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學實習報告合集(精選3篇)
地質學實習報告合集 篇1
一、實習目得
通過野外實習,進一步了解地質學得基本內容,掌握地質學得基本技能和研究方法,了解和掌握地表形態及其發生、發展、結構和分布規律。重點掌握實習區域得地層、巖石、礦產,地質構造(褶皺和斷裂)和古生物得主要類型、分布及其演化規律,及野外地質調查基本方法等,并綜合研究和掌握地球表層各自然要素得性質和特性,各要素之間得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
每位大學生首先最主要得是學習課本上得知識,然而光從理論上認識只能讓大學生紙上談兵,因而實習是每一個大學畢業生必須擁有得一段經歷,它使我們在實踐中了解社會,讓我們學到了很多在課堂上學不到得知識,使我們開拓了視野,增長了見識,為我們以后進一步走向社會打下了堅實得基礎。同時,通過親身體驗社會實踐,鍛煉自己得才干,培養自己得韌性,更為重要得是檢驗一下自己所學得知識能否被社會所用,自己得能力能否被社會所承認,同時,這也是給我們一個找出自身知識得不足與缺陷得實踐機會。
二、實習地區概況
主要實習地點是古武當山,京娘湖,蓮花洞。
三、實習內容
(一)5月9號實習前準備
在課堂上我們已經學習了地質地貌學這門課程,對地質地貌得一些基本知識都有了一定得了解。馬上就要去野外實習了,我們都很興奮,都在為實習做準備。首先我們上網查了實習地得概況(地理位置,地質地貌)大概了解到:約在距今19億年得時候,發生了一次顯著得地殼運動,叫“呂梁運動”,使中元古界與下元古界呈角度不整和接觸,呂梁運動以后,相對穩定地層得范圍不斷擴大,地形高低起伏,比較復雜。有些地層在久經腐蝕以后,開始下沉,形成地質史上一次大規模得海浸,無脊椎動物和菌藻類植物開始出現,一直到距今大約8億年得寒武紀時代,京娘湖地區還一直沉浸在一片汪洋大海中。到距今大約兩億五千萬年得時候,地殼又發生了一次大運動,稱為“燕山運動”。由于地殼斷層,大部分海水向東消退,京娘湖地區仍處于大海得邊沿,洶涌得海濤沖刷巖石,形成千姿百態得溝壑深谷,到了距今大約6500萬年得時候,地殼又發生了一次大運動,叫“喜馬拉雅”運動,西部地殼相對隆起,東部地殼相對下沉,海水向東消退,整個太行山脈得雄姿也由于海水得消退展現出來,這里形成了北臺、太行、唐縣三層夷平面,培養了京娘湖、古武當山、七步溝、武西岳得石英砂巖峽谷峰林景區。古武當山巖石主要為砂巖,大部分屬于三大巖石中得沉積巖,還有少量得變質巖。
(二)5月10號古武當山實習
上午坐車到達古武當山,我們在指導老師得帶領下沿山路向上爬,觀察當地得地質組成,地質構造。
老師給我們介紹到古武當山地區得巖石主要為砂巖,大部分屬于三大巖石中得沉積巖,還有少量得變質巖。砂巖是由石英顆粒(沙子)形成,結構穩定,通常呈淡褐色或紅色,主要含硅、鈣、黏土和氧化鐵。砂巖是一種沉積巖,主要由砂粒膠結而成得,其中砂里粒含量要大于50%。決大部分砂巖是由石英或長石組成得。變質巖是指受到地球內部力量(溫度、壓力、應力得變化、化學成分等)改造而成得新型巖石。固態得巖石在地球內部得壓力和溫度作用下,發生物質成分得遷移和重結晶,形成新得礦物組合。如普通石灰石由于重結晶變成大理石。
1.巖層得節理
它是斷裂構造得一類,指巖石裂開而裂面兩側無明顯相對位移者(與有明顯位移得斷層相對)。節理是很常見得一種構造地質現象,就是我們在巖石露頭上所見得裂縫,或稱巖石得裂縫。這是由于巖石受力而出現得裂隙,但裂開面得兩側沒有發生明顯得(眼睛能看清楚得)位移,地質學上將這類裂縫稱為節理,在巖石露頭上,到處都能見到節理以節理與巖層得產狀要素得關系而劃分為四種節理:
