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貧困報告(通用4篇)
學生貧困報告 篇1
作為一個大學生有別于中學生就在于他更重視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尤其在注重素質教育的今天,社會實踐活動一直被視為高校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新世紀優秀人才的重要途徑。寒假社會實踐活動是學校教育向課堂外的一種延伸,也是推進素質教育進程的重要手段。它有助于當代大學生接觸社會,了解社會;同時實踐也是大學生學習知識,鍛煉才干,提高自身能力的有效途徑,更是大學生服務社區,回報社會的一種良好形式。所以為了同一個目標,同一種信念,我加入了此次晨曦計劃組織的貧困山區小學生回訪的寒假社會實踐活動。
假期實習能夠鍛煉我們的能力,但不是朋友一拉、老師一說參加實踐有這樣那樣的好處,腦袋一熱就上了,一定要保持一顆平常心去面對。在持有正確的態度,向有經驗的老師和同學咨詢,然后真正的全身心的投入到其中。可以很好的提高學生的觀察力,能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更深入的了解學生的生活學習情況,畢竟大學生大多是來自于農村,最后也要服務于農村,及早深入社會有助于大學生為將來的工作與生活做更充分的準備。此次的貧困生回訪活動不但培養我們大學生融入社會的交際能力,還磨礪了我們吃苦耐勞的精神品質,更重要的是提升了我們面對困難的應對能力。也是培養大學生及早適應社會的一個十分重要的途徑。
下面將是我們此次活動的一些經歷,相信也是我們每個志愿者人生中一段難忘的回憶吧。就從在走麻黃山的這段說起吧,其實在坐車往去走時,在看到那樣的山,那樣的大溝,以及那樣危險的路,我的心涼了。我開始有很多的顧慮,很多的遐想。可是到哪后,我的心又熱了,因為我看到了大山里鄉親們的熱情,看到了孩子們那份渴望的眼神,也感受到了他們的艱苦。在這我又看到了那份來自內心最真實也最踏實的熱情,看到了那一雙雙充滿渴望充滿希望的眼神。與他們交流時,心里是那么的`踏實,溫暖。雖然我們帶去的東西不多,但那是份心意,是分愛,使這個世界上最真摯的一種愛。在這讓我感受了很多,也讓我覺得晨曦計劃的真正意義。我感覺其實我們送去的是關注,是愛心,是社會對貧困地區的關愛,而不是簡簡單單資助品。
當然此次活動的困難也是有的,也讓我們學到了很多東西。此次活動我們從早晨七點就開始的,這對睡慣懶覺的我們也是一種挑戰。首先去的是青山,在我們遇到的困難是:一些家長不認識字,所以再做問卷添相關的表時,需要我們有人耐心的讀給他們,講給他們聽。這便培養了我們對待事物的耐心。還有,牽扯的手續多,這便需要我們做好團隊分工,做好團隊的合作。這無意間就是對我們各方面的能力的一次磨練。為了趕時間,做完了青山的工作,我們便忙著趕車到大水坑。在這遇到的問題就是找不到地,幸好有前期志愿者帶路,才順利的完成了這邊的工作。為了趕時間,一早上沒吃東西,在這邊做完工作后,已經是十一點多了,我們接下來要趕往最貧困也是最難走的麻黃上。在等車期間,我們才草草的吃了點東西。這也鍛煉了我吃苦耐勞的精神。最后就是在麻花山遇到的一些困難,在這由于交通不便,我們必須留在哪,這就需要我們事先協調好住的地方。還有就是一些孩子轉了學,我們找不到人,聯系又聯系不上,為了將東西送到每個學生手里,這就需要我們詢問知情的人,聯系到他們,再找到他們。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我們要有一個良好的心理去與他們交流、協調。這不僅鍛煉我們的交際能力,更鍛煉了我們面對問題的應對能力。
