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敬老院社會實踐報告范文(精選5篇)
最新敬老院社會實踐報告范文 篇1
在學院的號召下,為社會建設貢獻一份力量,為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加深自己對社會的了解,我到自己所屬的社區居委會進行了為期一周的實踐活動。
在這一周的時間里,我和一起前來的伙伴們在領導的帶領下來到社區養老院,早晨六點集合,從上午七點三十到下午四點,我們一直和老人們在一起,陪他們聊天,和他們一起吃飯、下棋……別看現在過完年已經好幾天了,老人們的臉上卻還洋溢著笑容,這種笑容是從內心里發出來的,和老人們在一起的時候,看到他們開心,我們也無比的開心。
正月十五那天,我們按照時間再次來到著養老院,今天也是我們實踐活動的后一天了,我們沒有告訴老人們,不希望在這個日子里有著不舍,因為我們的到來,老人們已經把我們看成是自己的孫子孫女,其實我們的心里也是不舍。上午十點左右,陸續的來了幾個叔叔阿姨,原來他們也是志愿者,來給老人們送祝福,呵呵,好事成雙,我們這幾個小伙子更是忙前忙后,向志愿者們學習經驗!實踐結束之后,我感到自己有很大收獲:
一、待人要真誠
第一次踏進居委會辦公室,只見幾個陌生的臉孔。我微笑著和他們打招呼。從那天起,我養成了一個習慣,每天早上見到他們都要微笑的說聲“早晨”或“早上好”,那是我心底真誠的問候。我總覺得,經常有一些細微的東西容易被我們忽略,比如輕輕的一聲問候,但它卻表達了對同事對朋友的關懷,也讓他人感覺到被重視與被關心。僅僅幾天的時間,我就和伙伴們打成一片,我心變成“透明人”的事情根本沒有發生。我想,應該是我的真誠,換取了同事的信任。他們把我當朋友,也愿意和我一起完成工作任務。
二、要善于溝通
溝通是一種重要的技巧和能力,時時都要巧妙運用。認識一個人,首先要記住對方的名字。了解一個人,則需要深入的交流。而這些,都要自己主動去做。
三、要有熱情和信心
其實,不管在哪個行業,熱情和信心都是不可或缺的。熱情讓我們對工作充滿激情,愿意為共同的目標奮斗;耐心又讓我們細致的對待工作,力求做好每個細節,精益求精。激情與耐心互補促進,才能碰撞出美麗的火花,工作才一能做到。
四、要講究條理
如果你不想讓自己在緊急的時候手忙腳亂,就要養成講究條理性的好習慣。“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條理,”這是劉經理給我的忠告。其它的工作也一樣,講究條理能讓你事半功倍。一位在美國電視領域頗有成就的中大師兄講過這么一個故事:他當部門經理時,總裁驚訝于他每天都能把如山的信件處理完畢,而其他經理桌上總是亂糟糟堆滿信件。師兄說,“雖然每天信件很多,但我都按緊急性和重要性排序,再逐一處理。”總裁于是把這種做法推廣到全公司,整個公司的運作變得有序,效率也提高了。養成講究條理的好習慣,能讓我們在工作中受益匪淺。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社會實踐使同學們找到了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點。尤其是我們學生,只重視理論學習,忽視實踐環節,往往在實際工作崗位上發揮的不很理想。通過實踐所學的專業理論知識得到鞏固和提高。就是緊密結合自身專業特色,在實踐中檢驗自己的知識和水平。通過實踐,原來理論上模糊和印象不深的得到了鞏固,原先理論上欠缺的在實踐環節中得到補償,加深了對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消化。
短期的社會實踐,一晃而過,卻讓我從中領悟到了很多的東西,而這些東西將讓我終生受用。社會實踐加深了我與社會各階層人的感情,拉近了我與社會的距離,也讓自己在社會實踐中開拓了視野,增長了才干,進一步明確了我們青年學生的成材之路與肩負的歷史使命。社會才是學習和受教育的大課堂,在那片廣闊的天地里,我們的人生價值得到了體現,為將來更加激烈的競爭打下了更為堅實的基礎。希望以后還有這樣的機會,讓我從實踐中得到鍛煉。
最新敬老院社會實踐報告范文 篇2
紙上得來終覺淺,投身實踐覓真知。我欣喜地看到,經過社會實踐的磨練,我們變得更加成熟、更加自信,學校里到處洋溢著蓬勃向上的良好氛圍。我們有理由相信,當代青年大學生有實力承擔的起未來建設國家的重任,追求提高,刻苦求知,勤于實踐,全面成才必將成為廣大青年學生的共同心聲和行動!
