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作文備考教案:細節描寫——記敘文的靈魂(網友來稿)
江蘇省上岡中學
第二作 細節描寫——記敘文的靈魂
教學目的
1,總結上一作之得失
2,學會運用細節描寫
3,“人生感悟”類記敘文的寫作訓練
教學設想
三課時
教師講評與指導一課時;學生閱讀相關材料并審題一課時;學生構思、作文一課時;今后的作文也是基本這樣安排
教學內容
一,習作講評
對照老師所講,思考你的作文為什么得了低分?
a書寫太差,或錯字連篇 b字數不足
c光寫“讀書”沒有寫“我” d記敘文平淡如水,無感想
e議論文泛泛而談,無實例,無層次 f文體不明
別人優勝作文摘錄
二,描寫在作文中的作用
描寫的作用在于使客觀事物的特征形象地再現出來,使受眾得到鮮明的印象和深刻的感受。這里,我們介紹記敘文寫作中的三種描寫方法:環境描寫,場面描寫和細節描寫。
環境描寫是指對人物所處的具體的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的描寫。其中,社會環境是指能反映社會、時代特征的建筑、場所、陳設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風等。自然環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節變化、風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
環境描寫主要有以下作用:一是交代故事的時代背景(如《孔已己》中開頭對魯鎮酒店的格局的描寫);二是渲染氣氛(如《故鄉》中對故鄉景象的描寫);三是烘托人物性格(如《驛路梨花》中對小茅屋的描寫)。此外,還可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映襯人物的心情,抒發作者的思想感情等。
運用環境描寫要做到:目的明確——為表達中心思想服務;具體生動——給人身臨其境之感;抓住特征——寫出獨具特色的景物。
場面描寫是指對人物(往往是眾多人物)在一定時間和環境中的活動所構成的畫面的描寫。場面描寫要做到:有條不紊,主次明晰;既有全景的描述,也有細致的特寫;要寫出特定場合的氣氛。
場面描寫與環境描寫的不同在于:環境描寫是描寫人物活動的客觀環境,是“靜態”的描寫;而場面描寫是以人物活動為中心的“動態\\\"的描寫。
有一篇作文,題目是《在閱覽室里》。本文記敘人們在閱覽室里學習文化科學知識的一個故事,反映出人們為了振興中華、建設四化而發憤攻讀的社會風氣。文章第二段詳細描寫了閱覽室的場面,烘托了人們專心讀書的氣氛,為后文的主要情節的記敘做了環境鋪墊:“剛走到閱覽室的門口,一股熱氣就迎面撲來。踏進閱覽室一瞧,嗬,人真多啊!坐的坐,站的站,還有擠來擠去找位子的、覓書報的……然而卻靜得出奇,只有日光燈發出‘吱——’的聲響。我不禁屏息靜氣,插身進去。”如果沒有這一段場面描寫,不僅后文顯得干癟、突然,也使后文詳寫的典型事例顯得孤立,失去了一定的代表性,淡化了主題。
細節描寫是指作品中對一些富有藝術表現力的細小事物、人物的某些細微的舉止行動,以及景物片斷等的具體細膩的描寫。
有一篇作文《門》,寫的是北方一個學校的一間教室的門。中午,有的同學在教室里睡覺,有的同學在教室里寫作業 ,為了不讓夾帶沙塵的風吹進教室,不得不把門插上。但是,還有的同學要進教室,敲門聲不斷,攪的教室里面的同學覺也睡不實、作業 也寫不好。一來二去班級里就因為門發生了風波,后來,干脆就不插門了,任憑風吹得滿屋塵土。第二天,門的問題解決了,因為有人在門框上釘了一塊黑膠皮,它增大了門和門框之間的摩擦力,不用再插門,門也不會輕易地被風吹開了。作者用細節描寫的方法寫道:“一塊方寸大小的黑膠皮牢牢地巴在了門框上,它填補了門與門框之間的間隙……好多同學在開門的時候都把驚喜的眼光投向了這黑色的、普普通通的、用三個小釘釘住的膠皮。”這樣就更加突出了黑膠皮的作用,也增加了文章的感染力,使讀者能和文章里的同學一起,去感謝做這件好事的人。
