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評職稱自我評價(通用3篇)
教師評職稱自我評價 篇1
20__年我擔任田園外小校務辦副主任,其中1月到6月擔任三6班數學老師,9月到12月擔任三7、三8班品社課老師并兼任三年級(金都校區)年級主管,20__年還擔任上海市名校長培訓基地導師、上海師范大學客座教授。
一、我的教學工作
在數學教學中,我能根據三6班學生的學力,進行教學,特別進行了個性化的課堂練習題嘗試。每節課根據教學內容把練習題設計成基礎題——人人過關,跳躍題——不強求過關,而無論是那種題型,我都為每個學生做好初次練習情況和再次跟蹤練習情況的記錄。比如,在初次練習時,凡是出的差錯,我都會為這個學生專門出補充題寫在小卡片上并寫上日期,第二天再讓他(她)嘗試,做對后過段時間再讓他(她)鞏固一次。所以,在我的備課本中,最多的就是一張張小卡片,這樣有針對性的練習,首先做到基礎的知識能人人過關,其次也節約了課堂中不必要的“等待”,加快了教學節奏,最重要的能使人人“吃飽、喝足,有事干。”,這樣積累,使三6班的數學成績一直處于讓我自己滿意,讓家長滿意的狀態。
在品社課教學中,我不拘于書本上的內容。在每節課上,我設立了“你我講新聞”的環節。每節課開始,先進行一周新聞大聯播;有的學生像新聞發言人似的即興講,從課本中來又不完全來自課本,所以每節品社課人人都是主講人,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濃,面廣,經常為討論一個問題而出現“我還沒講完”的說法。
二、我的指導工作
20__年,我擔任三年級(金都校區)的年級主管。根據學校的要求我能起到主管的作用,特別對本年級新接班的新老師管理能力尚在提高的狀態下,我能進入該班級和班主任一起進行對學生習慣養成的教育,并和他們交流管理班級的方法,給予新教師信心,使他們能盡快獨當一面。
每次輪到我總護導時,我總是嘴勤、眼勤、腿勤,并以“對事不對人”的方法,公開表揚做得好的老師,指出需要改進的地方,用傳遞正能量和友情提示的方法帶領大家共同把學校工作做好。
除此以外,20__年,我在市名校長培訓基地和市德育培訓基地指導工作中,我能根據主持人的總要求進行工作。每次活動積極、準時參加并積極做好組織、點評和文本總結工作,確保每次活動情況及時上網,自己還親自到基地指導的學校上公開課做講座,用情用心的工作,得到上海市名師培養工程辦公室的表揚,連續幾次的表揚信都送至閔行教育局。
今年被上海師范大學教育學院授予第一批客座教授后,已為在校師范生上了“教師教學工作的基本點”講座,得到好評。
今年7~9月,受上海市共青團少年部的邀請,參與了上海市少先隊活動課1~9年級教案的編寫和修訂工作。少先隊活動課是一個新生事物,如何根據中央和市里要求編寫教案,對我來說也是一個挑戰,我認真學習相關文件,一次次請教專家和同行,聽取他們的意見,學習他們的經驗,和編寫組的其他人一起共同商討和努力,終于在規定的時間里完成了任務。
20__年即將過去,一切又都成歷史,我們每一個人都為自己的努力而感到驕傲,也要為自己的失誤和不足反思。取得的成績我要感謝自己所在的學校和能使我成功的平臺和機遇,因為有他們,才能使我快樂工作和盡情地施展才能。感謝自己不變的信念:年齡大了,表率作用也要大;年齡大了,心胸的空間也要大;年齡大了,進取心不可小;年齡大了,朋友圈不能小。感謝家人的寵愛和呵護,使自己有良好的生活環境和條件,每天高高興興地投入工作,現在年齡是有一把了,該老的時候了但還不太見老。
為使自己明年的工作做好,會有以下打算。
1、主動和青年教師多交流,學會站在他們的角度體驗他們的需求和困難,分享他們的快樂和憂愁。
2、堅持每天有一小時的靜心看書,接近經典文學和理論專著,填補知識漏洞。
有人說,懂得感恩的人,就懂得生活。無論今年我們獲得多少,失誤多少,讓我們一起來感恩即將逝去的20__年吧。
教師評職稱自我評價 篇2
