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家書演講稿優秀(精選3篇)
安全家書演講稿優秀 篇1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領導,各位朋友:
大家好!
能參加這次演講比賽,我感到十分榮幸。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農家書屋,幸福港灣》。
四年前春節我回到農村老家去過年,真讓我掃興。你們知道為什么嗎?因為老家沒有過年的那種熱鬧氣氛,人很少,冷冷清清的,在家過年的多數是“三八六一九九”部隊(即婦女、兒童、老人),使人感覺有些凄涼。其它人都到哪里去了呢?你們知道嗎?他們到城里打工去了!他們又為什么忍心離鄉背井,“拋家棄子”呢?原因很簡單:打工賺錢過幸福生活唄!那,他們真的幸福生活嗎?我們就來看看吧!他們中有一部分人干得很出色,確實過得很幸福,但還有相當部分人沒知識沒技術,處處碰壁,干的是粗活、重活和累活,掙錢又不多,正如歌謠唱的一樣“面對車流和高樓,去呀去尋找,想要的幸福真難求”,這幸福嗎?當然不幸福!留守在家的人們又怎么樣呢?他們的生活是“扛上鋤頭到田間,臉朝黃土背朝天;天一黑門一拴,睡我覺打我鼾”,“種糧為糊口,喂牛為耕田,喂豬為過年,養雞換鹽錢”,這幸福嗎?仍然不幸福!為什么會這樣?因為農村人文化低、缺技術、觀念落后!農村人怎么才能過上幸福生活呢?只有多讀書、學文化、學技術!可能有人要問:“農村那落后,有地方能讀書嗎?”“有,農家書屋!”中央作出建設農村書屋的英明決策后,農家書屋猶如“突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迅速在中國廣大農村涌現,已成為我們農家人幸福的港灣!
農家書屋真的是幸福的港灣嗎?看看你們很多人的表情,有點不相信!真的不信嗎?那就請看:寬敞明亮書屋里,幾千冊書擺放整齊,里面擠滿了人,從十來歲的小朋友到五六十歲的大叔,無一不是來讀書借書的!小朋友那一雙雙天真無邪、渴望知識的眼睛,正在探尋世界的十萬個為什么、感受堅強不屈的丑小鴨……大叔大嬸們用那雙粗糙而勤勞的手棒著的,不正是他們所需要的養兔、養豬、種梨子的技術書嗎?在他們那燦爛而幸福的笑容中,難道你沒有感受到魚肥瓜甜、豬肥羊壯嗎?還不信嗎?請再看:在酒館里喝酒的人、茶館里打麻將的人、院壩里說東道西的人、寺廟里信神信鬼的人和網吧里沉迷的小朋友,是不是比以前少多了,他們到哪里去了?到自身的“家”——農家書屋里去了!還不信?請聽:“農家書屋真不賴,富了口袋富腦袋……”“不打麻將不亂串,有空就到書屋來……”聽見這些流傳的歌謠,總該相信農家書屋是幸福的港灣了吧!
可能有人又要問:“這“港灣”真有這么大的魅力嗎?”我的回答是:“有!”請看:那一顆顆長期困在山溝里窄小而枯萎的心、從都市回來帶傷而疲憊的。心,正從書屋的一本本名著里,穿越時空,與古今中外先哲名人進行著心靈的交流;這顆顆心,猶如茫茫大海中一條條疲憊船兒駛進了寧靜而幸福的港灣,闖進了一個比現實世界更為精彩的精神世界!他們的世界在這里變大、精神在這里怡悅、情趣在這里升華、信念在這里堅定!這是何等的幸福港灣啊!請又看:那些不信科學只信命運、不求創新只安現狀、不信市場只求自足、不信法律耍蠻耍橫的`頑固觀念,被停泊在這“港灣”的破冰船——法律書、市場信息書和科普書慢慢破除;在這里,農家人的主體意識在加強、觀念在更新、視野在開擴,這是多么快樂而幸福的港灣啊!請再看:在都市中處處碰壁后回來的人,一輩子都在這塊土里辛苦而酸楚的人、一次又一次創業受挫的人,他們帶上無助而迷茫的心停泊進了這個“港灣”,在這些種植、養殖和實用技術書里,找回了自信、練就了本領、點燃了希望,這是多么幸福的“休整”、“加油”啊!在這個幸福的港灣里,一個個創業神話在這里醞釀,梨子園、櫻桃園、楊梅園、蔬菜基地、肉兔基地……美好藍圖逐漸實現;這些獲得充足動力的“船兒”,裝上“生態渝北”、“文明渝北”、“森林重慶”、“平安重慶”、“社會主義新農村”以及“和諧社會”起錨長鳴。
“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陽正晴”。最后祝愿從農家書屋起錨的“船兒”,乘風破浪渡滄海,駛向幸福的彼岸!
謝謝大家!
