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調查報告(精選3篇)
食品調查報告 篇1
一、調查背景
某綠色食品生產企業為了提高其市場占有率,改善經營現狀,進行了一項關于綠色食品消費行為的市場調查,并通過實地調查,獲取了大量來自消費者的信息。現已將調查的來的信息資料進行了編碼并整理,形成了綠色食品消費行為調查數據集,調查報告如下:
二、調查范圍
我們共發放問卷25份,回收25份,學生發放25份,回收25份,回收
率100%,調查主要涉及
管理系,覆蓋1201級,數據全面翔實可靠。
三、問卷樣式
此次調查問卷共設計題目11項,問卷的內容主要是關于消費者對綠色食品的認知、態度、品牌、購買習慣和價格等方面的調查。
四、調查時間
xx年6月7日下午
五、調查結果及分析
(一)、對綠色食品來源的認識
1、消費者如何辨認綠色食品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目前消費者對綠色食品的辨認61.9%的人是從商品包裝的標識上分辨的,還有一小部分人是靠感覺,因此,商家再生產綠色食品時,應該在包裝上注明。
2、消費者對于綠色食品的定義在調查中我們發現。
消費者對于綠色食品定義,85.71%的是依靠綠色食品認證及標志,71.43%的是認為食用安全,52.38%的人則認為是營養豐富,還有少數認為是對環境無污染,因此。商家可根據這一結果來對于自己生產的綠色食品進行標示。
3、綠色食品只是和信息的獲得渠道
在這項調查中,我們發現在廣大消費者中,71.43%的人是從電視報紙廣告獲取信息,51.38%的人是從網絡獲取,這兩項宣傳渠道是消費者最注意的,所以,在對綠色食品的宣傳上,商家可以多從這兩方面入手。
(二)、消費者購買綠色食品的考慮因素分析
1、選擇綠色食品主要考慮哪些
這是一項排序調查,在此項調查中,消費者把自己覺得越重要的,排在越前面,而調查顯示,安全無污染和健康都有33.33%的人的覺得最重要,其次有19.05%的人會考慮產品的品牌。
現在的人生活越來越好,大家的生活品質也越來越高,對于飲食都是越來越講究無污染的健康,所以,目前的商家再生產綠色食品時,應該著重考慮這兩方面的因素。
2、在購買綠色食品時,是否會受外界因素的影響
再此項調查中,說明大家在平時生活中并不是很在意購買的是否為綠色食品,而大家對綠色食品的認知也不是很高。
3、購買綠色食品時,對品牌的選擇
在此項調查中,我們可以看出,消費中對于綠色食品,有很高的品牌忠誠度,至于市場上以低價銷售的綠色食品,消費者不太愿意接受,所以商家對于自己的綠色食品品牌可以進行品牌包裝,讓消費者形成一定的品牌忠誠度。
4,購買綠色食品的地點選擇
在此項調查中,76.19%的消費者會選擇連鎖、信譽好的超市,14.29的人會選擇農貿市場,所以,我們可以看出,消費者對于綠色食品購買的地點,還是會有一定的選擇,因此,商家在對自己的綠色食品進行銷售時,應該選擇大型的,有良好信譽的超市貨農貿市場,對于食品的銷售環境進行一定的選擇還是會促進食品的銷售
(三)、若1千克的食品,當其為非綠色食品時價格為100元,而當其為綠色食品時,可以接受的價格的接受程度
通過此項的調查,我們可以看出,到目前為止,消費者可以接受的價格程度最大不超過139 元,通過題目的假設,我們也可以看出綠色食品較非綠色食品的價格漲幅不是很大,以100元為基礎,最多不超過39元,但根據現在人們生活水平的發展,綠色食品也會越來越受歡迎,其價格也會有所增長。
(四)、是否長期購買綠色食品
食品調查報告 篇2