運用細節描寫應注意以下幾點:一要真實,要符合生活實際;二要有選擇,為表現中心服務;三要新穎,切忌一般化。 三,細節描寫可以是對一種特定情節下的人物的語言、動作、外貌、神態、心理的描寫。其成功之例不勝枚舉(同學們也可以自己各舉一兩個例子)。細節描寫往往會使記敘文更具有可讀性與真實性,會讓你的作文別開生面,請大家多品味后面的高考例文,想想高分作文離自已有多遠。沒有細節就沒有藝術,細節就是品味,細節決定高度,細節決定深度。下面的文章是介紹細節描寫的知識的,有興趣的同學可以閱讀。
作者 佚名
語文教師大概都有這樣的體會,很久以前看過的小說中的精彩細節,會時時浮現在眼前,歷久而彌新。像祥林嫂手中的空碗,開裂的竹竿,以及她那木刻似的臉;孔乙己伸開五指將碟子罩住自己搖頭說“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的窮酸氣;馮幺爸被曹支書逼得在一處房檐下蹲著,眼睛直愣愣地,抱著雙手,耳鬢有一股細細的汗水,順著又方又寬的臉淌下來的神情。真是歷歷在目,甚至能由此回憶起整個作品的情節和內容。
基于此在作文時我要求學生從理解細節描寫的作用入手,打開作文內容空洞無物的缺口。首先教師可引導學生欣賞作品中的精彩細節,分析其在豐富文章內容和深化主題上起到了什么作用,然后進行有意識的寫作訓練。這樣學生感覺寫作訓練變得真實而有的放矢。當然,選擇進行細節描寫的事物應具備一定條件。
首先,所選事物要能引起讀者廣泛的聯想和想象。如《藥》中有這樣一個“特寫鏡頭”:墳上草根沒有全合,露出一塊一塊黃土,煞是難看。“鏡頭上搖”,在那尖圓的墳頂,分明有一圈紅白的花。這使人聯想到,夏瑜作為一個革命者并不孤寂,他還有生前志同道合的朋友,冒著生命危險,前來為他送花。我們眼前仿佛有一束革命的火焰在熊熊燃燒。又如岑參的詩句“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也是描寫景物的一個“特寫鏡頭”。雪地上曲曲折折的馬蹄印,使讀者想到客人分別時一步三停,左右徘徊,久久不愿離去的凄涼場面。還可以想象到作者因為思念朋友而呆呆地佇立于風雪之中,凝望著雪地上朋友走后留下的串串馬蹄印的情形。
其次,所選事物要能達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情境。因為無聲是人物思想感情發展到極點的表現,此時的細節描寫最能展示人物的精神世界。同時也能讓讀者安下心來,沉醉其中,產生共鳴,為想象留下縱橫馳騁的廣闊時空。《紀念劉和珍君》中有這樣一組細節描寫:劉和珍君中彈了,從背部入,斜穿心肺;張靜淑中了四彈,其一是手槍;楊德群也被擊,彈從左肩入,穿胸偏右出。此處,作者只描寫了子彈的出入部位和一只手槍,卻表現了反動政府的官兵們窮兇極惡,不擇手段地槍殺青年學生的場景。這樣寫,比正面描述喊殺震天的全景更令人回味。還有《琵琶行》中的“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就是“別有憂愁暗恨聲,此時無聲勝有聲”的生動表現,這遠比描寫一聲聲地唉聲嘆氣,斷腸哭訴更具表達效果。
巴爾扎克說:“當一切的結局都已準備就緒,一切情節都已經過加工,這時,在前進一步,唯有細節組成作品的價值。”這個細節怎么去設計﹖當然方法很多,但我覺得用細節描寫的方法更能引發學生的主動性。因為細節描寫可以讓膚淺走向深刻,讓枯燥走向生動。
四,例文
《棋王》中的場面描寫
a眾人都轟動了,擁著往棋場走去。到了街上,百十人走成一片。行人見了,紛紛問怎么回事,可是知青打架?待明白了,就都跟著走。走過半條街,竟有上千人跟著跑來跑去。商店里的店員和顧客也都站出來張望。長途車路這里開不過,乘客們紛紛探出頭來,只見一街人頭攢動,塵土飛起多高,轟轟的,亂紙踏得嚓嚓響。一個傻子呆呆地在街中心,咿咿呀呀地唱,有人發了善心,把他拖開,傻子就依了墻根兒唱。四五條狗竄來竄去,覺得是它們在引路打狼,汪汪叫著。