總之,此次的回訪活動,讓我感受到太多東西,也讓我學到了很多東西。有些東西是難以用語言表達的,我只是希望更多的人,更多的群體能給這些事大山的孩子以更多的關注,更多的希望;也希望更多的志愿者能參與晨曦計劃,參與這樣的活動,因為你們送去的不單單是資助品,更是希望,是愛。
學生貧困報告 篇2
20xx年12月15日上午,走西口、小黃歌、老玉米、寶寶一行四人走訪了小想想家和康詩玉家。我看到小的面色比上次好多了,她的媽媽說,孩子一直得吃激素藥。小想想比我們在三月份見到時,膽子大多了,她多次搶過相機要給在座的各位照相,還拿小狗玩具嚇唬我。小想想患血小板降低的一種病,20xx年3月螢火蟲為小想想發起了網絡募捐和現場募捐活動。
從小想想家出來,小黃歌正好到樓下,由于時間緊張,他沒有去看小想想。我們直接從金安苑出發到堿灘鎮蒲家莊村康詩玉家,康詩玉的奶奶知道我們要來,早早就清掃干凈了院門前的衛生。小詩玉比以前壯了,長的更帥了,他說這次期中考試成績也不錯,幾門功課都是A。我們詢問了孩子的病情和專家建議的治療方案,孩子的母親說,如果孩子喝的飲料多了或者吃其它一些零食后,眼睛就會腫起來。康詩玉單親家庭的孩子,患腎積水,父親在20xx年5月去世,20xx年6月,螢火蟲在網上發起募捐活動,受到百度張掖吧、金張掖網、新浪微博的網友的'資助,7月16日,螢火蟲攜手張掖幾家公益組織發起現場募捐活動。
中午,走西口、老玉米、寶寶三人到西洞走訪了高新月、舒婧、何睿杰家。本來螢火蟲何永飛老師要帶我們去,但是他家里有事,我們來不及等他,就直接到西洞去找幾個學生家。到了高新月家的院門前,我們喊了半天才一個女孩來開門,我還以為她就是高新月,結果她是高新月的堂姐,她說高新月家在后院子里住,我們經過一天窄窄的夾道,看到一個小門,我用了好大的勁才把門拉開。
高新月是典型的留守兒童,由70多歲的奶奶照顧,奶奶還種兩畝多地,20xx年9月,螢火蟲何永飛老師走訪高新月家后,螢火蟲決定發起一對一資助她的活動。10月9日,福建的卓先生開始一對一資助高新月,每月500元。已經資助三次,崔紅山經理也一對一資助高新月,每月200元,目前已經資助三次。
離開高新月家后,我們準備去舒婧家走訪,螢火蟲何永飛老師打來電話說,今天正好是舒婧母親的周年忌日,不知道我們去合適不合適。隨后,老玉米聯系了舒婧的爸爸,她爸爸說,參加親戚們都走了,家里只有他們父女兩人。
舒婧同學是單親家庭,母親在一年前去世,但是舒婧勤奮好學,再失去母親的呵護的情況下,任然取得全校第一名的好成績。20xx年10月31日,經螢火蟲何永飛走訪后,螢火蟲決定發起一對一的資助活動。現在正受到福建卓先生的一對一資助,20xx年11月5日,第一次資助500元。另外北京一位匿名網友資助100元。
下午2點多,我們三人在駕校門口與螢火蟲叮咚一家人、二中的冰馨老師會合,一起去看望張娟同學。螢火蟲叮咚一家人給張娟同學當場資助了500元,二中冰馨老師給孩子買了一件新棉衣和外套、字典和一些書籍,叮咚還帶了號角唐長老、號角紫遇等網友送來的衣服等。
走訪完張娟家,我們一行7人來到光明村談吉軒家,剛一進院門,就看見院子里曬衣服的鐵絲上洗過的衣物,我問孩子,這是誰洗的衣服,孩子說是他自己洗,他還說有時還給奶奶洗衣服。
學生貧困報告 篇3
時間:20xx年1月-2月
地點:原州區官廳鄉
實踐對象:貧困學生
實踐者:海恒梅
今年寒假我回訪和推薦了幾個貧困學生,因此我親自走訪了這些學生家里,親眼看到了這些學生家里的情況。我雖然生活在農村,但是,我從來沒有意識到貧窮不僅僅是 一個詞語,有時貧窮就是一把扼殺人命運的鋒利的刀,也是一堵圍困視野的高墻。