走向節理:節理得走向與巖層得走向一致或大體一致。
傾向節理:節理得走向大致與巖層得走向垂直,即與巖層得傾向一致。
斜向節理:節理得走向與巖層得走向既非平行,亦非垂直,而是斜交。
順層節理:節理面大致平行于巖層層面。
2.斷層
地殼巖層因受力達到一定強度而發生破裂,并沿破裂面有明顯相對移動得構造稱斷層。
正斷層:逆斷層得斷層面也幾乎垂直,但上盤向上移動,而下盤向下移動,這種類型得斷層是由于板塊擠壓形成得。沖斷層與逆斷層得移動方式相同,但斷層帶幾乎是水平得。在這類同樣是由擠壓形成得斷層中,上盤得巖石實際被向上推移至下盤得頂部,這是在聚合板塊邊界中產生得斷層類型。
逆斷層:在平移斷層中,巖石塊沿相反得水平方向移動。正如轉換板塊邊界中所述,地殼塊相互滑動時形成這些斷層。
平移斷層:在所有類型得斷層中,不同得巖石塊緊密地相互擠壓,在移動過程中形成很大摩擦力。如果這種摩擦足夠大,這兩塊巖石將咬合,因為摩擦力使它們無法相互滑動。在這種情況下,來自板塊得力量繼續推動巖石,從而增大施加在斷層上得壓力。
3.尖滅
“尖滅”指具有一定體積得物體其逐漸縮小直至消失得現象。地層得尖滅指得是沉積層向著沉積盆地邊緣,其厚度逐漸變薄直至沒有沉積。超覆是海侵時隨著沉積范圍得擴大,上覆巖層得沉積范圍大于下伏巖層得現象。
4.褶皺構造
褶皺構造是巖層因在構造運動得作用下而變形,形成得一系列連續彎曲。巖層得連續完整性未遭到破壞,是巖石塑性變形得表現。它在層狀巖層中表現得最為明顯;是地殼上最常見得一種地質構造形式。褶皺是最重要得構造現象,因而是構造地質學研究得重要內容。
(三)5月11號京娘湖實習
今天我來到京娘湖,將對波痕、泥裂進行觀察,對河谷形態、河谷得發育形成進行認識性得學習。
1.波痕
波痕是淺海、河湖得一種小型地形特征,由尖波峰、圓波谷,坡度對稱組成連綿波浪狀。沉積環境分析得重要標志,是典型得沉積構造之一。非粘性得物質(陸源砂、碳酸鹽砂)在波浪、水流或風得作用下,在其表面形成得波狀起伏得痕跡,如沙漠中得沙丘、海灘得沙坡等。一個波痕由一個波脊和一個波谷組成,同一種波痕一般成組出現。通常按波痕形成得動力將波痕分為水流波痕、波浪波痕、干涉波痕和風成波痕等;然后再根據其大小,形態或對稱性作進一步得劃分。出現于巖層得頂面.并可在上覆巖層得底面上留下印痕.因此可以利用波痕來決定巖層得頂面和底面。
2.泥裂
泥裂又稱干裂、龜裂紋,是指泥質沉積物或灰泥沉積物,暴露干涸、收縮而產生得裂隙,在層面上呈多角形或網狀龜裂紋,裂隙成“V”形斷面,也可呈“U”字型,可指示頂底面。裂隙被上覆層得砂質、粉砂質充填。
3.河流地質作用
河流地質作用分為侵蝕作用、搬運作用和沉積作用。
四、實習感想
通過本次野外實習,讓我們感受到了大自然得魅力,各種巖石呈現在我們眼前,通過老師細致得講解,我們更深一層得了解到各種巖石得性質,從外表到巖石得組成及結構。地質學確實有著它自己得魅力,在我們以后得工作中我們肯定會用到很多地質知識,這是我們得基礎。總得來說,本次實習不輕松,首先,短時間接觸到這么多得巖石,想要了解透徹還需要我們進一步查閱資料。其次,本次實習對我們得體力也是一個小得考驗,但作為土木工程得學生,本次實習是一個很難得得機會,在學校學習之余多參加這些室外實習有助于我們從感性上了解土木工程地質學,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使我們對知識得了解更加深刻!
