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誤》解讀的錯誤
胡文勇 湖北谷城三中《錯誤》是中國臺灣詩人鄭愁予廣為傳誦的名作。長期以來在眾多評價賞析的文字中,大都認為《錯誤》是以旅人為抒情主人公,描寫了一個女子等候歸人的心情變化過程,承受的是中國歷代閨怨詩的傳統。至于“錯誤”的形成,有兩說:一種認為:“錯誤”因女子而起,女子是主動者;一種認為“我”是主動者,錯誤是由“我”一手造成的。筆者以為,這些理解有其可取之處,但存在一些應當糾正、澄清的錯誤。
《錯誤》以旅人為抒情主人公,這是正確的,但既然是以旅人為抒情主人公,那就不應當理解為描寫了一個女子如何如何的詩,也就是說,描寫的主體應該是男子而不是女子。既然如此,它也就不能說是承受了閨怨詩的傳統,因為閨怨詩的抒情主體,無疑應該是女子。李白的《玉階怨》、朱慶余的《宮中詞》、杜荀鶴的《春宮怨》、金昌緒的《春怨》無一不是如此。
其實錯誤所寫的是一種浪子情懷。詩人鄭愁予本身就因《錯誤》《水手刀》等被稱為“浪子詩人”,盡管詩人自己認為“仁俠”要比“浪子”準確,但二者志在天下的情懷是相同的。《錯誤》就是以“我”為主體的浪子宣言。“我”為女子愛慕、相思,“我”心里很清楚。他不但知道女子在寂寞中等待,也知道她已經等待了一段綿長的日子,已經等待得生命如同蓮花開落般寂寞的消逝,已經等得心如東風不來、柳絮不飛的小城般絕望,已經等得心如無聲無息、春帷不揭的窗扉般空寂。詩一二節用逐層遞進的手法,以男子的視角,渲染了女子等待的痛苦。這是在為第三節浪子言志鋪張聲勢。“我”知道這一切,為什么不走進小城,敲開窗扉,與女子相見呢?為什么“我”的到來是個錯誤?只因為“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我不是常常回家的那種人”(鄭愁予《情婦》),在《錯誤》中,“我”更變成了一個不回家的人——一個徹底的浪子。女子的有情,成了男子鐵石心腸的陪襯。“我”或許是“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的戰士,要投入戰斗;或許是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大禹”,要投入工作;或許只是一個志在走四方的仁俠之士、浪子旅人……總之,女子愛上了一個不回家的人。
忠貞的女子愛上了鐵石心腸的男子,這是“錯誤”的根源所在。這到底是由誰造成的?筆者以為應該是雙方而非單方的。“我”在女子的生命里出現,是一個錯誤,反之亦然。這錯誤是雙方的人生目標不同所造成的不可調和的沖突。這種沖突,自古就有,而且將會與人類共存。正因為這樣,閨怨詩與浪子詩便成了一對雙胞胎。《錯誤》的繼承與創新就在于它是對閨怨詩的回答,這種回答并非兒女情長的相思,而是中國古代詩歌史上少有的男子漢的聲音:對不起,我有我的選擇!
錯誤為何美麗?表層來講,從女子的視角來看,“達達的馬蹄”會敲醒一段沉睡已久的感情故事,因為它觸動了女子的心而美麗;而從男子這個視角來看,也自有它的美:“我”明了一切,然而卻沒有選擇相見,這里面也自有一種刻骨銘心的遺憾。深層次來講,應該是,“我”與女子的相遇,早已注定是一曲千古遺憾的戀歌。但“我”傳達給女子的,并非卿卿我我的“美麗”,而是要用一種男性的理智告訴女子:我們的相遇是一個錯誤,不管這錯誤是多么美麗,它終究是一個錯誤,希望你能忘掉我。
總之,筆者以為《錯誤》是以旅人為抒情主人公,描寫了一個浪子的情懷,也是對中國傳統閨怨詩的一種現代式的回答:我是一個浪子,在你生命里注定只是一個過客,請你忘掉我……
讀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這是很自然的,但肯定有個高下之分。前面提到的一些不當的理解,也可以稱為“美麗的錯誤”,因為它們從不同角度豐富了作品的想象。但把《錯誤》的主題歸為余光中《鄉愁》一類,恐怕就不是“美麗的錯誤”了,那就坐實了,牽強附會了,那樣我會建議有這想法的讀者,干脆把“江南”改為“臺南”得了——我之于中國臺灣,只是一個過客,大陸才是我的家——豈不合乎情理,明明白白?
- 《邊城》:牧歌與中國形象
沈從文的長篇小說《邊城》是一部杰作,它的藝術獨創性主要在兩個方面凸現出來:作為中國現代文學牧歌傳統中的頂峰之作,它鞏固、發展和深化了鄉土抒情模式;繼魯迅的《阿Q正傳》之后重塑了中國形象。...
- 蘇武牧羊
妻依窗 母依門十八秋鴻雁寄不回 一封家書我哭 年年北海頭節杖在手 浩氣猶存臥雪嚙冰咽毛磨我男兒心似鐵 腸如石節旄落盡 節氣長留自古忠孝不能兩全情義也難兼顧母親 兒盡忠不能盡孝愛妻 夫割小愛存大義齊家治國的書生夢被北海無情的冰雪封...
- 荊軻刺秦論
凡留名于后世的英雄豪杰,莫不是有一番常人難以做到的驚天地的壯舉。正是因人成事,而因事名人! 戰國時期的武林高手荊軻,正是放棄了殺手生涯,選擇了關乎生死存亡的大義而揚名后世的。...
- 《詩經》精品教案三篇
《詩經》三首教案1[教學目標] A、理解三首詩歌反映的古代社會生活及思想情感。 B、了解《詩經》概況、代表作及其賦比興的手法及其藝術效果。 C、背誦課文,默寫名句。 D、了解四言詩的節奏和押韻。...
- 《詩經》三首課文鑒賞說明
《詩經》三首 課文鑒賞說明誦讀提示學習《詩經》三首,必須強調朗讀、背誦,在誦讀中理解、鑒賞,使學生逐步培養誦讀文學作品的習慣。課文三首詩歌都是四言詩。四言詩每句一般讀成“二、二”節拍。例如:氓之/蚩蚩,抱布/貿絲。...
- 氓(衛風)譯文
氓(衛風) 農家小伙笑嘻嘻,抱著布幣來換絲。原來不是來換絲,找我商量婚姻事。我曾送你渡淇水,直到頓丘才告辭。并非我要拖日子,你無良媒來聯系。請你不要生我氣,重訂秋天作婚期。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匪來貿絲,來即我謀。...
- 藥教案(精選12篇)
一、教學目的: 1 、了解小說所反映的辛亥革命時期的中國社會。 2 、了解小說明、暗兩條線索。 3 、認識小說中鮮明生動的人物形象。 4 、深刻認識小說主題。 二、教學重點: 小說的情節、人物和主題。...
- 《藥》教案(精選13篇)
一、教學目標:引導學生從情節結構、主旨等方面探究鑒賞《藥》;二、教學重點:《藥》的主題思想探討;三、教學難點:小說明暗兩條線索與小說主題的交融;四、計劃課時:兩課時五、課型:自讀課六、教學設計第一課時(指導學生閱讀小說,...
- 邊城教案(通用16篇)
教學設想(自讀課文,以討論、自由發言為主)1、依靠揣摩詞句,領會人物的心理和性格。2、聯系現實生活,理解小說中體現的人性之美。3、進行聯想想象,體會小說中描繪的湘西風土人情。第一課時(課前布置預習,著重了解人物的性格、心理。...
- 高三語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