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現代教育技術與實驗工作自查匯報
1、建立培訓制度:為了讓老師們普遍掌握現代教育技術,學校制定了教師培訓制度,由校長室統籌,抓教學的副校長直接領導,教導處負責管理,分期、分批、分層次地對教師進行培訓。構建一套切實可行的教師現代教育技術自培模式:職前與職后培訓相結合,重點培養和普遍提高相結合。
2、培訓范圍:為了提高教師的信息素養,學校開展了以培訓全體教師為目標、骨干教師為重點的現代教育技術培訓工程。學校利用全校教職工大會,中青年教師現代教育技術理論培訓會等形式,定時間、定內容、定專題對全體教師進行培訓。
3、培訓方式:先后邀請有關學者到我校舉辦信息教育技術專題講座,促使教師轉變教育觀念,提高教師對現代教育技術應用的認識水平;由校內電腦教師進行專題講座;組織教師觀摩優秀教師的多媒體錄像課;為全校教師訂閱省級以上教育技術刊物,讓教師學習現代教育技術理論;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方法,選送骨干教師外出深造;鼓勵教師參加由政府人事部門組織的計算機專業技術考核(45歲以下教師已全部取得合格證書)。
4、培訓內容:培訓內容包括電教設備使用培訓、計算機的軟硬件知識、word文字編輯系統、數據庫、windows操作、課件設計培訓(powerpoint、幾何畫板、authorware)、flash動畫制作、網頁制作、課堂設計培訓(開展怎樣說課、怎樣上好一堂課、怎樣評課等系列活動,在活動中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進行設計和評價)、網絡運用培訓等。經過不斷的培訓提高,我校絕大部分教師的信息素養得到提高,老師使用現代教育技術的水平得到提高。
五、課題研究,學科整合,發揮資源最大效益
學校為了加快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水平,提高師生信息素養,積極參與國家級課題《教師信息素養對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研究》之中。(由于原慈湖二小的國家級課題《教師信息素養對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研究》課題組長已調入我校,將課題中期成果在我校推廣,要求教師們也積極參與了該課題的研究)。另外,我校緊緊圍繞科普特色學校的創建,申報了市級課題《小學科普特色教育實踐研究》,與2010年立項,現處于研究之中。依托這些課題研究,我們收獲了一系列成果,培養了一批老師,成長了一批學生,也深刻認識到了整合課教學的科學性、合理性、實效性是我們今后應該深入實踐探究的問題。
我們還通過教研,促進現代化教學模式的構建。在提倡"常用"的同時,怎樣優化計算機及其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功效是學校重點攻關課題。因此,我們著力在"研"字上做文章,我們每學期都開展“主題探究月”活動,要求每位教師每學年至少上交2個多媒體課件,每學年至少上一節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公開課,學年末計入教師工作量;每學年舉行一次大型的現代教育技術研討會、優秀多媒體課件評選、現代教育技術論文評比等活動,以形成"人人用現代教育技術,人人研現代教育技術"的濃郁氛圍。通過幾年的研討、分析、調整,全校教師在課件制作數量和質量上較以往有了很大提高。部分教師在傳統cai課件基礎上,結合本地本校實際和本班學生的知識結構與生活特點加以開發或重編。其他各年級和各科教師在收集、編寫、制作各種教學軟件時能與教材重點和難點相結合,與學生課外知識相結合,與學生的興趣愛好相結合,對原有的資源進行補充和修改,深受學生喜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為了確保課題的順利進行,學校制定了鼓勵有關人員從事研究和實驗的相關規定即《鐘村小學課題管理制度》,在政策上給予大力傾斜,從課題的啟動、實施、階段性小結、成果等均給予獎勵,極大地調動了教師的積極性。
目前,校內已經出現了用科研指導教師進行各科與信息技術整合的研究、教學的熱潮。這對促進學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進程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有的成果也在學校得到了大力推廣。學校已有一大批年青的教師能熟練掌握多媒體運用技術,并且自制課件,成為學校教育信息技術的主力軍。
六、教學相長,碩果累累,促進師生共同成長
幾年來,學校教師在各級各類比賽中取得了驕人的成績。我校教師參加省、市、區優質課比賽、業務技能競賽或區"教學能手"評選多人獲得好名次,所覆蓋的學科有語文、數學、英語、音樂、美術、計算機、科學等,其中,陳自權和陸繼來老師輔導學生參加第九屆中國青少年機器人競賽,王杰、李明偉同學代表馬鞍山市出征,喜獲機器人基本技能比賽三等獎。胡娣、宋豐進、伍靜莉、王德芳等老師參加省市電教七項比賽中,多人次獲得省市級一、二等獎。
學生參加各級競賽獲獎達到80多人次。
七、尋找不足,把握方向,再創工作新業績
雖然我校的現代教育技術的研究和實踐工作已基本走上了正軌,但是,我們清醒地認識到:離創建中國特色的現代化教育──素質教育的更高要求,離現代教育技術的研究和實踐工作所應追求的科學境界,路還很長。今后,我們將重點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進一步完善校園網站建設。
2、培養專業技術拔尖人才,使既精通各科教學又熟練使用現代教育技術工作的教師在我校迅速成長。對在崗的教師加強培訓,不斷優化教師隊伍。
3、有計劃有重點地開展教育現代教育技術工作理論與實踐的研究,以科研促發展。加強教育現代教育技術工作領導小組的指導和服務功能,定好點、選好題,保證投入、保障后勤。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只要我們一如既往地真誠努力,我們堅信,我校教育現代教育技術工作將會有一個更廣闊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