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單元 結構與設計第三節 簡單結構的設計(通用3篇)
第一單元 結構與設計第三節 簡單結構的設計 篇1
簡單結構的設計
教 材:(鳳凰國標教材)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通用技術(必修2)
文檔內容:簡單結構的設計
章 節:第一單元結構與設計 第三節 簡單結構的設計
課 時:第一課時
作 者:錢一千(無錫市第一中學)
一、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目標
(1) 理解并鞏固結構的涵義、結構與力之間的關系。
(2) 能熟練分析一個簡單結構應考慮的主要因素。
(3) 能夠對紙結構進行合理的結構分析,并設計一個簡單紙結構。
(4) 能制作一個簡單紙結構模型。
2. 過程與方法目標
(1) 設計過程中,能充分認識不同紙結構承重性能的差異。
(2) 在制作過程中,能夠對影響紙結構的各個因素進行合理的分析與恰當的修正。
(3) 能制作承重性較好的紙結構,體驗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3.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1) 形成和保持學生了解結構,研究結構的興趣與熱情。
(2) 體驗解決問題過程的艱辛和獲得成功的喜悅。
(3) 認識技術的創造性特征,培養勇于創造的個性。
二、教學重點
完成簡單紙結構的設計,選擇合適的紙結構形狀和連接方式搭建紙結構模型。
三、教學難點
選擇合適的紙結構和連接方式搭建紙橋結構模型。
四、教學方法
教授、任務驅動、小組合作。
五、設計思想
1. 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第一單元《結構與設計》第三節《簡單結構的設計》。這節內容有兩個方面要求:一是能夠對所做的結構進行簡單分析,熟悉設計一個簡單結構所應考慮的主要因素;二是進行一個簡單結構的設計,繪制設計圖并制作模型或原型。分析教材本單元的前后章節——《常見結構的認識》、《穩固結構的探析》,這些章節中涉及到結構與力、結構的類型、結構的穩定性、結構的強度等知識點與本節課有很強的延續性,因此本節課重點應放在如何在設計簡單結構的過程中,結合這些知識點,讓學生發揮自己的創造力,設計出既符合要求又各具特點的簡單結構。
2. 設計理念
簡單結構的設計,關鍵在于這個簡單結構——“載體”的選擇。按照教材上的要求選擇簡易相框的制作,在實際教學中很難吸引學生的興趣。所以必須另選一個新的“載體”來制作簡單結構,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他們對結構設計的興趣。因為是結構設計,所以我很自然就會考慮到結構的承重,考慮到成本和制作的難易程度,我決定選擇紙材料,設計能承受一定重量的紙結構,放棄木塊等其他材料的結構制作。紙張本身很柔弱,但是用紙張做出來的紙結構卻能承載一定的重量,這充分說明了結構設計之功效,而且也能體現結構與力的關系。同時我要學生明白,高中同學制作紙結構要進行一定的研究,怎么樣才能讓我們設計的紙結構用紙量少、承載重量高;怎么樣才能設計出承載比高的紙結構。為此,我們確定了紙結構制作的設計要求:制作梁式結構的紙板,整個紙結構必須全部使用普通a4(或16k)紙,最終設計出的紙結構用紙量應在3張以內。紙結構的連接只允許使用普通的膠水或雙面膠(膠水只能起到輔助連接,不可用來承重,所以不可使用乳膠等)。紙結構在主要受力面內應滿足幾何不變性,跨度要求15cm以上,寬度7cm以上,放置在2塊等高的木塊上,最低承重要求為一灌滿沙的沙盒(豎直放置于紙板中央保持穩定狀態,每個沙盒重約600g),在此基礎上承載比越高越好(可做破壞性試驗,看壓多少塊沙盒把紙板壓垮)。同時考慮到這堂課為紙結構設計第一節課,在讓學生大致了解紙結構制作過程的同時,讓學生摸索掌握制作紙結構的技巧,為后面學生制作紙橋等其他紙結構作好相應準備。
