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屆高考語文第二輪專項復習教案
a.由于外傷或感染而釋放的自身隱蔽抗原可以誘發超敏反應。
b.在健康人中,青年人自身抗體出現的頻率比老年人低。
c.一般說來,患自身免疫病的男性比女性少。
d.自身免疫病目前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在臨床上仍屬不治之癥。
(六)閱讀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21一24題。
化 學 制 劑
地球上生命的歷史也就是生物與它們的環境相互作用的歷史。動植物的形體和習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環境造成的,而反向作用,即生物對其所在環境的實際影響則相對較小。只有到了20世紀,作為物種之一的人類才獲得了足夠的力量,有效地改變他所在的世界——大自然。
在過去的四分之一世紀里,這種力量不僅增大到令人不安的程度,而且性質也發生了變化。人類對環境最可怕的破壞,是那些有害甚至致命的物質對空氣、土地、河流、海洋造成的污染。在當今對環境的普遍污染中,化學藥品和輻射線共同改變著生物的根本性質。噴灑在農田、森林或花園里的化學藥品長期留在土壤中,進入活的生物體內,在一種毒害和死亡的連鎖反應中從一個生物體傳到另一個生物體。有時候,這些化學藥品會隨著地下溪流神秘地流淌,直到冒出地表,通過空氣和陽光的化合作用構成新形式。植物毒死了,牲畜得病了,曾經一度純凈的井水,也給飲用它的人群造成了危害。
適應這些化學藥品所需要的時間應該用大自然的尺度來衡量——人的一生太短暫,而它所要求的是若干個世紀。但即使經過漫長的時間,人們能夠奇跡般地適應了它們,也無濟于事,因為各個實驗室還在源源不斷地冒出新的化學藥品,并投入使用。這些藥品的數字實在令人震驚:每年有500種新的化學藥品需要人和動物的身體以某種方式與之適應。其后果還不容易被我們所預料,因為它完全超出了我們對生物學的理解和經驗。
40年代中期以來,為了殺死老鼠等嚙齒動物以及害蟲、雜草而研制出來的基本化學藥品就超過200種。這些粉末、噴霧液、煙霧劑在農場、花園、森林和家庭中都普遍使用。它們不加選擇地殺死任何昆蟲,不管它是“好”是“壞”。這種劇毒物質覆蓋在葉片表面上,或者滯留在土壤中,能使鳥兒不再歌唱,魚兒不再遨游。可是,人們使用這些藥品,其目的僅僅是消滅屈指可數的幾種害蟲、雜草或老鼠等。
藥物噴灑的發展過程似乎卷入了一個永無終點的螺旋。自從滴滴涕被允許民用以后,殺蟲劑便逐步升級。因為有的昆蟲已演化出對某一殺蟲藥具有抗藥性的新品種,于是,人們又發明一種更毒的藥劑,接著,再發明一種比這種藥劑還要毒的藥劑。然而,難道有人會相信,可以向地球表面傾瀉這么多毒物而又適宜于一切生物生長嗎?
21.根據文意,下列對文中的“足夠的力量”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
a.人類所獲得的空前的改變社會環境的力量。
b.地球上的生物施加給自然環境的反向作用力。
c.環境對地球上生物的作用和地球上生物對環境的反作用。
d.人類在20世紀所取得的足以改變自然環境的力量。
22.下列不屬于人類對環境的直接影響的一項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