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中如何進行即時性評價推薦(精選3篇)
課堂教學中如何進行即時性評價推薦 篇1
淺談課堂教學中教師即時性評價對兒童心理的影響及其策略研究
教師對學生的課堂學習進行的即時性評價是課堂教學評價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對兒童的心理產生著巨大的影響。
一、課堂教學中的即時性評價的意義及其作用
1、激勵、期待,激發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情感
2、指導、暗示,提高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能力
二、課堂教學中的即時性評價的特性:
時效性,針對性,積極性
三、課堂教學中的.即時性評價的方式方法:
言語式評價,非言語式評價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獲得。這一理論強調了知識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意義建構。素質教育思想也告訴我們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面向學生的每一個方面;讓學生生動活潑、主動的發展,這就明確地告訴我們課堂教學中的素質教育的根本任務就是落實學生的主體性。而作為學生能否成為主體,取決于他是否真正參與了學習過程,如果沒有真正參與,只是消極被動地“參加”,那么他就只能處于潛在的主體地位,所以,教學過程應該是學生真正參與的學習活動,學生能否主動參與教學活動是學生能否成為主體的明顯標志。學生只有在情感、思維、動作等方面主動參與了教學活動,課堂教學中的素質育才能真正落到實處。
課堂教學中如何進行即時性評價推薦 篇2
在課程改革中,也非常注視課堂教學中的評價改革,提高課堂教學中即時性評價的激勵作用。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很多老師在評價時,往往不注意把握激勵的“度”,出現了“過多。”返化“。”浮夸“的評價語言。例如:滿堂的“你真棒!”“非常好”,”太棒了“。”棒極了"等等,好聲一片。學生處于成長期,在學習。生活過程中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是正常的,教師應給予激勵性的評價語言而應少用指責性的評價語言,這也是無可非議的但是,教師過度的激勵性評價也會造成學生自我感覺太好了,對以后的學習,工作中遇到的困難性產生低估,導制自信心強的學生心中的激勵性評價貶值了。不屑一顧;而自信心差的學生則經不起批評的挫折,稍不如意就情緒低落。因此有效,適度的評價是很重要的,那么在課堂教學中如何有效,適度地進行即時性評價呢?即時性評價是教師對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態度、方法、效果等方面進行即興點評的過程,它主要起著反饋、激勵、調控和導向的作用,因此,教師要做到評價及時、準確、到位。如何才能做到這一點呢?本人認為應該做到“五宜”、“五忌”:
一、宜具體,忌模糊。表揚用語越翔實、具體就表明你對對方越了解,對他的長處和成績就越看重,能使對方充分感覺到你的真摯、親切與可信,師生間的距離將會越來越近。如果老師的評價含糊其辭,不僅引不起對方的共鳴,甚至還會產生不必要的誤解和新的信任危機。比如一些泛泛的表揚,“你真聰明”、“你真棒”,雖然能暫時性地提高學生的自信,但由于學生不明白到底好在哪里,為什么受到表揚,甚至還會養成學生驕傲、聽不得批評的壞習慣。
二、宜真誠,忌虛偽。同樣一個“好”字,可以說得平平淡淡,讓人有勉強之嫌,也可以說得滿懷激情,讓人感受到是發自內心的贊賞。滿懷激情的評價,能讓學生品嘗到被人尊重的喜悅,感受到期待的幸福。缺乏誠意的表揚,容易把學生引向隨意,對課堂的要求麻木不仁,致使最后完不成教學任務。
三、宜激勵,忌諷刺。課堂評價最忌諱的方式是對學生諷刺、挖苦,我們在評價時,要努力做到保護學生自尊心,激發上進心,比如用:“只要你努力,就一定能成功!”“能有這么大的進步,老師感到非常高興”等,這樣的激勵語言,對學生樹立戰勝困難的信心,保質保量地完成教學任務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四、宜策略,忌單調。在有些事情上,學生對直接聽到的表揚遠不如從別人處間接得到能對其更有促進性,老師不妨在表揚學生時也采取一定的策略。比如采用學生自評、小組互評等方式。千萬不要采用一言堂的表揚方式,這樣的評價往往會使課堂變得呆板,缺乏靈氣,學生也不喜歡。
五、宜雪中送炭,忌錦上添花。其實,在課堂上,最需要表揚的不是那些紀律學習一直很優秀的學生,反而是那些被埋沒而產生自卑感的“雙差生”。他們平時很難聽到一聲表揚,一旦能被老師當眾真誠地表揚一聲,可能會很大程度地使其振作精神,鼓起努力的勁頭從而轉變過來。因此,最有實效的表揚其實不是“錦上添花”,而應該是“雪中送炭”。課堂氣氛的`活躍“因子”有很多,譬如:教師的精心準備教案;教師的積極調動;學生的積極配合;教師的個人較高涵養;教師的富有幽默等等——是的,教師是主導,是方向,是決策。在課堂上學生雖然是主體,但是真正駕馭課堂的卻是教師。因人制宜,靈活多樣,瑯瑯上口,幽默風趣的即時性評價語能把握學生性格脈膊,讓學生感覺新鮮,饒有興致,積極性強,從而形成一種良性循環。在這些方面,我做了有益的探索。當學生面對老師的問題不愿舉手發言時,可以這樣評價:我發言,我鍛煉;增印象,記心間。舉起小手來,你會更精彩。舉起右手,魅力常有。舉起的是勇敢,是自信!學生感覺如清音入耳,有許多學生會被激勵起來。