3. 教學策略設計
紙結構設計的要求并非這節課才提出,而是在結構設計的第一節課就已經提出,這樣就可以讓學生在學習前面知識的同時進行思考,本節課則是對紙橋制作進行具體指導。
(1)首先對紙張的性質進行相應分析,讓學生掌握紙張的特點——抗拉性能強、抗壓性能弱。
(2)由紙張的特點引出紙結構要承重就必須揚長避短,設計合適的結構提高抗壓性能,才能承受一定的重量。不同結構的承重能力不同,追求的目標是紙結構的承載比應該盡可能大。
(3)紙結構形狀的選擇很重要,不同結構的紙結構抗壓性能不同,引導學生自己探討選擇合適的形狀。
(4)紙結構的組合連接方式有多種,好的組合連接能夠有效提高紙板整體結構的強度。引導學生自己設計合適的組合連接方式。
(5)學生自主設計承重紙板,分成小組討論后形成小組方案。
(6)小組制作紙板。
(7)教師及時介入,通過對比介紹部分小組的作品,引導學生反思對自己的設計進行相應調整。
(8)在學生完成作品之后進行作品的簡單測評,即選擇部分小組作品對其進行承重測試,對于測試的結果引導學生思考如何調整修改原有設計。
(9)教師指導學生思考,紙結構還能有什么應用,怎么設計?(為后續紙橋制作作準備)
4. 學情分析
高中階段的學生有一定的物理力學知識和動手實踐的基礎,制作紙結構完成情況應該普遍較好。但是由于是第一次接觸紙結構設計,很多很好的結構設計往往在制作過程中會因為設計與制作的脫節而“流產”。但是不斷地修正設計——動手制作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良好的創新實踐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每個用心的學生都能體會到自己設計的樂趣。限于學生對紙結構認識的不同、掌握結構設計水平能力的不同,學生們最終制作出的紙橋完成設計要求的結果差異性也很大。動手能力強、思維靈活的同學更容易設計出承載比較高的作品,這樣可以讓他們把自己成功的經驗向其他同學們分享。動手能力較弱、思維比較遲緩的同學可能更多地體驗解決問題過程的艱辛,這個過程同樣是一份可貴的經驗,而且他們對結構設計的理解尤為深刻。
六、教學準備
1. 教學資源的準備
多媒體教學設備、通用技術專用教室、教學課件ppt、各類工具、普通a4紙張、膠水等。
2. 教學課件的準備
教學課件比較簡潔,多以直觀的圖片來說明,抓住關鍵知識點,突出中心。
七、教學過程
1. 提出問題
([圖片]介紹兩個事例:(1) 一把紙結構制作的椅子上能坐人。
(2) 一位日本設計師在法國用7.5噸紙造了一座紙橋,能同時站立20人。
——引入新課。)
老師提問:平常你所了解紙張的特性是什么?(柔弱)為什么柔弱的紙張搭成的紙椅、紙橋能承受這么重的重量?(由學生回答中引出)因為紙椅、紙橋的結構,設計師設計的獨特的結構能承受這樣的重量。我們如何來設計能承受一定重量的紙結構?
老師:我們來具體研究一下紙張的特性。(板書+課件)對于架在兩個橋墩上的紙板,當中間放一個重物比如砝碼,它受到砝碼向下的壓力以外,還受到兩橋墩向上的支持力。綜合作用下橋面會發生彎曲形變,并產生相應的應力。在彎曲的過程中,紙橋的上表面處于彎曲的內層,受到向內的擠壓力;紙橋的下表面處于彎曲的外層,受到向外的拉力(如圖);紙橋的兩個側面由于上下受力方向不同,必然會彎曲。
(引出結論)紙本身具有較強的抗拉能力,但抵抗壓力能力很弱。也就是說,在紙板承受砝碼重力的時候,首先被破壞而出現折痕的是受到擠壓力的上表面,這是我們最不愿意看到的。因此,要想紙橋能夠承受一定的重量,設計合理的承重結構,就必須揚長避短,提高紙張的抗壓能力,發揮紙張的抗拉能力,如何做到這一點呢?
