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變化調查報告范文1500字(精選3篇)
家鄉變化調查報告范文1500字 篇1
一、 調查的背景與動機
當前,黨中央立足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戰略高度,做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戰略部署,提出要培養新型農民,這就對農民的文化水平以及農村的文化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而在我的家鄉,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現狀如何呢?對此,我利用寒假返鄉時間,對我家鄉幾個村莊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進行了調查,希望能對當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文化建設方面起到一點參考和借鑒作用。在我家鄉的農村里,農民的生活情況基本上是相似的,因此這幾個村莊是整個地區農村社會的一個縮影,可以代表家鄉農村的整體狀況。
時間:xx年xx月號至xx年xx月號。
地點:xx省xx市附近的幾個村莊
方式:在村委會干部的協助下,我對七里店村進行了較為詳細的查訪和統計,而對附近的幾個村莊的調查主要是通過對一些居民及他們的家人進行個別詢問來進行。
內容:分別對不同時期(從過去二十年來到現在的變化及一年四季從農忙到農閑的變化);不同年齡人群(老年人,中年人以及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的方式和內容進行調查。
二、 總體狀況及分析
總的來說,近幾年來,隨著國家對三農問題的重視力度不斷加大,農村的文化建設也在蓬勃地發展和繁榮,農民的文化生活也日益豐富化、多樣化。就我調查的范圍和人群來說,農民對當前的情況是基本滿意的,但也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1、 按時間來說
從近二十年來農民精神文化生活狀況的變化來看,經歷了先慢后快的發展過程。
從上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由于改革開放的逐漸深入以及市場經濟的逐漸形成,農村的整體面貌有了很大改觀,但同時由于外來文化的沖擊,以及原因所造成的父輩們自身文化素質過低、觀念落后,使得他們在受到外來文化沖擊時顯得猶豫、盲目以及不適應,農村里傳統的文化生活方式如:看大戲、聽說書、扭秧歌、祭祖等逐漸消失,農村文化陣地明顯萎縮,文化建設發展緩慢。
從上世紀90年代后期到現在,這種情況開始逐漸好轉。80年左右出生的人開始成為農村家庭的家長,這些人大都受過文化教育,思想觀念和文化素質都有了很大提高,他們對各種新鮮事物感興趣,并且接受很快,于是,一度單調沉悶的農村文化生活逐漸變得豐富
多樣,聽廣播、看電視、打撲克、搓麻將、看電影等文化娛樂活動得到廣泛接受和普及,發展到現在,在我所調查的農村家庭里,98%都有彩色電視,近40%的農村家庭安裝了有線數字電視,30%左右的家庭購買了vcd或dvd。在我們鄉鎮也有許多文化場所,如:音像制品出租、書報刊出租與零售、網吧等。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得到很大的豐富和改善,農村的精神文化建設也發展迅速。
2、 按不同人群來說
當前農村文化生活的主體30歲到45歲之間的成年人,不管是在村里還是自己家里,他們主導著文化活動的組織方式和進行的內容,他們的文化生活方式:54%在家里看電視或者聽廣播,23%打撲克,10%左右搓麻將,7%下象棋,另外的6%讀書看報或作其他文化活動。
農村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整體來看缺乏指導、監督和引導。比如我在調查鄰村的一個網吧時,發現近80%都是未成年人,而這些未成年的初中生和生幾乎全部是在玩電腦游戲或者聊天。電腦和網絡本來是一種現代文明的傳播工具,而如果缺乏來自社會、學校和家庭的管理和指導,使孩子們整日沉迷在游戲或聊天的虛擬世界里,勢必會影響他們的學業,甚至毒害他們的身心健康。
老年人是一個比較容易被忽略的群體,他們的文化生活相較于其他年齡的人群顯得相對貧乏,我所調查的這些農村里針對老年人的文化活動太少,原因主要是缺乏組織。建議農村鄉鎮的相關部門和干部多關注老年人的文化生活,多組織開展一些例如扭秧歌之類的文化活動,為他們購置一些健身器材,使農村的老人們老有所養、老有所樂。
三、 當前存在的問題
當前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也存在著一些令人擔憂的問題,主要是:
1、 賭博風的抬頭
在我這次調查的幾個村莊里,有近30%的農民在打撲克、搓麻將的時候賭過錢,雖然數額不大,一般都是一元、兩元,并且按這些農民所說,“如果不來點小意思,就找不到人跟你玩”,這種風氣必須加以遏制,阻止其擴散蔓延。
2、 迷信活動
在這次調查中我發現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我調查的村莊幾乎全部是漢族,有近10%的家庭信仰,但由于農村傳統文化的根深蒂固,使得基督地農村的傳播中,為了吸納更多的教徒,向文化水平不高的村民宣揚一些迷信思想,比如:“信基督者得病可以不用打針吃藥,有主保佑病就能好”等,這已經帶有很深的迷信色彩了。