烈日炎炎的夏季,就連空氣中都夾雜著幾分熱氣。我進取響應我校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的號召,熱情洋溢的在家鄉參加了我家鄉特地為我等在校大學生供給的暑期異常社會實踐活動。
活動的第一階段為體現我等當代在校大學生熱愛祖國、熱愛人民、奉獻社會、服務家鄉的高度政治覺悟,指揮安排我等志愿者在敬老院為老人們獻出自我的一片愛心,為構建和諧社會貢獻出自我的一份力量。在敬老院里,各個上了年齡的老爺爺、老奶奶們,在他們年輕的時候也像如今的我們一樣,滿腔熱誠,擁有報效祖國,服務國家社會人民的遠大志向,并在他們青春依在的時候,為建設祖國,建設家園奉獻出自我寶貴的青春,拋灑自我滿腔的熱血,流盡自我辛勞的汗水。
每個為祖國、為社會、為人民作出過貢獻的人們都值得我們尊重,我們應當好好尊敬他們,給他們以關懷、愛護,讓他們深刻體會到以往為建設祖國而作出的努力沒有白費。我們每一天早早的到了工作地點,打掃、收拾、整理等,這些活干完以后就進入了最主要的工作,其實老人啊,不是需要多么豐富的物質、多么舒服的享受,他們想要的是能夠受到別人的尊敬,能夠有人與他們交流,沒有那種人到老年就有的那種日落西山的寂寞、失落感,所以多與他們聊聊天,反而是給予他們最大的關懷。所以我很多時間都用在了與老人們拉家常上了。不要這很無聊,老人們都是閱歷無數、博聞強知的,我們與他們的談話中能學習到很多知識經驗,還能聽聞許多名人趣事。
短暫的一個多月很快就過去了,這次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讓我深刻的認識到:
一次寶貴的經歷勝過我們在課堂里埋頭于課本里絞盡腦汁,當我們還躲藏在家長教師的庇護之下對未來感到渺茫的時候,倒不如鼓起勇氣勇敢的踏出第一步,盡管這樣的實踐不能代表什么,但卻能使我們感受到走出象牙塔后危機四伏的壓力,有了這樣的體驗過后,當我們真正應對困難的時候,我們會發現自我比別人多了一份的淡定和冷靜,還有慌亂整理錯誤的時間,千萬不要忽視每一件細微之處,因為往往事情的結果就在這樣一個不起眼的細節處決定成敗。社會實踐是艱苦的,但收獲是巨大的。實踐讓我們的生活變的多姿,實踐讓我們的人生變得多彩。
社會實踐是一筆財富。一分付出,一分收獲,有付出,就必須會有收獲。在社會實踐中能夠學到在書本中學不到的知識,它讓你開闊視野,了解社會,深入生活,無限回味。更何況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過程、閱歷本身就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社會實踐是一種動力。看到在土地上耕種的農民,在工地上揮汗的工人,在邊防上守衛的戰士,我明白了書桌的分量,一種強烈的職責感油然而生,是人民哺育了我,是國家陪養了我,給了我知識和一切。作為一名大學生,在祖國需要的時候,我會無條件地把所學的知識和一切奉獻給祖國和人民。
社會實踐是體味人生的百味筒。讓我深刻體味了一下生活的酸甜苦辣咸,為以后出了社會后將所應對的現實作好了心理準備,是自我到時候不在迷茫、不在彷徨。
社會實踐是驗證實力的試金石。走出校門融入社會的大舞臺,我們才真正體驗到自身知識的欠缺,本事的有限。任何理論知識僅有與實踐密切結合,才能真正發揮它的價值。行不行,實踐中看!在實踐中我們才能真正的明白自我有幾斤幾兩,不要以為自我是大學生就很了不起,我們需要學習的東西還多著呢。我們需要虛心的向前輩向同行請教,不斷的充實自我壯大自我。
總之,這次實踐讓我學會了很多東西,給予我了很多啟發。但實踐也只是個過程,真正的目的是要我們改變思想觀念,學會學習,這樣才能不斷的提高,不被社會淘汰,才能為建設祖國、奉獻社會作出更大的貢獻!