2. 理論探究
老師:在日常生活中,紙張的拉力表現得非常驚人。用紙張的一端掛上重物(可用兩塊磁鐵吸引夾住紙張),拉住紙張的另一端可以輕松將重物提起。而同時,紙張的抗壓能力相對來說表現的極為特殊。將一張紙立在桌子上是很困難的,但是把它折一下,或者卷成圓形,不但能立起來,而且還能在上面壓一小塊重物,也就是說,通過折邊或卷成圓弧形可以提高紙張的抗壓能力。由此,可得出結論:選擇一個合理的截面形狀對于整個紙結構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合理的截面形狀是構成整個紙結構構件的關鍵。
(課件展示[圖片]——一些典型紙結構的形狀)
(老師引導學生思考:)什么樣形狀的紙結構抗壓能力強?承載比更大?
(板書對幾種基本形狀的紙結構進行受力分析)
老師:了解了紙橋構件的基本情況,我們再來了解一下構件的連接。合理的構件連接方式能有效提高整個紙橋結構的強度。
(課件展示[圖片]——一些典型紙結構的組合連接)
(老師引導學生思考:)什么樣的構件組合連接方式更牢固?更能提高整體結構的強度?
3. 拓展思維
老師:談了這么多紙結構的形狀和組合連接,有一個問題擺在我們面前:紙橋構件的形狀和組合連接,如何合理搭配,才能盡可能滿足我們紙橋設計的要求,提高紙橋結構的承載比?
(請學生按照設計要求設計紙板結構模型,在學案上畫出草圖)
4. 實踐活動
老師:我們探討了紙張的特性,簡單分析了紙結構的形狀和組合連接,也自己設計了紙板結構模型。下面讓我們自己來制作一下簡單的普通紙板結構模型。
(同桌兩同學為一小組,以小組為單位開始制作)
(圖示幾種簡單紙結構的制作過程)
(學生動手制作,老師在旁邊進行觀察指導)
5. 學生反思
(選擇幾個小組的作品進行簡單評述)
老師:大家都選擇了不同設計方案來制作簡單紙板結構模型,我們來看看這個小組的同學設計制作的簡單紙橋模型,他們采用的主要是什么結構形狀?如何組合連接的?(學生思考回答)能不能再加以改進?如何改進?
(讓學生根據情況對自己作品進行深入思考,加以改進。各組同學之間可以適當交流經驗,取長補短)
6. 測試評價
(挑選幾組學生的作品進行承重破壞性測試——在紙板的中央,依次放上沙盒,直到紙板結構發生形變破壞,記下相應砝碼重量。)
7. 教師指導
老師與學生綜合評價:小組的簡單紙橋結構承重性能最強。(為什么最強?)
引導學生思考:這個小組選擇的是怎樣的構件形狀?構件的連接如何?怎么搭配的?
