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心理學》精品課建設自查報告
根據xx市職業與成人教育研究指導中心《關于XX年度精品課程建設項目工作狀況自查的通知》要求,我校《幼兒心理學》課程組成員認真參照精品課程評審指標,并對照課程申報表中承諾的課程建設規劃內容,對《幼兒心理學》精品課程的建設情況進行了自查工作。現將自查結果報告如下:
一、課程建設情況:
XX年2月《幼兒心理學》的精品課程組成立,正式進行精品課程建設,我們認真研究尋找素材,開展課程的改革與建設工作:
XX年9月7日,組織召開了一次專業指導委員會全體會議,聽取了專家對該課程建設的意見與建議,特別是針對學生的專業技能的培養方案(學生學習該課程后該掌握的技能是什么?如何才能培養出做為一名幼兒教師所需掌握的技能?如何評價學生是否掌握了這些技能?)等進行可行性論證。
組織該課程所有教師認真學習了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中等職業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通過學習,所有教師都意識到了根據《幼兒心理學》職業資格標準來改革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的重要性與緊迫性,同時也意識到要用上述標準來進行課程建設對實習實訓條件的高要求,這就是該課程進行精品課程建設的方向與要求。
組織教師進行了三次該課程內容整合的專題研討會:從對該課程要求的技能出發,整合課程的內容與知識點,大膽地采用了“教、學、做”為一體的教學方法,并制訂了對應的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從而使該課程的教學內容更貼近教學實踐。
對該課程的教學方法與手段進行了大膽改革,充分利用幼兒園實踐與多媒體教學設備進行“教學、實訓兩位一體”教學方法的應用,將課程的理論知識講授與技能培養有機地融為一體,大大提高了課時利用率,同時,不斷探索課程學習效果的評價體系。教師走訪不同的幼兒園,針對幼兒園的實際需要適當調整教學內容,讓學生學以致用。
大力推行工學結合,突出實踐能力培養;通過“校—園”合作,結合幼兒園崗位需要,改革人才培養模式;積極推進實習與實訓,有計劃地去幼兒園實地考查、參與實踐。
二、課程教學團隊:
本課程負責人及主講教師都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教學能力強,如王艷輝、于麗娟、王淑霞均為《幼兒心理學》精品課程的主講教師,一直參與該課程的建設工作,這給本課程的建設提供了很多的技術、專業等幫助。本課程負責人王艷輝老師在精品課建設過程中撰寫了3篇教改經驗論文分別在國家、省級刊物上發表。XX年還被xx區委、區政府評為“學科知名教師”,同年在xx市職業學校專業帶頭人“說專業”比賽中獲三等獎。王淑霞老師在精品課建設中撰寫了一篇論文在國家級刊物上發表。
本課程教學團隊中教師知識結構和年齡結構合理,團隊協作精神好,教師工作責任感強。教學隊伍穩定,學校注重對中青年教師的培養,積極鼓勵中青年教師參加各項培訓學習,教書育人師德優良,教學特色鮮明。
三、教學內容:
1.教學內容組織與安排:精品課程組在教學上堅持理論聯系實際,融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素質教育于一體。本著“面向就業、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原則,對《幼兒心理學》課程進行了一系列調整,從幼兒活動入手,以年齡特征為主線,以強化學生實踐能力為出發點,經常與實習基地(七中專附屬幼兒園、xx區實驗幼兒園、xx區春蕾幼兒園)一起探討教學典型案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幼兒園中采集有用素材,有目的的解決教學內容中的重點與難點,同時充分運用現代化教育技術輔助教學,努力將傳統教學與現代化教學手段相結合。強化學生在校內實訓和校外教育實踐中對幼兒心理特征的分析研究能力,突出專業特色,培養社會發展需要的實用性人才,從而提高學生的就業率。
2.實踐教學:本課程十分重視實踐教學內容和方法,教育學生掌握該門課程必需的知識技能,并且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學生參與幼兒園的保、教工作,了解幼兒的年齡特征,熟悉幼兒園的工作環境,了解幼兒的一日生活常規及幼兒教師一日工作程序,掌握學前兒童在認知發展、交往及繪畫、唱歌、游戲等活動中的心理發展特點,正確認識和分析實際工作中的各種現象,把握幼兒教育的前沿教育理念,鞏固專業思想,加深學生對幼兒、對幼兒教育事業的熱愛,為將來成為一名專業化的幼兒教師和從事學前教育研究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教學模式:
在教學上我們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現代教育理念,改革了教學方法與手段,融“教、學、做”為一體,采用“模擬訓練法”將真實教學環境學習與模擬情境練習結合起來,將校內教學與校外教學結合起來,強化學生學習能力和應用能力的培養,同時在理論知識的教學中融合了大量幼兒園教學實例,形成“實例分析法”,引導學生進行分析,提高學生教育機智和教育能力,大大增強了課程的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