針對學生讀書的各個情況,老師可以設計如此評價語:
入情入境,悅耳好聽。心入文章,余音繞梁。萬般皆下品,唯你讀書高。此聲只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聞?等等。還可根據其讀書內容機智評價,記得張老師教學《趙州橋》時,有一個學生頗有感情地讀后,老師評價道:我們教室里,爆出一場多么壯闊、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聲音哇——讀書!學生會心一笑,舉手氛圍更加濃厚。教學《趙州橋》時,當有的學生以導游的身份介紹趙州橋后。老師隨即評價:“我給他打一百分,他從趙州橋的歷史悠久、堅固和美觀這三個方面介紹,很有調理,他的表現棒級了。真正的導游在解說前也要查好多資料呢!”學生明白之后,馬上讀書讀得更有聲有色了。引導學生回答書中的一些問題時,如有的學生找到答案了,可以評價道:認真體會,深入到位。一雙慧眼,善于明辨。踏遍鐵鞋無覓處,答案全在文中悟。即使有學生回答問題錯了,改正后可以這樣評價:其實你舉手,老師贊賞心中有。重結果,更重過程。太陽存黑斑,人非圣與賢。以此撫慰學生稍感遺憾的心,勉勵他們下一次再接再勵。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對學生學習活動的是否定或指出學習活動的結果與正確結果之間的差距,如果處理得草率,就回強烈挫傷學生的自尊心和積極性。因此在給予即時性評價時,要以尊重為前提,有效的發揮激勵的作用。例如:張老師教學人教版《趙州橋》,老師讓學生觀察課本上的圖,然后要求學生根據圖中所給的信息提出問題。當時有一個學生答了”老師沒有立即給予完全否定,而是對他說:“你很善于觀察,你提的這個問題讓老師覺得你是一個好奇心較強的孩子,但是這個問題是不是關于本課的問題呢?你能不能再提一個有關本課的問題?“當時學生就意識到自己提的問題不符合要求,馬上就提出了一個有關本課的問題。委婉的評價語言可以引導學生走入正確行道,而過于直白的斷言也許就會造成對學生的進步產生消極的影響。言重了,易傷害學生的自尊心,甚至會導致學生“望師生畏”,嚴重阻礙學生的發展,言輕了,錯誤之處引不起學生的重視。所以,對學生學習結果進行評價時,首先要保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信心,同時又能達到修正學生錯誤的目的但老師給學生的第一評價語是“你很善于觀察”這句評價語是鼓勵性的,即讓學生知道自己是一個優點,老師表揚他了,又引導他繼續發揚優點,同時還引導其他學生要向這位發言的學生學習,要學會觀察。
在教學中遇到幫助同學解決了同學需要而不能解決的問題時,教師可以給予幫助人的學生這樣的評價語“我想他此時此刻心里一定非常高興,因為你幫助了別人”。這句評價語言既是表揚,激勵,更是對其他學生進行導向性的思想教育,要學會幫助別人。在針對別的同學的回答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見時,我們可以給予提出不同看法的學生這樣的評價語“你能夠注意傾聽別人的發言,這樣既尊重了別人,也有利于自己的學習”,這句評語既對組織學生集中精神學習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同時又有利于學生培養良好的聽講習慣。教師的評價語言如果是浮夸。虛夸,最多只能滿足學生一時的虛榮心。容易使學生認為什么都很好,不求上進,教師的評價語言泛化,指向性不強,容易使學生不明確為什么好,好在那里,也起不到評價的持久,激勵的作用,因此教師只有在教學中應用合理,適當,有針對性的評價語言才能有效的激發起學生的學習欲望,增強學生全面發展與進步的動力
課堂教學中如何進行即時性評價推薦 篇3
教學評價,作為教學活動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往往深刻體現了教師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技能,具有很強的導向性,它對學生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起著重要的導向作用。激勵性的評價對學生自信心的確立、學習動機的改善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對學生的教育中,課堂評價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一.評價的形式:師生共同參與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因而課堂教學中的評價構成應是學生評價和教師評價兩方面。教學中應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評價。評價同學的知識掌握和運用,評價自身的長處與不足等等。這些做法既能培養學生勇敢自信的品質,又能鍛煉學生分析、判斷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的主體意識進一步確立。