近年來,國內相繼披露了“地溝油”、“毒膠囊”、螺旋藻重金屬超標、美白類化妝品汞超標、“速成雞”等事件,這些事件再次警示我們,當前的食品藥品安全形勢依然復雜嚴峻,在今后一個較長時期內,我國仍將處于食品藥品安全的風險高發期和矛盾凸顯期。黨的十八大報告在分析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前進道路上的困難、問題時專門指出——“食品藥品安全問題較多”, 并要求“對這些困難和問題,我們必須高度重視,進一步認真加以解決”。最近,國務院實施機構改革,組建了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對食品監管職能進行了相應調整。這些都體現出黨和政府對食藥安全這一重大民生問題的高度重視,也對食藥監管部門提出了更高的工作要求。做好食藥監管工作,保障民生,護航發展,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和迫在眉睫的任務。
一、我市基本情況和監管成效
全市目前共有餐飲服務單位1457家,其中,大型以上餐飲企業41家,中型餐館247家,小型餐館432家,快餐店108家,小吃店397家,飲品店48家,機關、學校、企業食堂184家。
涉藥械單位共有1021家,其中藥品生產企業2家、醫療器械生產企業8家、藥包材生產企業5家、藥品批發企業2家、醫療器械批發企業8家、醫療器械零售專營企業12家、零售藥店217家、醫療機構(含社區衛生服務中心)56家、社區衛生服務站614家、持證個體診所97家。餐飲食品藥品監管覆蓋全市35個鄉鎮(包括開發區),614個行政村。
近年來,在興化市委、市政府和泰州市局的正確領導下,我局緊緊圍繞保障全市人民飲食用藥安全這條主線,堅持整體推進,突出重點,不斷提升工作效能,各項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績,較好地完成了各項工作目標。
(一)以健全體系為核心,全面夯實監管工作基礎
1.餐飲食品安全責任體系進一步完善。我局充分發揮餐飲服務放心工程創建辦的組織協調作用,與各鄉鎮、各相關部門及餐飲服務單位簽訂創建責任狀和食品安全承諾書,進一步完善了一級抓一級,政府、部門和企業三方負責的餐飲食品安全責任體系。明確鄉鎮(社區)協管員54名、村級信息員614名,建立了餐飲食品安全監管全覆蓋的網絡體系。出臺了《興化市鄉鎮餐飲食品安全協管員考核獎勵辦法》,加大考核獎勵力度,充分調動了基層監管力量的工作積極性。
2.藥品質量誠信體系進一步完善。一是進一步完善城區零售藥店誠信星級管理和農村零售藥店安全信用分級管理機制,提高運行質態。二是獎懲結合,狠抓藥師在崗管理。一方面,我們樹立先進典型,評選出19名“愛崗敬業好藥師”,予以公開表彰;另一方面,堅持實行藥師“黑名單”制度。20xx年因被列入“黑名單”而被拒絕聘用的藥師增加了6 名,對掛證經營的行為起到了很好的威懾作用。三是強化對醫療單位的信用等級評定工作。對轄區內一、二級醫療機構開展了藥品安全信用等級現場檢查評定,就檢查中發現的缺陷項目提出了明確的整改意見。20xx年共有53家醫療機構通過信用等級評定。
3.藥品遠程監管體系進一步完善。對已安裝“藥管家”遠程監管軟件的零售藥店,通過強化督查促進其規范使用和維護;對新開辦的零售藥店,以安裝“藥管家”軟件為硬性要求,同時加強業務培訓和現場指導,全面規范零售藥店的經營行為,實現了零售藥店藥品質量遠程監管100%全覆蓋。
4.藥品不良反應監測體系進一步完善。建立了覆蓋全市所有涉藥單位的藥品不良反應監測網絡。以人員培訓為突破口,著力提高不良反應報告的質量和水平,20xx年共收集上報醫療器械不良反應41例、藥品不良反應830例,其中新的藥品不良反應 254 例,在線呈報單位98家。
(二)以專項整治為抓手,全力解決食藥安全難題
1.開展餐飲食品重點品種和重點行業專項整治。以食品添加劑、肉類、酒類、食用油等為重點品種,以學校食堂、小餐飲等為重點行業,共檢查餐飲單位20xx多戶次,發放承諾書、張貼公告和宣傳畫報共1000多份。先后聯合市教育局、建工局組織開展了兩次學校食堂大檢查和工地食堂集中檢查,其中對全市學校食堂的檢查率大于200%。
2.開展餐飲單位無證經營專項整治。20xx年共查處以無證經營為主的違法違規案件 50多起,累計罰沒金額達18萬元。督促辦理《餐飲服務許可證》334份,培訓從業人員4000多人次。通過整治,全市餐飲單位持證經營率由原來的47%提高到85%以上。