安全家書演講稿優秀 篇2
親愛的朋友們:
如果現在用一塊布蒙住你的眼睛,把你帶到一個陌生的地方,拆開布后映入你眼簾的是一間寬敞的屋子,一列列整齊的書架,一排排豐富的書籍,我猜,你的腦海里跳出的第一個字眼兒一定是它——圖書館。
是啊,曾幾何時,圖書館這個神圣的場所似乎只是知識分子和莘莘學子踏入的地方。從古至今,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只會和土地打交道。有誰會想到,卷著褲腿兒的農民也能走進這智慧的殿堂,遨游在這知識的海洋里。
去年,由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等部委共同發起實施了“農家書屋“工程,這個活動猶如浩蕩春風吹遍大江南北,飛向了貧瘠的農村,走進了普通農家,貼近了億萬農民。如今,農民在家門口就有了屬于自身的圖書室,他們去借書、看書,學習知識文化,查找資料,借鑒致富經驗,已不再是奢望,更不是夢想,而是一種實實在在的現實。
“要富口袋,先富腦袋。“這句話正流行在大營街農民的口中。究其原因,這故事還得從大營街師旗村60多歲的老朱身上說起。前些年,老朱在自身承包的土地上種了油菜,按照傳統的“缺水灌水、有草除草、生蟲制蟲、少肥加肥“常規方法管理,結果不是產量低就是質量差。老朱思來想去也弄不清楚是什么原因。前年,愛好讀書的老朱來到村里辦的“農家書屋“,一個偶然的機會,他找到了對口的《種油料作物必讀》一書。經過反復認真研讀后,老朱茅塞頓開,找到了油菜欠收的原因:灌水不恰當,施肥不合理。去年,老朱摒棄了傳統的管理方法,嚴格按書上講的油菜各個生長時期的水肥管理。嘿,沒想到,到收割時,油菜質量從原來的二級提升到一級,創下了高產記錄。嘗到甜頭的老朱切實體會到科學技術對農業生產的重要性,喜不自禁的寫了《科學技術幫我解決了生產難題》一篇小文章,獲得了國家新聞出版總署“農家書屋征文活動“三等獎,電視臺多次采訪老朱,他連連說:“咱們農民要富口袋,還是得先富腦袋。“
老朱這事兒一傳開,一時間,在大營街的農民群眾中掀起了一股“讀書熱“。從前的“科技盲“變成了“讀書郎“,紛紛投身到各村的“農家書屋“取經致富,“農家書屋“門庭若市,成了老百姓的第二個“家“。杯湖村60多歲的李大爺,腳患關節炎,疼起來撕心裂肺。自從“農家書屋“辦起來后,他便成了那兒的.常客,什么《健康快樂100歲》、《健康在你手中》、《家庭醫生》等等書刊,讓李大爺學到了很多保健知識。他按照書上教的方法做了一些適當的保健,現在關節炎不常犯了,身子也硬朗多了,還常給鄰居的老年人講家庭保健知識,街坊們見了他都親切地叫他“家庭醫生“。赤馬村養豬戶史長庚通過“農家書屋“學習了先進科學的豬崽養殖方法,去年豬瘟泛濫,他及時采取措施,成功地避免了一萬多元的虧損;趙桅村的張小三在“農家書屋“讀了《農民一定要知道的365個法律常識》,成功地通過法律途徑為弟弟向用工單討到了工傷賠款……
其實,在我們身邊,這一個個因“農家書屋“而發生的故事不勝枚舉。農家書屋,這一座智慧的殿堂、思想的森林、文明的沃野,它包羅萬象,藏珍蘊奇,讓農民們領略到了“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千盅粟“。我們農民的視野因農家書屋而遼闊,我們農民的智慧因農家書屋而充實,我們農民的生活因農家書屋而精彩!
一位位農民朋友,邁開腳步踏進農家書屋,伸出雙手翻開一頁頁書刊,睜大雙眼探索這無限的知識的海洋,讓生活插上科學與智慧的翅膀,飛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安全家書演講稿優秀 篇3
安全是一個永恒的主題,它是人類最重要、最基本的要求,安全生產既是人們生命健康的保障,也是企業生存與發展的基礎,更是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的前提條件。
在市場經濟大潮中,請問您需要什么?金錢、美女,還是名與利,讓我回答,我就說:我最需要“安全”。
“工作時注意安全”,這是妻兒對我的叮嚀,父母總是臨行時語重心長的囑咐“一定要很注意安全”,“安全責任重于泰山”這是我們每天上班所格守的信念。在人生的旅途上,安全伴我同行,從我們一出生,到蹣跚學步,到離開母親的挽扶搖搖晃晃的行走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會摔倒,可能會走不完風風雨雨,更不可能到達人生輝煌的頂峰。每起事故都滲透悲徹和痛楚。面對突如其來的事故,生命顯得那么不堪一擊,一切的美好都在剎那間化為烏有。一幕幕白發人送黑發人,妻兒撕心裂肺的呼喊,應該讓我們警醒“安全第一”的重要性。安全知識的淡薄,總是讓我們看到、聽到一幕幕血的教訓,“前車之鑒、后車之師”安全工作只有起點沒有終點。安全的良好秩序,是我們企業發展,職工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最集中的體現,不懂得“安全第一”的人,是不會平安生存在世界上的,只有安全才會有收獲,有幸福。高高興興上班來,平平安安回家去“是我們的心愿。朋友們,為創造我們公司的輝煌,讓我們一起記住,安全警鐘長鳴,安全伴我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