學生的自我評價也是教學中,對學生知識掌握情況的一個重要體現。學生正確地看到了自己在制作過程中的優點、不足,已經可以看到學生對正確的技術方法有了一定的認識了解。同時老師利用鼓勵性的語言激勵學生進行改正,這時學生會很主動地尋找解決辦法進行正確的制作。
二.評價的手段:注意有效的激勵
教學中應避免“廉價的表揚”,進而激發起學生長久的、內在的積極性。這不僅需要研究如何引導學生去不斷發現探究,也需要研究評價中如何進行有效的激勵。所謂激勵,指的是通過刺激,激發個體心理動力,使這一心理動力水平在某一時間里始終維持在一定的興奮狀態。教師運用激勵的方法,目的就是通過外部刺激,激活內在的推動力量。有效的激勵應體現以下特點:
1.注重情感投入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同樣一個“好”,可以說得平淡如水,讓人感到有勉強應付之嫌,也可以說得激情滿懷,讓人感受到你發自內心的贊賞。教師的評價對學生的情緒和情感影響很大。情緒和情感是一種內在的動機力量,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因此,教師的評價應該注重情感投入,即用簡短、恰當的措辭,熱情地給予褒獎。
2.注意內容詳實
能激發內驅力的評價,不僅要注重情感因素,而且應注重內容翔實,有根有據,防止激勵性語言蒼白乏力。也就是說,激勵要以事實說話。
3.重視歸因心理
心理學研究中把行為原因歸之于個人內在傾向等非環境因素的過程稱之為“意向歸因”,如學習成績好則歸因于自己努力、肯下功夫,成績不好則歸因于自己粗心大意、馬虎懶散,于是吸取教訓迎頭趕上。與之相對的叫“情境歸因”,即把個人行為原因歸之于情境或環境因素的過程。有此傾向的學生往往怨天憂人,尋找種種外界的理由推諉責任,或在取得成績時,也歸因于“運氣好”或“聰明”,一旦受挫馬上又垂頭喪氣。
由此可見,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正確引導學生的歸因心理。首先,不要一味贊賞學生的智能,如“你真聰明”、“你在這方面很有天賦”等等,長此以往,會導致學生在學習成績不理想時,便覺得自己很笨,而喪失自信。其次,應更多地贊賞學生付出的勞動,贊賞他們良好的學習方式。如“這是因為你肯動腦筋”、“你看你動手做了,是不是覺得很容易啊?”
4.借助體態語言,傳遞
第一:眼神,即用眼睛說話、適宜。"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學生答問時,教師一般應雙目注釋學生,流露出柔和熱誠的目光,讓學生感到你注意著他,他是全班的中心,從教師的目光中讓學生感受到熱情、贊許、鼓舞和喜歡。學生答問時,教師的目光切忌過于嚴厲、責備,以免使學生失去答問的信心。第二:身勢,就是身體呈現的樣子,即人的整體姿勢。學生答問時,教師應該身體向這個學生前傾,輔以適當的手勢,或側耳傾聽,或點頭微笑„„利用身勢,傳達給學生這樣的信息:我饒有興趣地聽著呢,以鼓勵學生熱心答題,同時吸引其他學生的注意力,強化師生間的心理同步效應。第三:無聲評價是了解學生掌握知識技能程度的關鍵性一步。只有當學生在你的鼓勵下將他所要說的一切都順利地說出來、展示出來,教師才可能真正做到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所以,在學生答問時、展示時,教師一定要充分借助眼神、身勢等一系列體態語言,讓學生感受到你對他答問的尊重和真心誠意的關注,切忌漠不關心,毫無表情,或者在學生答問時干別的事,如擦黑板、看參考書、找資料等。
三.評價的效果:要有發展性
素質教育評價體系是使每個學生都能從評價中獲益的體系,所謂從評價中獲益就是從評價中獲得激勵,獲得進步的動力,獲得幫助,提高學生的主體意識和主體行為能力,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準確合理的評價能把學生已形成的學習上的內在需要充分調動起來,使之始終保持樂此不疲且持之以恒的積極學習狀態。
教師不要吝嗇自己的表揚、教師的表揚與贊賞要面向全體學生、在班級中形成競爭與幫助的學習氛圍,使每一個學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進步。低年級英語教學是學生英語入門的基礎階段,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養成良好習慣的關鍵時期。這一階段良好習慣養成與否,直接關系到學生以后英語學習的前途。而培養良好習慣的關鍵,是使學生在不斷體驗進步與成功的過程中增強自信心,從而獲得成就感。課堂評價正是學生獲得這些的最佳途徑。
渴望被賞識是人的天性。中小學階段的孩子更是渴望得到老師的贊賞,有時教師一個贊賞的眼光或一個肯定的微笑會比不斷的寫、讀、練所起的作用強百倍。因而,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并充分的發揮評價的激勵功能。下面,就我平時教學中的點滴收獲談幾點看法。
一、教師不要吝嗇自己的表揚 對于孩子教師的一句“good ! great ! excellent ! wonderful!cool !”