b人是越來越多。后來的人拼命往前擠,擠不進去,就抓住人打聽,以為是殺人的告示。婦女們也抱著孩子們,遠遠圍成一片。又有許多人支了自行車,站在后架上伸脖子看,人群一擠,連著倒,喊成一團。半大的孩子們鉆來鉆去,被大人們用腿拱出去。數千人鬧鬧嚷嚷,街上像半空響著悶雷。
《棋王》中的細節描寫
他把碗高高地平端著,水紋絲兒不動。他看著碗邊兒,回報了棋步,就把碗緩緩湊到嘴邊兒。這時下一個局號又報了棋步,他把嘴定在碗邊兒,半晌,回報了棋步,才咽一口水下去,“咕”的一聲兒,聲音大得可怕,眼里有了淚花。他把碗遞過來,眼睛望望我,有一種說不出的東西在里面游動,嘴角兒緩緩流下一滴水,把下巴和脖子上的土沖開一道溝兒。我又把碗遞過去,他豎起手掌止住我,回到他的世界里去了。
網文片斷
a邵伯伯燃起第二枝煙,意態悠然地朝天花板吐煙,一縷縷,一圈圈的,沒一會,沙發這一角,都是煙霧,劈頭劈面地蓋下來,罩了我跟幺哥一身。
b逢年過節,爸爸總要在客廳掛上畫,無非是小幅的山水人物,節過完了,就收起來。這一幅中堂,一直存放在抽屜里,怕也有十多年了,這次還是第一次露面。他飯也不吃,就掛起畫來:先把靠門的一邊墻壁下的小幾移開,人顫巍巍地站在木椅上,兩手舉著畫,要掛到墻上去。二姊看不過眼,過來把椅子固定著,讓他從容地掛好。中堂是一幅潑墨牡丹,上題“富貴花開”;畫的篇幅很大,掛在墻壁的正中,占去了面積的三分之一,與原來并不算寬廣的客廳不成比例,牡丹濃勻的墨色及璀璨的姿態也與已失去光澤的家具很不相襯。爸爸亮起黃昏的燈,站在一角,細細端睨著盛開的花,他只看到壁上有畫,沒看到其他。
c傍晚時分,凌姐從容地隨哥哥走進客廳。跟爸媽一一打招呼,輪到我時,等不著哥哥開口,就先淺笑著向我伸出手,清晰簡短地報上自己的名字,我別扭地接過她的手,卻忘了也學她,自己報上名字。到廚房端茶時,我在玻璃碗柜前暗暗照了好幾照,心里卻想著凌姐不尋常的蜜棕色皮膚,……
d媽媽輕嘆了一口氣,放下削著的蘋果,過去扶他進房間里去了。我一口咬著還系著皮的蘋果,凌姐嬌俏的女高音尖刺刺的,我把電視的聲響,提到平時的兩倍。正讀著洗衣粉的廣告,我覺得很好,眼睛就再沒有離開過電視。
e去年底,我二十歲生辰,爸爸起的哄,說幺女兒成年,要稍有表示,把姊夫姊姊都召了回來慶祝生辰。媽媽炒了兩大盤熱騰騰的壽面,左等右等,就是等不著幺哥及凌姐,二姊夫餓得發昏,等不住就開動了。我自己還沒有動筷,先擱開一小盤,放進廚柜里,留給幺哥。吃過面,大姊夫興頭來了,破著喉嚨帶頭唱起歌來,幾個人堆著頭,對著一本破破爛爛的歌譜。我拉開嗓門唱,唱完一首,眼睛就看小掛鐘及大門一次。他們走后,我把留給幺哥的一塊厚蛋糕,擱在小碟子里,搬到廚房。廚柜里,炒面已冷,鋪面的油凝著白白的一層霜。我把面及蛋糕一股腦兒搬進冰箱里,甩著手,大力的關著冰箱的門。 躺在床上,眼睛閉著,腦子卻象上足了發條,一刻都停不下來,想幺哥怎可能忘了我的生日。小時候過年,換新日歷,幺哥第一件事就是把家里各人生日的幾頁摺角,怕日子溜過了,會忘記,他自己和我的會一摺再摺,以示隆重。
f他才走,我就迫不及待地扯開包裝紙:是一套畫筆,我想了很久的。盒子的下端并簽著幺哥及凌姐的英文名字。我右挑左揀,選了一枝最刺眼的青綠色,解開筆套,開始端端正正,一筆連一筆地涂抹,直至把凌姐的名字完全埋掉為止。
網文片斷2
倉房里堆放著犁粑鋤頭一類的農具,齊齊整整倚在土墻上,就像一排人的形狀。那股鐵銹味就是從它們身上散出來的。這是我家的倉房,一個幽暗的深不可測的空間。老奶奶的紡車依舊吊在半空中,轱轆與葉片四周結起了細細的蛛網。演義把那架紡車看成一只巨大的蜘蛛,蜘蛛永恒地俯瞰著人的頭頂。隨著窗戶紙上的陽光漸漸淡薄,一切雜物農具都黯淡下去,只剩下模糊的輪廓,你看上去就像一排人的形狀。天快黑了。演義的饑餓感再次襲來他朝門邊跑去,拚命把木扉門推推推,他聽見兩把大鎖撞擊了一下,門被爹鎖得死死的,推不開。“放我出去。我不偷饃饃吃了!”