老師:今天這堂課,我們自己動手制作了簡單紙橋結構模型,雖然只是一個簡單的結構設計。但是我們體驗到了結構設計的嚴謹與美感。最后因為時間的原因,我們僅僅選取了幾組同學的作品來進行測試,盡管我們做的只是最普通的紙橋結構模型,但是我們依然可以看到同學們對結構設計的熱情與興趣。很多同學的設計很有想法,但是還不是盡善盡美,還有可以改進的地方,希望同學們課后能相互探討,獨立思考、協作完成更好的結構作品。
八、教學反思
這節課選擇了學生比較感興趣的“載體”,所以學生參與程度和熱情相當高,教學重點和難點掌握得也比較扎實。然而,實際制作中,還有很多不足,總結一下有這樣幾點:
1. 學生掌握的結構設計思想與方法與動手實踐能力總有差異。盡管設計的方案很好,實際制作的時候很難把設計的意圖完全貫徹到紙橋制作過程中去。
2. 學生動手過程中,但是制作的工藝水準普遍不是很高,直接影響了整個紙結構的強度。
3. 給予學生思考的時間還是短了很多,學生在課堂上面能體現出的好的結構設計并不多,需要課后深入思考后才能有更好的作品制作出來。
4. 囿于老師自身的技術水平,不可能對每個學生提出的問題做出最準確的指導。很多學生提出的問題只能依靠自身摸索,最后得到的結果也未必是最好的解決方案。
第一單元 結構與設計第三節 簡單結構的設計 篇2
第一單元 結構與設計
第三節 簡單結構的設計(第二課時)
(姓名:蔣建波 學校:長安一中 郵編:710100)
下載: 簡單結構的設計教學課件
下載: 簡單結構的設計完整稿
【教材版本】
通用技術必修2《技術與設計2》(江蘇教育出版社)
【設計理念】
在明晰結構設計應考慮的主要因素的前提下,讓學生通過分組討論互相配合共同探索,完成簡易相片架的設計,并通過展示和評價,讓學生在“做中學”,培養學生的協作精神和探索究能力,提高學生的技術素養。
【教材分析】
1.知識結構分析:
簡單結構的設計是結構設計的基礎,也是技術設計的基礎。這一節內容是在學生明晰了結構設計應考慮的主要因素的前提下,以簡易相片架結構的多方案設計為案例,使學生進一步熟悉結構設計中應考慮的主要因素,讓學生學習如何進行結構設計,并能運用所學的有關結構的基本知識進行多方案的結構設計,加強學生對結構設計方法的體驗。
2.知識發生發展過程分析:
在介紹了結構設計應考慮的主要因素后,通過案例將理論知識和實際應用結合起來讓學生經歷完整的設計過程,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使學生從理論到實踐,再上升到理論的一個認識結構設計的反復過程。
3.知識學習意義分析:
通過簡易相片架的設計和制作,讓學生親歷結構設計的過程,把握結構設計應考慮的主要因素。
【學情分析】
1.原有認知發展分析:
結構無處不在,但結構設計往往涉及較復雜的數學、科學的知識和原理,而學生初次接觸結構設計,再加上知識有限,只能進行較簡單的結構設計。
2.原有知識結構分析:
學生對結構有了一定的了解,對結構的功能和分類、結構的穩定性也具有了一定的基礎,為本節課簡易相片架的設計制作奠定了基礎。
3.非認知因素分析:
學生對結構有了一定的了解,對結構的功能和分類、結構的穩定性也具有了一定的基礎,對簡易相片架的設計充滿了興趣和設想,在教師的指導下結合生活中的經驗會設計出較滿意的作品。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通過對簡易相片架的設計應考慮的因素的分析,能對簡單對象進行結構設計, 并繪制設計草圖和優化。
(2)通過對簡易相片架設計作品的展示和評價,使學生進一步熟悉和掌握結構設計中應考慮的主要因素,熟悉結構設計的一般思想和方法,并能夠在自己的設計中得到應用。
2.過程與方法:
學生通過“做中學”,以自己的親歷情境,親手操作,親身體驗和各小組代表的作品展示及答辯,讓學生在探討和辯論中明確設計的目標和要求,掌握設計應考慮的主要因素,并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問題的解決。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驗結構設計的樂趣,養成富于想象、敢于表現、勇于創新的個性品質及良好的合作交流態度;培養了學生應用技術原理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養成了積極、負責、安全使用技術的學習習慣和對通用技術課的學習興趣;樹立了學生的自信心,自豪感;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提高了學生的技術素養。
【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
對簡易相片架結構的設計和評價。
2.教學難點:
學習如何進行結構設計,并能運用所學的有關結構的基本知識進行多方案的結構設計。
【教學資源】
本節課的教學在通用技術專用教室完成。
器材和設備:多媒體投影、實物展臺、學生用計算器5個、畫圖工具 25套,上屆學生設計作品10個,獎品若干。
【教學方法】
探究法、小組研討法、辯論法。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備注
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有沒有自己很珍愛或者很珍貴照片?你們平時把這些很特別的照片放在哪兒?想不想將它裝在自己喜歡的相片架中放在床頭、掛在墻上……隨時可以看見?
