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問題情況調查報告(通用3篇)
環境問題情況調查報告 篇1
一、主題:
小區的環保調查。
二、課題的提出:
1、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入住小區的居民越來越多。小區的配套設施也越來越完善。小區生活環境受到人們的普遍關注;
2、環保問題與人們的健康息息相關,在人們普遍追求生活質量的今天,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
3、綜合課上,老師介紹了桐鄉小區的發展情況,并對帶領我們走進了小區,進行實地調查。使我們對小區環保問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三、小組成員與分工:
組長:
主要負責:分工及打印問卷。
成員:
主要負責:發問卷及查資料。
成員:
主要負責:調查采訪、分發問卷。
成員:
主要負責:資料整理與打印。
課題指導老師:
四、研究過程:
(一)調查:
1、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一起到華立世紀花苑實地參觀,我們參觀后向居民分發調查問卷。
2、我們還上網查閱了大量資料,結果如下:
。1)大連的社區環保情況
如今,在大連市的不少社區,居民們已經認識到在社區建設中貫徹環境保護、資源節約的理念,直接關乎居民環境質量、生活水平和文明程度,與日常的百姓生活息息相關。因而在這里,“讓我們的家園變綠,變得舒適、和諧、文明、環保”,已經不再僅僅是個別時尚社區追求時髦的做法,而逐漸成為了多數社區的民意所向和建設目標。
創建綠色社區,硬件先行。特別是一些新建成的社區,率先引進ISO9001、ISO14001國際管理模式,建立科學、規范、完整的社區質量管理體系和環境管理體系,形成智能型管理機制,把環保理念貫穿于社區建設、管理的全過程。從小區規劃、建筑設計時就考慮與環境協調,在建造中使用環保建筑材料;再到垃圾分類、節水、節能、自然降水的儲存和利用,以及小區噪聲控制等都盡其所能地體現了環保特點。
如青云林海、星海人家等社區引入環境管理體系,使社區環境因素的識別進一步細化,并形成長效的環境管理機制,隨時查找家庭、社區和社區外的環境問題,并依據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制定出居民環保公約,規范居民的行為,完善規范的綠色社區檔案,使各項環保措施的落實有了可靠的保障,成為大連市有名的人與環境和諧的生態社區。
同時,社區的管理者和居民也認識到,把可持續的理念、文化根植于社區,并能很好地傳承,是構建和諧綠色社區的根本所在。為此,大連市委宣傳部、市人大環資城建委、市民政局、市文化局、市環境保護局、市環保志愿者協會聯合發起了“五個一”環境文化進社區活動。
20多個管理規范、環境和群眾基礎好的社區,把“五個一”引入了社區:即在社區設置一塊環保專欄或櫥窗,向居民宣傳環保知識;組織居民開展一次垃圾分類回收、植樹護綠、節能節水等環保公益活動;組織一臺以環保內容為主的'文化娛樂晚會;搞一次保護環境、減少污染為主題的攝影、繪畫、書法展;請環保志愿者或社區工作人員為居民講一次環保知識課。地區環保局還向社區居民發放了上萬本的《市民環保手冊》,指導居民的衣、食、住、行。
“五個一”活動的開展,使居民更加親密地接觸環境文化。如泉水友好園的居民,創作出環保法繪畫攝影作品,周日向社區居民展出;老社區林茂盛社區的退休老人發揮余熱,自編自演環?彀、相聲、小品等節目,向社區居民宣傳節水、節電、環境保護等,現在自覺護綠、一水多用、監督污染已經成為社區居民的共同習慣;有的社區,還在休息日開展了“舊物交換”和“舊物捐困”活動,讓廢舊物品再次發揮作用。“綠色”文明開始在一個又一個的社區蔓延。
為了深入了解社情民意,聽取進言獻策,解決實際問題,大連市環保局西崗分局設立了“便民服務流動站”,輪流進入轄區7個街道的社區,現場聽取群眾聲音,為業主提供政策咨詢服務,解決社區環境難題。“便民服務流動站”對新、改、擴建設項目現場申報、勘驗;對已核準項目的有關批示文件上門送達;對群眾反映的環境x案件現場接待、現場監察處理;對嚴重擾民的項目依法取締。同時宣傳有關環保法律法規和行政許可規定,讓群眾懂法知法,使群眾運用法律的武器來維護自己的環境權益并監督政府的行政行為。
為了減少社區經營戶污染擾民,環保工作人員還把《致轄區經營業戶的一封公開信》送到了每一個業戶手中,提醒并告知業戶,做好自檢工作,對容易產生噪聲、廢氣等環境污染的設備和治理設施進行檢查維修,對不當的管理方式加以整改。讓可能發生污染擾民的隱患消滅在萌芽當中。
五、研究結論:
我們發現大部分人覺得自己的社區很不錯,有一些人覺得自己的小區并不怎么好,主要原因是因為汽車太多,而擔心小孩……總之,華立世紀花苑這個小區是現代化的一個完美小區。
六、我們的建議:
1、小區環保,人人有責。希望居住在小區的人們能主動關注環保,珍惜綠色,愛護環境;
2、從身邊小事做起,為小區做些實事。如寫一寫環保標語、撿一回垃圾、扶一棵小樹、擦一回健身設施等;
3、物管處建議開展一次環保與節能主題宣傳,進行有獎知識問答,增強參與熱情。
七、我們的收獲:
1、這次的調查,我們每一個人都收獲不少,要做好一件事是多么不容易!同時,我們也感受到了小區要吸引市民,配套建設是關鍵。居民素質也不容忽視。但世紀花苑確實是一個美麗、安寧、快樂的現代化社區!