網文片斷3
小雞跟真正的春天一起來,氣候也暖和了,花也開了。而小鴨子接著就帶來了夏天。畫“春江水暖鴨先知”的,往往畫出黃毛小鴨。這是很自然的,然而季節上不大對。桃花開的時候小鴨還沒有出來。小雞小鴨都放在淺扁的竹籠里賣。一路走,一路啾啾地叫,好玩極了。小雞小鴨都很可愛。小雞嬌弱伶仃,小鴨傻氣而固執。看它們在竹籠里挨挨擠擠,竄竄跳跳,令人感到生命的歡悅。捉在手里,那點輕微的掙扎搔撓,使人心中怦怦然,胸口癢癢的。
04高考作文一(心理描寫騙了高分未必全是僥幸)
最后的四十五分鐘
“還有四十五分鐘就要交卷了”,我心里默念著,手心里冒出了細微的汗。很快,我的手上都可以滴出水來了,我的心不由自主地加速了跳動的頻率……
馬上就要交卷,我的作文仍一個字沒動。都怪我太失算了,前面的基礎知識題就花了我90分鐘,當我看到手表指針指向10:30時,我大叫不好,差點喊出來讓監考老師聽到了。到那時,我就不用擔心作文寫不完了,因為我肯定已經被逐出了考場。
再看看作文題,這位為作文命題的智者,我真該謝謝他(她),這個時候我就是再怎么靈動也想不出怎么寫“水的靈動”啊。換一個吧!乖乖!“山的沉穩”。我都緊張成這樣了,他(她)還想讓我寫沉穩。我的心又是一陣狂跳……
五分鐘后,我的心出奇的靜下來了。緊張,是沒有用的,那玩意不能讓我寫出一篇作文來。我得仔細地構思一下,以山的沉穩的心態。嗯!一個絕妙的念頭(至少我認為是絕妙的)在我腦海中一縱即逝,我突然明白了什么叫“水的靈動”。
嘻嘻!我狡黠地一笑,繼續構思起本人的“大作”來。無意中扭頭一看,天哪!就剩四十分鐘了,我眼淚都要流出來了,我可是苦讀了十一年啊!可不能讓一篇作文把我即將到手的正果給毀了。
我繼續靜下心構思起來……
嗯……差不多了,還有半個小時,估計夠寫,美中不足的是,得為我的“大作”起個名字。一個平凡無比但又非常實際的題目呈現腦中,我一激動就寫了上去。
我的心終于完全靜了下來。哈哈,看來我也是具有“山的沉穩”這一個性的嘛!即使偶爾會山崩或滑坡,也掩蓋不了我沉穩的本色。對了,我肯定還有“水的靈動”的優點,很明顯嘛,只有“雙劍合璧”才能寫出如此“大作”來。
至于最后評卷時,評卷老師喜歡不喜歡,我倒不甚介意,因為畢竟我把作文寫出來了。這是我的成功,高分誰不想得,但那是要憑實力的。
其實,做許多事情都需要山一般沉穩,這是起主要作用的;當然,水一般的靈動也必不可少,因為它將決定你的成果重大與否。
【點評】:這篇佳作的第一個特點是構思的機智。面對“話題”,該考生沒有搜腸刮肚地去聯想、去想象,而是馬上意識到自己此時此地所做的事就需要“沉穩”和“靈動”,寫自己現在的作文心理活動過程 就是切合題意的。這“一個絕妙的念頭”就是構思的獨特之處。第二個特點是情感的真實。“還有四十五分鐘”、“就剩四十分鐘了”的緊張感、緊迫感,面對作文題的惶惑感,靜下心來后的沉穩,計上心來后的喜悅,無不寫得神情畢現、惟妙惟肖。第三個特點是語言的幽默、老練。說的是心里無比緊張,用的卻是口語化的、似乎是嘻嘻哈哈的語言,幽默、得體、生動、流暢。其實,我們還可以從文章的構思、語言表達以及超過800字以后的篇末點題,看出該考生作文時的鎮定和從容。 (張中原)
