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高考語文實用類文本閱讀1
XX屆高三語文每周精析精練:實用類文本閱讀
(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
錢學森的遺產(節選)
作為科學家的錢學森已然殞世,但是,在歷史的天空中,錢學森必將是中國科學技術史上的一顆明星——就像那顆距離地球大約2.23億公里的“錢學森星”一樣,長久閃耀在蒼穹。
在中國,錢學森身體力行地詮釋了什么是科學家,什么是科學精神,那就是對這個世界永遠充滿好奇與探索,不為自己設置任何禁區。錢學森身后留下了一筆豐厚的精神遺產,而只有完整全面地理解錢學森,才能體味他對中國的真正價值。
他所創建和領導的航天事業,讓他的祖國能夠發射導彈,把衛星送上天,從一個處在冷戰時代的落后國家,到迅速擁有了強大防御能力——對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發展大計來說,錢學森的功績似乎如何解讀都不為過。
這位中國的“導彈之父”不僅是一名技術專家,還被認為是一位文、理、工結合型的科學家。
1950年以后,他在美國麥卡錫運動泛濫成災,自己受到無端指控,行動自由受到美國移民局的限制和聯邦調查局特務的監視,而且被吊銷了國防部的通行證,無法再繼續參與機密軍事科技研究的情況下,為了轉移美方的注意力,及時調整心態,進入一個新的理論領域,并最終創建了“工程控制論”。在他回國之后,“工程控制論”在國內形成為健全的人才培養、理論研究和工程應用體系,為中國現代高科技事業的迅速發展提供了科學支持。
20世紀80年代初,他把對工程控制論的理論探索,和組織指揮“兩彈一星”等重大科研工程的實踐相結合,提出了由系統工程、系統學、開放的復雜巨系統等理論組成的“系統科學”思想。至此,這位備受尊崇的科學家似乎找到了解讀科學問題的萬能鑰匙,他快速地掙脫了“導彈軌跡”的束縛,沿著“馬克思主義哲學”和“系統科學理論”的路線,開始了一場對不同領域的科學技術問題的全面解讀。
錢學森開始審視中醫,他寫道,“我并不是一個中醫,但我認為傳統醫學是個珍寶,因為它是幾千年實踐經驗的總結,分量很重。更重要的是:中醫理論包含了許多系統論的思想,而這是西醫的嚴重缺點。所以中醫的現代化是醫學發展的正道,而且最終會引起科學技術體系的改造——科學革命。”
他同時又認為:中醫理論是事實和臆想以及猜測的混合,是經典意義的自然哲學,不能說是現代意義上的科學。或者說,中醫是“前科學”,即尚待進入科學技術體系的知識。他甚至在1981年《自然雜志》第4 卷第7 期題為《開展人體科學的基礎研究》一文中提出:氣功、中醫理論和人體特異功能孕育著人體科學最根本的道理,不是神秘的,而是同現代科學技術最前沿的發展密切相關的,因而它們本身就是科學技術的重大研究課題。
1958年3月1日,錢學森在《人民日報》上發表了一篇題為《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談園林學》的文章,此文被視為錢學森對建筑與城市研究的肇始。及至20世紀90年代初,錢學森公開提出:要發揚中國園林建筑,特別是皇帝的大規模園林,如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等,把整個城市建成一座大型園林,錢稱之為“山水城市”。在錢學森的倡議下,1993年2月27日在北京召開了“山水城市座談會”,錢學森在為此次大會寄來的書面發言《社會主義中國應該建山水城市》中說,“山水城市的設想是中外文化的有機結合。是城市園林與城市森林的結合。山水城市不該是21世紀的社會主義中國城市構筑的模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