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寶寶所具有的性格
現在,一般家庭經濟相對寬裕,能為孩子提供較好的生活條件。但是若教育不得法,容易出現一些不良的習慣。嚴格地說,行為習慣屬于德育的范疇,良好的行為習慣在人的一生中作用極為重要。”“習慣是人生中最好的引路人。”
那么,現代父母在教養子女的過程中,該如何培養子女的行為習慣呢?
孩子七歲以前是培養良好行為習慣的最佳時期。因為此時的孩子可算是“一張白紙”,隨你去畫最新最美的圖畫。正是由于此時的孩子處在教什么有什么的時期,此時打好良好行為習慣的基礎對孩子將來有事半功倍之效。
孩子從小應具備哪些良好的行為習慣呢?
學習習慣——讓孩子受益一生
為人父母者,在孩子幼年階段,不僅要注意孩子的早期教育,更要注意激發孩子愛學習、愛看書的興趣,這對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極為有益。據美國教育專家表明,如果在學前階段,孩子的學習能力沒有得到充分發展,孩子將來入學后很可能就會學習能力低下,學習興趣匱乏,跟不上學校學習的進度。那么在孩子嬰幼兒階段,家長應注意發展孩子的哪些能力呢?
第一階段:零至六周,身體接觸。這個階段的孩子需要身體的接觸,需要愛和溫暖。如果母親能在這個時候喂養母乳,對孩子笑、說話、唱歌,目光要有接觸,更能增加母子間的親密關系。
第二階段:六周至五個月,接觸環境。繼續給嬰兒愛和關心,經常擁抱。若嬰兒表現出不開心,照顧者要有回應。同時可以讓嬰兒趴在地上,借此練習抬頭及加強視覺能力。在嬰兒頭部左方距前大約十二寸處掛一個會轉動的風車,風車的小葉片涂上不同的顏色,風車轉動起來,可以幫助嬰兒集中注意力,學習用眼追蹤物件,對以后發展閱讀能力十分重要。
第三階段:五個月至兩歲,發展智力。多帶孩子接觸世界,并和孩子分享心得;幫助孩子社交,聯系其他孩子的父母,讓孩子在一起玩,也鼓勵其他孩子和成年人交談。這些訓練,肯定會為您的孩子以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有家長認為,培養孩子看書的習慣至少要從孩子認字開始。其實不必如此教條——現代父母講究的是在孩子幼兒時期開始慢慢培養孩子的學習意識和學習習慣,由媽媽帶著“讀”書——媽媽抱著他一起翻看圖書,同時講述書中的故事,使孩子在聽的同時,領悟讀書的樂趣。據專家介紹,這項活動可早至從孩子一歲前開始。
另外隨著孩子漸漸長大,還可以每天固定一個時間(當然,時間由短到長,考慮到孩子的生理特點),由爸爸或媽媽陪孩子一起看書、講書,還可以在孩子提出問題時,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咱們去書里找答案”、“咱們看看書上怎么說”,讓孩子產生對書的濃烈興趣,使讀書成為孩子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總之,幼兒時期培養孩子愛讀書的習慣,讓幼兒能通過點滴培養、訓練,養成愛讀書、愛學習的好習慣,這對孩子一生都會有影響。
衛生習慣--身心健康的重要一環
現代家庭對子女衛生習慣的培養重在兩個方面,一是健康的飲食習慣,一是良好的作息習慣。5歲的莉莉是個胖胖的小姑娘,她食欲很好,可喜歡吃的除了零食就是洋快餐。可前不久幼兒園體檢,莉莉竟然血色素偏低,是營養不良造成的貧血!現代家庭中孩子養得嬌,往往是孩子喜歡吃什么就買什么,殊不知這對孩子的生長發育并無好處。應該注意讓孩子從嬰幼兒階段養成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按時進餐,不暴飲暴餐,少吃零食,不偏食。尤其是要注意從小培養孩子健康的飲食觀,讓孩子從小形成飲食有節、均衡營養的好習慣。良好的飲食習慣,將伴隨孩子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