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實踐報告范文(通用3篇)
創業實踐報告范文 篇1
這是我在信息大學的最后一個暑期,也標志著我十六載學生生涯的結束,這個暑期無論是對學校還是對我個人而言都有著非同一般的意義。四年前,信息大學在全國率先進行了三學期制改革,以不折騰著稱的教育界無不瞪大狐疑眼光注視著這個學校如何在列強環伺的京城挺立,四年后,當初那批學生面臨畢業時,相信信息大學的改革家們可以向質疑者交上一份滿意答復。
由是我一直對信息大學充滿感恩,所以借實踐達人征文這個機會與其空泛介紹這個暑期我干了些什么,倒不如總結四年來信大對我成長提供了多大幫助。想來,也許是千年古都的魅力吸引了我,也許是一個出身農村的孩子對現代化生活方式的向往,XX年8月,我拒絕了外省一所傳媒院校的錄取,拿著家里東拼西湊借來的八千塊錢,毅然踏進了北上列車。我幻想自己能夠像電視里那樣,可以西裝革履出入高檔寫字樓,可以口若懸河進行即興演說,可以天南海北出差闖蕩,總之希望通過信息大學實現更高的人生追求。
故而我把在信大的這四個暑期視作四級階梯。大一剛上兩三個月就碰上長達四個月的暑期,當時好像是信息大學最后一次在風雨操場舉辦大型招聘會,我也打印了份簡歷準備應聘個辦公室文員,從第一家問到最后一家,都因為身無長技被拒之門外。這年,我在家呆了人生最為漫長的四個月,伴隨著周圍人的不解,我開始了自主學習職業技術的進程。四個月,我學完了photoshop、premiere等課程。我期望來年暑期能夠和學長學姐們一樣,可以在眾多實踐單位找到自己心儀的崗位。
當大二暑期如約而至,學校組織的招聘單位已經不能滿足我的要求,這年我通過招聘網站找到了份qq旗下華夏書網的編輯工作。雖然工資不高,但我認為自己喜歡文字,喜歡這種文化氛圍。開始的新鮮很容易被枯燥的過程所代替,再多的激情也掩蓋不了乏味的事實。在之后寫的總結中,我曾把自己的首次實踐概括為一句話:“四月長假,把傷痕當酒窩”。在文章最后我寫到我搭建了個文學網站,并立志兩年后成立一家傳媒公司,雖然網站現在已經不能訪問,但這是我第一次接觸html代碼,為今后深入接觸互聯網打下了基礎。在碼字中發現,相較而言,我們組長工作要輕松的多,好像不外乎上上網打打電話之類,此后一個聲音一直回蕩在耳畔直到大三暑期——不想當組長的編輯絕不是好實踐。
于是大三就朝著“管事兒的”方面發展,經過奔波終于找到一個蠻稱心的崗位——pptv亞娛及商業運營中心實踐編輯,主管數碼頻道。每日更新視頻,擬標題設縮略圖,一兩個小時即可完成。剩下時間找些自己喜歡的事情做,和我同去的倆姑娘喜歡看電影,而我則喜歡在公司后臺四處遛達順道瞅瞅可能有價值的東西,不到半月全套的人事行政資料被我納入囊中,雖然當時不知道有什么用,但總有一種可能有用的預感,也算不虛此行。
從qq到pp,工作壓力驟減。肩上擔子輕了,心里卻空落起來,覺得這是浪費青春。年會時,pplive創始人姚欣和ceo陶闖以及一干高管滿懷自信的站在華北事業部數百員工面前指點河山,剎那間我感覺找到了奮斗的目標。那天晚上我想了很多,乃至陶闖博士邀請我一起加入騎馬舞大軍時都沒反應過來。后來我試著把信息大學信風文學社想象成一個商業機構,把pptv的行政制度進行切合信風實際的改編,甚至專門搭建過一個信風內部行政管理系統。
華夏書網,教會了我怎樣進行“偽原創”,pptv教會了我怎么當好“標題黨”,也教會了我大型網站的標準化運作。這對于我今后工作提供了寶貴經驗。而我所熱愛的信風文學社則為我提供了另一種方式的幫助。