(三)以科學防控為關鍵,大力提高日常監管水平
1.嚴格審核抓準入。加強對擬新辦藥店的準入管理,把好“兩關”。一是把好“資格關”。凡是新開辦企業的負責人以及質量負責人必須通過培訓考試,不及格者不得進入下一程序。二是把好“現場關”。嚴格按規定程序進行現場驗收,逐項檢查,確保把關嚴格,不留死角。全年依法辦理藥品各類許可73件、醫療器械許可9件、餐飲服務許可312件,發放餐飲從業人員培訓合格證4142份、小餐館小攤販備案證569份。所有許可事項無一起被提起復議、訴訟,群眾滿意度達100%。
2.量化分級抓基礎。在餐飲食品監管方面,一是對城鄉1400多家餐飲單位實施了量化分級管理,占各類餐飲單位總數的98%以上,其中中型以上餐飲單位,企事業單位、機關及學校食堂量化分級管理率達100%。同時,督促各餐飲單位將量化等級結果及時公示上墻,引導公眾樹立尋找笑臉就餐的消費理念,強化社會監督。二是著力抓好重大活動保障。先后對兩會、小高考、菜花旅游節等重大活動實施全程餐飲安全監督保障,實現了零失誤、零事故和零投訴。三是加強對食品攤販餐飲服務備案管理和農家宴備案管理,分別實現了100%和98%的覆蓋率。
3.抽驗監測抓案源。一是積極開展餐飲環節食品抽檢。以涼菜、熟鹵菜、食用油等為重點品種,實施抽檢100多批次,全面完成了泰州市下達我市的抽檢任務。二是積極開展藥品和保健食品抽檢。完成基本藥物評價性抽驗120批次、藥品監督性抽驗120批次,通過抽驗發現假劣藥品24批次。先后對大型超市、化妝品店、保健食品批發單位、藥店進行保健食品監督抽樣,通過抽樣發現不合格保健食品8種次。三是加強違法違規藥械廣告監測與移送。20xx年共錄制非法藥品廣告22個、非法醫療器械廣告6個、保健食品非法廣告5個、其他類4個,所有非法廣告均已依法移送工商部門。
4.典型示范抓提高。積極開展餐飲食品示范創建工作,創建成1家省級餐飲示范單位、3家泰州市級示范鄉鎮和8家泰州市級示范單位,并建成14家達標鄉鎮和106家合格單位,順利完成了餐飲放心工程第一周期的創建任務,有力促進了我市餐飲食品行業安全水平的整體升格。
二、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近年來,市政府和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在餐飲食品藥品安全監管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尤其是藥品生產、流通各環節運行較為規范有序。總體看,藥品好于食品,大餐飲好于小吃店。但食品藥品安全特別是餐飲食品安全方面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和困難,亟待引起重視和解決。
(一)監管工作面臨巨大挑戰
面對食品藥品監管形勢和體制的新變化, 食藥監部門監管理念、監管能力、監管方式與監管任務不相適應的矛盾顯得尤為突出。同時,監管工作的系統性、整體性和協調性也有待進一步增強。
(二)監管執法隊伍勢單力薄
我局雖然整合成立了監督稽查大隊,但餐飲監督核定編制僅16人(目前僅8人到位,還有8人待招錄)。基層餐飲食品藥品安全監督體系尚未形成。(原衛生系統在各鄉鎮都有防保所,而食藥監系統在鄉鎮未設辦事機構)我局承擔著全市城鄉20xx多家餐飲服務單位,近千家涉藥單位和近千家保健品、化妝品生產經營單位的日常監督、專項整治和每年一系列重大活動的餐飲監督保障任務,監管力量明顯不足,難以實現監管的全覆蓋。
(三)餐飲安全經費嚴重不足
與過去我局承擔的食品安全綜合協調職能相比,餐飲環節監管執法半徑長,監管工作面廣量大,執法成本明顯提高,更需要財力、物力等多方面的支撐,因此,我局在監管執法車輛與經費上常常感到捉襟見肘,有心無力。
(四)監管對象素質有待提高