最新敬老院社會實踐報告范文 篇3
一、實踐主題
關愛夕陽紅走進敬老院
二、實踐目的
其一,隨著人口老齡化問題的日趨嚴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越來越受人們的關注。由于有多數老人的子女工作繁忙,無暇照顧老人,有的是子女常年出門在外,很少回家,老人行動不便,又無人照顧,即便進了敬老院,有時內心也感受不到溫暖,希望通過實踐,可以呼吁社會關注被遺忘的老人,也關注他們身心健康,豐富他們的日常生活。
其二,讓我們當代的小學生多一次人生經歷,進一步弘揚尊老敬賢的傳統美德和學生志愿者“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精神,在社會上形成扶貧濟困、助人為樂的良好習慣和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社會氛圍,更豐富自己人生寶貴的財富,開視野、長見識!
走下車,熱心的院長阿姨接待了我們,把我們帶進會客室,為我們準備了一大箱礦泉水。她一邊忙活還一邊給我們講解敬老院的概況:夕陽紅敬老院是xx市規模,環境并且建設較早的一所養老院。建地面積有20xx多平方米,院內有老人110多人。其中年齡的老人已有101歲的高齡,最年輕的僅僅只有20多歲。院內有7棟房,為了照顧一些特殊的老人,還專門設有小食堂,可以單獨給老人做他們自己想吃的飯。
聽阿姨說,這里的老人平時生活很豐富,說著便用手指著窗外的一條湖,“很多老人非常喜歡釣魚,這個湖便給他們提供了這個優越的條件。”順著湖邊,我們看到了一個涼亭,里面甚是熱鬧,老人們正在棋盤上格斗著,旁邊看的人更是著急的為勇士們出謀劃策。涼亭對面是一個門球場,院內有不少老人喜歡這項運動。阿姨說平時一些老太太們也不閑著,總聚在一起打麻將或者打花牌等等,生活也很豐富有趣。
在給我們介紹完敬老院的概況之后,阿姨還給我們介紹了朝鮮這個民族一直以來流傳的這種敬老傳統,讓人敬慕之情不禁油然而生。聽完阿姨的介紹,我們便自行在院內參觀。起初在有些老人面前大家還顯得很拘謹,但個別活躍性格開朗外向的學生十分熱情的帶動了大家。有些老人患有老年癡呆癥或者聽力有些障礙,同學們也耐著心和他們聊天,聽老人講自己的過去,也與老人分享自己的校園生活。平時嬌生慣養的我們,走出校園來到社會,走進老人。把老人當作朋友一樣聊天,聽老人們的事跡是如此的著迷,見到老人的笑臉大家就笑的很開心。感覺像一家人似的其樂融融。通過跟老人家的聊天,使我們明白的很多,明白到他們過去的經歷,明白他們的辛勞,明白他們對他們兒女的記盼,更明白他們對我們的希望……
其中有一位老人對我印象深刻,他一直坐在院內的那棵梧桐樹下,望著遠方,我們親切的過去和老人聊起天來。這個老爺爺已經81歲了,因為兒女工作都很忙,所以不得已來了養老院生活。他最近每天都坐在這棵樹下等著他的兒女來看望他……說著,老爺爺的眼眶便已濕潤。我們說,“爺爺,沒關系,我們都是你的兒女啊!”爺爺露出一臉欣慰的笑容。
三、實踐內容
1、送愛的禮進愛的心