上課時,__教師能夠從學生實際出發,適當緩和課堂氣氛,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進取性,使學生在學習之余能夠在調節氣氛的過程中學習做人的道理,幫忙我們構成正確的世界觀。
教師評職稱自我評價 篇3
新教育的路,曲折而漫長,思考、應對,重新出發:
一、走著走著,別忘了當初為什么出發
__培訓三年后,我依舊仍走在這條路上,用三個字來總結——不容易。
1、應對內心的迷茫,不容易。__培訓的資料很強大,看似表面聽懂,其實有很多的東西是真不懂,最最關鍵的是明明懂得卻做不到,那時內心的那個迷茫、那種無力、那種黑暗……不斷地懷疑、反問,不斷地尋求答案,最終發現所有的答案都在自我內心時,才漸漸開始平靜、淡定、從容。
2、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不容易。處理人與物之間的關系不難,拿起過就能夠放的下。但人與人之間因為摻雜了情感,就顯得格外復雜,心與心的距離有時就如天與地般遙遠。同樣一段文字,因解讀人的心里認識不一樣,會得出不一樣的解讀,也最終理解了校長培訓時說的那句話:如果上帝明白人類發明了文字,估計它會被氣死。
3、做到“風不停,樹應靜”,真不容易。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哪怕是新教育圈子也是一樣,同樣一句話可能會被解讀成各種版本,傳遍天下,原說話者也無法解釋,因為這一解釋,又將有各種不一樣版本的解讀,如此應對“風不停”,只能做的選擇是“樹應靜”。
還好,我依舊走在這條路上,因為無論曾被他人如何誤解,或是被貼上多少標簽,我還是我——此心光明,夫復何求?!
再次反觀自我當初為什么選擇新教育?最初因拜讀校長博客中關于道德經的解讀部分而癡迷,隨后參加的培訓及送女兒入讀新教育學堂,皆因自我缺乏做人的智慧,缺乏為人母、為人妻的智慧,缺乏與人相處的智慧,如此,依舊走在這條路上,我的目標是提升自我的做人智慧。
二、也許我們追求的不是幸福,而是追求幸福的過程
幸福是什么?沒有人能夠概括出定義,因為它只存在于你的心中,沒有外在標準的衡量。同樣的一天,有人為賺到300元錢而感到開心,有人卻為捐贈300元而感到開心,有人因感情而笑,也有人因感情而哭,而我的女兒可能因為吃到一碗味道可口的蘭州拉面而倍感開心,那時那刻,她很幸福。然而幸福卻沒有終點和極限,就像沒有百分百純正的黃金,它僅是一種感受,當時當刻。
既然如此,新教育最具價值的應是追求的過程,而不是最終的結果,因為沒有結果。有一天,朋友問什么是新教育?我突然覺得很難回答這個問題,因為我所能概括的任何一個定義都不準確,也無法準確,我只能談談自我的經歷與感受,在這個過程當中,我收獲了些什么,但這些都不是最終的答案,因為目標在遠方。
三、最重要的目標應當是“我想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
自從接觸新教育后,我就異常想辭職,以往因為工作的選擇而異常糾結,一方面來自家人的反對,另一方面來自于自我內心的不確定,不確定自我的“另類”選擇是否真的是自我真心喜歡的;有朋友說是因為我放不下此刻工作所帶給我的種.種名和利,看似對又好像不對,直到有天突然想明白一個道理,我的選擇目標是“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而不是選擇工作的種類,只要目標和方向是明確的,選擇什么樣的工作都是對的,因為工作的動力和方向就是你“成為”的方向,如此,糾結了三年的事最終放下了。
小_今年未被今日錄取,據說原因是孩子的目標感不強,剛聽到時還是有疑惑,如今也漸漸明白,目標清晰對一個人的重要性,教育中所提到的“喚醒”“發覺孩子的內動力”都離不開目標二字,一個人僅有目標明確,才明白自我平常要做什么,也才有動力去自愿自發的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