一張相片就是一個故事。為了保存這些美好的瞬間,今天讓我們一起設計制作自己喜歡的簡易相片架,初步體驗簡單結構的設計,以簡易相片架為例來學習簡單結構的設計過程與方法。
聽講回憶并回答。
吸引學生導入新課。
1分鐘
二、簡易相片架的制作:
1.簡易相片架設計應考慮的因素:
讓學生思考并回答:
①結構設計應考慮的因素有哪些?
②你將要設計的簡易相片架的設計目標和要求是什么?應考慮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③還有沒有?
強調:設計是為了滿足人的需要的,設計是與實際生活相聯系的——要用人文的眼光看待設計。
2. 完成簡易相片架的設計:
(1)設計簡易相片架的要求:
①要求:
a、符合制作簡易相片架的設計目標及要求、應考慮的因素。
b、建議所用材料為同學們生活中的廢舊材料、或成本較低容易取得和容易加工的材料。(牙簽、線頭、用過的一次性杯子、考試用過的墊板、廢舊圓珠筆芯和筆桿、飲料瓶子、眼鏡盒、眼鏡架、筷子、圖片紙、雙面膠、釘子、三合板、包裝箱……)。
②顯創意、展風采:
a、 參加班級“簡單結構設計擂臺挑戰賽”。
每隊推選小組代表通過實物展臺用2分以內時間展示方案并講解方案的結構和設計思想(每超過30秒扣本組成績1分)。由評委評分和點評(不超過30秒),代表可補充或申辯;其他同學也可以提問,最后根據成績選出一、二、三等獎,并頒發榮譽證書和獎品。
注:紀律不好的隊、小組每被警告一次,扣本隊總分和小組成績1分。
b、有創意的設計作品將會被保存到通用技術教室優秀作品展柜和發布到我校校園網進行宣傳表揚。希望每組同學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設計出不同的方案。
(2)根據所學知識為設計簡易相片架作好準備。
①小組討論制作簡易相片架的設計目標及要求,應考慮那些方面的因素(可參照課本案例)。
②在相框和支架的設計上都要有創意,并畫出草圖,寫出簡單的說明。
(3)設計:
溫馨提示:
評分標準見附表。
3.簡易相片架的結構設計評價:
(1)成立評價委員會:
①成立評價委員會,六名評委,其中四名打分并點評,一位計算成績,一位黑板公布成績。(讓同學們公推,該同學評價要公平、公正。)
②頒發評委聘書。
③評委職責則:
a、運用所學知識公正的評價,并輪流對每組同學設計的作品進行點評。
b、統計評委統計出分數并黑板公布成績。
c、組織作品展示并答辯。
(2)評委開始組織評價:
1號隊派代表展示、2號隊準備——評委打分點評——2號隊派代表展示、1號隊準備、評委打分點評、統計評委計算成績并公布分數——1號隊派代表展示、2號隊準備、評委打分點評、統計評委計算成績并公布分數——2號隊派代表展示、1號隊準備、評委打分點評、統計評委計算成績并公布分數……
(3)組織頒獎。
(4)獲獎者感言:
隊長淺談活動感受。
思考并回答。
思考并回答。
小組討論分工設計。
學生繪制草圖繪制設計草圖,編寫簡單說明。學生研討思考交流并繪制草圖編寫簡要說明。
學生推選評委;評委就坐分工,并熟悉評價程序準備。
評委領取聘書。
兩隊隊長挑選隊員展示。每小組派代表展示作品并答辯;評委評價、計算分數并輪流點評。
評委宣布獲獎名單并頒獎。獲獎組別代表
上臺領取獲獎證書和獎品。
隊長發言。
鞏固結構設計應考慮的主要因素;引導學生要用人文的眼光看待設計,設計是為了滿足人的需要的,設計是與實際生活相聯系的。為馬上要進行的簡易相片架的結構設計做好知識鋪墊。
通過制作相片架的基本要求,讓學生設計出滿足需要、符合客觀條件、具有可行性、環保的作品。
通過目標激勵,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