8月仍然烈日炎炎,我和幾個同學幾位家長一起帶著愛心禮物來到了敬老院,我們搶著把水果送到他們手里,禮物雖小,卻把大大的溫暖送到了他們心里。老人們很淳樸,長滿皺紋的臉頰上露出了美麗的笑容,還拉著我們的手談起心來,一個勁地問我們問題,舉手投足之間也讓我們感受到了關愛,他們向我們說起當年年輕時的故事,眼睛里還流露出興奮的表情,讓我們感受他們的一生夾雜著許多的酸甜苦辣。他們滔滔不絕地訴說著坎坷的經歷和家事,情到深處時還淚如雨下。
2、伸我的手將愛表達
聊了會天,我們仔細打量著周圍的環境,開始幫他們打掃衛生,修剪指甲,把愛付諸了實際行動,大家說干就干,我們分工明確,熱火朝天地動手干了起來,每個人都是帶著關愛的心,做著關愛的事,有人打掃樓道,有人修剪指甲,有人清理垃圾,有人還陪老人們一起下著象棋,還有人搶著在一旁擇菜呢......看著我們老少同樂,心中有說不出的溫暖。
3、用心實踐深入調查
我們找到了敬老院的院長伯伯,聊起了敬老院的情況,院長告訴我們:“院里的老人們基本物質需要是有保障的,而且衣食住行還算豐富,但是精神生活太貧乏了,老人們內心其實和孩子們一樣,他們也害怕孤獨,也渴望得到關愛和溫暖,可能外表看起來很開朗,但內心卻把自己關了起來。”
四、實踐結果
通過這次實踐活動,可以看出老人們其實很怕孤獨,他們需要家人的陪伴,兒女的陪伴,甚至社會人士的關愛,一點點的關愛就可以融化他們封閉的心。快樂其實很簡單,一點關心、一點傾聽、一點奉獻就可以給別人帶來快樂。伸出你的手,奉獻你的愛,你就可以快樂無比。
五、問題建議
關愛老人的身心健康,從精神方面送給老人七個“伴”。
1.眾伴——走出封閉的狹小生活空間,遠離孤獨,多多與人接觸交流,彼此交融,相互信任,相互幫助,以此增強安全感,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
2.樂伴——笑,大聲的笑,是樂觀豁達的象征,是美麗心情的自然流露,從而來減輕心理上的疲憊和痛苦,使老人們更加地心平氣和、神清氣爽。
3.動伴——讓老人們能夠從事一些適宜的勞動和運動,可以通血脈、活筋骨、利關節、豐肌肉。
4.說伴——無論是高興的事還是煩惱的事,無論是喜事還是壞事,讓他們學會一吐為快,因為有事不說憋在心里,時間久了就容易生病。對老人來言,說也是一種通氣化瘀的良藥。
5.愛伴——愛家庭、愛社會、愛生活、愛身邊的大自然。不僅停留在滿足被別人來愛,也要注重自己奉獻出愛。奉獻愛的過程是使人心懷感恩的過程,會讓心境更好、心態健康。
6.書伴——老人們要經常看書讀報,使自己能天天用用腦,益智增神,知天文地理,曉國家大事,讓生活充滿樂趣,延緩身心的衰老。
7.德伴——加強道德修養,做到樂善好施、助人為樂、事事通達、心胸寬廣,結果必然使老人的心里獲得平衡。
六、收獲與感想
有人認為敬老院是老人們安享晚年的快樂天堂,但這次的實踐活動改變了我的一些想法。沒有親人的噓寒問暖,沒有朋友間的談天說地,他們還是會感到孤獨,房子再大也不能填滿心中的空虛,金錢再多也仍然買不到歡笑。我們每個人都有老去的一天,所以我們不要嘲笑老人的思想落后,因為將來有一天我們也會跟不上時代;不要嘲笑老人的行動遲緩,因為以后我們也會如此;也不要嫌棄老人不講衛生,他們吃的苦比我們吃的鹽還多;更不要抱怨老人的嘮叨,這是他們愛的一種方式,只是這種方式有時作為年輕的我們不喜歡,甚至厭煩。