05高考作文例(描寫使文章有血有肉)
厚重的心
在常州跑生計的小叔昨晚打來電話,說那邊陰雨又連著陰雨,沒做幾樁生意。說明天侄女你就要高考了,咱不緊張;敦實著考,你的成績叔不擔心,只是作文別玩洋,什么新概念式的別寫,高考不是玩兒……
我聽著聽著就哭開了,感動這東西,親人的一句暖話,身上就跟過電似的。是了,叔,我知道,人一充實,就穩當。
叔本不是個一心養家的人。年輕那會子,也追求光鮮衣服什么的,在社會上磨合了幾年后,開始埋頭干活,講究實在。鄉下人會養豬,知道豬肚子那塊肥實,油料。
我們都在扎扎實實地數日子過。叔開著他的車,我準備著我的高考。
學校包的車停滿了校園。我找到應該坐的位子,走過去,坐好。喝一口?謝了,我有。“紅牛”縮了回去。我這瓶怎么樣,要不,來一口?是“丫丫”的罐裝露露。我淺笑,拿出自己的水瓶,對她搖搖。透明的塑料瓶里是沉淀了一層水垢的開水,經我一搖,都興奮起來,四處游曳,恰似我們奮爭了十二年的心,今天都不失時機地亢奮起來。
兩個星期前奶奶就來陪我,給我做飯,為了我的高考。每天是清淡的豆腐青菜湯,面條荷包蛋。奶奶說,高考不考肚子里的油水,考腦袋里的墨水。還有,秀才不怕藍衫破……我懂奶奶,肚滿腸肥,衣著時尚,而不會背唐詩,不會做算術題的人,是最不應該的。
正如豬肚,厚厚重重,卻是實在的,有料。
奶奶給我灌了一滿瓶開水,遞給我,笑了,奶信你。呶,好好的。
這是今天早晨趕赴考點前發生的。現在我在考場里,離終場結束還有十分多鐘。我的作文題目沒有起,而且沒有寫到規定字數。
但奶奶的笑在不遠的家里,奶奶的孫女肚子里有油水,腦袋瓜子里更有墨水。我在微微的亢奮中將胸腔里的話一一理順,形成漢字從筆尖流瀉出來,正如從心間汨汨而出的感情的溪水。
我們每個人都是一束純凈的火焰,依靠內心看不見的太陽而生存。厚實地去生活,扎實地努力,總會換得太陽的如花笑靨。
【簡評】 寫臨場高考,很容易萬人一面,大家在選材立意上“撞車”。此文作者卻做到了既大大犯忌,卻又不犯“重復”他人的毛病。原因何在?她寫了自家人物的個性風彩,寫了其他人領略不到的這一種親情溫馨。小叔的話語,土洋結合;奶奶的話語,老窯飄香。誰聽了,都會眼睛為之一亮。此文的結構謹嚴而活躍,時空跳蕩,銜接自然,以短短的800字篇幅來經營如此佳構,足見其功底厚實,文思敏捷。(盧惠紅)
五,訓練題《光陰的故事》曲詞
春天的花開秋天的風以及冬天的落陽
憂郁的青春年少的我曾經無知的這么想
風車在四季輪回的歌里它天天地流轉
風花雪月的詩句里我在年年的成長
流水它帶走光陰的故事改變了一個人
就在那多愁善感而初次等待的青春
發黃的相片古老的信以及褪色的圣誕卡
年輕時為你寫的歌恐怕你早已忘了吧
過去的誓言就像那課本里繽紛的書簽
刻畫著多少美麗的詩可是終究是一陣煙
羅大佑一曲“光陰的故事”感動了多少人,讓人沉思往事,感慨頗多。你的生活中一定也有過讓你值得回味的人與事,請也以“光陰的故事”為話題寫一篇記敘文。
(關聯話題,人生感悟類,如感悟高三、年輪、季節、老照片、成長印記、成熟等)
六,習作例文
老屋 作者:瞿懿韜
