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高考必考70篇古詩文名句名篇
48.《己亥雜詩》(浩蕩離愁白日斜)龔自珍(清) 15
XX年7月12-14日整理
一、18篇文言文
1.《論語》十則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yuè)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yùn),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xǐnɡ)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子曰:“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孟子》)
舜(shùn)發于畎畝(quǎnmǔ)之中,傅說(fùyuè)舉于版筑之間,膠鬲(ɡé)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kònɡfá)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bì)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3.《魚我所欲也》(《孟子》)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shèn)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shèn)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bì)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shèn)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shèn)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bì)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shèn)于生者,所惡有甚(shèn)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一簞(dān)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cù)爾而與之,乞人不屑(xiè)也。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wèi)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yú)?鄉(xiànɡ)為(wèi)身死而不受,今為(wèi)宮室之美為之;鄉為(wèi)身死而不受,今為(wèi)妻妾之奉為之;鄉(xiànɡ)為(wèi)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yǐ)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4.《逍遙游》莊子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齊諧(xié)》者,志怪者也。《諧》之言曰:“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tuán)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其正色邪(yé)?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yǐ)矣。
且夫(fú)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覆杯水于坳(ào)堂之上,則芥為之舟;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故九萬里,則風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風;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閼(è)者,而后乃今將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