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國旗下的心理教育演講稿(通用3篇)
小學國旗下的心理教育演講稿 篇1
老師們、同學們:早上好!
今天,我在國旗下講話的主題是“做個心理健康的孩子”。同學們,我們小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在學習中獲得智慧和能力,并將學得的智慧和能力用于進一步的學習中。然而有些同學,對自己的要求過高,一心想成為全班第一,總是對自己不滿意;而有些同學卻不想有所作為,對自己沒有信心,甘于落后。這種過于強烈和甘于落后的表現都不能算是健康的心態。因而我們要調整心態,學會在學習中獲得自我滿足,從而不斷增強自信心。另外,良好的心態,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心理健康的同學樂于與人交往,在學校與老師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與同學形成良好的同伴關系;在家里與父母形成良好親子關系。可是,有些同學卻喜歡獨來獨往,把自己封閉起來,這可不行,要知道良好的人際關系就如同我們賴以生存的土壤一樣,沒有他們,我們何以滋養?何以成長?
親愛的同學們,愿我們每個人盡可能地了解自己,接受自己,接納自己的不足和缺點,并努力謀求自己的最佳發展!
愿每位同學都能做個心理健康的小學生,享受美好精彩的人生
謝謝大家!
小學國旗下的心理教育演講稿 篇2
敬愛的老師、同學們:大家好!
我是四年級五班的邱璇,今天學校舉行升國旗儀式,當五星紅旗冉冉升起,我為無數先烈用鮮血為我們換來了今天的幸福生活而激動,為我們生在這樣一個和平幸福的年代而自豪,我們沒有理由不珍惜時代賦予我們的一切,因為祖國的未來需要我們來建設,國家和民族的強大、振興需要我們一代接一代人不懈的努力。要實現這一切就需要我們現在從點點滴滴做起,牢記“八榮八恥”,養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樹立遠大的理想。現在我們正處在一個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如果同學們不正確對待,將會影響我們今后學習和生活,現在就我自身的體會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怎樣才能有一個健康向上的心理,希望同學們共同探討學習。
做為學生,學習是我們的首要任務,但智力發展良好的學生并不一定擁有健康的心理,一個心理健康的小學生應該是樂于上學,把學習當成是一件另人高興的事情,輕松愉快;對學習內容往往抱有濃厚的興趣,勇于克服學習上遇到的困難,學習效益和積極性都很高。而在日常生活中有獨自思考和獨立生活的能力,不會什么事情都要依靠身邊的人,適應學校和家庭的生活不會混為一談。在學校里尊師愛友,在校外尊老愛幼,把助人為樂做為一種美德。能把自己融入到集體生活中去,用同學守則來規范約束自己,使自己的行為符合學校和社會的要求。有的同學喜歡以自我為中心,往往為雞毛蒜皮的事情大發脾氣,那樣只會把自己孤立起來,與周圍的同學格格不入,這樣就不對了;應該遇到疑難問題多請教老師和家長,和同學一起商討、互幫互助,這樣什么問題都解決了。
電視上曾經報道過這樣的一個故事。一名平時比較淘氣并且脾氣倔強的學生在美術課時,因為同桌的同學不愿借給他水彩筆,便非常生氣,于是就用剪刀去剪這名同學的耳朵,幸好美術老師及時發先制止了他,還對他進行了嚴厲的批評。同學們以為事情就這么結束了,當老師準備上課時,卻發生了讓大家意想不到的事情,這位同學站在自己的座位上痛苦流泣,并猛扇自己的耳光。這些都體現這位同學受不了挫折,經不起打擊,心理上存在異常。大家說這是一個心理健康的小學生行為嗎?
近年來,隨著社會的發展,在我們少年兒童中出現的問題越來越多。最近有一篇新聞報道說:“原來一位成績非常優秀的男同學經不住網絡的誘惑,沉迷于網絡上的大型游戲,漸漸他的學習成績下降了,有的時候甚至為了上網而逃學。這位男同學的智力雖然非常的健康,但他的社會適應和行為卻非常差,我們大家試想一下,如果這位同學哪一天不能上網了,很有可能會走上一條不歸的犯罪之路,那么他的前途也將是一片黑暗,將來還很有可能給社會帶來危患。
聯系到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學校是我們生活和學習的搖籃,也是我們成長的地方,但很多同學對這來之不易的、明亮、整潔、花園式的學校不但不珍惜,還肆意的毀壞、踐踏,這些不是一個心理健康的小學生的所作所為。學校、家庭、社會不但是培養我們小學生具備良好心理素質的地方,而已是確保我們健康成長的場所,使我們的人格、思想得到和諧的發展,為適應未來的社會在能力上和心理作好準備。所以我們從小就要養成良好的心理素質,使身心能夠健康的發展,做一個有文化、有理想、有道德、有紀律,全面發展的學生,為我們的將來和祖國的未來畫上美麗的藍圖。同學們!相信我們,我們一定能行!