因為在我的意識里,貧窮沒有關系,只要有志突破貧窮。那么只要努力一切都會好起來的。但是今年的當我深入走訪一些貧窮家庭之后,我的這種思想改變了。因為當我看到已經是二十一世紀當代社會中建設所謂的小康社會的同時,這些家庭連飯都吃不飽,更別提高水平的生活,而存在這種狀況的多是一些學生父母殘疾的家庭,在這種家庭里,父母一方是殘疾,作為農民,缺少一個勞動力,對于勞作業是一個家里主要收入來源的家庭來說,就是意味著減少了一半的收入。家里所有的生活開支,解決溫飽,醫療開支,教育經費以及其他的生活開支等等,這些全都靠一個人在貧瘠土地上勞作收入。可想而知,家里的貧窮達到了何種程度,一間土窯, 一口鐵鍋,一頭牛等等簡單的生活設施。更甚至,有的學生家里連冬天烤火的煤都沒有,用的是木柴,在如此貧困的家里,即使父母雙雙都是文盲,但是對于子女的教育都抱有積極的態度,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上學。所以在經濟急劇貧困和拮據的情況下,抽出吃飯的錢,讓孩子上學。我倒有的家里看到那些學生趴在炕上寫作業,手都凍得腫腫的,看到那種狀況真的讓人心酸,那么小 ,渴望知識的希求,讓這些學生忍受寒冷貧窮,這種感情真的太過珍有,想到我自己有時還不滿足現在自己的生活真的感覺慚愧。真的應該向他們學習。同時這個時候真的很想自己成為富有的人那樣至少我可以給這些 沒有溫暖的孩子送去衣服手套,讓他們能夠在溫暖而不是寒冷的環境下去學習,去用知識改變命運。 在走訪過程中我有問過兩個小女孩子問他們現在最需要什么,一個八歲的小女孩說她現在想給自己買條心褲子,另一個小女孩說她最想給家里買袋面。從這些小學生的回答,我可以知道,對于她們的.生活連起碼的溫飽都沒有解決,而在這種生活中。
他們依然能夠背著書包走進學校,是因為在這些家庭中,一方面家長將改變貧困生活的的希望寄托在下一代,即家長想通過自己的孩子改變貧困,另一方面是這些孩子都渴望走進校園,去體味另一種童年生活,更重要的是這些小孩子也想自己努力改變命運。
所以,我真的感覺到晨曦計劃對于這樣的家庭來說真的太需要了,這就好比在泥潭中掙扎往出走時候,晨曦計劃伸出了一雙手,拉了一把泥中的人,盡管力量很小,但對于泥中的人來說,給他們至少帶來了溫暖和希望,更給他們帶來了走出泥潭的 鼓勵和勇氣。
同時,我希望如果有更多的人,更多的組織能去關注這些弱勢群體,都能獻出愛心和雙手去拉一把掙扎與貧困和不甘于貧困的人們,尤其是那些純真的小學生們。只有這樣,貧困才能減少,只有這樣和諧的社會才真正能夠構建。
小愛變大愛,寒冷不再有。
學生貧困報告 篇4
根據上級部門安排部署,我校在歷次貧困生資助工作中,嚴格按照上級文件精神,對貧困學生進行精準扶貧,做到不遺漏,不造假,層層審核,最終落實。
一、基本情況
20xx年春季我校義務教育階段1—6年級共有住宿生197人,受資助學生共計62人,其中學前教育幼兒園有18人,義務教育小學段有44人(小學部受助學生全部是四至六年級住宿學生),共計發放資金31000元。20xx年秋季我校義務教育階段1—6年級共有住宿生179人,其中受資助學生36人。其中學前教育幼兒園15人,義務教育小學段21人,均嚴格執行寄宿學生補助,共計發放資金18000元。
二、資助分析
資助工作政策性強,為了把工作做到公平、公正、公開,把好事辦好,讓群眾滿意,社會滿意,讓最困難的家庭子女受益,學校成立由校長任組長、其他領導和班主任等為成員的評審領導小組,健全監管機制,確保專項資金落到實處,順利推進義務教育階段資助政策,體現資助政策的“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保證貧困家庭寄宿生生活不受經濟影響,能認真學習、完成學業。
學校在資助評審過程中,發現有1名學生屬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口在20xx年春季未納入資助范圍,該生是建檔立卡人口,20xx年春季該生未住宿,鎮下發表說該生已脫貧。又因班主任在調查時該生不愿意。未納入資助對象。