環境問題情況調查報告 篇2
近年來,長沙縣委、縣政府在推進新農村建設過程中,高度重視農村環境建設,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村鎮環境綜合整治行動,一些試點示范村鎮面貌發生了顯著變化,但也有不少村環境衛生臟、亂、差現象比較嚴重。加強農村環境整治,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需要建立與之相配套的長效管理機制作保障。通過本人在果園鎮工作一段時間的調查研究并對有關材料的分析綜合,現對這一問題提出相關思路與辦法。
一、當前農村環境整治存在的突出問題
1、環保意識淡薄,宣傳發動未真正到位。
一些村,尤其是聚居地環境衛生臟亂差,雖為生活習慣所致,但關鍵仍是思想認識上的問題,目前我縣大部分鄉鎮都相當重視農村環境整治工作,但是宣傳發動工作仍未全面鋪開,常常鎮上召開大會布置環境整治工作,村上并沒有將工作真正落到實處,有些村雖然召開了組長和村民代表大會,但是組上農戶并沒有完全了解開展農村環境整治的工作內容和整治目標,還是停留在以會議落實會議的層面上,沒有真正的上門上戶宣傳發動,導致農村環境整治工作無法真正落實到位。
2、生活垃圾處理不當,垃圾分類處理缺乏長效機制。
由于農村千百年來生活習慣的影響,人畜混居、亂丟垃圾的現象仍然存在,生活垃圾在水塘溝渠、道旁地頭,隨意亂倒堆積,基本是處于自生自滅的無組織狀態,雖然果園鎮在農村垃圾分類處理方面探索出了一條分戶收集、分類處理、村民自治、政府補貼、合作社運營的模式,很多鄉鎮也給農戶修建了垃圾池,成立了環保合作社和環保隊伍,但是缺乏長效的運行機制,部分鎮村的.環保合作社形同虛設,許多農戶的垃圾池也從未投入使用,并沒有真正的從源頭上減少了農村的垃圾產出量,部分村組采取應付檢查的短期行為,沒有很好的建立長效機制。
3、畜禽污染治理措施效果不佳,污染仍然較嚴重。
由于前幾年我縣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農村養殖專業戶越來越多,規模逐漸擴大,確實增加了農民收入。近年來,長沙縣大力開展畜禽污染治理工作和四池凈化工程,但效果并不明顯,大多數養殖專業戶對畜禽場排放廢棄物的處理和貯運能力不足,畜禽產生的固體糞便隨意露天堆放,不能進行及時有效的無害化處理,臭氣四溢,糞水橫流;畜禽場產生的廢液污水,多數就直接排入水溝渠塘,導致農民生產和生活環境和污染加劇,飲用水源也受到嚴重影響。
4、水資源保護措施不多,植被保護監管不力。
今年以來,全縣集中開展了以撈刀河、瀏陽河為主的兩河流域整治,各責任單位也在縣直部門的領導下積極開展打撈水葫蘆、革命草等河道漂浮物,但由于河水流動性的特點,導致鎮與鎮之間工作不平衡,雖然花費了大量的經費,但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另外,由于工業生產、日常生活、畜禽污染、農藥化肥等方面造成地下水污染,使得群眾的飲水安全不能得到保障。同時,我縣的森林植被保護措施不力和小型木材加工廠較多,造成樹木濫砍濫伐現象嚴重,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水體流失。
5、環保部門公共服務有所欠缺,信息公開不夠。
環保局作為全縣大氣、水體、土壤等環境保護工作的主要部門,負責監督管理全縣廢氣、廢水、粉塵、固體廢物、化學品以及噪聲、機動車尾氣等污染的防治工作,但是環保部門在做好飲用水源、空氣質量、企業排污、牲畜排污等相關指標測試的同時,并沒有將測試結果進行及時公開公示。由于無法了解實際情況,人民群眾也并不知道自己所處的生態環境對自己的身體健康有多大的影響。
6、環保資金投入不足,與實際需要存在差距。