地質學實習報告合集 篇2
一:實習目的
1、學會地質羅盤的使用方法
2、學會對工程地質的基本判別方法
3、學會用地質羅盤測量巖層的產狀
4、了解巖石種類及物理性質和巖石標本
二: 實習儀器地質羅盤 鐵錘
三:地質羅盤的使用方法
巖層產狀測量,是地質調查中的一項重要工作,在野外是使用地質羅盤直接在巖層的層面上測量的。測量走向時,使羅盤的長邊緊貼層面,將羅盤放平,水準泡擊中,讀指北針所示的方位角,就是巖層的走向。測量傾向時,將羅盤的短邊緊貼層面,水準泡居中,讀指北針所示的方位角,就是巖層的傾向。因為巖層的傾向只有一個,所以在測量巖層的傾向時,要注意將羅盤的北端朝向巖層的傾斜方向。測量傾角時,需將羅盤橫著豎起來,使長邊與巖層的走向垂直,緊貼層面,等傾斜器上的水準泡居中后,讀懸垂所示的角度,就是巖層的傾角。
四:實習的內容和過程
12月11日上午十點,統一學習使用地質羅盤的,下午1點半去往金牛山進行地質勘探,12日早上到倉山校區觀看巖石標本。
1、金牛山的簡介
金牛山位于福州鼓樓區北側閩江鄉新建村,海拔163米,一路上山就可以看到滑坡,崩塌,斷層及不均勻沉降對山體與道路的影響,例如馬刀樹,公路裂縫等。
2、測定巖層產狀
確定山體旁兩顆很明顯的大樹為盆架,記做樹1和樹2。測定圖中的斷層位置為對樹1的位置為N308E,對樹2的位置為N279E,上盤相對下降,下盤相對上升,可知道是正斷層。根據要確定位置測得的巖層的產狀為:N330E, N247E,
二、碎部測量:
我們采用了全站儀和經緯儀觀測,現場展點繪圖。測量中我主要負則的是觀測,其他成員記錄、立桿、繪圖密切配合。開始我們用的是經緯儀測量。經緯儀測站的高程是要計算的,因此,除了操作規范外還要正確的讀出水平角、豎直角、下下十字線距離和中絲讀數。因為工作比較繁鎖,一天下來才得四五十個點,繪圖工作也基本跟得上。第二天我們用全站儀觀測。因為全站儀只要在站點對中整平后,對準前視點安下程序就好了,因此測得很快,一天下來就測了兩三百個觀測點,繪圖工作就相對跟不上了。而我們使用儀器的時間有限,因此我們就先把點位給測好,并在旁邊標注點的性質,這些方面查找,又讓畫圖者一目了然,知道該怎么畫。部分測站上觀測不到的區域,我們采了用角度交匯法和鋼尺量距法測出數據把圖畫了出來。因為對測繪工作基本上手,所以在預定的時間內我們把測圖任務完成了。
三、施工放樣:
我們這次放樣是將15*20m的建筑畫在圖上空閑處,以一定的精度標定到實地上。我們用的是經緯儀放樣建筑物的軸線。我們先在圖上測出要放樣的一點的坐標,然后運用已知點的坐標和方位角算出該點與已知點的距離和方位角。以此類推,分別算出另外三點與已知點的`距離和方位角。將經緯儀安置在已知點上,以控制點定向,定好方位,用鋼尺量所需距離,在所算好的距離上定點。因為開始時我們計算我數據出了錯誤,所以在放樣時校核不對,我們又重新計算過,用正確的數據放樣。因為在最后一點實地有阻礙,我們用了角度放樣得到了點。最后檢測得到相對精度1/XX0達到了要求(數據和略圖詳見表6)。高程放樣我們用的是水準儀,已知高程a與需要標定已知高程的待定點b之間安置水準儀,精平后讀取a點的讀數a,則儀器視線高程為hi=ha+a,則放樣已知高程為h的點b前視讀數為b=hi—h。組員每人操作一次。
四、心得體會:
我們的實習正好是期末,很影響考試的心理。同時全站儀數量太少對我們的測量不免產生了不少感嘆。要是這些方面能得到解決,我相信我們的實習會更加愉悅。