都說:“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我們要多一點關懷,少一點抱怨。敬老光榮,忤逆可恥!因此,再忙,別忘了打個電話,再煩,也別對老人發脾氣。關愛老人不是只有付出金錢,不要吝嗇我們的言語、握手、擁抱,關愛老人,從心靈交流開始!其實他們沒有太多的要求,只要有人能陪他們聊聊天,說說話,他們就高興得合不攏嘴了。多一些關愛,多一些傾聽,他們便不再覺得孤獨,也可以讓他們感到溫暖。
很感謝那些可愛的老人們給了我們這樣一個機會,讓我從中想到了很多,老人們的經歷、老人們的期盼、老人們的歡樂與憂愁......也讓我學到了很多,這不僅是一次實踐,還是一次人生經歷,是一生寶貴的財富,更讓我懂得了,我們稍微多一點點的關懷、傾聽、奉獻就可以給別人帶來快樂,關愛老年人是我們每一個青少年應該主動做的事。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我們對老人應該是關愛,應該是尊敬,應該是盡孝。所以,我們還會再來,繼續我們的實踐,希望我們的努力,明天的社會更和諧,世界更美好。
在這里祝愿所有的老人有幸福的晚年!
最新敬老院社會實踐報告范文 篇4
7月7日,江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旅游經貿分院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服務隊在安塘村曹主任的帶領下來到泗溪鎮敬老院,開展慰問和豐富多彩的文藝表演等關愛活動,為老人及工作人員送去了健康、歌聲和歡笑。
一到敬老院,隊員們就幫忙收菜摘菜、打掃衛生,擦窗撿垃圾,將敬老院的每個角落進行了清掃。為了給這些寂寞的老人們一絲歡樂,同學們將敬老院的老人們組織到一起觀看文藝表演,其中包括舞蹈、歌曲、陶笛、折花等一系列的節目,雖然大家都不是專業的,但是每個人都依舊認真的表演著節目,用心向老人們送上祝福和歡樂。在看到老人們開懷笑臉的那一刻,每個隊員都覺得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返程在即,同學們不得不依依不舍地告別敬老院。直到隊員們離去的那一刻,老人們依然站在門口揮動雙手和大家告別。此次社會實踐活動不僅給老人們帶去溫暖,也鍛煉了學生們的意志與團隊合作的精神,讓大家在活動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寒假敬老院社會實踐報告
很多人都說,90后是溫室里的花朵,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太陽,從小便被家里人寵著,不但個性張揚,不夠吃苦耐勞,艱苦奮斗,還不知道要尊老愛幼。我卻覺得這是對我們90后的誤解,我們只不過個性獨立了一點,卻都有一顆赤子之心。這不,2月1日,我們又一次來到了安鎮敬老院,開始了我們送溫暖的活動,今年的活動,,同樣秉承著去年的主題和目的——讓敬老院的老人們感受年的氣息,家的溫暖。去年。我們在家一共包了150只餃子,送到敬老院和老人么一塊分享,今年在敬老院院長的建議下把包餃子的場地搬至敬老院的廚房,自是為了加強年的氣息。