從學校到社會,從學生到創業者,所需要的不僅僅是良好的教育,熟練的技能,還需要有足夠的運氣。直到現在,我都能感覺到老天對我的垂愛。大一時并沒有加入社團的打算,這也成為了我至今的遺憾。大二,因為一高中同學說想來信大上,她曾是市寫作大賽一等獎得主,而我是二等獎,正苦無良機和她再次一較高下的我,當下決定加入學校文學社看到底是誰更技高一籌。結果她雖被錄取,但因故未能就讀信大。去年11月,正當公司蓬勃發展時,得到了她結婚的喜訊。想來,如果當初她能力排眾議,現在可能已然是公司創始人之一。
閑言提過,在大學,我認為信風教會我的不比課堂少多少。換言之,學校教會了我知識和技術,而信風則教會了我如何在實際中掌握和運用。排版、印刷、編程,可以說信風就是大學的第二課堂,且具備了課堂所不曾有的責任感。同時全體社員毫無等級觀念,相親相愛一家人,這是最難能可貴的。
對于任何一個社員來說都是如此,人文青春激揚的社訓正是一種創業精神的體現。第七屆信風文學社社長李情誼擔任公司總經理,第六屆信風文學社社長鄭舜擔任副總經理兼技術總監,王新換和我曾先后任信風文學社編輯部部長,并分別擔任了公司市場總監和運營總監,第八、九屆連任的信風文學社秘書部部長王妞擔任公司財務總監,第九屆信風文學社創作部部長陳曉玲擔任商務總監。四個月,有走的,有來的,但沒有一個信風人中途退出的。
創業很苦,即便早已做好吃苦的準備,一旦投身其中那份艱辛也是難以承受的。曾經路過一中學,聽聞學生大聲朗誦“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蘇洵《六國論》)時,不禁和古人產生了共鳴。
創業也很不快樂。如果有人告訴你創業很苦也很快樂,只能說他沒頭腦或者想賣給你創業教程。創業,特別是初期,收獲比起你所付出的要少的可憐。我們曾經通宵搶救崩潰的網站,也曾一連半月靠泡面過活,也曾多次和人談判未果,也曾就發展規劃吵的不可開交,也通過做兼職掙微薄薪水養活公司。此種經歷,何談快樂。現在想來,維持公司不倒的原因可能就是信風人的友誼,年輕人的激情,對未來的自信以及當初吹下的牛。
創業不快樂,并不代表著沒有值得欣慰的結果。最近優米網搞的一個“優米畢業生特訓營”其線下宣傳就是我們做的,并通過優米聯系上百度、阿里巴巴這些公司,還在信大舉辦了宣講會。
反正不管怎么樣,我們邁出了第一步,積攢的創業經驗是任何課堂都無法傳授的,哪怕今后就業也比同齡人增添很大優勢,也為信息大學今后在課程設置上提供了參考。學會計的王妞,主管公司財務,她也是藍海獎學金獲得者,成績在班里名列前茅。用她的話說通過創業發現學校教的課程和社會需要之間其實還是存在鴻溝的。拿報稅而言,學校教的是什么稅該交,但具體到怎么交卻鮮有涉及。偌大的國稅、地稅大廳進去之后不知道找誰,下載的報稅插件不知道怎么使用,拿著一沓表格不知道怎么填,后來請了個兼職財務帶她把整個流程走了一遍,這才了解。在此也希望學校可以提供實景式教學,只教大約的概念會使學生走不少彎路……
我們都是普通大學生,背井離鄉,陸續從全國各地來到北京,后來在信大結緣創業。國家的大學生創業扶持政策忽略了我們,我們卻承望能夠為中國信息化發展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然而我們卻別無奢求,惟愿我們來時高懸在校園的那紅色條幅能夠能夠成為實實在在的結果——今日你以信大為驕傲,明天信大因你而自豪
創業實踐報告范文 篇2
又是一個艷陽的夏季,一年中最有活力的時候,它綻放著生命的光芒,它是屬于青春的季節,屬于青春的我們。在這個夏天,我們浙江師范大學創業與就業協會的三人小組將用我們的汗水澆灌夢想的.花朵,用我們的激情燃燒理想的火焰,讓火熱的陽光與我們的生命做伴,開拓出一片屬于自己的天地。