一方面,監管對象“企業是安全第一責任人”的意識缺失,法律意識和自律意識差,違法違規現象時有發生,餐飲食品藥品安全存在主觀方面的隱患。另一方面,食品藥品從業人員的業務素質也有待提高,餐飲食品藥品安全存在客觀能力方面的隱患。
(五)技術裝備支撐明顯不足
監管部門缺乏必要的檢測設備和配套設施,檢測技術落后且資源分散,不能為食品藥品監管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撐。
三、意見建議
(一)健全食品藥品監管保障機制
一是加大財政投入。建議市政府能在將餐飲食品藥品監管專項經費已納入財政預算經費基礎上保證逐年增加,以便今后的各項食品監管工作舉措能夠在必要的經費保障下得以順利實施。二是盡快配齊配強餐飲食品藥品監督執法人員,同時要對現有的執法人員加強培訓和進修,不斷提高執法人員的業務素質和執法水平。三是完善監管網絡。加快食品藥品安全監管體制改革步伐,建議在各鄉鎮配備專職的食品藥品監督協管員,通過有效整合現有監管資源和監管力量,把分散的監管集中起來,把具體的監管統一起來,切實使現有監管資源得到充分利用和發揮,形成統一、權威、高效的監管體系,真正實現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全覆蓋。
(二)強化餐飲食品安全監管責任
進一步加大對“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創建的支持力度,強化責任落實,確保創建成效。在新一輪的食品安全監管職能調整到位之前,由市政府牽頭,定期召開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聯席會議,加強溝通,統籌協調,研究解決食品安全存在的相關問題。對照《食品安全法》的相關規定,進一步明確監管部門之間的權限,對監管職責進行明確的分工,各負其責,切實加強食品各個環節的監管,避免出現監管空白,維護好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三)大力扶持食品醫藥產業發展
加強農產品標準化建設,將食品安全的管理延伸到農戶。通過政策扶持、市場引導,發展一批技術先進、標準化程度高、輻射帶動能力強的食品龍頭企業,逐步提高名牌產品企業和質量認證企業的市場占有率,從源頭上更好地保障食品安全。要堅持規模發展、集約發展理念,積極為企業牽線搭橋,支持食品、醫藥企業兼并、聯合、重組,幫扶企業做大做強。同時充分利用泰州醫藥城的輻射效應,發揮我市醫療器械及藥包材生產的優勢,以張郭鎮藥包材特色生產園區為依托,廣泛吸納社會資金投資辦廠,發揮園區的聚集效應,形成醫藥規模經濟。
(四)強化食品藥品安全宣傳教育
食品藥品監管關系到廣大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為此,各級政府及監管部門要繼續加大對《食品安全法》、《藥品管理法》等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共同營造學法、守法、用法的社會氛圍。要加強對餐飲食品藥品從業人員的法律、業務培訓和社會公德教育,使之熟悉并掌握必要的餐飲食品藥品知識和技能,知曉本行業科學發展的動態和信息,加強自身規范化管理。要加大媒體對違法行為的曝光力度,促進依法、誠信經營。要采取多種形式,有針對性、分期分批對不同人群進行餐飲食品藥品安全健康教育,讓食品藥品安全知識進入千家萬戶,增強廣大消費者自我保護的能力,提高對假冒、偽劣食品藥品的鑒別能力,自覺抵制不安全食品藥品,積極舉報違法違規行為,形成全社會重視、關心、參與餐飲食品藥品安全工作的良好局面。
食品調查報告 篇3
最近在市場上,一些流行食物在人們的嘴里制造者禍端。你能發現其中的危害嗎?下面讓我們來調查一下。
一、提出問題
如何讓人們明白垃圾食品的危害,并且克制其誘惑。
