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寶寶鍛煉手指動作(親子教育指導)
前言:多讓寶寶們鍛煉鍛煉肢體,不僅可以很好的幫助寶寶提高手指的靈活性, 并且還有利于寶寶智力的開發,以下就讓我們通過一個小實例來具體的看下家人是如何對小朵朵做出手指動作的練習吧!
“朵朵,把你的小熊拿給爺爺,好嗎?”奶奶指著床頭邊的玩具小棕熊,再指指方爸爸,吩咐著床上玩的朵朵。
“老頭子,你覺得咱孫女能完成這個任務嗎?”
“我看行!”
老倆口一邊說一邊觀察朵朵的反應,剛開始,朵朵還不在意,一會就經不住奶奶的一再提醒,開始爬向目的地,把小熊抓過來以后,看著奶奶笑,嘴里嘰里咕嚕說著大家聽不懂的話。奶奶再次吩咐:“寶貝,把小熊拿給爺爺玩玩啊!”這回朵朵領悟了,一只手拽著小熊徑直爬向爺爺,到了爺爺跟前,她坐起來,把小熊遞了出去。
朵朵成功完成任務,老倆口給她鼓掌祝賀,朵朵很開心。 (插入手指動作訓練)
7個月后,寶寶手的動作明顯地靈巧了,手指動作更加精細,可熟練地抓起很多小物品,可以輕松的操作一些玩具來自我娛樂。我們知道動手對于大腦發展有促進作用,所以給寶寶進行相應的手指動作訓練,是很有必要的。
手指動作發展過程
小兒手部精細動作的發展遵循了從混濁到分化,從無意識到有意識的發展規律,基本形成了這樣的規律:從本能的抓握~有意識的滿把抓握~拇食指以及拇食中指的協調抓握~抓放可逆~雙手協調。
下面以拿一個立方體為例,講7~9個月寶寶手指動作的發展過程,可以看出寶寶手指動作的逐漸精細。
寶寶約7個月大時,手指的力量已能克服重力作用,能拿起立方體。抓握時,嬰兒表現出初步的“對指”能力,即抓握過程中拇指與其他四指相對(指腹相對)、保持平行并同時用勁。
寶寶8個月以后,抓握過程中,手在立方體一側放下,拇指接觸立方體的一個平面,食指、中指接觸與拇指所在立方體的平面平行的另一個平面,然后在3個手指的共同“努力”下可以抓起小正方體。
寶寶到了9個月之后,抓握時,拇指與食指相對,僅用這兩個手指就可以抓起立方體。
幫寶寶進行手指動作訓練
捏物訓練。可讓寶寶開始學習捏取一些小的物品,如爆米花、小糖豆等。剛開始學的時候,需要大人的示范。可給一個小口徑的塑料瓶,引導寶寶把小糖豆放入瓶內再倒出來,再放進去,來回玩耍。大人應觀察寶寶能否用拇食指分工拿起爆米花、小糖豆等小物品并能自如地放下。如果動作還比較生硬,不夠協調,就應多給寶寶做這類練習。訓練到后來,很多寶寶可以把小糖豆撿拾起來喂到自己的嘴里。
拔高訓練。寶寶能準確抓握之后,可給他一些積木、套碗、套塔等玩具進行手指動作的拔高訓練。
協調連貫性訓練。讓寶寶抓住一個再抓一個,也可給寶寶同一手上送兩次玩具,讓他學會將玩具傳遞到另一手上再取第二個玩具。這樣,寶寶的手指動作的連續性和協調性可得到很好的鍛煉。
擊打訓練。可指導寶寶對擊手里的兩個玩具,如對擊積木、小套碗等。大人要給寶寶做好示范以吸引并讓其主動喜歡模仿。可先拿同樣的兩塊積木或套碗,一手一塊,有節奏地擊打給寶寶看;也可以配合語言動作,讓他學著模仿敲擊。反復多次訓練,寶寶自然會受其感染,拿上玩具就會不由自主地擊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