家鄉的老屋有好久沒回去了,不知道現在是什么樣子。前些時候媽媽說老屋要賣了,話語中帶著些許無奈。我的思緒一下仿佛回到了故鄉,回到了老屋,記憶便這樣在片片層層的遐思中彌散開來……
老屋是外公外婆的家,臨街的瓦房,不算太寬敞。我記得班駁的屋外墻上還留下一塊紅色的標語,隱隱約約地寫著“毛主席語錄”,媽媽說房子就是在那個時候建起來的,她在那兒出生長大。幸運的是,我也是在那兒長大,并有過一段美好的童年時光。我想那一段日子會永遠鐫刻在我生命的年輪里,會用一生的時光去念念不忘。
外婆是一個傳統的婦女,平日里話不多,整天忙忙碌碌,很少見她停息下來。外婆生養了五個子女,雙鬢早早地染上了歲月的痕跡。我小時侯身體很弱,且很挑食,什么東西只嘗一點點,長輩親戚們看了都很著急。很奇怪,我卻對兩樣東西感興趣———蛋糕和濃茶,每每睡醒了就嚷著要吃。我們家那時生活很拮據,像蛋糕這類東西是很奢侈的消費品了。但外婆從不說什么,裝食品的籃子里總是有我要吃的東西。
后來,我長大了,最喜歡和外婆一起到河邊去,她在那里洗衣服,我就在一旁打水漂、捉蝌蚪。我和外婆一起去河灘上揀卵石,然后我們在夕陽余輝中說笑著回家。那段記憶鍍上了溫暖和煦的色彩。
外婆很寵我,每次過年回家,她總是悄悄地塞給我壓歲錢,叮囑我好好學習。我小時侯成績很好,但她很少夸我,鼓勵我要繼續努力。有一次我沒做完作業 就溜進屋看電視了,外婆見了很生氣,關了電視批評我,我當時覺得外婆太兇,認為她不寵我了,我也就沒有那么親她了。現在想起來,是自己太幼稚。后來學業負擔重了,只有過年的時候才回去,外婆總會張羅一大桌好吃的在老屋門口等著我們回來團聚,那期翼的眼神,至今回想起來仍是那么清晰。
我上高一那年的春季,周末回家看見媽媽淚眼婆娑的,不知道發生了什么事。她告訴我,外婆得了腦溢血,可能活不長了。我聽了當時“哇”地哭了出來,心里真的很難過,不相信疼我的外婆就這樣離我而去。坐車去醫院的路上,一直放著《天黑黑》,這是外婆曾教我的兒歌,在柔柔細雨,仿佛聽見外婆在輕聲地唱。記憶的片段在腦中不斷閃現,眼淚肆意的流淌。在醫院看到全身插滿管子的外婆,我大聲地呼喊,她只是閉著眼不說話,胸口在呼吸機的幫助下上下起伏著,她成了植物人。我哭喊著,告訴她我來了,我來看她了。淚眼朦朧中,我看到外婆的眼角滴下淚水,我知道她感覺到了。可惜她連一句話也沒留下。外婆在醫院中度過了七十歲的生日,我們捧著插滿蠟燭的蛋糕,唱著生日歌,燭光搖曳中,多么希望外婆會看到我們。但是很遺憾,她在一個月無進食的狀況下安詳地離開了我們。很奇怪,我當時沒有哭,因為我知道外婆在天堂一定會生活得很好,她會對著我們在笑。
每次過年上墳,回望那掩映在青山綠水中的青冢,我會記得外婆殷殷的教誨,她期望的眼神一如既往的慈愛。三年過去了,我還時常在夢里遇到她,夢想她做了一大桌子好吃的在門口等我們回家。夢醒了,才猛然覺得她已離開我好遠,哽咽得難受。
我想今年春節一定要回老家去看老屋。那里有我童年的歡樂,有結滿記憶的蛛網。多少細碎的往事,當時只道是尋常,如今卻變成鉆石一樣晶瑩純粹的回憶。外婆的粒米之愛永遠伴隨著我,不離不棄。
媽媽來信說老屋要賣了,留著廢了可惜。我不知說什么,只是有點失落。
徘徊在那條小街的黃昏,我久久不愿離去。透過老屋的飛檐,我抬頭望了望暗下來的紅色天空,那里正是嵐靄彌漫。
