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問題研究報告(通用5篇)
食品安全問題研究報告 篇1
為確保今年元旦、春節期間轄區廣大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飲食安全,根據XX縣食品藥品安全監管領導小組《關于加強元旦、春節期間食品安全工作的通知》(X食藥安20xx18號)精神,我鎮高度重視,迅速安排部署,制定方案,強化措施,全面開展了節日期間的食品安全專項整治,確保了元旦、春節兩節期間全鎮無食品安全事故發生。現將有關情況匯報如下:
一、周密部署,落實監管責任
我鎮高度重視節日期間的食品安全工作,于12月24日召開了全鎮食品安全工作會議,專題對轄區元旦、春節期間的食品安全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落實了各環節監管工作責任。會上要求各有關部門,充分認識做好元旦、春節兩節期間食品安全工作的極端重要性,進一步增強食品安全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要采取有力措施,及時排查食品安全隱患,切實把節日期間的食品安全工作做好,抓出成效。各相關部門也根據當前我鎮食品安全形勢,有針對性地制定了相應的具體監管方案,狠抓了工作落實,做到了組織嚴密,任務明確,責任到位,措施有力,成效顯著。
二、強化宣傳,營造工作氛圍
元旦、春節前,我鎮以宣傳《食品安全法》為契機,積極采取墻報、標語、宣傳車、集中咨詢、分發傳單資料等多種形式開展了宣傳活動,廣泛宣傳了有關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和食品安全科普知識,及時對存在安全隱患的食品發出消費警示,大力加強了輿論監督和社會監督,強化了食品生產經營者第一責任人的法律意識、責任意識、誠信意識,進一步提高了消費者的食品安全維權意識和識別假冒偽劣食品的能力。在此期間,全鎮共發送各種宣傳資料近13000份,接受群眾咨詢4500余人次,大力營造了人人關注、人人重視、積極參與和支持食品安全工作的社會氛圍。
三、突出重點,全面開展檢查
為了保障元旦、春節期間的公眾食品消費安全,我鎮嚴格按照縣食品藥品安全監管領導小組的統一部署,結合節日食品消費特點,突出食品生產加工和消費重點環節,突出學校食堂、工地等重點場所,突出農家樂、農村和城鄉結合部重點區域,突出酒類、肉類制品、月餅、糕點、飲料等節日消費量大的重點食品,扎實開展了節假日期間的食品安全監管。鎮內各相關職能部門在繼續強化打擊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和濫用食品添加劑行動和做好食品安全日常監管的基礎上,積極組織監管執法力量,加大了對全鎮食品安全監管的檢查力度,認真做到開展專項檢查不留縫隙,不留死角,全面排查了食品安全工作存在的問題,嚴厲打擊了各種違法違規行為,消除了不安全隱患,杜絕了瘦肉精等食品安全事件發生。各村認真履行監管職責,積極配合各相關部門,通力合作,確保了轄區內食品安全。截止目前,在今年元旦、春節兩節期間全鎮組建專班4個,檢查了食品生產加工經營單位22戶、餐飲業11戶、養雞、養羊、養牛場5個。通過檢查,總體情況良好,未發現非常情況,營造了安全祥和的節日氛圍。
食品安全問題研究報告 篇2
在調查中我發現,大眾對食品科普知識的掌握還是甚少的,即便是高學歷的知識一族對食品安全等方面的了解也較淺薄。人們一般通過電視報紙等媒體了解一點常識,其他諸如閱讀科普書籍或者參加講座等這些活動還是沒有普及。盡管這樣一個信息時代,人們交流機會眾多,但很明顯,食品科普知識還無法成為一種時尚去深入我們的生活。
(1)當前消費者主要通過電視、報刊、網絡的曝光來關注食品營養與安全事件。
對食品安全的認知度和要求從未像今天這樣引起全社會的廣泛關注,食用的產品是否安全,是否影響健康以至是否會造成對生命的威脅都成了老百姓的熱門話題。調查中大部分受訪者說她每天都會從網絡上關注食品安全這方面的信息,而且現在好多的“三無”產品她們都不敢吃。對于受采訪的學生來說,名人效應是明顯的,所以他們對于名人代言的食品都比較信任,他們也聲稱食品廣告對他們是有影響的。因此,繼續保持和加強媒體對食品營養與安全事件的報道和宣傳力度是很有必要的。
(2)產品基本屬性、售賣地點對人們選擇的影響。
消費者也是非常關心食品的生產廠家、生產日期、保質期、品牌、質量標志、成分和營養等,尤其是食品是否含有色素、添加劑、防腐劑和有毒有害。從調查情況來看,被調查者絕大多數認為一些信譽好、規模大的商場和超市的食品比較安全,個體小攤點的面包、牛奶、糖果、糕點及無包裝的糧食制品存在過期、霉變、以劣充優的現象。對于學校附近路邊擺攤現象則更是明顯。