3、 部分農民的參與熱情不夠
有些農民仍然只注重掙錢,而忽視自身的精神文化生活,對群體文化活動熱情不高,參與較少。
四、 幾點建議
以上就是我所調查的家鄉農村農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基本情況,通過這次調查,我認為家鄉農民對目前的現狀是基本滿意的,農村的文化活動是豐富多彩也是農民喜聞樂見的。但目前的現狀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要求還不適應,存在著一些差距,需要進一步加強和改進。
對此我提出幾點建議:
1、加強建設。就目前的經濟情況來看,家鄉的農村鄉鎮有能力來建設一些公共文化場所,如:農家書屋,健身的器材和場地,放映廳等。
2、重視對農民的文化教育。上級部門應多開展一些“送文化下鄉”活動,并且應該針對農民需求,豐富“送文化”的形式和內容,提高他們的文化素質,更新他們的思想觀念。
3、加強農村學校的教育管理工作。應提高鄉村教師的知識水平和道德水平,使農村的孩子能得到良好的教育,真正地學到文化知識,提高文化素質,這必將對未來農村的發展有深遠的影響。
家鄉變化調查報告范文1500字 篇2
xx年10月黨的__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歷史任務。隨后根據中央精神,全國各地新農村建設活動如火如荼地展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總的要求是“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在此基礎上西和縣人民政府提出了“十個進村”為主要內容的小康示范村創建活動,即“致富項目、致富信息、農業科技、專業協會、基礎設施、沼氣建設、安居工程、傳輸網絡、民主法制和先進文化”。在新農村建設政策提出后的一年多里,筆者的家鄉謝莊村在諸多方面均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效,雖然離小康示范村還有一段距離,但與前幾年、前幾十年相比,著實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1.新農村建設以來謝莊村各項事業取得的進展
(1)在過去的一年多里全村170余戶700多人,70%的農戶把過去的土木結構房屋重新修建成磚瓦房屋;
。2)實行“村村通”工程以后,徹底改變了吃水困難、用電困難、看有線電視困難、通訊困難的狀況,90%的家庭有了電視機能看上有線電視;90%以上的家庭在相關技術員的指導下在院內打旱井儲水;
。3)30%的外出務工人員出門都攜帶移動電話;
。4)農業機械化程度也不斷提高,運肥、種田、收割、耕地使用農用車、拖拉機、脫粒機、揚場機等機械已經不是什么新鮮事,徹底改變了過去人背、驢拖、馬載的狀況,大大解放了生產力;
。5)當地政府為較為困難的農戶免費修建養豬圈并提供豬仔,鼓勵農民勤勞致富;
。6)政府組織農民和農民自發外出打工,出去時兩手空空,回來時賺回大把鈔票,極大地改變了農民的生活;
。7)國家實行退耕還林補助政策,為農民增加收入創造了條件,例如給農民面免費提供果樹苗,一方面可以進行水土保持,另一方面使農民有了新的賺錢門路;
。8)鼓勵沒有外出的農民忙時種田,閑時做小買賣,做到種田掙錢兩不誤;
。9)國家重視教育,為上學的孩子實行“兩免一補”政策,大大減輕了農民的負擔;
(10)家鄉有一座水庫“晚晴湖”,在天津市的扶貧資助下,當地政府爭取資金進行了開發,給當地村民旅游業、餐飲業、服務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極大地促進了農民積極性,增加了人們的收入。
上述變化只是其中較為顯著的,由于條件所限,筆者只能提供上述變化材料。從以上的介紹中,可以看出,在國家提出新農村建設以來,當地政府積極響應,確實做了不少工作,改進了農村的面貌,使新時期的農村顯示出一種勃勃的生機。
2.目前還存在的一些問題
(1)地理位置所限
國家建設新農村的20字方針中提到把“生產發展”作為第一條,而西和縣地處西秦嶺南側長江流域嘉陵江水系西漢水上游,謝莊村位于西和縣西南,,主要農作物為小麥、馬鈴薯、蕎麥,基本上沒有什么經濟作物,因而致富項目也比較有
限,如少數人做淀粉買賣、水果買賣、藥材買賣,極少數人在旅游旺季依靠餐飲服務產業,極少數人(木匠、泥瓦匠)依靠自身手藝,絕大多數農民的經濟來源相當大的一部分來源于外出打工,家里的青年男子去山西、廣州、杭州等地的煤礦、建筑工地等打工賺錢,收入不穩定,工作條件艱苦,甚至要冒著生命危險(如20xx年秋季一村民因礦難眼部受傷至今在家療傷,在如20xx年春節期間一村民在山西某煤礦發生因礦難死亡,家中有70歲雙親、妻子、2個子女)。因此地理位置制約了謝莊村的生產發展。由于地處山區,所有的農田都在山上,農業機械化程度的發展也受到很大限制。
。2)傳統觀念所限
1教育
由于長期地處偏僻,人們教育水平低下,文盲率依然很高,雖然國家對教育的重視程度日益提高,然而人們的限于人們的認識水平,對教育的子女教育依然重視不夠。再加上經濟落后,輟學率依然很高,許多兒童,尤其是女童甚至小學都上不完就輟學外出打工。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屈指可數(包括筆者在內從古至今不超過10人)。