這一天的天氣不是很好,早上便下起了蒙蒙細雨,但雨息不滅我們的熱情,我們帶著事先準備好的材料來到了敬老院。我們之前準備好了白菜和青菜兩種口味的餃子,又考慮到敬老院的老人大都年紀大了,味覺也退化了,便多加了點鹽和味精,誰知,敬老院的阿姨們還是覺得太淡。
等人到齊后,我們便開始了浩蕩的包餃子工程,包餃子看似很簡單,卻有很多注意點,拿出一張餃子皮,用食指在周圍涂上一層水,用筷子加上肉餡,輕輕對折,邊緣對齊,再用手把邊緣壓實,按上五個手印,一個餃子才算完工,其中水的多少,肉餡的多少,對折時的力度可都是有講究的,所以當我們完成250多個餃子的制作時,已是中午11點半的'飯點了。
敬老院的阿姨們煮著餃子,我們自然也沒閑著,把之前準備好的零食拿出來分發給老人,并和老人們聊天,拍照留念。之前我們請書法愛好者為我們寫了三對春聯,分別是“上聯:福如東海長流水,下聯:壽比南山不老松。”“上聯;天下高齡皆父母,下聯:人間晚輩盡兒孫”“上聯:時盛世昌春不老,下聯:豐衣足食壽彌高”準備送給敬老院,正好可以親自為敬老院貼上,有幾個同學找來了廢報紙,開始擦起了玻璃,打掃衛生,與老人和諧相處其樂融融。閑暇時,我們研究了一下敬老院的菜單,據說是一個老爺爺寫的,瀟灑的跡首先讓人眼前一亮,細細研究,卻發現,敬老院的菜譜葷素營養搭配的非常科學合理。聽老人們說,他們的菜譜是綜合了他們的喜好而定的,我們也放心了,至少他們在物質上并不貧乏。他們缺的不是衣食住行,而是心靈上的關愛。我們的餃子,很普通,卻是我們用心包成,他們自然可以感受到其中的暖意。
敬老院的院長說,每次有小孩來,那些老人總是特別高興,哪怕有些人來只是做做樣子,拜拜姿態,但老人最喜歡的便是熱鬧,最害怕的便是冷清寂寞的孤獨,這是怎樣的沉痛和幸福者的悲哀。
我總覺得我們能做的很少,但我們能做什么便會拼盡全力,絕不會故作姿態,社會實踐是社會實踐,但絕不是一種形式,其中自然有我們心血的投入,我們將始終用一顆赤子之心來面對社會。我們同時也希望可以用我們的行動來喚醒這個社會,能讓更多的人加入到我們中來,讓溫暖遍布整個人間。
最新敬老院社會實踐報告范文 篇5
鄉里的敬老院就坐落在我們村附近。由于缺少資金,敬老院的建筑和設施都很簡陋,院里的工作人員,包括院長在內,也只有四位。為了節省資金和工作方便,鄉里任命的院長就是我們村的村長,以至于最后實踐活動開展地鑒定的簽章都是我們村居委會的簽章。 2月1號是我們去敬老院的第一天。老人們看到特地趕來看望他們的學生,立刻關心起來,詢問我們各方面的情況。院里的工作人員也很熱情,很歡迎我們的到來,畢竟院里確實是需要人幫忙的。
我們也詳細詢問各位老人的生活起居情況,與老人們聊起了家常,助力他們打掃衛生,整理床鋪。我們從村長那里了解到,敬老院里共有40位老人,其中近1/3的老人身體不好,分別患有不同的疾病。一般3至4名老人共住一間20平方米的平房。政府每月的補貼只有190元/每人。平時,身體好的老人會幫忙打掃衛生,夏天的時候會幫忙修剪花草,其他老人一般只呆在房里,看看電視,聊聊天。大部分老人是孤寡老人,只有少數是因為子女工作忙,沒人陪他們。在這里與同齡人朝夕相伴,共同的興趣愛好,相近的人生觀念,讓他們生活得更加快樂。