附錄一
細節描寫與刻畫人物
所謂細節就是細小的環節或情節;描寫是對事物的具體狀態作描繪和摹寫。而細節描寫就是對事物的基本組成單位進行刻畫,如對人物的一舉一動、事物發展的具體環節、環境中的細小物體進行細微描摹。
“人物”是文章的靈魂,但在學生的習作中常見的人物形象往往是千人一面,既無個性,又不生動,整篇文章顯得干癟乏味,缺少感染力。仔細閱讀這些作品,就會發現這樣一個共同的問題:往往只是一味地追求把某件事寫完整,而忽略了進行生動具體、細致入微的細節描寫。
細節描寫的范圍很寬廣,它的作用也是多方面的,但主要還是刻畫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一個個傳神的細節,猶如人體身上的細胞,沒有了它,人就失去了生命;文章少了細節,人物形象就失去了血肉和神采。作家李準說:“一個細節在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的作用上,有時和一個情節、一場戲肩著同樣的作用。”正如平常所謂的“于細微處見精神”。
文學大師的創作,就非常重視對細節的描繪。魯迅的《阿q正傳》中有一段阿q刑前畫押的細節描寫:“要畫圓圈了,那手捏著筆只是抖,于是那人將紙鋪在地上,阿q伏下去,使盡平生的力畫圓圈。他生怕被人笑話,立志要畫得圓,但這可惡的筆不但很沉重,并且不聽話,剛剛一抖一抖的幾乎合縫,卻又向外一聳,成了瓜子模樣了。”這個行為細節,具體、形象、生動地反映了阿q的性格特點——直到死還恪守著自欺欺人的“精神勝利法”。當人們讀到這一細節描寫時,誰又能不覺得阿q的可笑、可悲、可憐?又怎么會不“哀其不幸,怒其不爭”,進而深思國民劣根性?
不僅中國作家如此,外國作家亦然。如巴爾扎克的《歐也妮•葛朗臺》中寫葛朗臺死前,當神甫把鍍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唇邊讓他親吻基督的圣像時,“他卻作一個駭人的姿勢想把十字架抓在手里,這一下最后的努力送了他的命”,只這一細枝末節就活畫出了這個守財奴貪婪成性、至死不變的丑惡形象。正是細節描寫,使人物有血有肉,性格鮮明,形象栩栩如生;有了鮮活的人物,整篇文章因之而充滿生機,產生強烈的感染力。
當然,并不是所有生活上的細節都具有價值,也不是只要寫得“細”就可以了。好的細節描寫必須是有用的、真實的、典型的。它必須為展示人物的精神風貌和深化文章的主題服務,它必須符合人物的性格特點,符合現實生活的實際,應最能突出人物的個性特征。細節從哪里來?文學來源于生活,細節就在豐富多彩的生活之中。做個生活的有心人,時時處處留心觀察身邊的人和事,特別是自己的描寫對象。紹興街頭,咸亨酒店,魯迅潛心觀察短衣幫與長衫客,才“畫出沉默的國民的靈魂”。都柏林陰暗的咖啡室,喬伊斯冷峻地打量著游蕩的妓女、騙子、精神病患者、乞丐和富人,醞釀著震驚世界的《尤利西斯》。古往今來,偉大的作家,總是終生用心捕捉那些使靈魂顫栗的人和事,熔鑄成千古流傳的篇章。捕捉細節、運用細節,讓這一把金鑰匙為你所用,使你的文章散發出熠熠光彩!