當前我縣對農村環境衛生整治投入了一定的經費,但仍存在明顯不足。例如果園鎮雖然給予每個村1.5萬元每年的垃圾分類處理工作經費,但由于農村垃圾涉及面廣,垃圾種類多,大量的生產生活垃圾需要進行收、運、銷處理,這使得經費壓力日益增大。由于城鄉二元化體制的阻礙,公共服務投入的不均衡,導致環保基礎設施建設落后,環保隊伍自身建設難以跟上形勢需要,環保機構布置滯后,缺乏有效的手段解決環境污染問題。
二、加強農村環境衛生整治的對策建議
加強農村環境衛生整治,應明確相應的領導協調機構,以鄉鎮為業務主體,充分發揮農民的主體作用,落實機構、人員、經費,實行典型試點示范,逐步推開,建立起一套長效管理機制至關重要,必須堅持常抓不懈,才能達到新的層次和水平。
1、正確宣傳引導,增強環保意識。
堅持輿論先行的原則。改變農村落后現狀和農民的習慣生活方式,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需要村黨支部、村委會長期的宣傳引導和艱苦細致的思想工作,因此,要腳踏實地,廣泛發動機關干部和村組干部經常性的到農戶住所去宣傳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增強環境保護意識,使保護環境成為群眾的自覺行動。充分發揮村民自治組織作用,調動村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將環境保護寫進《村規民約》,推動農村環保工作走上制度化、規范化的軌道。
2、加大環保投入,完善公共服務。
將農村環境整治經費納入縣財政年度預算,進一步加大垃圾處理、畜禽治理、污水處理等方面的財政投入,完善基礎設施條件,確保污染排放達到標準,減少污染源頭。同時,環保部門要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的方式,對工業排污、土壤、飲用水等環境監測指標進行檢測,并將結果如實的進行公開,推行農村環境質量公告制度,定期發布農村環境質量,確保農村環境整治的成果能夠人人知曉,人人共享。
3、加強畜禽治理,防止水體污染。
加大畜禽轉產扶助的補貼力度,對于禁養區內的養殖大戶責令搬離該區域,對于散戶爭取在一定期限內引導轉產,并進行生態補償;
考慮引進1-2家有機生態牲豬養殖公司,引導農戶采用零排放技術進行訂單式生態養殖;要求有關部門對全縣范圍內所經銷的飼料品牌進行重金屬檢測,對于重金屬超標的飼料不能進入我縣市場銷售,防止畜禽污染引起的水體、土壤污染,確保畜禽治理工作取得真正成效。
4、明確部門職責,建立長效機制。
農村環境衛生整治是系統工程,涉及各個層次,方方面面。各部門之間要明確責任,加強協調配合,充分發揮部門自身的行業優勢和專業特長,根據自身的特點,各司其職,密切配合,建立長效機制。
一是要進一步完善森林保護、飲用水保護、生活垃圾處理等環境治理工作的相關制度,并建立相應的考核標準,確保各項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二是將河流水域、森林保護、生活垃圾處理等工作按照屬地原則明確責任主體,將任務分解到各個職能部門和各個鄉鎮,并建立一把手負責制,確保各項工作責任主體明確,考核對象確定。
三是采取監管和打擊相結合的方式,確保環境治理工作取得成效,例如林業部門要加大對濫砍濫伐行為的監管,加大對木材運輸的管理,必要時對全縣范圍內的小型木制加工企業進行清理,嚴厲打擊偷樹、販樹行為。
四是健全農村環境衛生長效管理機制。加大公共服務投入,將城市保潔機制引入到農村,對農村垃圾實行分類處理,逐步取消垃圾集中處理方案;探討實行垃圾廢品特許經營制度,采取市場化運營的方式引導有實力的公司進行衛生保潔、垃圾收購等工作,降低生活垃圾處理成本。
環境問題情況調查報告 篇3
一、調查原因
隨著科學的發展、時代的進步、人口的迅猛增長,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環境受到污染,生態環境受到破壞,生態系統也會隨之遭到破壞,環境問題已從地域性走向全球性,人類必須愛護地球,共同關心和解決全球性的環境問題。因為我們“只有一個地球!
