交通工會這一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