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教師節慶祝大會上的講話
三是城市建設日新月異。20年來我市的城市面貌翻天覆地、渙然一新。先后開通了四條外環路,拉起了中等城市框架;積極實施市區“北擴東移”戰略,規劃建設了25平方公里的經濟技術開發區,先后投資2億多元用于開發區基礎設施建設,實現了“八通一平”,吸引入區項目90多個,總投資80多億元,并初步規劃了東城項目區,以充分接受1小時青島經濟圈輻射。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拓寬改造了和平街、興華路、西郊街,打通了一批斷頭路,東關大街拓寬改造工程正在加緊施工;中國陸海鐵路大通道膠新鐵路諸城段建成通車,青(島)萊(蕪)高速即將動工興建,改寫了諸城沒有鐵路和高速公路的歷史;投資近10億元,拓寬改造了境內國道、省道,并對市鄉道路逐步進行了拓寬硬化;投資近億元,對濰河城區段進行了園林景點式改造,蓄水達5000萬方;高標準建設改造了恐龍公園、滄灣公園、中心廣場,加強城市美化、綠化、亮化建設,城市功能進一步增強。
四是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去年全市城鄉居民儲蓄余額達595億元,比1985年增長543倍。城鄉醫療條件進一步改善,特別是投資近2億元建設了人民醫院新院和新建了中醫院病房樓,新購置了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醫療設備,市民的醫療條件得到根本改善。交通通訊發展迅速,客貨運力明顯增加,實現了電話自動化,建設了廣播電視大樓和電視轉播塔,電視覆蓋率達到100%。城鄉居民居住條件明顯改善。全市人民溫飽已經解決,小康提前達標,目前正朝著提前十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邁進。
撫今追昔,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之所以有今天的大好局面,主要得益于上級黨委的正確領導,得益于全市干部群眾的苦干實干,同時也與教育系統卓有成效的工作密不可分。20年來,教育工作碩果累累,業績驕人,可謂“桃李滿天下、學子遍全球”。全市先后為國家輸送專科以上學歷的大學生3萬多人,培訓農民30多萬人次、職工15萬人次,每年培養各類技工近4000人,為全市兩個文明建設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和強大的智力支持。
教育事業的輝煌成就,是各級黨政高度重視教育的結果。歷屆市委、市政府一直重視、關心、支持教育,始終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特別是近年來,我市正處在經濟發展的高速增長期,基礎設施配套需要大量資金投入,財政狀況比較緊張。但我們堅持“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把有限的資金優先保證教師工資發放,優先保證教育投入,確保教育經費實現了“三個增長”,教師工資全部實行“四統一”發放,濰坊市級以上增資政策全部按規定落實到位。特別是一次性為1054名民辦教師辦理了“轉非”手續,從而徹底解決了民辦老師的歷史遺留問題。各鄉鎮(街道)也都立足各自實際,全力以赴支持教育事業,在校舍改造、設施配套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為整個教育事業的長足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教育事業的輝煌成就,是社會各界大力支持的結果。“至今東武遺風在,十萬人家盡讀書”。諸城自古就有尊師重教的優良傳統,全社會關心支持教育的氛圍十分濃厚。特別是近年來,福田公司、新郎公司、瀘河集團、義和車橋公司等企業集團以及其他社會各界,情系教育,慷慨解囊,急教育之所急,幫教育之所需,最大限度地對教育事業進行扶持幫助,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師重教在全市上下已蔚然成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