水是生命的源泉,沒有水,我們的生活將無法繼續下去。水資源的污染及短缺是當今社會面臨的一個重大問題。雖然我市不是一個用水緊張的城市,但水污染卻存在,并與每個市民都息息相關。為此,我通過詢問形式對我市水污染進行調查。
二、調查過程
第一步:實地調查,首先,我隨老爸來到長安航管站,向我爸的老同學劉海華了解長安鎮河道情況,然后,乘坐快艇,游覽了崇長港及長山河和泰山港,一路上,劉海華叔叔向我介紹幾十年前,這些河道,是長安鎮附近的主要航道,水清透徹,而現在垃圾遍布河道,一股臭味撲鼻而來。水污染主要原因:人為因素:泥河上流工廠的廢水排放,城市布下水道安置此處,污水經管道排入河中,泥河附近大量農田,農民使用的化肥、農藥等化學物質流入其中,致使藻類瘋長,魚類大量死亡,居民的環保意識差,經常將生活垃圾倒入河中。
第二步:調查分析,經過實地調查,我認為水污染給居民帶來的危害。地下水污染,用水困難,河水污染嚴重滋生大量蚊蟲,河水散發刺激性氣味,對人們的健康產生不利影響。
三、調查結論
1、為了改善河道環境,應盡快開展河水、河岸等全方面的治理工作。首先,對污染源進行處理,杜絕工廠、養豬場把污水、糞渣直接排放到河流中,應集中處理,避免其對環境的不利影響。然后,對河邊、河道中的建筑材料(已廢棄的`)進行清除,并對水道進行整改,進一步將河內的垃圾、淤泥清除,可動員沿岸居民及利用大型機器清除。后在河邊種樹,植草皮,建立綠化帶,避免沙土流失。
2、為了對河道環境的保障,應對附近的工廠、養豬場等加大管理力度,對污染河流的行為進行嚴肅的處理,并且對沿岸居民及全體市民進行環保教育,增強環保意識,河流的環境,主要還是在于大家的思想意識,故人們應自覺保護河道,保護環境。這樣,一條全新河流才會永遠呈現在人們面前。
總之,要明確,環境受破壞,受影響的還是人們自己,我們應當充分了解環境與人類之間的相互關系,充分認識到人們改變環境的利與弊。影響水資源的因素還遠遠不止這些。雖然我們的調查研究也許還不夠成熟,但希望能把環境問題,水污染問題在人們的腦海中的地位提高,這樣才會使出現的問題一天天好轉。
以前的龍山河非常清澈,可是現在卻污水滿河而且河里都是垃圾。這又是怎么回事呢?帶著這個問題,我和付某去河邊進行了調查。
調查
我們到了河邊,進行了近距離的觀察。我們發現有兩個污水排放管道,而且有一些像魚蟲的不明生物。我們又觀察了周圍的環境,植物生長得很茂密,可水中的死魚非常多,垃圾也不少。
分析
1、這條河常年清澈見底,魚死的也很少,又沒有那么臭,而且垃圾也不多。因此按一般情況,應該不會那么臭,而且死那么多。而實際上卻糟得很!
2、我從調查中發現,小河的一段在公路下面,公路上有很多車輛來往。小河附近有許多做買賣的,這條河離著這他們非常近。
結論
小河非正常受到污染的原因有:
1、有的人隨便往河里扔垃圾、吐痰、抖煙抹。小河里的水被弄臟,所以就被污染了。
2、有些工廠因用過的污水沒地方排放,就引了一條管道,通到河里。因廢水排放,小河就被污染了。
3、由于河里有污水,有的魚是直接喝了污水被毒死,還有的是吃了被污染的紅色不明生物致死。死魚身上發出的臭氣污染了河水。
4、有的小孩在河邊玩的時候,想尿尿了,就隨地大小便,尿到河里。河水因尿液變得非常臭。
種種跡象表明,小河被污染,大多是人為因素造成的,并且與污水排放有很大的關系。如果人們吃了被毒死的魚,后果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