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小學生評價的方法有哪些方法(通用5篇)
對小學生評價的方法有哪些方法 篇1
進入新課改以來,評價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許多有識之士都深切感受到:如何構建既體現新的評價思想又便于操作的評價方式,大家普遍感到迷惘。近年來,我們學校以“讓每一個學生得到鼓勵與欣賞;讓每一個學生學會鼓勵與欣賞”為出發點對學生進行多方面的評價,也成為促進學生發展,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有效載體:
1、我校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文藝活動,如朗誦比賽、歌詠比賽、六一聯歡會、國慶節聯歡會等,在教師節表彰大會上不但對每班的前幾名進行發獎還對每班進步的學生發獎。
2、我們每周針對學生的表現給若干名學生發放優點卡,獲優點卡的同學會在周一升國旗時領到優點卡受到表揚,學校會給他們拍照并把照片上傳到網站,同時在學校的電子大屏幕上對他們進行表揚,增強了即時評價的規范性。
3、為了促進學生的發展,學校從20xx年開始“雛鷹爭星”活動評比,從孝敬星到尊師星設立了20星,給獲得星的同學佩戴星卡,將獲得“校園之星”稱號的學生照片、事跡張貼于班級內的“閃閃五星”宣傳欄中,以樹立身邊的典型。
4、學校還為學生搭建了陽光讀書屋,讓讀書就像呼吸一樣。給學生搭起了讀書的平臺。以此出發點激發學生讀書興趣,并對學生讀書情況進行評價,使之成為綜合評價的一部分。
學校還根據自身發展的需要,有意識地增減項目,修改指標。如:隨著現代化教育設備的添置,學校會增設“電腦之星”“信息技術處理能手”等項目,以達到促進學校現代化技術的教育應用;通過增設“創造之星”之類項目,引導教師與學生的小創造、小發明的行為意識等等。
在教學中,我對學生按不同標準進行多樣評價,作業上的激勵性語言、課堂上口頭表揚、課后發喜報,學生遵守紀律的、按時完成作業的、測試中成績優異、進步的等都會獲得喜報,回答問題積極有獨特見解的學生也會領到喜報。讓學生學會和自己的昨天比,感受到自己的進步與老師的關注。讓每個學生學有所成、學有所得,給每個學生以均等的發展機會,我們憑著極平凡的發現,憑著極為平常的一句贊語會點燃學生自尊、自信的熱情,點亮指引他們前進的燈塔。想一想,我們的平凡舉動在孩子一生中卻是多么偉大。慷慨些,讓每個學生都感受成功的喜悅。
不要吝嗇表揚,不要把表揚看成是給學生的多大的賞賜,而要真誠的送一份贊許。在課堂上評價要研究學生的差異,分層加以鼓勵。這就如同摘一棵樹上的桃子,有的伸手就夠到,有的跳腳才能夠到,有的需要踩矮凳子,有的則需要踩高凳子。教師分層鼓勵就是在教給學生跳腳、搬矮凳子、換高凳子。我班有個學生數學基礎很差,課上很少舉手發言,于是我針對這個孩子的情況,降低對他的要求,遇到需要讀題時便讓他來讀,一開始讀題的聲音很小也不流利,他只要能 大聲的讀我便會夸獎他幾句,終于有一天他的小手舉起來了,我便把一些簡單的問題讓他回答,在老師的激勵,同學的幫助,自己的努力下,他一次又一次獲得成功,感受成功的喜悅,激發了學習興趣,增加了自信心,學習成績有了明顯的提高。要給困難生創造成功和表現的機會,讓每一個學生都品嘗成功的喜悅。
德育為首,育人為本 。 對于人的養成來講,“德”是首要的。我們將德育指標滲透到各項目之中,使每個項目都有德的要求。重視學生的行為習慣和道德修養,真正體現“千學萬學學做真人”育人思想。 總之,小學生素質綜合評價工作是一項全新的工作內容,如何搞好評價,將關系到學校教育改革的成敗,因此讓我們共同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發展和搞好素質綜合評價工作貢獻力量吧!