食品安全問題研究報告 篇3
(一)調查研究:
1、調查背景;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古人質樸的話語告訴我們,食品安全在生活中位置至關重要,不僅關系到大家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關系到經濟健康發展和社會穩定。當前,我國食品領域安全形勢仍不容樂觀,食品安全已成為社會關注的一個焦點問題。為了解大家對食品安全方面的看法,分析存在的問題和原因,我展開了關于食品安全狀況的調查。
2、調查目的:希望通過這次調查,了解大邑縣食品安全現狀,提高對食品安全問題的警惕和普及食品安全問題的科普知識,促進社會和諧發展而努力。
3、調查時間:11月2日
4、調查地點:人人樂超市,家樂福超市,學校附近的小店,街旁的地攤。
5、調查方法:
(1)實地調查:
家樂福超市:在中輕超市,調查到:包裝上有綠色商標的食品是80%,有生產日期的食品是90%,有保制生產日期的食品是95%,是有保制期的食品是95是%,有質量安全標志的食品是90%,有廠方地址期的食品是95%,有質量安全標志的食有65%,有有保制期的食品有75有%,有質量安全標志的食品有70%,品是80%,有廠方地址的食品是90%。
學校附近的小店:在學校附近的小店,我們驚訝地發現包裝上有綠色商標的食品竟只有50%,有生產日期的食品有廠方地址的食品是是85%。
街旁的地攤:在街旁的地攤上,我驚呆了。包裝上有綠色商標的食品竟只有15有%,有生產日期的食品有10%,有保制期的食品有竟然只有5 5有%,有質量安全標志的食品有5 5%,有廠方地址的食品是10%。
由此可見,我們應該在大型超市購買東西,不在中輕、佳惠、旺達等小型超市購買東西,尤其是學校附近的小店!街旁的地攤,等沒有營業執照、衛生許可證的地方購買東西!
(2)上網調查:為了更進一步了解食品安全狀況,據網上資料顯示,發現城市消費者高度關注食品安全問題,大部分消費者愿意為保障食品安全支付少量的額外費用。城市消費者中,最關注食品安全的占78%,不關注食品安全的僅占6%;購買占食品時首選質量的占30%,選擇質量和價格并重的占67%,選擇“價格優先”的僅占8 8%;80%以上的消費者認為超市食品安全狀況好于批發市場和農貿市場,50%左右的高收入和中等收入階層只到超市購買食品。農村消費者購買食品的價值取向主要是“價格優先”。據調查,農村消費者中,74%回答會適當考慮食品安全問題,但47%仍首選價格便宜。
(二)調查認識:
我縣的食品安全狀況從總體上說是好的。縣政府及有關職能部門高度重視食品安全,多層次多途徑的開展食品安全宣傳教育,穩步推進體制機制改革,逐步理順部門監管職能。以創建文明縣城為切入點,開展文明餐桌和食品安全專項整治等系列活動,進一步規范了行業秩序,食品安全保障體系日益完善,日常監管不斷加強,保障能力有了較大提高,全縣食品安全形勢總體穩定。
(三)總結問題:
我們總結出管理上出現問題的一些緣由:
1、法律、法規跟不上時代的發展和人民群眾的需求。
(1)、食品在衛生、安全方面的標準跟不上時代?有的標準還停留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水平,與現代社會的標準還有一定差距,,亟待修訂完善。我們在大邑縣的一些街道小鋪看到,許多包子鋪一類的店,設備簡陋,可以說根本不干凈。一則關于在饅頭里添加了甜蜜素的新聞可以說又是一個警鐘。當問及當地居民時,竟然都一點不知道,知道新聞播出大家才有醒悟,原來是自己的鄰里。危險就在身邊,黑心加工坊就在旁邊。
(2)、伴隨科技的進步出現的新問題,如三聚氰氨、瘦肉精等問題。比如雙匯香腸,我們是一直吃到大的。方便面里出現了塑化劑,可以說是令人震驚。但是我們仍在實地走訪的超市中看到大量無合格檢驗標識香腸、方便面的存在。
(3)、法律、法規、規章、制度的制訂多有滯后,跟不上形勢發展的需要。
2、政府職能部門的監督、管理不力。
(1)、各個部門互相推諉?食品的衛生、安全問題,從生產、加工、運輸、貯存、銷售直至餐桌上,其環節很多,其監督、管理又涉及政府數十個部門,其監管的職責范圍界限有的還不夠明確、細化,造成互相推諉或大家不管,有的站在本部門、本系統的利益上,趨利則上,遇到疑難問題、新問題等就以法規、標準不全、職責不清等種種借口,或不作為、或不管不聞,或一推了之。更有甚者,還貪贓枉法。
(2)、監督管理者缺乏有力的監管。各級都并未積極采取對居民,特別是外來務工者食品安全的有力措施。這是制度方面的缺陷。在大邑縣桃園社區的居民進行訪問時,他們更是表現出對當今負責食品安全的相關部門的監管力度的不信任。