通過顯創意、展風采讓同學們形成良好的評價取向。
通過根據所學知識為設計簡易相片架作好準備,讓學生有序的按照設計的步驟順利完成作品設計。體驗結構設計的樂趣,養成富于想象、敢于表現、勇于創新的個性品質及良好的合作交流態度。
學生在“做中學” ,培養學生的協作精神和探索究能力,提高學生的技術素養。
增加評委的榮譽感和責任感。讓評委和學生公正評價每一件作品,既是對知識的鞏固又是對知識和技能的升華。培養了學生應用技術原理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養成了積極、負責、安全使用技術的學習習慣;樹立學生的自信心,自豪感;培養學生通用技術課的學習興趣。
樹立學生的自信心,自豪感;培養學生通用技術課的學習興趣。
樹立學生的自信心,自豪感;培養學生通用技術課的學習興趣。
樹立學生的自信心,自豪感;培養學生通用技術課的學習興趣。
反應本節課的學生反饋,分享學生的喜悅,樹立學生的自信心,自豪感;培養學生通用技術課的學習興趣。
3分鐘
3分鐘
15分鐘
1分鐘
16分鐘
2分鐘
布置探究作業(p29):
探究:
在某些地震災區, 居民采用“木板夾心”結構筑墻建房,這種由當地農民創造出的結構能經受地震的考驗, 具有較好的抗震效果。請簡要說明這種結構的特點,并根據所學的有關結構與設計的知識,對這種結構設計進行分析。
教師:
同學們通過網絡找到木板夾心墻的圖片,再通過圖片分析其結構,用學過的知識研究其抗震原因。
聽講并記錄。
讓學生通過探究,鞏固知識,學會用結構設計的思想和方法解釋和解決生活中的現象和問題,加強理論與社會生活的聯系。
2分鐘
小結:
對獲獎作品及小組進行表揚,對未獲獎作品小組成功之處進行表揚和鼓勵;鼓勵同學們將自己設計的作品在課余優化完成,并準備下節課制作所需器材設備。
聽講并思考。
鼓勵學生、表揚學生,增加學生課的學習興趣和熱情,樹立自信心。
1分鐘
練習:
1.在作業本上畫出草圖,寫出簡單的說明。
2、3題思考練習。
學生記錄并思考。
鞏固知識。
1分鐘
板書:
二、簡易相片架的制作:
1.簡易相片架設計應考慮的因素:
2.完成簡易相片架的設計:
3.簡易相片架的結構設計評價:
“簡易相片架的結構設計擂臺挑戰賽”成績展示
隊別
1號隊
2號隊
組別及成績
1
2
3
4
5
6
總成績
附:
1.評價表:
簡易相片架的結構設計
班級:____________ 第_____組 組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項 目
個性化需要
功能
成本
強度
安全
穩定性
美觀
可行
環保
比重(滿分100分)
2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得 分
總 分
2.統計表:
班級:____________ 作品名稱:簡易相片架的結構設計
序號
組別
組員
總分
名次
1
2
3
4
5
6
7
8
3.聘書:
聘 書
在“簡易相片架的結構設計擂臺挑戰賽”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學被聘為“簡易相片架的結構設計擂臺挑戰賽”評委。
特發此證。
“擂臺挑戰賽”組委會
年 月 日
4.榮譽證書:
榮 譽 證
______同學:
在“簡易相片架的結構設計擂臺挑戰賽”中,你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參與設計的作品“簡易相片架”榮獲_____等獎。
特發此證。
“擂臺挑戰賽”組委會
年 月 日
______隊長:
在“簡易相片架的結構設計擂臺挑戰賽”中,你隊榮獲“冠軍”。
特發此證。
