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藝術素養的自我評價(通用3篇)
高中藝術素養的自我評價 篇1
9月1日,我成為了一名高中生,來到了一個滿滿愛的大家庭。回顧三年,有收獲,當然也有不足,但更多的是經歷帶來的成長。
剛開始我們都是孩子。高一,帶著初上高中的新鮮感,逐步找到高中應具有的學習狀態。在這一年中,我更多的時候可以被定位成一名參與者,我認真聽講,按時完成作業,科考活動積極參加,一年下來,感覺高中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樣黑暗,它還可以是充滿了彈性與樂趣。我對我個人的狀態與表現,還是比較滿意。
高二,是我真正成長的一年。我開始參加班級的活動策劃,看著自己的策劃結合大家智慧的結晶付諸于實踐,帶來了令人欣慰的效果,在一旁的我暗自偷笑了。在高二,我競選成為學習宣傳部副部長,它也給我提供了很多鍛煉的機會。第一次,坐在報告廳里,給三百來名初中同學上一堂主題團課,第一次,站在全校兩千多名師生面前進行國旗下演講。我本來未曾想過能有這樣的機會,從一開始上課站起發言都會腿抖到第二次國旗下演講的滿滿自信、收放自如,我逐漸釋然恐懼心理,別人的眼光,也不再是壓力。這一年,是濃墨重彩的一筆。
時光流逝,一轉眼已是高三。放下一切去學習,只為一個目的——進入一所理想的大學。但——現實的成績卻不甚理想。地基不牢固,樓是蓋不成的。曾彷徨,曾哀傷,曾恨鐵不成鋼,但終知無益,唯有重新振作,持續努力,方可撥云見日,重現曙光。
這三年總的來說,還算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仰望星空,更要腳踏實地,堅實地走好人生中的每一步,不留遺憾。
高中藝術素養的自我評價 篇2
首先個人認為藝術素養的具備是一個人接受專業學習的必要前提,卻又并非絕對的密不可分。
藝術素養本身即是抽象,它既是生活又是生活的升華體,是個人情感和精神生活的創造性表現;在可望不可及中既看著我們又為我們所看著,故而幾乎任何藝術素養表現形式都代表了特定的情感和思想。從中提取的藝術素養的概念就是指一個人所具備的藝術素養方面的基礎知識與一定的審美能力,或者說,它使我們具備了能夠分辨我們的所得與所想間距離的能力,同時又通過各方面的積累成為我們身上一種由內而外的氣質。
說到這里,不禁質疑,既然如此,那么僅憑藝術素養大概便可以造就一個“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大家,談何專業學習?不得不承認的是許多自學成才的先人們仍在照耀著我們,這就說明也許我的想法某種程度還是有一定道理的。雖然如此,難道我們可以以偏概全的屏棄專業學習?顯而易見,這是不現實的。
從一個平凡的學子的角度來說,我不得不承認,專業課的學習使我收益匪淺。某些幼稚的思考繞過了陷阱,在前進的道路上我得到了便利,從而得以有剩余的時間來繼續思考另一些或許依然幼稚的問題,既而某些時候在某些引導下再次繞過,前進。“古之學者必有師”凡夫俗子繼承老師深邃的思想、廣博的知識,或許費力或許艱難,但卻基本保證了在“天才”欠缺的年代使這些“物件”能夠流傳下去,使某些“來者”可以踩著前人的足跡繼續在通天塔上前進或暫停著(我的意思是重在繼續,前進此時也就成了某種可有可無的性質),那么我們“繼續”下去,可愛的“來者”們,中間難免會出現幾個出類拔萃的家伙。人的一生是有限的,追求卻是無限的。這時,“通天塔”上的記號就可以讓才子們用有限的時間去做更多的事情,也就是上更多的梯在更高一點的地方用他們更豐富的想象力和更敏銳的感知力為后來的后來留下些更加深邃的思想和更加廣博的知識————那些先進的,同時在周而復始的攀爬過程中等待被驗證的不知是否有益的世界觀審美觀。也就是說,專業學習其實是個旱澇保收的大工程,正在發揮著都江堰一樣的重要功能。
睡眠也是一種藝術素養,在先人的孜孜不倦中被發揚光大,并且成為了某種人類生存的必要活動。若是我在苦讀十數載詩書后,一日突然頓悟發奮去追逐睡眠,怕是沒人會認為是我文化素養太高的緣故。畢竟鐘子期和伯牙不是世世相見,中國也僅出過一個孔子罷了。
高中藝術素養的自我評價 篇3
在小學階段的六年時間里,本人成長了許多。
在學校里,本人尊敬老師,團結同學,樂于助人,積極參加集體活動,愛護公物,能自覺遵守中學生守則,不遲到,不早退。本人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度。自強進取,努力學好各門功課,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合理安排時間。積極培養動手能力、應用能力和創造能力。
體育的成績上,經過鍛煉有所進步,但還不是很優異。所以還是要加把勁才行。在家里本人會幫助家里人做家務,勤勞節儉。
總結六年來失敗的經驗,以及老師和家長的建議和教導,改正自身不足的方面,爭取在德、智、體、美、勞等各個方面全面發展,做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