幼兒園劉志啟,該生家庭是扶貧戶,貧困戶人口中早期該生未納入扶貧人口,當時督學辦下發的扶貧戶人口查不到此人,班主任老師在摸底時,未找出來,經調查村20xx年將此人才納入建檔立卡人口,未受資助。20xx年秋已轉入京山實驗小學月亮10班就讀。
確定資助范圍和對象。為義務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困難的貧困學生及學前教育幼兒園幼兒,并優先考慮以下幾類:
(一)寄宿學生:
(1)、建檔立卡家庭,被鎮民政辦列為特困戶,持有特困證,難以維持基本生活者的子女。
(2)、孤兒,烈士子女、優撫家庭子女等無直接經濟來源的學生;
(3)、父母一方已亡,生活十分困難的;
(4)、父母雙殘或單殘,造成家庭經濟困難的;
(5)、遭受重大自然災害突發事件,造成家庭經濟困難的;
(6)、家庭成員長期患病或喪失勞動力,造成家庭經濟困難的;
(7)、殘疾家庭子女、殘疾學生;
(8)、低收入、家庭經濟絕對貧困,無力支付在校寄宿生活費用的'成員的子女。
(二)貧困幼兒:
1.精準扶貧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幼兒(《扶貧手冊》原件由幼兒園審核后退回,復印件留存;未發放《扶貧手冊》的,提供鎮民政辦管理的“全國扶貧開發信息系統”學生家庭個人頁面);
2.已被縣級以上民政部門確定的城鄉低保戶家庭的幼兒(農村、城鎮居民低保證及其年審證明);
3.殘疾幼兒或者殘疾家庭的幼兒(殘疾證);
4.孤兒(民政部門出具的證明);
5.革命烈士子女(烈士證);
6.其他原因造成家庭特別困難的幼兒:
(1)父母親一方死亡或一方常年患重大疾病,導致家庭經濟特別困難的幼兒(縣級以上人民醫院診斷證明、病例);
(2)遭受天災人禍造成重大損失,造成家庭特別困難的幼兒(戶口所在地的村、居委會、鎮證明材料)。
三、工作措施
1、組織學習上級文件,充分理解文件精神。
2、宣傳資助政策。在校內和學生所在村、組張貼布告宣傳相關資助政策,真正做到家喻戶曉。
3、成立資助貧困學生評審領導小組。
4、學生申請。
5、資助對象認定程序。學生申請后,由學校評審領導小組進行審查,確定受助學生。
(1)、公開資助信息。宣傳資助政策,真正做到家喻戶曉。
(2)、資助申請。貧困家庭學生填寫《貧困家庭學生資助申請表》交村委會審核后上交學校。
(3)、評審及公示。評審小組對申請資助的學生家庭貧困程度進行審核,擬定受助學生名單并公示;公示期內,如有異議的,評審小組對有關情況進行重新審核。
(4)、上報。學校根據公示無異議的受助學生名單,填寫好《京山縣貧困學生認定匯總表》上報審核蓋章。
(5)、資金發放。資金到位后,學校及時將補助資金足額發放,并履行好領款簽字手續。
6、享受資助的學生每學期評定一次,根據農村貧困家庭脫貧、返貧的實際情況,對受助的貧困家庭學生作出適當調整。
7、所有受助資料歸檔。
在資助工作中,本校對資助學生通過家訪、詢問所在社區負責人及鄰居進行核實是否困難,做到確實把關。無優親厚友、公職人員納入資助,有銀行發放資料,簽字手續完善。貧困生資助中無非住宿生納入資助現象。
四、存在的問題及改進辦法
貧困學生認定難度大。由于種種原因,學生不能如實說明家庭情況,班主任也不能全面了解每一個學生家庭經濟狀況等,工作中不易把握。
資助工作是一項愛心工程,惠民工程,也是一項十分嚴肅的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學校將“關愛留守生,教師訪萬家”活動深入持久地開展下去,全面覆蓋,深入到每一個學生家庭宣傳政策,全面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和經濟狀況,一如既往地嚴格執行政策,使資助工作真正惠及到每一個貧困家庭的子女,讓領導滿意、家長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