首先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垃圾食品:垃圾食品(junkfood),是指僅僅提供一些熱量,別無其它營養素的食物,或是提供超過人體需要,變成多余成分的食品。
二、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十大垃圾食品包括:
油炸類食品、腌制類食品、加工類肉食品(肉干、肉松、香腸、火腿等)、餅干類食品(不包括低溫烘烤和全麥餅干)、汽水可樂類飲料、方便類罐頭類食品(包括魚肉類和水果類)、話梅蜜餞果脯類食品、冷凍甜品類食品(冰淇淋、冰棒、雪糕等)、燒烤類食品。
三、美國研究人員表示:
廣告與兒童對垃圾食品的偏好之間存在明顯的聯系。美國電視食品廣告使得美國兒童多選擇營養少、熱量高的食品,這給兒童的身體健康帶來了危險。為此,研究人員呼吁:如果食品公司自身改變的努力不能奏效,政府應強迫他們停止廣告行為。
美國醫學研究院在研究中稱:“由于飲食偏好和進餐模式在人的兒童階段已形成,而兒童時代的食品選擇和飲食習慣將會對人的一生造成重要影響,因此需要進行重大改革,以重新樹立兒童的健康飲食意識。”在過去40年里,美國兒童患糖尿病和青春期疾病的人數增長了兩倍。報告稱,收集的證據顯示:在短期內電視廣告會影響2-11歲兒童對食物和飲料的偏好和購買“要求”,而且對于他們的消費習慣同樣產生不小的影響。”自從1994年以來,美國針對兒童的食品銷售增長了52%。
美國著名學者米歇爾·麥克金尼斯說:“目前的食品和飲料的構成和電視上狂轟爛炸般的兒童食品廣告給兒童的長期身體健康帶來很大危險。如果美國兒童和青少年要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他們必須減少那些高卡路里、低營養食品的攝入,比如像快餐、含高糖的飲料。”為了吸引兒童,僅僅,美國公司估計開支100億美元花在針對兒童和青少年的超市食品、飲料和快餐的宣傳上。在美國8歲到12歲的少年中,他們不用征得父母同意就能夠購買的10種物品中,4種屬于食品或者飲料。
四、如何遏制
現在生活節奏很快,人們需要趕時間,并且需要一頓早餐,在這樣的.社會條件下,垃圾食品應運而生。因為這些食物烹調速度快且食物美味,所以垃圾食品不論在哪里都有市場。我們需要回歸一種自然的飲食方式。盡量少讓這些垃圾食品擾亂我們的健康。
垃圾食品調查報告在我們拋沙小學,校園隨處可見小學生們手里拿著垃圾食品在吃,也經常能看到地上丟棄的各種垃圾袋。
垃圾食品,就是指小工廠、小作坊等加工出來的小食品,都是些麻辣、高鹽類食品。這些小食品大多都沒有生產日期和保質期,甚至有的都過期了,那為什么大家都喜歡吃呢?我采訪和調查了同學們,有以下幾點原因:
1、味道好吃。這些小食品都是高油、高鹽、麻辣味道,比其它正宗的食品味道更重,吃起來更“過癮”。
2、價格便宜。五角錢到兩塊錢不等,隨便就能用節省下來的零花錢購買。所以,小商店中,常常擠滿了小學生。
3、包裝精美,食用方便。包裝袋上的卡通形象和人物吸引著同學們去購買,而且吃完后直接丟棄。
其實,小食品的危害是非常大的:
第一,對身體有害。有一句話叫:病從口入。有很多同學在吃了垃圾食品后肚子疼、嘔吐等。有一次,我們班的毛強同學,上課時肚子疼的直流眼淚,請假回家治療,后來才知道是過期小食品導致的,類似的情況還很多。
第二,對環境有害。小食品導致的環境污染不言而喻,不但對校園環境有害,而且對周圍生活環境都造成破壞,它們很難回收,會造成長期的污染。再加上垃圾袋經過焚燒后,散發出來的臭氣對空氣又會造成污染。舉個例子,如果我們全校每個同學都扔一個小食品袋子,全校就會有1000多個垃圾袋,這是多么大的一個數字!
所以,只有少吃小食品,才會減少對身體和環境的危害。我建議小學生盡量別吃垃圾食品,多吃水果和蔬菜,學校要有專門的監管部門和制度,這樣,既保護了孩子們的身體,又保護了環境,長期堅持下去,孩子們才會健康成長,校園才會重新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