對小學生評價的方法有哪些方法 篇2
學期末,教師根據上述四項為每個學生打出具體分數,然后根據總分評出等級,并對特殊學生給予一定的評語。 評價不僅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還應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也要關注實踐活動中表現出來的學生的情感態度的變化。評價的根本目標是促進學生的主動發展、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因此地理課程標準中也提倡運用“鼓勵性”的評價機制。在教學過程中,鼓勵性評價可以通過教師的語言、情感和恰當的教學方法不失時機地給不同層次的學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勵和贊揚,使學生在心理上獲得自尊、自信和成功的體驗,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激發學習興趣,進而使其積極主動的學習。如:《我們需要潔凈的大氣》一課,將全班分成四組,每組給一個污染空氣的案例分析,請同學想辦法還大氣以潔凈。學生分析討論氣氛熱烈,暢談時集思廣益、暢所欲言。有的說:給汽車換太陽能為動力的、電池的、風能的、天然氣的,甚至還有特殊飲料的;有的說:給所有冒煙的地方設計一個空氣凈化裝置,安在排煙排氣口處;有的說:農村的秸稈用做制沼氣、造紙、手工藝品、埋在地下肥田„„學生答案不勝其多。就連平時默默無聞的學生都踴躍了。
如果教師給學生以富有激勵性的話語和催其奮進的目標,進而達到溝通師生之間的情感,這種情感也必然會喚起學生的主動性,激勵、鞭策學生完成目標。使學生的學習變被動為主動,變消極為積極,便死氣沉沉為生動活潑的學習過程。如:《三大宗教》一課,提前兩周給學生設計一些有關宗教的問題,讓學生根據問題或問題以外的內容查找資料,學習研究三大宗教。上課時采取了分組競賽的方式,學生熱情高漲。當提問靈寶市基督教宗教建筑的分布地點時,學生脫口而出。當問到佛教信徒如何誦經并表演出來時,回答問題的學生表演得很好,這時另外一組的一位學生,舉手示意要給大家表演佛教信徒如何拜佛,還主動要求站在講臺上表演,他跪在講臺上一邊表演一邊解說。剛完畢,又一位學生要上臺表演喇嘛教信徒如何拜佛,他也在講臺上又趴又跪,好不熱鬧。因此良好的評價氛圍,真正地激發了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鼓勵性的評價機制激活了地理的課堂教學。
傳統的對學生的學習成績的評價方式,過于強調甄別與選拔的功能,過于關注學習成績的結果,過于重視紙筆檢測,忽視了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功能,忽視了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考查,忽視了多種考查、評價方法。實施新課程,就要改變這種評價方式,使地理學習評價目標多元化,評價手段多樣化,形成性和終結性評價并重,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相結合,使評價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促進學生潛能、個性、創造性的充分發揮。
對小學生評價的方法有哪些方法 篇3
學生素質綜合評價是學生學習成果、教師教學行為與學校教育教學的一面鏡子,學生素質綜合評價也是個人評定制度的先進理念。為了讓每一位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個人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的方法,積極參與各種活動,在進步中感受成功的喜悅,增強學習自信,在評價中享受快樂,享受成功。
進入新課改以來,評價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許多有識之士都深切感受到:如何構建既體現新的評價思想又便于操作的評價方式,大家普遍感到迷惘。近年來,我們學校以“讓每一個學生得到鼓勵與欣賞;讓每一個學生學會鼓勵與欣賞”為出發點對學生進行多方面的評價,也成為促進學生發展,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有效載體:
1、我校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文藝活動,如朗誦比賽、歌詠比賽、六一聯歡會、國慶節聯歡會等,在教師節表彰大會上不但對每班的前幾名進行發獎還對每班進步的學生發獎。
2、我們每周針對學生的表現給若干名學生發放優點卡,獲優點卡的同學會在周一升國旗時領到優點卡受到表揚,學校會給他們拍照并把照片上傳到網站,同時在學校的電子大屏幕上對他們進行表揚,增強了即時評價的規范性。
3、為了促進學生的發展,學校從20xx年開始“雛鷹爭星”活動評比,從孝敬星到尊師星設立了20星,給獲得星的同學佩戴星卡,將獲得“校園之星”稱號的學生照片、事跡張貼于班級內的“閃閃五星”宣傳欄中,以樹立身邊的典型。
4、學校還為學生搭建了陽光讀書屋,讓讀書就像呼吸一樣。給學生搭起了讀書的平臺。以此出發點激發學生讀書興趣,并對學生讀書情況進行評價,使之成為綜合評價的一部分。