2封建迷信
封建迷信在當地依然很盛行,尤其是中老年婦女相信神靈依然成風。在國家提倡“鄉風文明”的新農村建設時期,這種風氣要根除還需要很長的一段時期。
3.筆者的建議
新農村的建設和實現,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以謝莊村的發展情況為例,筆者認為縣政府、鄉政府還有一下工作要作:
3.1深入農村,了解農村,切實將新農村的建設思想和指導方針普及給農民,真正做到將“三農問題”作為重點工作來抓。新農村的建設不是一句口號,它的實現需要各級政府的通力配合,通力合作,并調動一切力量。作為主管農村工作的政府官員必須將新農村建設牢記于心,切切實實為農民辦實事。
3.2拓寬信息渠道,使農民有機會了解農業方面的信息。政府部門可以組織一批有技術、有經驗的農業專家走進農村為農民在農業方面的問題排憂解難,真正做到“致富信息”進村、“農業科技”進村。
3.3探尋致富新道路。政府部門可以進行外出考察,將新型的致富門路介紹給農民,使他們能更快、更好地走上致富的道路。
家鄉變化調查報告范文1500字 篇3
調查目的:
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在經濟,政治,文化各個方面發展迅速,綜合國力顯著增強。人們的生活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進一步加強經濟建設,生態建設,精神文明建設。人們的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這次“十一”假期期間,我們從人們基本生活狀況和精神文明生活及受教育程度兩方面對河北省唐山市豐潤區北關村進行了社會調查。
這次調查以唐山市豐潤區北關村為調查范圍,用訪談法,通過對在家村民和村委會的訪談,來了解當地情況。并在對村委會的訪談中,獲得了村委會近期對村民基本狀況的調查報告,我們從中抽取了村民的基本生活狀況,主要經濟來源的數據。并將村民分為老年,中年,青年三部分對其受教育程度進行了問卷調查。
調查結果:
一.村民基本生活狀況及主要經濟來源
村委會提供的統計結果表明,在日常飲食方面,100%的村民認為較從前有了顯著的提高。對于家庭必需品,92%的人認為能夠得到很滿意的解決,另外8%的人認為能夠得到解決但是不夠順利。在住房方面,86%的人認為能夠建起滿意的房子,14%的人認為自己雖能建房子,但是不是很好。而在農田建設方面,80%的家庭已基本實現機械化,另外20%的家庭仍采用的是機械與人工結合的方法。而通過對村民的訪談得知,他們在80年代初期日常的飲食有紅薯干,玉米面等。白面只有在過年過節才能吃到。許多家庭的必需品需要自己制作或者憑票購買。住房少有磚房以土坯房為主,農田也基本靠人工操作。
村民的主要經濟來源的數據顯示,38%的人是靠外出務工,30%的人靠的是個體經濟收入,14%的人是靠國家工資,9%的人是有固定工作收入,只有8%的人靠農田收入,其余1%的人靠其他方式收入,100%的家庭均認為都能夠滿足日常的家庭支出。而根據走訪了解到,改革開放以前,將近90%家庭收入的主要來自于農田收入和畜牧養殖,只有少數人來自于個體經營,村里的短工及國家工資。并且,訪談中只有20%的人表示,在改革開放之前,他們能滿足家庭的日常支出。
二.村民受教育程度
在教育方面,老年人群體中文化程度只有1%的人是專科或者技校文化,3%的人有高中文化,15%的人有初中文化,高達81%的人沒受過教育;而在中年的群體中有7%的人是?苹蛘呒夹<捌湟陨衔幕潭,其中有1人上過大學。 28%的人是高中畢業,43%的人是初中畢業,10%的人受過初中以下的教育,僅有12%的人未受過教育。
在青年群體中,有5%的人是本科或以上文化程度,16%的人是?苹蚣夹N幕潭,37%的人是高中畢業,42%的人是初中畢業,100%的人接受過教育。并且在所有人當中只有8%的老年人認為教育無關緊要的。
現象分析:
一個鄉村,便是一個區域的縮影。在改革放以前期,村民民的生活水平低下,那時的生活艱苦而又貧窮。也是由于當時生產力低下,并且將個體經營第一位投機倒把行為,將大量生產力束縛在農田之中。同時教育未得到普及也使得生產力的發展緩慢。
改革開放后,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同時提倡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家庭的主要經濟收入來源從主要靠農田收入的單一性逐漸變得多元化農田收入已經不在占據主導地位,外出務工和個體經濟收入逐漸增多,靠國家工資的人也多了起來,并且有不少的人都脫離了農村成為了固定工作者。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勞動力的需求也迅速增加,這就使得更多的農民進城打工,農民工與城市里長時間接觸逐漸又形成了個體經濟的形式。
而隨著基礎教育的普及以及改革開放帶來的自由競爭,使得越來越多的的人認識到了教育的重要性。開放廣大勞動人民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積極性在迅速的提高,人們對教育的認識也在逐漸加深受過教育的人增多,很多人都有了固定的工作,在政府機關和事業單位上班的人也隨著社會的發展多了起來。在某些意義上脫離了農村的束縛。同時教育促進了科技的發展,農田耕作的機械化也將等大量勞動力從農田里解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