“擂臺挑戰賽”組委會
年 月 日
______隊長:
在“簡易相片架的結構設計擂臺挑戰賽”中,你隊榮獲“亞軍”。
特發此證。
“擂臺挑戰賽”組委會
年 月 日
班長在“簡易相片架的結構設計擂臺挑戰賽”中的職責
1.挑選六名評委:
按自然組分別調選三名,共六名評委,性格開朗,語言表達流利,能公正評判。
2.挑選兩名隊長:
能組織拉拉隊加油,活動結束要代表獲獎隊談獲獎感言。
注:自己可擔任評委或隊長
隊長在“簡易相片架的結構設計擂臺挑戰賽”中的職責
1. 學生開始設計時,隊長了解本隊各小組同學的設計進度與結果,安排挑戰組別的順序。
2. 在本隊成績公布后組織拉拉隊加油。
3. 領取本隊的冠軍或亞軍獎品。(小組獎,小組組長領取)
4. 活動結束要代表獲獎隊談獲獎感言。
比賽程序:
1號隊派代表展示、2號隊準備——評委打分點評——2號隊派代表展示、1號隊準備、評委打分點評、統計評委計算成績并公布分數——1號隊派代表展示、2號隊準備、評委打分點評、統計評委計算成績并公布分數——2號隊派代表展示、1號隊準備、評委打分點評、統計評委計算成績并公布分數……
評委在“簡易相片架的結構設計擂臺挑戰賽”中的職責
1.評價委員會共六名評委,其中四名打分并點評,一位計算成績,一位黑板公布成績。
2.四名打分評委運用所學知識公正的評價,并輪流對每組同學設計的作品進行點評。
3.統計評委統計出分數并黑板公布成績。
4.組織作品展示并答辯,展示程序如下:
1號隊派代表展示、2號隊準備——評委打分點評——2號隊派代表展示、1號隊準備、評委打分點評、統計評委計算成績并公布分數——1號隊派代表展示、2號隊準備、評委打分點評、統計評委計算成績并公布分數——2號隊派代表展示、1號隊準備、評委打分點評、統計評委計算成績并公布分數……
5.組織頒獎(按實際展示組數情況靈活劃分):
獎項劃分:
一等獎1組 榮譽證
二等獎1組 榮譽證
三等獎1組 榮譽證
鼓勵獎1組 榮譽證
按隊:
冠軍獎 中性筆
亞軍獎 圓珠筆
評委和隊長 日記本+圓珠筆
教學反思
本節通用技術課注重學生創造潛能的開發,加強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使學生的想象力、批判精神、邏輯思維能力都達到了新的水平。
本節課學生在民主、活躍、進取的學習氛圍中學習,輕松愉快,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創造欲望;培養了學生的探究能力和敢于創新、善于創造的精神和勇氣,從而使學生的創造潛能得到良好的引導和有效的開發,使學生的實踐能力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本節課將技術所蘊含的豐富的人文因素,自然地融入結構設計的教學之中,提升了學生的文化品位和人文素養。
班長在“簡易相片架的結構設計擂臺挑戰賽”中的職責
1.挑選六名評委:
按自然組分別調選三名,共六名評委,性格開朗,語言表達流利,能公正評判。
2.挑選兩名隊長:
能組織拉拉隊加油,活動結束要代表獲獎隊談獲獎感言。
注:自己可擔任評委或隊長
隊長在“簡易相片架的結構設計擂臺挑戰賽”中的職責
1. 學生開始設計時,隊長了解本隊各小組同學的設計進度與結果,安排挑戰組別的順序。
2. 在本隊成績公布后組織拉拉隊加油。
3. 領取本隊的冠軍或亞軍獎品。(小組獎,小組組長領取)
4. 活動結束要代表獲獎隊談獲獎感言。
比賽程序:
1號隊派代表展示、2號隊準備——評委打分點評——2號隊派代表展示、1號隊準備、評委打分點評、統計評委計算成績并公布分數——1號隊派代表展示、2號隊準備、評委打分點評、統計評委計算成績并公布分數——2號隊派代表展示、1號隊準備、評委打分點評、統計評委計算成績并公布分數……