學校還根據自身發展的需要,有意識地增減項目,修改指標。如:隨著現代化教育設備的添置,學校會增設“電腦之星”“信息技術處理能手”等項目,以達到促進學校現代化技術的教育應用;通過增設“創造之星”之類項目,引導教師與學生的小創造、小發明的行為意識等等。
在教學中,我對學生按不同標準進行多樣評價,作業上的激勵性語言、課堂上口頭表揚、課后發喜報,學生遵守紀律的、按時完成作業的、測試中成績優異、進步的等都會獲得喜報,回答問題積極有獨特見解的學生也會領到喜報。讓學生學會和自己的昨天比,感受到自己的進步與老師的關注。讓每個學生學有所成、學有所得,給每個學生以均等的發展機會,我們憑著極平凡的發現,憑著極為平常的一句贊語會點燃學生自尊、自信的熱情,點亮指引他們前進的燈塔。想一想,我們的平凡舉動在孩子一生中卻是多么偉大。慷慨些,讓每個學生都感受成功的喜悅。
不要吝嗇表揚,不要把表揚看成是給學生的多大的賞賜,而要真誠的送一份贊許。在課堂上評價要研究學生的差異,分層加以鼓勵。這就如同摘一棵樹上的桃子,有的伸手就夠到,有的跳腳才能夠到,有的需要踩矮凳子,有的則需要踩高凳子。教師分層鼓勵就是在教給學生跳腳、搬矮凳子、換高凳子。我班有個學生數學基礎很差,課上很少舉手發言,于是我針對這個孩子的情況,降低對他的要求,遇到需要讀題時便讓他來讀,一開始讀題的聲音很小也不流利,他只要能 大聲的讀我便會夸獎他幾句,終于有一天他的小手舉起來了,我便把一些簡單的問題讓他回答,在老師的激勵,同學的幫助,自己的努力下,他一次又一次獲得成功,感受成功的喜悅,激發了學習興趣,增加了自信心,學習成績有了明顯的提高。要給困難生創造成功和表現的機會,讓每一個學生都品嘗成功的喜悅。
德育為首,育人為本 。 對于人的養成來講,“德”是首要的。我們將德育指標滲透到各項目之中,使每個項目都有德的要求。重視學生的行為習慣和道德修養,真正體現“千學萬學學做真人”育人思想。 總之,小學生素質綜合評價工作是一項全新的工作內容,如何搞好評價,將關系到學校教育改革的成敗,因此讓我們共同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發展和搞好素質綜合評價工作貢獻力量吧!
對小學生評價的方法有哪些方法 篇4
學生評價指在一定教育價值觀指導下,根據一定的標準,運用現代教育評價的一系列方法和技術,對學生的思想品德,學業成績,身心素質,情感態度等的發展過程和狀況進行價值判斷的活動。學生評價是以學生為評價對象,對學生個體學習的進展和變化所進行的價值判斷。學生作為受教育的對象,作為教學活動最終目標實現與否的體現者,在教學評價中占據核心的地位。
小學生年齡小,好玩好動,培養學習興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學好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是非常重要的。而學習習慣的養成和學習方法的掌握是靠老師在教學的每一個細節中培養的。那么,采取兼顧學生發展目標,又不盲目追求形式化的激勵評價,并能讓小學生喜聞樂見并符合小學生年齡特點的評價方式,在整個教學中業就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教育教學中,評價學生的方式及手段是多種多樣、豐富多彩的。無論是采用激勵性的語言,榮譽卡或是大紅花等多少形式,從某種程度講都是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看到自己的進步,發現自己的學習能力與潛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小學的教學活動中,學生的評價要把形式和學生的發展目標進行有機整合,我認為,一般地運用以下評價方式:
1. 賞識性評價
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會對學生的行為作出評價,這些
評價有正面的,也有負面的,但它是以教育為目的,希望學生在教師的評價中能找到自己的優點,繼續發揚,找到自己的不足,努力改正。老師一句平常的評價,一個小小的舉動,在小學生心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但可以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更能讓課堂氣氛相當活躍,小學生們都喜歡聽到老師賞識的話語,渴望得到老師的認可。比如,評價學生朗讀情況時,可以這樣評價:“你讀的很有感情,能體會到作者的心情,但如果能把字音調讀準就更好了。”“你讀的很流利,若速度放慢一些感情就能更好地表達出來,你愿意再為我們讀一遍嗎?”等等,我相信小學生聽到這樣的評價一定會非常樂意接受,學習也會更加努力。在教育過程中,教師要通過細心觀察,掌握學生的心理特點,對于他們取得的成績、進步以及獨特的閃光之處,都要及時予以肯定、鼓勵,這不僅會使學生在贊美中感受到來自教師的關心和厚愛,也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2.期待式評價