通過這次實習,我明白了組員團結一致,密切配合的可貴。這種測量是不能單靠個人能力所能完成的。同時我更加深刻體會到細心做事反復思考的重要性。這次實習很堅苦,天冷,而且還下著雨,給測量工作帶來了很多不便。組員們早起不午休的測繪,我明白了只要努力,完成任務不是問題。在此過程中,老師也不分時段的來給我們耐心指導,感謝老師。
地質學實習報告合集 篇3
測量實習。主要任務是繪制實習位置的地形圖。通過實習,鞏固和加深測量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的理解和運用。熟練掌握各種測量儀器的使用。培養學生能綜合運用所學的測量知識去解決資源調查和礦業資源工程測量問題的能力,為今后從事相關專業工作奠定基矗
實習內容:
我們首先用的是水準儀測高程。開始的時候測量進展得很順利,可是最后檢驗的時候發現誤差整整差了十多厘米。我們開始反思是哪里出了問題,有可能是因為天色晚的時候,我把十字絲上下絲讀成中絲了。因為結果誤差不合格,我們在第二天早上重新測量過了一遍,對比前一次的讀數,發現上次是十字絲的讀數問題,有了這次失敗的經驗,我們都細心起來了。最后校合時fh=—28
二、碎部測量:
我們采用了全站儀和經緯儀觀測,現場展點繪圖。測量中我主要負則的是觀測,其他成員記錄、立桿、繪圖密切配合。開始我們用的是經緯儀測量。經緯儀測站的高程是要計算的,因此,除了操作規范外還要正確的讀出水平角、豎直角、下下十字線距離和中絲讀數。因為工作比較繁鎖,一天下來才得四五十個點,繪圖工作也基本跟得上。第二天我們用全站儀觀測。因為全站儀只要在站點對中整平后,對準前視點安下程序就好了,因此測得很快,一天下來就測了兩三百個觀測點,繪圖工作就相對跟不上了。而我們使用儀器的時間有限,因此我們就先把點位給測好,并在旁邊標注點的性質,這些方面查找,又讓畫圖者一目了然,知道該怎么畫。部分測站上觀測不到的'區域,我們采了用角度交匯法和鋼尺量距法測出數據把圖畫了出來。因為對測繪工作基本上手,所以在預定的時間內我們把測圖任務完成了。
三、施工放樣:
我們這次放樣是將15*20m的建筑畫在圖上空閑處,以一定的精度標定到實地上。我們用的是經緯儀放樣建筑物的軸線。我們先在圖上測出要放樣的一點的坐標,然后運用已知點的坐標和方位角算出該點與已知點的距離和方位角。以此類推,分別算出另外三點與已知點的距離和方位角。將經緯儀安置在已知點上,以控制點定向,定好方位,用鋼尺量所需距離,在所算好的距離上定點。因為開始時我們計算我數據出了錯誤,所以在放樣時校核不對,我們又重新計算過,用正確的數據放樣。因為在最后一點實地有阻礙,我們用了角度放樣得到了點。最后檢測得到相對精度1/XX0達到了要求(數據和略圖詳見表6)。高程放樣我們用的是水準儀,已知高程a與需要標定已知高程的待定點b之間安置水準儀,精平后讀取a點的讀數a,則儀器視線高程為hi=ha+a,則放樣已知高程為h的點b前視讀數為b=hi—h。組員每人操作一次。
四、心得體會:
我們的實習正好是期末,很影響考試的心理。同時全站儀數量太少對我們的測量不免產生了不少感嘆。要是這些方面能得到解決,我相信我們的實習會更加愉悅。
通過這次實習,我明白了組員團結一致,密切配合的可貴。這種測量是不能單靠個人能力所能完成的。同時我更加深刻體會到細心做事反復思考的重要性。這次實習很堅苦,天冷,而且還下著雨,給測量工作帶來了很多不便。組員們早起不午休的測繪,我明白了只要努力,完成任務不是問題。在此過程中,老師也不分時段的來給我們耐心指導,感謝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