去跟呆在房間里的老人聊天的時候,我們六個人通常分為三組,分別去不同的'房間慰問老人。起初,我們還顯得有些拘謹,倒是老人們的熱情帶動了我們。有時遇到耳聾耳背的老人,不得不一遍遍大聲的重復回話,我們仍然很耐心地跟他們聊天。一方面講述我們自己的校園生活,另一方面傾聽老人們的故事和經歷。老人們精彩的故事是如此令人著迷,老人們艱辛的經歷又是如此令人心酸。
跟老人們聊完天我們就去幫工作人員整理備案。令我想象不到的是,整理備案居然異常的繁瑣。我們要幫忙記錄40位老人的基本信息和生活情況。由于有限的工作人員,每天要忙于照顧老人,這項工作一直被擱置。我們到處翻找資料,尋找老人們的信息進行備案。有些老人根本沒有舊資料可尋,我們只能像做社會調查一樣,去訪問那些老人,記錄信息。
第三天我們做了清潔工作,幫老人們打掃房間。掃地,擦玻璃,擦拭家具,我們忙得不亦樂乎。最后的難關是院里的積雪。院里的工作人員每天照顧老人已經忙的不可開交了,根本沒有空去清除積雪。厚厚的積雪已經結成了冰。老人們本就腿腳不方便,如果走在這樣的路面上,是很容易滑倒的。我們一下下地鏟雪,一次次地推車倒雪,每一次的穿梭間,都看到映在夕陽余暉里的老人們幸福的微笑。于是我們覺得很滿足,很充實,干得更加起勁了。
敬老院的工作并不是很累,但卻很繁瑣,什么事情都要考慮到,哪一個老人都要照顧到。接下來的兩天里,我們照樣幫工作人員做些繁瑣的工作,如洗衣服,買菜,甚至喂飯。每一樣都挺有挑戰性的。洗40位老人的衣服,每次都是一大堆,那臺舊舊的洗衣機都要轟隆好幾個小時;平時從不過問柴米油鹽的我們,買菜的時候,就也要像家庭主婦一樣跟菜販討價還價,爭得面紅耳赤;有幾個老人患有中風、癱瘓,吃飯的時候需要別人喂,雖然肚子餓得咕咕叫,我們也只得先給老人喂飯。
從2月1號到2月5號的五天里,我們每天都去敬老院看望老人,幫老人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老人們看到我們來也特別的高興。鄰村的一位趙大爺,特別喜歡下象棋,在院里是難逢其手。他讓我們陪他下棋,我高調應戰。看到我自信滿滿的下棋,卻接二連三的輸棋,他很是高興。我不知道他是因為依然沒遇上對手,還是覺得我故意謙讓,總之,能讓他高興就行了。
2月6號是我們在敬老院的最后一天。想到還有幾天就要過年了,我們提議給老人們包餃子。有了我們的幫忙,工作人員也就答應了這麻煩的活計。平時連飯都不怎么會做的我們,包出來的餃子都是不成樣子的。可是老人們也吃得很開心,因為他們理解,那是我們的心意。
臨走的時候,我們還跟老人們合影留念。看著鏡頭前夕陽下的老人們,綻開的微笑里依然掩飾不住歲月的滄桑。畢竟,正值青春年華的我們,是根本無法體會和理解他們的孤獨和悲涼的,我們只能用自己微薄的力量為老人們做點實事。
去敬老院進行社會實踐不僅是一種鍛煉,更是一種教育。走進社會,鍛煉自己的同時,我們也體會到,老人,是一個需要我們關懷的弱勢群體。以后,只要有機會,我還會再去敬老院的。讓我們大家一起用實際行動為關愛老人這一公益事業做出一些努力吧,從身邊做起,從每一個人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