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很少人有人真正體會過生活的艱辛,體會過賺錢的不易,太多安逸的生活,使人變得對艱苦有些漠然,缺少了一種居安思危的精神。每天稀里糊涂地上完課后,便是周而復始甚至有些單調地娛樂生活。這樣的青春就像是把美酒倒進沙漠里,白白流逝。為了找回青春的激情,體會生活之不易,同時為了鍛煉自我的能力,我們創業與就業協會的三人小組決定在這個暑假進行一次生存實踐活動,我們活動的內容是,每人只有100元錢,要在這一個月時間內,通過兼職能生存下去,這是基本目標,另外,我們還有一個目標就是成為一家企業的業務代表,成功為其實現一筆業務,或者成功的拓展一片新的天地。
今天,我們的實踐隊正式開始行動了。晚上,我們討論制定了我們的日常例行工作,比如每天早上念紀律,明天記賬,每晚寫日志等。我們還確定了我們的明日計劃安排,和作息時間,以后我們7:30就要集合。今晚,我們的任務是盡可能地搜集各種公司的信息,各種兼職工作的信息和新聞投稿網站。明早,我們將對這些信息進行分析統計,下午進行電話銷售培訓后,我們就要打電話給公司尋求合作和找兼職。
可能這個暑假會很辛苦,但辛苦遲早會來的,早來晚來都一樣。我們有著青春的活力,青春的思維,我們有著創業的夢想。如今,通往夢想的不平旦之路,我們邁開了第一步,我相信必有達到夢想的一天,我們要成為大學生中的狼群,而不是靠父母的羊群。
創業實踐報告范文 篇3
在新一輪的創業熱潮下,電商平臺不斷發展,青年人紛紛投身于電商創業這一新興領域。為積極尋找適合大學生群體的電商創業模式,7月3日到7月5日,由校學生社團組成的“尋夢之旅”團隊赴杭州、義烏等地開展了社會實踐調研活動。
1、探訪電商、感受魅力
7月3日,團隊來到了此次實踐的第一站——杭州倉前夢想小鎮。在“萬眾創新、大眾創業”這一主題影響下,夢想小鎮的“居民們”運用智慧,不斷發掘互聯網這片神奇的土地。小鎮里的大多數創業者都十分年輕,就是這群敢想敢做的青年在公司內部各司其職,相互配合,才有了“小螞蟻”、“一番選”、“助跑者”等電商的成功案例。調研中,有幸見到了天地人力資源公司總經理沈濤先生,雙方就大學生創業這一話題進行了深入交流。沈濤向大家建議:大學生創業首先要明確自己創業動機,同時也提供了一些關于電商創業方面的經驗,使大家受益匪淺。
2、走進義烏工商職院學習電商創業經驗
7月4日,團隊成員趕赴以電子商務為特色專業的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在那里,與90后青年學子交流“創業經”。創業學子帶大家參觀了他們的工作室。人雖不多,但隨處可見電商的濃厚工作氛圍。通過對一批優秀創業學子的采訪,發現大學生從事電商創業以團隊形式居多,發展較好。另外,在商品選擇方面,“小而美”的商品仍然今后的發展趨勢,但這對于剛從事電商的同學來講也是一個不小挑戰。
3、采訪采購商供貨商了解市場需求
7月5日,團隊來到了義烏國際商貿城。這里商品種類繁多,是諸多電商采購批發進貨的首選之地,然而不少供貨商同樣也正積極發展著自己的電商事業。在商貿城,大家與供貨商代表和來自世界各地的電商采購商進行了面對面交流,了解他們對傳統商貿和現代電商的認識與看法。他們普遍認為,“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方法依然是最有效的經營之道。
本次社會實踐,在豐富學生社團活動形式的同時,也促進了學生社團活動內涵的提升。職業與成長協會、商務英語俱樂部將與“夢想小鎮”的創業團隊建立更緊密的合作關系,助力大學生實現創業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