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心理自我評價(通用3篇)
大學生心理自我評價 篇1
漸漸的,基礎心理學課程已經臨近尾聲了,在這些有限的課程中,我對心理學有了一個新的認識,尤其是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有所了解。大學生都是經歷過高考選拔出來的,在心理上有一定的優越感。但與此同時,大學生卻承受著更大的壓力和挑戰,不管是學習上還是社會上,都很容易受到挫折,并隨之發生一系列的心理問題。大學生必須快速適應緊張的社會生活節奏,就業競爭的加劇也使大學生的心理壓力進一步加大。
作為一個剛進入大學才一年的我來說,對學校以及未來的努力方向有了一定初步的了解,但當我了解到目前就業的壓力時,我不禁為自己的未來感到擔心,有些迷茫,生怕自己不能勝任。當我在心理課上了解到只有健康的心理才能促進大學生全面的發展是,我決定重新樹立自己的目標與自信。身為班長的我,在平時班級事務以及同學之間的處理中我努力做到平易近人,不擺架子,學會了如何關心自己,如何關心別人,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個人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在社會實踐方面我也有較多的嘗試,今年暑假我是上海浦東國際機場的一名世博志愿者,雖然不同于園區內的志愿者,但我始終都抱著一顆真誠的心,為遠道而來的游人們服務,并有幸被評為了“清涼之星”優秀志愿者榮譽稱號。目前還在迪卡儂花木店擔任銷售助理工作,讓我學到了很多人情世故,受益匪淺, 同時也令我的自信心有所增長。
雖然這個學期心理學的課程即將結束了,它能帶給我們的也很有
限,但是更多的東西得靠我們自己去領悟,去體會。健康的心理在大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是一個人全面發展必須具備的條件和基礎,所以身為大學生的我們必須在學習的同時加強自身的心理素質,只有這樣才有利于我們的健康成長。
大學生心理自我評價 篇2
在生活當中我們面臨各種各樣的壓力,而作為大學生的我們,在學習上、人際交往上的壓力相對來說是比較多的。有時我們會覺得大學生活簡直就是浪費時間,在大學我們沒了高中時期努力學習的干勁,我們變得整天無所事事,似乎是虛度光陰;有時我們覺得自己在人際交往上很失敗,在大學有些人變得很孤單,很少與人說話。但是自從上了心理課后讓我明白很多,比如,大學就是一個自我管理的小社會,很多時候都得靠自覺能力,要想在大學里有所收獲,那么就在有所付出,但并不是不會思考與反思的付出,在人際交往方面,大學給予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讓我們去認識形形色色的人,為將來出到社會作準備。 在心理課上我們知道所謂的健康不僅僅是身體方面的,還包括心理上、社會上、思想上的飽滿狀態。在上心理課之前,我覺得應該有不少人認為只要身體健康自己就是一個健康的人,但是事實上卻不是這樣,有些人身體非常健康,不過他的心理或者思想卻有點不正常,這些人是屬于不健康的。
我認為心理健康是指個體在適應環境的過程中,心理、心理和社會性方面達成一致,保持良好的心理功能狀態。即一種高效而滿意的持續的心理狀態;知、情、意、行、人格完整和協調,能適應社會。通俗的描述心理健康,是指一個人對自己、對他人和社會都抱有積極的態度,特別是遭受挫折和打擊的時候,如失戀、失業和生病等,能夠主動的去面對、學習和尋求幫助,在迎接挑戰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自信和滿足感。從某種意義上說,心理健康表現出一個人具有解決問題、應對壓力、適應人生各種改變的能力。
通過個人感受和經歷,我覺得心理課對大學生尤為重要,對大學生的影響極深,在我們大學四年生活里起著重要的指導作用。通過心理課,我們學會了如何面對各種心理壓力,如何讓自己的大學生涯過得充實,如何去調節心理上的種種問題……相信心理課可以讓我們的大學生活變得多姿多彩。
人處在世界上不能遺世獨立,人際交往是作重要的,無論干什么都是與人打交道,以人為本。在人際交往方面不僅要有好的人際交往面,還有和諧的處好人際交往關系。對待他人懂得要尊重,要真誠,用寬容自己的心去寬容他人。還要學會謙虛對待他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都有自己的追求,要理解他人。還有重要的就是信用,不能答應自己辦不到的事情。說真話,不欺騙別人。我想,這些東西都是基本的,也是容易做到的。上心理課讓我懂得一些道理,在生活中要寬容,學會和家人朋友換位思考,理解體諒他人。更知道怎樣去理解父母,愛自己的父母。
不知不覺中,已不得不和大學生心理輔導課說再見了。在幾節心理課的學習中,從開始的微笑握手,讓一向靦腆的我性格開始變得外向,開始愛和別人交談了。然后是初入大學,心理輔導課讓自己擺脫了剛入大學時的迷茫,及早的適應了大學生活。另外,關于人格的塑造和意志力的鍛煉也讓剛從高中緊張后放松的狀態中走出來,意志力不如以前堅強的我努力改變著。還有在人際交往方面,糾正了自己以往的一些錯誤認識,對剛剛步入大學,想結交更多朋友的我們提供了十分大的幫助作用。
