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母親最后的力量(來自無敵牛牛的小窩日志)
這5塊錢讓她少走了近40里地。但西華縣城到監(jiān)獄還有好一段路,攬活兒的摩托車開價10元。“貴得嚇人。”她嘟囔著。又開始悶頭往前走。
終于,在離監(jiān)獄不太遠的地方,兩個好心的姑娘用摩托車把她送到了目的地。從她家到監(jiān)獄大約110里地,她步行了足足有70里。
當趙巧云踉蹌著來到監(jiān)獄時,下午探監(jiān)的時間還沒到。她就坐在門口等。她似乎一輩子都在等這個兒子。他總是在外流浪,很少回家,一到春節(jié),她就苦苦地等他。她還記得自己吃的最后一餐肉,是去年春節(jié)年三十,跟大兒子一起包的餃子。
這回,她又等來了自己的兒子。當她被領進探視間,隔著雙層玻璃,她一眼就看到了她的彪兒。
不等開口,眼淚就順著滿是褶子的臉頰滾落下來。親屬和犯人只能通過玻璃兩邊的電話通話。她耳朵背,聽不清電話里說什么,只是一口一個“彪兒”地叫,邊喊邊比畫,急得哇哇大哭。
兒子知道母親走了近百里路看他,他號啕大哭。兒子緊緊地把臉和手貼在玻璃上,趙巧云就隔著玻璃,不停地摩挲著,一遍遍“摸”兒子。
但時間很快到了。按照規(guī)定,探監(jiān)不得超過半小時。又有規(guī)定,監(jiān)獄不能接收外面帶來的食物。于是趙巧云把身上所有的錢都留給兒子,自己又扛起那只裝著西瓜、饅頭和雞蛋的編織袋,走上了回家的路。
8年前,一場大雨摧毀了她住了30年的土夯的房屋,3間屋塌了一大半,她只能住到?jīng)]有窗子煙熏火燎的廚房。墻像熟透裂開了的老甜瓜,一下雨就漏。
她把空玉米棒子塞滿床底,因為那是屋里唯一不漏雨的地方,這些可都是做飯用的柴火。本應吊電燈的地方,吊著竹籃,籃子里裝著饅頭,那是唯一不跑老鼠的地方。
她習慣了黑暗。8年里她沒用過電燈,一只比鉛筆略粗的蠟燭能點上半個月。屋里最值錢的一筆財產(chǎn),要算是床頭一桶5升的大豆油,她已經(jīng)吃了8個月,還剩下小半桶。她沒有牙膏,沒有香皂,沒有抽屜,也沒有一件新衣服。家里來了外人,她甚至拿不出第二個小板凳,只能搬出一塊磚頭來讓客人坐。
因為感動,周口監(jiān)獄特批給趙巧云一個機會,讓她可以不再隔著冰冷的玻璃,而是面對面地看到兒子。
這次,他們緊緊貼著坐在一起。因為愧疚,兒子用手捧著臉哭。而做母親的則哽咽著:“為了你,我的眼淚都流干了,你要好好改造,可不能再做那事了。
“彪兒,我回去了,給你改名,要讓全村人叫你‘改凈’、‘改凈’。”風燭殘年的母親發(fā)誓般恨恨地說,“你要不改凈,我死都不會再看你一眼。
但其實她知道,下次也許她還會再走上百里地來看他,只要她還有力氣,只要永遠離開的那一天還沒有到來。
幼兒教育小編總結:第一個孩子都是父母心中的驕傲,即使他們犯了錯誤,可也依然是母親的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