評委在“簡易相片架的結構設計擂臺挑戰賽”中的職責
1.評價委員會共六名評委,其中四名打分并點評,一位計算成績,一位黑板公布成績。
2.四名打分評委運用所學知識公正的評價,并輪流對每組同學設計的作品進行點評。
3.統計評委統計出分數并黑板公布成績。
4.組織作品展示并答辯,展示程序如下:
1號隊派代表展示、2號隊準備——評委打分點評——2號隊派代表展示、1號隊準備、評委打分點評、統計評委計算成績并公布分數——1號隊派代表展示、2號隊準備、評委打分點評、統計評委計算成績并公布分數——2號隊派代表展示、1號隊準備、評委打分點評、統計評委計算成績并公布分數……
5.組織頒獎(按實際展示組數情況靈活劃分):
獎項劃分:
一等獎1組 榮譽證
二等獎1組 榮譽證
三等獎1組 榮譽證
鼓勵獎1組 榮譽證
按隊:
冠軍獎 中性筆
亞軍獎 圓珠筆
評委和隊長 日記本+圓珠筆
第一單元 結構與設計第三節 簡單結構的設計 篇3
查閱完整教學設計請點擊下載.doc
第一單元結構與設計
第三節簡單結構的設計
一、教學內容分析:
在明晰結構設計應考慮的主要因素的前提下 , 通過簡易相片架結構的多方案設計的案例 , 讓學生學習如何進行結構設計 , 并能運用所學的有關結構的基本知識進行多方案的結構設計。
課時安排:1課時。
二、教學對象分析:
1、教學內容分析:本小節的內容是前面內容的綜合應用。在介紹了結構設計應考慮的主要因素后通過案例將理論知識和實際應用結合起來讓學生經歷完整的設計過程,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
2、教學對象分析:學生對結構的一些基本知識已經有所了解,對主要因素的分析應該不存在困難。但是由于時間限制學生在高一的學習中沒有親自經歷設計,方案的構思等過程,所以對于自己進行結構方案的設計會存在一定的困難。
三、目標:
1.知識與技能:
(一)熟悉設計一個簡單結構應考慮的主要因素,并能夠在自己的設計中得到應用。
(二)通過簡易相片架的設計案例, 能對簡單對象進行結構設計, 并繪制設計圖紙, 做出模型或原型。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分析案例,充分讓學生參與討論,并要求學生進行一次簡單結構的設計。
3.情感態度價值觀:
體驗結構設計的樂趣,發現結構的創意所在,形成合作學習的習慣。
四、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確定一個簡單對像進行結構設計,并繪制設計圖樣,做出模型或原型。
2.教學難點:
確定一個簡單對像進行結構設計,并繪制設計圖樣,做出模型或原型。
五、教學概述:
教師在教學時,應引導學生用人文的眼光看待設計, 設計是為了滿足人們的需要的, 設計是與實際生活情景相聯系的。
采取以小組為單位的形式進行分工合作, 引導學生打開思路, 形成多種設計方案, 在多方案中進行選擇。方案設計完成后 ,制作出可以使用的原型。制作中, 要因地制宜地選擇方便易 得、容易加工的材料。 學生制作好的作品, 可以先由小組之間的學生互相評價并做出結論, 再由教師給予點評。每件作品都應附有一張意見表, 表中要記錄每位學生自己所完成的工作、同學和教師對作品的書面評價等, 以便存入學生的技術活動檔案袋。
六、教學策略:
教師在教學時,應引導學生用人文的眼光看待設計, 設計是為了滿足人們的需要的, 設計是與實際生活情景相聯系的。將前面的知識點與案例結合講解;將案例的設計過程步驟列出,有利于指導學生自己進行結構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