“皮格馬利翁”效應給我們這樣一個啟示:贊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種能量,它能改變人的行為,當一個人獲得另一個人的信任、贊美時,他便感覺獲得了社會支持,從而增強了自我價值,變得自信、自尊,獲得一種積極向上的動力,并盡力達到對方的期待,以避免對方失望,從而維持這種社會支持的連續性。相信所有的老師都知道,它所產生的效果有時是意想不到的。在老師的期待中,學生往往能產生積極向上的情感體驗,在反復的嘗試中獲得成功。作為教師,要想使學生重新揚起前進的風帆,積極奮進,就一定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不時地告訴你的學生“你能行”“你會成功”“老師相信你”,借助期待,幫助他們充分挖掘自身潛能,樹立自信,與時俱進。
3.互換角色式評價
很多時候,教師經常處于高高在上的位置,對學生頤指氣使,有很多問題難以解決。學生希望師生之間的平等,也希望同學之間的平等。如果老師與學生互換角色,學生一定會抓住機會好好表現一番,尤其是當學生犯錯誤時,老師若評價學生時肯定會是負面的。在教師與學生的溝通中,如果教師不理解學生,就會對學生的言行舉止作出錯誤的判斷,就會試圖以自己的想法去改變學生。同時,由于教師的不理解,會讓學生產生一種不被認同的失落感、無助感,進而造成不愿意與教師溝通,對于教師對自己的猜測感到反感,最終阻礙師生關系的正常發展,影響師生情感的正常交流,這時不妨自己當一回學生,與犯錯誤的學生角色互換,事情往往會順利解決。
4.朋友式評價
有的父母經常向老師抱怨孩子在家不聽話,與父母有代溝,那是父母不懂得與孩子溝通。小學生依賴心理比較強,他們需要的不僅是嚴師,還需要“益友”,能和學生做朋友的老師是最受學生歡迎的。“親其師而信其道”,很多學生是因為喜歡某位老師,才喜歡上他所擔任的科目,也有很多學生是因為反感某位老師,才對他所教授的科目心存抵觸,甚至厭學。教師應該像朋友一樣,與學生建立起平等的關系,把自己融入學生的生活中,用真誠與理解溫暖學生的心,努力地使自己成為學生所信賴的摯友,使學生自覺地接受老師的教誨,自然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5.“無聲”式評價
教師要善于利用體態語,傳達對學生的評價。教師的一舉手一投足,都可以點燃學生們學習的火花,如“注視”可以表示師生之間在課堂上的相互尊重。在課堂上教師對某學生注視較多,這個學生就會感到親切關注而專心聽講。對專心聽講的學生用熱情的目光,表示教
師滿意的心情;對精力不集中、做小動作或竊竊私語的學生,教師用冷漠的目光注視幾秒鐘,待雙方目光接觸以后再離開,這樣既起到了告誡的作用,又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若某學生對一個問題猶豫不決而教師又無法用語言指導時,可以用眼神及其他形體動作鼓勵其積極行為。積極的體態信號不僅會引起學生正向的情緒反應,激活和促進其智力發展,還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如何評價一個學生的素質高低、能力大小、成績優劣,始終是廣大教育實踐工作者和研究者渴望得到解決的現實問題,也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質量迫切要回答的重要問題。但是無論是哪種評價方式,都是為了激發孩子對學習,對發展特長的興趣,讓每個孩子在積累的過程中看到自己一個階段內的進步,從而激起孩子尋求更大進步的動力。
對小學生評價的方法有哪些方法 篇5
我在平時的思品教學中對學生的學習評價進行了一些探索:教師評價要因人而異,將方式手段和不同學生有機地結合起來。當學生成績考差的時候,不能不分青紅皂白的嚴厲批評或當眾批評,對學生的評價要適度;要注意情感性評價語言的使用:好的評語,不僅包含著教師對學生的熱愛、理解和尊重,更包含著教師對學生的信賴、鼓勵和期待,這些學生在得到教師這種“心靈感應”以后,便會產生一種巨大的動力,進而“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由此可見,教師這種深沉的情感性評價,極大地觸動著學生的心靈,對學生產生巨大的感召力和推動力。
此外要注意評價的全面性在對學生進行評價的內容中,既要包括學力評價,也要包括能力評價、思想品德評價、體質健康評價、審美能力評價、勞動技能評價等多方面內容;既要肯定成績,又要指出不足。不能過分地突出某一方面,更不能以偏蓋全,以成績的優劣對待一個人。評價的依據多種多樣:
一、紙筆測試。
1.拓寬試題來源。2.豐富題型。 3.確立范圍和題量。
二、課堂提問。課堂提問也是以往常用的一種方式,但沒有和學生學業成績評定結合起來,學生參與性往往不高。我通過建立課堂提問追蹤表方式,對學生進行系統跟蹤,期末時對學生所得的分值予以統計,再折算到總評當中去。實踐證明,這種方法可以有效評價學生對知識掌握的深度﹑廣度和靈活性。
三、思品小課題。我們對這些小報、課件和游戲進行評價,分成等級并賦予分值,納入到過程考核當中去,成為學生歷史學習成績的一個依據。
四、平時也可以讓學生寫一些小論文進行評價
總之,教師對學生進行正確的評價,既有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又能對學生的學習和成長起著警示和促進作用。為此,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應該以人為本,充分發揮“評價”在教學中的作用,靈活機動的評價以有利于全面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進一步推動教學質量的提高,將課改精神真正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