或一個豎起的大拇指都會讓他們喜形于色。教師要通過對學生的不斷表揚,使他們感到在不斷的進步。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不要只注重結果,而要注重學生進步的過程。不要只強求正確和統一,而要注重培養學生敢于嘗試的勇氣。
二、教師的表揚與贊賞要面向全體學生
全體學生的共同發展是我們教學的最終目的。《英語課程新標準》特別強調要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與情感。這就要求教師要辯證地看待每一個學生,不要拿統一的標準去要求不同層次的學生。要善于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能盡量把這些閃光點變成上進的動力。教師要為每一個學生提供表現自己的機會,并提供恰當的表揚與贊賞。讓學生感到:只要參與就能成功。從而,樹立信心和勇氣,產生強大的學習愿望和動力。
三、在班級中形成競爭與幫助的學習氛圍,使每一個學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進步
以往的課堂教學由于教師的指導思想的作用,學生的學習往往形成兩個極端,少數的學生成為了課堂的“主人”,多數學生只能成為課堂的“看客”。為了使每一個學生都能成為課堂的“主人”我在教學中加強了學生間的競賽。例如,在做聽力練習時,我以表格的形式使學生明確自己在班級的位置(只公布單項總人數,不公布學生姓名)。這樣不僅利于學生找出不足,糾正努力方向,還利于保護學生的自尊心。給較好的學生壓力,給較差的學生動力,這樣,在學生間,較好的學生為了這個成績會繼續努力,較差的學生也會及時發現自己的不足,努力向前,奮起直追。
四、加強小組的合作與競爭
在教學中,小組的合作與競爭是非常可取的一種形式。首先,小組活動不僅是在課堂有限的時間內使學生最大可能地增加參與機會的有效手段,而且更是培養學生自信的用英語進行交流的最佳方式。 其次,在小組活動中,每一個學生參與的機會,每個學生取得的成績都是對小組的貢獻,小組的成績取得不是取決于某一個或幾個好的同學,而是取決于全體小組成員的共同努力與協作。在這個活動中,不同程度的學生都可以獲得成功的喜悅。這與新課改理論也是不謀而合的。
再則,小組競爭的形式有利于教學活動的開展。我通常是把學生分成幾個競賽小組,小組以“yellow”、“blue”和“green”等學過的單詞命名。小組競賽的形式根據授課需要可貫穿課程始終,也可有利于某一個細節活動,對表現出色的小組,教師可以給孩子們每人貼一張小笑臉,這樣既生動又有趣,同時又能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最后,教師的評價形式要多樣。學生喜歡新的事物,如果老師的評價形式過分單一,長此下去,學生就會失去興趣。評價方式除了口頭的表揚,還可以嘗試以下方式:(1)獎給學生小紅花、小貼紙并貼在評比欄中,定期評比。(2)建立學生評價檔案,記錄學生在課堂活動中的表現與成長。(3)作業中堅持經常的運用人性化的批語。當然,對學生的評價還有很多種形式。教師只要堅持以人為本的評價思想,學生一定是樂于接受的。
總之,評價是課堂活力產生的沃土,是每個學生進步的源泉,教師要重視評價,善于評價,不斷探索評價的藝術,讓每個學生的個性潛能在教師的寬容、贊賞、民主的課堂中成功地激發出來。
總之,對學生進行評價,要做到教師評價與學生評價相結合,評價不僅要注意它的時效性還要注意具有一定的發展性。使學生通過評價,進一步了解自己,從而明確努力的方向,確立學習知識技能的信心。真正做到評價是為學生服務,教師通過強調改進學習方法和鼓勵學生使其產生的成就感來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學習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