在大學里,許多同學都因為課程較少、壓力大于是就沉迷于網絡游戲,到了最后就無法自拔,于是他們為了打游戲就開始荒廢學業,開始連課也不去上了,整天呆在宿舍,坐在電腦前。甚至是不分晝夜的打,這不僅影響了他們的身體健康,也使得他們的心理開始變得扭曲了,可能分不清自己身在虛擬的游戲中還是現實的世界里。這讓他們變得孤僻了,不善于與人交流,他們只活在虛擬的世界里。于是他們有的模仿游戲的場景去殺人,連自己的親人也殺了;也有的猝死在電腦前,結束了自己的一生。而心理課給予我一個警示:不怕做錯事,只怕路越走越黑。當我們做錯事時,我們必須學會反省并避免一錯再錯。
心理課讓我得到的啟示是“心理健康的大學生,應該具備良好的情緒狀態,正確的自我觀念,恰當的自我評價,完整的個性結構,和諧的人際關系和良好的擇業心理,應該符合社會的要求,能充分發揮聰明才智和對環境有適應能力。”倘若具備了以上素質,則我們的心理健康不成問題,則一定能在學業和事業上取得輝煌的成就。
通過這學期的心理課,我懂得了如何去面對心理上的種種問題,也讓我更好的適應了大學生活。相信心理課對大一新生最大的影響就是這點了。
大學生心理自我評價 篇3
大學生常見的情緒困擾可以大致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首先在于學習方面,普遍存在平日懶散,隨意,期末之前幾天焦慮煩躁。其次在于生活方面,大學生宿舍問題近幾年來已經成為一個熱門話題,在宿舍里經常會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繼而產生一定的情緒困擾。最后還包括工作方面,在自己加入的組織中,會面臨林林總總的任務,以及社交問題,也會對大學生的情緒產生一定的困擾。還有就是大學生的情感問題,對大學生情緒的波動產生不小的影響。
在談及運用合理情緒療法上,首先我要先介紹下合理情緒療法,這是由美國心理學家埃利斯創立的一種認知心理治療方法。他將他長期觀察總結出的合理情緒療法歸功于古希臘斯多葛學派哲學家埃皮克迪斯特,而這位哲學家曾在公元一世紀說過一句有名的話:“人不是被事情困擾著,而是被對該事情的看法困擾著。”從這句話,我們也可以看出最初開始時“認知行為療法”的影子。
合理情緒療法是認知療法的一種。該理論認為使人們難過和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對事情的不正確解釋和評價,即認知原因導致的。因此,必須改變認知,即通過理性分析和邏輯思辨,改變造成求助者情緒困擾的不合理觀念,并建立起合理的,正確的理性觀念,才能幫助求助者克服痛苦情緒,改變不良行為,維護心理健康,促進人格全面發展。
ABC理論的主要觀點是強調情緒或者不良行為并非由外部誘發事件本身引起,而是由于個體對這些事件的評價和解釋造成的。一般人總習慣于把自己的不良情緒歸結于環境條件,但情緒的ABC理論
認為,情緒不是由某一誘發事件A直接引起的,而是由經歷這個事件的個體,對這一事件的看法、解釋和評價即信念B引起的。個體對事件的情緒和行為反應的結果是C。
ABC理論的獨特之處在于強調B的重要作用,認為A只是造成C的間接原因,B才是情緒和行為的直接原因。所以,人民可以通過改變自己的想法和觀念B來改變、控制其情緒和行為結果C。這是治療實踐的核心,其中所用的重要方法是對不合理信念加以駁斥和辯論,是指轉變為合理信念,最終達到新的情緒及行為的治療效果。 這樣原來的ABC理論就可以進一步拓展為ABCDE的治療模式。一旦不合理的信念導致不良的情緒反應,個體就應努力認清自己的不合理理念,并善于運用新的理念取代原有的信念,這就是所謂的D,即用一個合理的信念駁斥、對抗不合理信念的過程,借此改變原有的信念。駁斥成功便能產生有效的治療效果E,使求助者在認知、情緒和行為上均有所改善。
而對于不合理信念有三個特征,包括絕對化的要求,過分概括化和糟糕至極。在人們不合理的信念中,往往有上述三種特征。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地會具有不合理的思維與信念,而那些具有嚴重情緒障礙的人,具有這種不合理思維的傾向更為明顯。情緒障礙一旦形成,他們自己是難以自拔的,就需要進行治療。
合理情緒療法強調認知過程對情緒對行為的重要性,這一療法對于年紀輕、智力和文化水平都較高的大學生,可以治標又治本。結合現實來看,現在的大學生,多是獨生子女,在成長過程中往往倍受關注,以自我為中心。“”有強烈的自我意識,但缺乏自我約束、自我監督、自我控制的能力,不會處理與他人、集體和社會的關系。運用合理情緒療法的理論,結合不同學生的具體問題,采用相關技術與學生一起找到其不合理信念,糾正其不合理的看法,進而形成合理的看問題方法,進而形成合理的信念,健全的人格。這不僅可以解決當前問題,而且可以用正確信念指導未來的生活、學習和工作,增強社會適應性,保持健康的心理。
而合理情緒療法的亮點在于它要求對求助者完全接受和容忍,無論求救者的情緒和行為表現是多么荒謬和不合理,咨詢師也要理解和接受他們,承認并尊重他們作為一個人的存在,而不是多厭惡和排斥他們。然后,提出質疑、進行辯論,引導求助者對這些觀念進行積極主動地思考,促使他們對自己的問題深有感觸。咨詢師抓住時機,及時提出合理化建議,與求助者一起討論,讓其自己選擇具體改變的方案,采用的行為技術。有了內在的驅動力,治療方案就容易得到實施,不斷幫助求助者形成合理的理念。同時在日常的大學生活中,我們自己亦可以依據此法解決自己的問題。
通過本次對合理情緒調控法的學習,我對于自己心理健康的認識又進步了一層,更敢于面對大學生活,享受大學帶來的樂趣,感謝宋老師的悉心教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