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的寶寶難教育嗎
家長們總是在反應現在的孩子真是越來越難教育了,為什么家長又會這樣的感慨呢,對于家長們所說的這樣的問題應該怎樣幫助孩子解決這樣的問題呢。家長不再為教育孩子而感到煩惱。
易養型——積極陽光,仍需注意引導
圓圓從小在家長眼里就是一個很“懂事”的寶寶。剛上幼兒園時,許多小朋友不適應,圓圓則很快融入到新的環境中,即使不高興也很少哭鬧。游樂場里,她總能在老師的鼓勵和保護下勇敢攀爬,從不莽莽撞撞。經過悉心培養,圓圓逐漸養成按時起居,生活規律的好習慣。學習上遇到困難,她也不輕易放棄。
點評:圓圓的氣質屬于“易養型”,其生活習慣、精神狀態、適應能力等都表現適度,許多方面還表現出積極的態度。幼兒教育
建議:易養型的孩子相對讓人省心,不過,年輕父母不能因此采取“放任”的方式。父母的言傳身教和家庭融洽的氛圍對寶寶有很大影響。孩子“懂事”,父母更應鼓勵和培養其他方面的能力,使其均衡發展。
啟動緩慢型——內向安靜,潛質大可挖掘
莎莎剛上小學一年級,最近老師反映,莎莎的學習進度較慢,無法在規定時間完成作業,平時也不積極回答問題。如果她和別的同學鬧矛盾覺得委屈,就一個人呆在座位上生悶氣,什么活動都不參與。媽媽越聽越著急,回家后狠狠批評了莎莎,沒想到她的這種“不配合”愈演愈烈,甚至開始厭學。
點評:小莎莎屬于“啟動緩慢型”,退縮、適應慢,會生悶氣但很少發脾氣。
建議:孩子開始學習后,如果出現“入門慢”或“適應困難”怎么辦?
1.營造寬松的環境。雖然寶寶掌握新知識的速度較慢,但并不意味著學不好。家長要給孩子充分的時間,營造輕松、有趣的氛圍。如果沒有足夠的鼓勵,反倒批評指責,會加重寶寶退縮和消極情緒。幼兒網
2.因材施教、取長補短。啟動緩慢型寶寶在某些方面也可能潛藏著“天賦”。有的孩子對聲音敏感,可嘗試培養音樂才能;有的孩子對色彩敏感,可嘗試加強美術訓練。
難養型——堅韌不拔,也是可造之材
小康康從出生起就愛哭鬧,睡覺不準時,大便無規律,讓父母忙得“焦頭爛額”。隨著年齡增長,小康康的脾氣似乎越來越大,固執、難哄。有一次,媽媽要康康換新買的衣服,他哭著不肯穿,媽媽越哄、爸爸越罵,康康越“變本加厲”地哭鬧。
點評:康康是“難養型”孩子,生活規律性和適應能力較差,固執、任性。
建議:“難養”是相對的,家長應平靜、寬容些,找到與孩子氣質特點相適應的撫養方式。
1.不要只看孩子短處。孩子固執和堅持,說明他們有鍥而不舍的精神,可借此培養克服困難的勇氣。
2.家長需反省自身。寶寶發脾氣,有時難以避免、有些卻能找到原因。隨著年齡增長,家長應尊重孩子的感受。
3.采取“冷處理”的方法。切忌因寶寶哭鬧,就無條件地滿足他們的要求。應耐心等待寶寶冷靜下來。親子網
4.別輕易對孩子說“不”。如果寶寶哭鬧,可以找一些他們感興趣的事情轉移注意力,多陪孩子做游戲、講故事,激發積極的情緒,循序漸進培養生活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