附錄二 如何進行心理描寫
“語文課開始了,老師把批好的試卷發了下來。在拿到試卷之前,我緊張得要命,就怕自己考砸了。試卷拿到手以后,我一看不及格,很是傷心。”
這是某學生的一段作文,寫的是他知道考試成績前后的心理活動。雖然,他用“緊張得要命”、“很是傷心”等詞,但我們并不感覺到他有多緊張,有多傷心,原因就是他用抽象的概述代替具體可感的描寫。那么如何進行具體可感的心理描寫呢?下面就以上文“緊張”這一心理活動為例談談這個問題。
從中學課本中我們學到的心理描寫的方法有很多種,可分為兩大類:直接描寫和間接描寫;直接描寫包括內心獨白、神態描寫、夢境和幻覺描寫等,間接描寫包括環境烘托、動作語言描寫。能用于上文的有內心獨白、幻覺描寫和所有間接描寫。
內心獨白,就是自己對自己講的無聲的話。人在不同的心理狀態下會對自己講不同的話,這不同的話就能反映人物不同的心理狀態。把特定狀態下自己對自己講的話詳盡地描寫下來就能生動地表現出人物的心理。例如要描寫上文中那位同學的緊張心理就可以這樣寫:
我不停地在心里念叨:“阿彌陀佛,上帝啊,保佑我吧!我再也不聽錄音機,不看電視,不打游戲機了。唉!都有怪我自己,老想著打游戲機,考試前一天還趁父母不在家偷看了一個小時的電視。老師啊,發發慈悲,手下留情,我以后上課一定好好聽講,千萬別讓我不及格啊!”
注意在內心獨白之前應加上“想”、“心說”等提示語。
幻覺描寫,人在極度緊張的狀態下,眼前或耳邊會有虛幻的畫面或聲音,其內容往往是自己最怕看到或聽到的,把這些詳細地描繪下來,就能十分準確地表現人物的內心世界。例如:
我好象看見滿試卷鮮紅的叉組成一張巨大的網向卷來,使我不得動彈,不能呼吸。我又仿佛看到了老師滿面的怒容,仿佛聽到了父母悲傷的嘆息聲和旁人的嘲笑聲。
在進行幻覺描寫前也要用一些提示語,如:似乎看見,仿佛聽到等。
環境描寫,一個人在不同的心情時看相同的景物,會產生不同的感受,因為人對使自己心靈產生感應的事物特別敏感,因此人的眼睛能根據自己的心情選擇景物,并伴隨著強烈的主觀感受。在緊張的狀態下,人會焦慮、煩躁等等,因而對聲音、光線會產生與平時不同的感受。把這些經過眼睛選擇過的在特定感受籠罩下的景物描寫下來就能充分地表現人物的精神狀態。如:
天陰沉沉的,不時刮來陣陣冷風。風刮到我身上,我就不由自主地打顫。教室里靜悄悄的,只聽見“沙沙”的發試卷的聲音,“嘩啦!”我的心隨之猛跳了一下,一個同學不小心把書碰到了地下。同桌的試卷已發下來了,72分,看著同桌哭喪的臉,我不由得心里直打鼓。
語言行動描寫,語言行動是心理的外在表現形式,人物的心理通過語言行動向外界傳達。人在緊張的狀態下他(她)的語言行動就會扭曲,就會與平時不同。寫作時只要抓住這些不同,就能生動形象地刻畫人物緊張內心世界。如:
試卷靜靜地反躺在桌上。我用有點顫抖的手去掀試卷,一個鮮紅的“4”字映入我的眼簾,我的手一抖,試卷又合上了。我一咬牙,把手伸到試卷底下,用力一翻,隨著“啪”的一聲,我看到了我的分數──48,可憐的“48”,我“唉”的一聲便癱在了桌上。
友情提醒
a有人說,一張照片勝過一千個文字。一個好的場景文字描寫也會勝過一張照片。關鍵在于讀者是否“相信”作品中圖解的事實。(網友語)
b細節描寫不是雞毛蒜皮、事無巨細,它不在多而在精
c細節描寫也不只是生活實錄,適當的聯想與想像會讓你和作文更具可讀性
d心理描幾句話 我翻開相冊,我的照片仿佛變成一葉小舟,載著我游蕩在往事當中。
她像一尊雕塑,老是那么個表情:不樂不憂,不慌不忙,不焦不躁。
我感到一身輕松,跟孫猴子取掉了緊箍咒一樣。
我仿佛已把整個兒軀體溶化在這塊故鄉的土地上
作者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