3、社會不良風氣有所抬頭。
(1)、部分奸商、不法分子道德、誠信缺失。太多的人為了賺錢都趨之若鶩,但是卻見利忘義,為追求高額利潤,使用種種手段,摻假摻雜甚至摻毒,違紀違法。因此很多的黑心工坊也就見怪不怪了,他們絲毫都不顧及人民的安全。惡臭的環境下,超負荷工作的人們,瘋狂加工出不合格的產品。雖然我們并未深入到一些加工坊中,但在平時的新聞上也可以了解到,化學藥劑的胡亂使用在食品上,。例如地溝油的壞影響,甚至影響到了學校,據有的學生看到,有人在自己學校的食堂旁邊掏地溝油回收。我們可以在網上瀏覽到地溝油的再加工是如何的。在實地走訪部分居民家時,大家更是說出了不太敢去酒店、飯店,因為怕那是地溝油做成的菜。
(2)、非法的添加不合格的物質?食品添加劑對于抑制食品中有害物質和微生物的生長、增強食品的營養價值、消化吸收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世界各國都有完善嚴格的法律標準規范食品添加劑的使用,其根本的前提的是對人身體健康無害。
食品安全問題研究報告 篇4
為切實加強我單位的食品安全工作,保障消費者的權益,我單位組織了倉庫、配料中心以及生產部門針對食品從原材料到成品生產過程中的每個環節進行深入探討,結合消費者對我單位產品反應存在的質量問題,進行了認真地反思,從而提高了認識,立即對各個環節進行了一次細致的檢查,并進行了相關整改,現匯報如下:
一、嚴格把關食品原料采購驗收操作規程
嚴格篩選供應商,供應商資質必須齊全,采購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劑及食品相關產品必須符合國家有關食品安全標準和規定的要求并做到及時索證索票、進貨查驗,出庫時并做好相關記錄。
二、嚴格規范食品粗加工與切配操作規程
原料加工前進行二次篩選,發現有腐敗變質跡象或者有非常的,不得加工和使用,食品原料在使用前應洗凈,必要時進行消毒,原料加工后在規定時間內如不及時使用要進行分類冷藏。
三、嚴格把控食品加工流程中的各個生產關鍵控制點
生產車間在加工食品時應對加工好的原料進行檢查,如發現有腐敗變質或者有非常的,不得進行制作加工,蒸煮類食品必須蒸熟煮透,品控部門必須做好產品的留樣工作以及相關臺帳記錄。
食品衛生安全關系到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食品衛生工作任重而道遠,我們將抱著對廣大消費者高度負責的態度,將此項工作落到實處,也希望廣大消費者及相關單位對我們進行監督并提出寶貴意見。
食品安全問題研究報告 篇5
一、問題的提出
每天放學,各到各處的學校門口隨處可以看到那香噴噴的油炸食品,可學校的領導和老師經常和我們講,千萬別買那些油炸食品,對身體發育有影響,可是同學們就是不聽勸告,屢教不改。我就想:為什么不可以吃呢?香噴噴的,不是蠻好?于是,我就打算來調查一下“多吃油炸食品好不好”的研究報告。
二、調查方法
1、查閱有關報刊,上網瀏覽多吃油炸食品好不好
2、查閱新聞,報紙看有關油炸食品的來歷。
3、去各個學校門口走一走,看看有多少人在吃油炸食品。
4、去衛生防疫站問問,這些小攤上的食品衛生情況。
三、調查情況和資料整理
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體內容
報刊 疾病 經常吃油炸食品的人得癌癥的機率很高
上網 食品成份 油炸食品制作時添加了松劑,常用的有明礬和明礬 鉀。這兩種明礬中都含有鋁的成分。鋁 是兩性元 素,與此同時酸咸都能發生反應,反應后產生的化合物易被人體吸收,并進入大腦組織中,使人體智能下降,甚至出現早老性癡呆癥
訪問 衛生與營養 從衛生的角度來講,這些小攤主為了降低成本,油是從酒店的排煙道中取得,屬于二的次用油,有的油甚至于來自酒店洗碗的下水道,因為油是浮在上面的,他們把下水道的陰溝里的油取出來,很不衛生,讓人看了惡心。這些攤主本人沒有進行身體檢查,身體是否合格不知,他們的食品也不是從正規渠道進來,衛生狀況也令人擔憂。還有用油炸過的食品,一般沒有什么營養成份了。
四、結論:
油炸食品營養損失、不易消化、還會導致肥胖、影響智力,對眼睛和皮膚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可經皮膚、呼吸道和消化道吸收,并有部分在體內蓄積,主要影響神經系統。
這些小攤上食品很不衛生,很多的疾病都是由此而傳播的。所以我要告誡我們所有的人,不買小攤上的食品,更不吃油炸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