小學國旗下的心理教育演講稿 篇3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歷數古今中外一切有大建樹者,無一不惜時如金。古書《淮南子》有云:"圣人不貴尺之璧,而重寸之陰。"漢樂府《長歌行》有這樣的詩句:"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晉朝陶淵明也有惜時詩:"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唐末王貞白《白鹿洞》詩中更有 "一寸光陰一寸金"的妙喻。法國作家巴爾扎克把時間比作資本。德國詩人歌德把時間看成是自己的財產。魯迅先生對時間的認識更深刻。他說:"時間就是生命。無端地空耗別人的時間,其實無異于謀財害命。"法拉第中年以后,為了節省時間,把整個身心都用在科學創造上,嚴格控制自己,拒絕參加一切與科學無關的活動,甚至辭去皇家學院主席的職務。居里夫人為了不使來訪者拖延拜訪的時間,會客室里從來不放坐椅。76歲的愛因斯坦病倒了,有位老朋友問他想要什么東西,他說,我只希望還有若干小時的時間,讓我把一些稿子整理好。
當代青少年多數都很羨慕美國、日本富裕的生活及其轎車、電器,然而,你知道他們是多么珍惜時間嗎?早在200多年前美國還沒獨立的時候,美國啟蒙運動的開創者、科學家、實業家和獨立運動的領導人之一富蘭克林就在他編撰的《致富之路》一書中收入了兩句在美國流傳甚廣、擲地有聲的格言:"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金錢"。20世紀90年代初,中國遼寧青年參觀團在日本出席一個會議,出國前團長準備了厚厚一疊發言稿,可是屆時日方官員遞上的會序表卻寫著:"中方發言時間:10點17分20秒至18分20秒。"發言時間僅為一分鐘。這在那些"一杯茶水一支煙,一張報紙看半天"的人看來,似乎不可思議,而在日本卻是極為平常的。日本從工人到學者,時間觀念都非常強。他們考核崗位工人稱不稱職的基本標準就是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單位時間的勞動量,時間一般精確到秒。
時光匆匆,歲月無情, 我上了小學五年級,轉眼五年多就過去了。在這五年歲月里,我從一個少不更事的小女孩變成了一個能夠獨立思考、積極進取的班干部,從一個貪玩的孩子變成了一個勤學好問、力求上進的好學生。更主要的是,在時間的匆匆流逝中,我對我們學校的感情更深了,更濃了。再有一年多,我們就要小學畢業,離開學校了,這怎么可能不讓我留戀啊!
我們的校園美麗、和諧。當早晨第一縷陽光悄悄撒落大地,降臨校園時,我常常伴隨耳邊吹過的陣陣微風,盡情地享受難于形容的愜意,舒心地背誦英語單詞,快樂地吟唱詩詞美文。在優美的環境里,校園里的一切顯得那么明快,而我的記憶力更是出奇的好。那種收獲知識時的喜悅,更成為一種激勵我進取的力量。被陽光照得閃亮的窗里,傳來瑯瑯的讀書聲,多么像一組組跳躍的音符,奏出了我們跨世紀一代的心聲。勤奮博學、進取爭先,成為我們希望小學每一個學生的追求。
我們的學校是一個歡樂、幸福的大家庭。而且學校領導和老師們給予了我們親人般的.關懷、愛護,同學之間親如兄弟姐妹,這一切都感動著我,溫暖著我,使我對學校產生了一份特殊的濃濃的感情。
我的家鄉尚志,一個美麗的地方。雖然不大,但是也算得上是;巴山半水分半田了!我的家鄉尚志一年四季都美得很。家鄉給予了我溫暖,并養育了我們大家。為了家鄉也一定要勤奮學習,成為國家棟梁,為家鄉爭光!
我的發言完畢,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