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A綜合輔導:2007年注冊會計張志鳳講義1
第一章 總論
第一節 會計概述
第二節 財務報告的目標
一、財務報告目標的重要作用
二、財務報告目標的內容
財務報告使用者主要包括投資者、債權人、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和社會公眾等。
財務會計報告的目標是向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提供與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等有關的會計信息,反映企業管理層受托責任履行情況,有助于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作出
經濟決策,
第三節 會計基本假設與會計基礎
一、會計基本假設
(一)會計主體
會計主體,是指企業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的空間范圍。
會計主體不同于法律主體。一般來說,法律主體就是會計主體,但會計主體不一定是法律主體。
會計主體界定了會計核算的空間范圍。
(二)持續經營
持續經營,是指在可以預見的將來,企業將會按當前的規模和狀態繼續經營下去,不會停業,也不會大規模削減業務。
在持續經營假設下,企業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應當以持續經營為前提。明確這一基本假設,就意味著會計主體將按照既定用途使用資產,按照既定的合約條件清償債務,會計人
員就可以在此基礎上選擇會計政策和估計方法。
(三)會計分期
會計分期,是指將一個企業持續經營的生產經營活動期間劃分為若干連續的、長短相同的期間。
在會計分期假設下,會計核算應劃分會計期間,分期結算賬目和編制財務報告。
會計期間分為年度和中期。年度和中期均按公歷起訖日期確定。中期是指短于一個完整的會計年度的報告期間。
(四)貨幣計量
貨幣計量,是指會計主體在財務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時以貨幣計量,反映會計主體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
以貨幣計量為假設,可以全面反映企業的各項生產經營活動和有關交易、事項。但是,統一采用貨幣計量也有缺陷,例如,某些影響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因素,如企業經營
戰略、研發能力、市場競爭力等,往往難以用貨幣來計量,但這些信息對于使用者決策也很重要,為此,企業可以在財務報告中補充披露有關非財務信息來彌補上述缺陷。
二、會計基礎
企業會計的確認、計量和報告應當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