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機構改革中層干部競職演講
年初,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明確指出,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正處在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實現農業增長方式轉變的新的發展階段。要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任務,必須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也就是“農業生產效率低、農村市場不景氣、農民收入下降”的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開創農業和農村工作的新局面。
縱觀我鎮的農業發展現狀,問題多多,困難重重:
當前的農業結構調整主要存在六大誤區:一是重經濟作物輕糧食作物;二是重眼前輕長遠;三是重種植業輕其他產業;四是重生產輕加工;五是重產業結構輕產業組織;六是重生產輕市場。這六大誤區,正是導致我鎮的產業結構調整始終無法取得突破性進展的根源。
水利工程、生態工程、農村公路、農村電網和糧食倉儲等基礎設施建設還較差,抗御自然災害能力不強。
農村集體經濟薄弱,嚴重制約了農業經濟的發展。
假如我能在此次競爭中脫穎而出,走上領導崗位,我一定不負眾望,在領導和同志們的支持下,努力學習,開拓進取,解放思想,大膽創新,緊緊圍繞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不斷提高業務技術水平,為我鎮農業的發展做出積極貢獻。因此我打算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開展工作:
首先要搞好角色定位,努力實現“兩個轉變”:一是要實現由普通機關干部向副主任的角色轉變,當好主任的助手。在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協助主任帶領中心全體干部思想上同心,目標上同向,行動上同步,事業上同干,發揮出整體優勢。二是要實現由原來的“領導怎樣說,我怎樣辦”向“我認為應該怎樣去辦,怎樣辦好”的思維方式轉變,對自己分管的工作要做到認真負責,心中有數,有計劃、有安排、有步驟、有措施地落實到位。
其次,在工作實際中爭當“四員”:
一是獻計獻策,當好“咨詢員”。
首先,對中心內部的工作,要盡職盡責,向主任提供合理建議,協助主任做出決策。其次,要有統籌兼顧的意識,為黨委政府當好參謀和助手,使做出的決策符合大多數人的意愿。同時,又要能獨擋一面,解決各類臨時性、突發性的問題。總而言之,要做到盡職不越權,幫忙不添亂,補臺不拆臺。今后一段時間內,我認為中心的工作思路應該是:
1、大力宣傳農業區域優勢和商品優勢,搞好農業優勢產業項目的包裝,爭取上級對更大投入。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農業生產和管理水平,促進優勢產區率先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
2、以農村“三村建設”為主導,加強集體經濟的發展,加快農業科技應用的推廣步伐。對于農民采用股份合作制形式興辦的經濟實體,要積極扶持,正確引導,逐步完善。以農民的勞動聯合和農民的資本聯合為主的集體經濟,更應鼓勵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要管理好集體資產,協調好利益關系,組織好生產服務和集體資源開發,壯大經濟實力,特別要增強服務功能,解決一家一戶難以解決的困難。
3、利用黨和國家加快西部特色農業發展的契機,立足我鎮實際,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支撐,以三大農業支柱性產業為重點,以富民興鎮為目標,推進農業產業化的發展步伐。在發展特色農業的過程中,要始終堅持“龍頭是關鍵,基地是基礎,中介是橋梁,機制是動力,市場是核心”的工作重心。
4、充分利用我鎮現有條件,發揮好和作用,加強信息網絡建設,加快農業信息傳遞,提高農產品信息服務水平,引導農民步入市場經濟的健康軌道。社會在進步,科技在發展,再僅僅依靠傳統的信息傳遞方式是遠遠不夠的。以廣泛應用現代科學技術為主要標志,以專業化、規模化、集約化、社會化為生產方式的現代農業不僅僅要求農技人員要有過硬的專業技術知識,更要求我們能夠跟得上時代發展的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