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兩篇《齊人有一妻一妾》《弈秋》教案
2.兩則寓言故事的寓意分別是什么?
明確:①《齊人有一妻一妾》諷刺了那些無恥的鉆營富貴利達而拋棄人格尊嚴的人們。
②《弈秋》則諷刺了那些修學和做事沒有恒心、不夠專業的人們。
四、重點解讀
1.分析《齊》文的寫作動機
孟子以“齊人”的故事對那些小人以無情的諷刺。故事本身寫作用意明白:不求富貴利達,自然就不會做自欺欺人的丑事,當然無須裝成一副偽善者的面孔做給人看。孟子以此證明自己的光明磊落。
2.試分析兩則短文中采用的對比手法及作用。
明確:《齊人有一妻一妾》中有兩重對比。齊人自身對比:妻妾面前的“驕”與墳場的“乞”;內在委瑣與外表的莊重間的反差。妻妾與齊人的對比:齊人在墳場乞食而沒有絲毫的羞恥感,至于妻妾面前大吹大擂;妻妾明大理,以丈夫行為而痛哭羞恥。《弈秋》的對比集中體現在:兩個弟子學習專心程度的對比:學習結果的反差。
作用:《齊》文通過對比從更深層次上揭露了齊人的丑態,表現了作者鮮明的立場觀點。而《弈》文則揭示了作者關于態度與結果有必然因果聯系的觀點。
五、探究質疑
分析孟子寓言的語言。
寓言往往在淺顯的語言和簡單的故事情節中蘊含深刻的道理,是一種高級的比喻說理方式。在先秦諸子散文中保存了較多的寓言故事,常被說客用作闡述道理的方式。借用寓言故事說理,抽象的思想依托了形象思維的拐杖,使說理更有藝術表現力。
1.敘述性語言的特點:《齊人有一妻一妾》不僅有相對完整的故事情節,而且描繪了人物的動作、情態和對白。人物性格鮮明,形象豐滿。《弈秋》采用概述的語言方式,突出了事件發展變化的因果照應關系。
2.幽默性:孟子的寓言情節簡單,有時僅僅是一個情景性的設喻,卻又可笑、夸張荒誕,形成了語言風趣幽默,寓意顯豁的藝術效果。《齊人有一妻一妾》中的齊人去墳場求乞祭祀剩余的食物,不至饜不返,歸家時又在妻妾面前大吹大擂,一個“乞”,一個“驕”,滿足可笑的虛榮心,沒有絲毫的羞恥感。生活中未必有這樣的人,但不能否定在求取財富與地位的時候,有人做著與齊人一樣的勾當。其他如《揠苗助長》中的宋人,急于求成,拔苗助長,舉動愚蠢而可笑;《月攘一雞》中的主角改正錯誤卻又不堅決,持“月攘一雞,以待來年”的觀點。以上諸多寓言故事極盡夸張之能事,讓讀者在人物夸張變形、有悖于常情的舉動中,領悟到作者傳達的深刻道理。
六、拓展訓練
1.解釋句中加點的詞。
(1)其良人出 良人( )
(2)饜酒肉而后反 饜( )
(3)訕其良人 訕( )
(4)則盡富貴也 富貴( )
(5)卒之東郭 卒( )
(6)良人之所之也 之( )
2.辨識下列各句屬于什么句式。
(1)良人者,所仰望而終身也。 (2)遍國中無與立談者
(3)宋何罪之有? (4)古之人不余欺也。
(5)有碑仆道 (6)身死國滅,為天下笑
3.下列各句中的“以為”與“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句中意義相同的一句是( )
a.自以為得之也 b.以為桂林、象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