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督導評估教育工作自評報告
行政領導組織參與課改。學校高度重視課改工作,給予多方面的支持。如時間照顧,經費傾斜,組織教改教師到外面參觀學習。課改也帶來了成效,學生活躍了,敢于向老師、校長提問題了,如學校的綠化是在同學的倡議下,才著手進行的;校園活躍了,我們隨時都可以聽到學生愉快的笑聲;教師成長了,原來內向的教師勇于承擔示范課了。
(3)注重“減負”工作。對學生的要求實行“尊重差異,區別要求”,對同一班級內不同層次和不同特點的學生進行分組區別要求,增加因材施教的因素,以適應學生的個別差異。根據學生的學習水平等綜合情況,把學生分成若干學習組,為同一班級中不同層次、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設計了不同層次的目標要求:(1)達到教學大綱及教材中最低限度的要求。(2)達到教學大綱及教材中全部基本要求。(3) 在達到教學大綱及教材的基本要求的基礎上,適當加大難度。我們鼓勵學生在達到本層次的教學目標以后,根據具體情況,選擇高一層次的教學目標進行達標學習,用不斷遞進的分層目標來引導和要求學生。允許他們以各自適宜的速度戌進程推進自己的學習,并激勵學生由較低層次向較高層次的學習目標推進。在學生各自達成目標的過程中,有意識地幫助各層次學生,特別是幫助學困生體驗成功的快樂,使之以學為樂,積“小成”為“大成”。改變傳統的終結性評價方式,采用形成性評價,強化激勵機制,上學期特別設立了學生進步獎,使部分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在取得進步之后能得到學校的表揚獎勵,取得較好的效果。在學生中全面推行“優點工程”,強化優點,淡化缺點,重在激勵。
4、體育衛生工作。
認真實施《學生體質健康標準》,領導重視,加強管理,配足專任體育教師,開足上好體育課,體育器材,設施基本能滿足教學需要,體育成績及格率達98%以上。 定期開展健康教育講座、宣傳,健全心理咨詢室工作制度,對學生進行心理咨詢教育,使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建立衛生保健制度,加強衛生保健的宣傳和教育,堅持“兩課、兩操、兩活動”,定期進行體育測試登記,體育合格率達95%以上,組織乒乓球、象棋、藍球興趣小組,定期開展活動。每年舉行一次校運會或不定期舉行單項競賽活動。每學年組織一次學生體檢,健康率達95%以上,每年均投入一定經費充實衛生室,改善衛生條件,幾年來沒有發生流行性疾病。
5、美育工作。課堂藝術教育的主渠道,是培養各類人才的主陣地,但是培養人才單靠課堂教學是不夠的,還要通過學生的實踐,開展各類活動,來啟發學生的藝術靈感,提高藝術水平,使藝術教育在課堂外得到延伸,使學生在藝術的環境中審美、接愛美、培養美,不斷提高學生的美育水平。按教學計劃和大綱開足、上好美術、音樂課,學校設有美音教研組,定期開展教研活動,有工作計劃、總結。其他學科寓美育于教學之中,在課堂教學中感受美,有專用藝術教室,教學器材基本滿足教學需要,有教師電子琴一架、風琴二架,加強教學管理,定期檢查教學常規,抽查學生學習情況。因地制宜開展文化藝術活動,如:開展元旦師生書畫展,文藝晚會,“爭當合格小公民”演講比賽,“慶國慶歌詠比賽”等。有供學生欣賞的音像資料,定期組織學生觀賞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定期舉辦藝術專題講座,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6、勞技教育。有勞技教師,按規定開足,上好勞技課,有勞動場所和勞動工具,把生產勞動列入教學計劃,利用校園綠化基地和社會實踐基地經常開展勞動實踐,組織學生在學校后園培植綠化(擬建學生學農基地),培養學生的勞動習慣,樹立勞動觀念,讓學生了解自然,接觸社會。
7、常規管理。學校規章制度比較完整規范,可操作性強,有較好的約束力,在具體實施過程中 不斷修改完善。各部門職責分明,分工具體,團結協作,利用星期一行政例會,交流一周工作,互通有無,促使全校工作井然有序,有條不紊。貫徹《教師綜合考評方案(試行)》,注重過程評價,平時檢查記載,期末綜合考評,考評做到量化、客觀、公平、公開,考評結果與評優、評先掛鉤,與職稱評聘掛鉤。嚴格執行上級下達的招生計劃,控制班級學生人數,規模恰當,有利于教育教學工作。學籍管理科學合理,嚴格控制升、留級,按規定辦理入學,轉學、休學、復學、借讀手續,管理制度健全,檔案資料完整、規范,義教卡登錄完整。重視教育教學信息及資料的收集,文書檔案,分門別婁,專柜存放,專人負責,信息資料傳遞迅速,補充及時,能為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服務。制定《財產管理制度》并組織實施,建立物資采購申報制度,規范校產管理,嚴防校產流失,基本上做到件件校產有責任人,期初、期末定期檢查登記,平時抽查,按誰使用,誰負責原則,責任到人,嚴格執行財務制度,帳目清楚,定期審核,在校務公開欄公布。充分利用現有條件實施“半封閉”校園管理制度,每天安排2~3位教師實行全天候值日,加強對學生進行課間管理,學生紀律衛生督導隊負責學生的遵紀,文明衛生等檢查,配有專職門衛,杜絕學生違法及嚴重違紀事件的發生,校園秩序井然,為教育教學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