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文明懂禮貌國旗下演講稿(精選3篇)
講文明懂禮貌國旗下演講稿 篇1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讓我們做講文明,懂禮貌的好少年》
同學們,我們的國家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素有禮儀之邦的美譽,“您好” 、“再見” 、 “謝謝” 、“對不起” 、 “請”、 “不客氣”這些謙遜禮讓的文明語言成了我們的日常生活習慣用語。當你問候別人時,應該先稱呼;當你給別人造成困擾時,應該先道歉;當你得到幫助時,你應該道謝;當你見到老師要問好;當你用餐時,要注意餐桌禮儀……
其實,在我們日常生活中,講文明講禮貌,多使用禮貌用語往往是消除誤解,緩和矛盾的良方。
古人云:“言為心聲”。的確,語言能體現出一個人的思想品德和道德修養水平。當我走在馬路上,看到有序的車輛行人,我看到了文明;當我踏入校園,看到我們的同學向老師問候,我看到了文明;當我們的同學上下樓梯靠右行,我看到了文明……。我們從小接受社會文明禮儀的教育,然而,在我們身邊,很多同學可以滔滔不絕地大談文明禮儀,可是校園中有的同學之間相互稱唿綽號;見到老師繞道行走;上課不遵守課堂紀律;不講究個人衛生;隨處丟棄垃圾;聽著某些同學口中吐出的臟話,怎能不教人痛心疾首呢!難道我們都是“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人”么?同學們,文明是尊重別人,更是尊重自己。文明是一種無與倫比的美!我們每個人沒有辦法選擇外表的美和丑,但我們能選擇文明!文明禮貌的用語會使我們的心靈更美、更純潔!
同學們!我們是花朵,我們是幼苗,我們是中華民族的希望!“少年強則國家強”,讓那些不文明語言和行為遠離我們,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吧!讓文明之花開遍我們的校園,開遍我們的祖國大地!
講文明懂禮貌國旗下演講稿 篇2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早上好!
中國是個文明的古國,具有禮儀之邦的美稱,具有五千年的傳統美德。大家都知道古時《孔子尊師》、《孔融讓梨》、《程門立雪》、《負荊請罪》等故事,是這些故事影響著后人,陶冶著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譜寫了文明禮儀無數的新篇章。
就說今年的中秋節那天,無論是車站還是大街,都是人山人海。人們個個不是提著一盒盒的月餅,就是背著沉重的包袱,行色匆匆地趕著回家與家人團聚。不顧路途有多遙遠,也不顧交通有多阻塞,心中只有一個念頭:今天一定要回到家!
中秋節那天我好不容易上了車,車上擠得滿滿的,真是水泄不通。我的腳本身有關節炎,長時間站著就會更加地疼,正在我難受之際,旁邊竟然有一個小伙子主動而熱情地讓座給我,使我非常感動。按理說這個小伙子完全可以不這么做的,因為我不屬于讓座的對象,加上他也不知道我的腳痛。
十月七日我到河源汽車站乘車返校,見乘客們都排著隊在售票處買票,然后有序的檢票上車。廣播員時時提醒著乘客乘坐的方向、時間。每條線路的服務員都關切地向乘客指引,有乘客誤時未上車,服務員就幫著辦理改票手續,還要清點車上的人數是否正確,確保每個乘客上車之后司機才開車,上車了還溫馨提示大家系好安全帶。
上述中讓我們知道文明禮儀是對他人的尊重、謙讓、關愛和責任。然而在中秋節的那天我又看到另一種現象。比如在樟木頭汽車站,汽車一來一些人就不要命地擠著上車,全然不顧保安和服務員的勸阻,更不顧及他人的生命危險,將排隊幾次的乘客都擠在外面。誰的力氣大誰就能上車,想想那些老弱病殘者又如何上車呢?與上述相比之下,這又是什么呢?這是一種野蠻的行為。樟木頭這么大個汽車站,居然沒有一個比較規范的售票廳,也沒有一個候車室。乘客上車都不是按買票檢票的'程序而進行,搞得一團糟。這又是什么呢?這是工作人員對社會和對工作的不負責。
不僅如此,公共場所一些人隨地吐痰,隨手丟垃圾。大街上一些人光著膀子或者穿著拖鞋。個別家庭虐待老人和小孩。學校里一些同學見了老師不行禮,視為陌路人;吃飯時打飯不排隊,飯后不將自己餐位上的殘渣清理掉;在別人午休時大聲喧嘩,走路劈劈啪啪,來到教室弄得桌椅嘎吱嘎吱響;還有一些同學校服不干凈,身上有異味等等,這些都是不文明不禮貌的行為。
孔子說:“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守。”文明禮儀體現一個人的修養素質,也體現一個國家素質,更關系到一個人的前途和一個國家的未來。那我們又該如何做到文明禮儀呢?從自我做起,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平時自覺遵守社會公德,對社會盡一份責任,對他人多一份關愛。邀請別人時說:“請…”踩到別人說聲:“對不起!”答應別人的事要努力做到。別人發言要耐心傾聽,不插嘴。接待他人時穿戴要整齊,不怠慢等。只要我們每個人都去自覺履行,相信頭上的天空會更藍,祖國大地會更加美麗!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講文明懂禮貌國旗下演講稿 篇3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安全,一個耳熟能詳的詞,看似簡單,但要時刻注意。一點小細節,讓它能奪走人的生命,然后你就不會后悔了。“人只活一次!”
這句話經常在我們耳邊響起。我們注意到了嗎?
“紅燈停綠燈走”,這是基本的交通規則,多少人能做到?好像50米外的路口有紅綠燈,有些人貪圖方便,懶得去。也許車禍就發生在那一刻,就是“因小失大”!
這是一件愚蠢的事。就拿我身邊的例子來說:我上學,上學經過一條大馬路,50米外就是一個路口的紅綠燈。有一天放學,我和媽媽貪圖方便,不坐紅綠燈。但是因為是下班后,人很多,所以我們等了15分鐘才過馬路。如果那天走紅綠燈,幾分鐘就能過去。從那以后,我們吸取了教訓,所以以后改成了紅綠燈。這樣可以節省時間,遵守交通規則,同時減少事故發生的幾率。這是三殺!
還有一次,奶奶和我一起過馬路。當時是紅燈,但是沒有車,奶奶就把我拖過去了。我立刻反應過來,把奶奶接了回去。我告訴了她很多真相。最后奶奶意識到自己錯了,答應改正。
其實讓交通安全很簡單,但是一不小心就麻煩了。
安全靠大家,文明出行,大家都能做到!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