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話的演講稿一分鐘(精選4篇)
普通話的演講稿一分鐘 篇1
是那晚歸的紫燕,銜來了這一場淅淅瀝瀝的雨嗎?文章開篇用問句,
蕉葉上滑落的雨珠,滴濕了隔簾人聽雨的心,也濡濕了因炙熱帶來的浮燥情緒。從籬笆門疏漏進來的風,吹散了你額上的凝愁,更將庭前的那株桂花樹搖得滿院飄香。挑簾低看,青磚砌成的天井,盛了一池的清涼。一簇娉娉婷婷的芭蕉,略略傾斜地撐著一把的雨傘,俏立在天丼的中央;傘葉上的清滴泛溢著迷蒙的幽光,映射出一種淡雅的氣質,像是某一位乘夜晚歸的白領佳麗。一一風拂過她冰涼的臉頰,她的肩頭隨之微微聳動,晶圓的雨珠便從傘葉上傾瀉而下,落在青石板上發出冷的濺響。就在這長滿了苔蘚,不見砌痕的臺階下,一蓬秋海棠順著雨勢擎舉而出,如擎出了一個水乎乎的雨季。
炙熱散了,秋天來了;桂花開了,紅英落了。偶爾從窗戶飄過的一枚落葉,不經意間便悄悄地更迭了季節的曲譜。歲月就這么單調地循環著往復,對于生命的輪換,或花開花落的愛情來說,這單調的往復卻又是那么地驚心動魄,令人回味無窮的。而光陰與歲月的流逝,季節和情感的變奏,多少又讓人有種無可奈何的感覺,方知時光一去不返,內心不由地發出:逝者如斯夫般的感嘆!
然而,當你看見那金燦燦的谷穗,一壟重疊著一壟的簇立在你的眼前,聽見那收獲時節的朗笑歌語一陣接著一陣的在山谷蕩漾回響,你還會為幾聲秋蟲的凄鳴而感到悲涼嗎?當你看見那千山紅遍了的丹葉,一浪追逐一浪的涌動著火紅的激情,聽見那風穿楓林輕彈萬葉的聲韻一波響徹一波的在你耳畔久久縈繞,你還會為幾片落葉的凋零而感到惋惜嗎?當你站在那高山之巔面向新一輪壯麗的日出,將身心浸染在霞光綺照中,聆聽那溪澗淙淙流淌的生命之泉,你還會為幾處頹敗的景物而感到惆悵嗎?雖是有“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的凄然秋晨,但也有“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截然晩景。即便有“樹樹秋聲,山山寒色”的傷秋之畫,卻還有“一年好景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的濃秋之美。縱然有“多少綠荷相倚恨,一時回首背西風”的苦情之怨,然也有“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將圓”的聚首之期……
猶在濃秋時節,朝霞穿透薄霧徐徐地灑下輝雨,牧童騎著老牛緩緩地走在田埂上,晨輝鍍就的金笛,在彎曲的小徑上婉轉悠揚地鋪展著童趣樂章。山坳里繚繞起幾屢炊煙,靜靜地騰升,在風中裊裊地解說著這一季豐收的臺詞。葡萄架下依然坐著那位好看的人兒,手中的針線在錦帕上穿紅著綠,一針一線地刺繡著她那純情的詩句。遠處傳來的一陣口哨聲,撩亂了誰的心思?她臉上赧暈的容光,如樹上垂掛的小柿子,透著羞紅了的嫵媚。
九月的扶桑,它已經長高了。秋天的風婉轉的柔,已吹不散它剛開時嬌艷的紅。而綿纏的秋雨,已悄然地沾開了木芙蓉的雪白,它輕輕的顫了顫:看,那廣袤的田野。
田野在靜默中,即便一只掠過田間的雀鳥,翅翼的震撼都能呼喚到山的回響。聽,那楓林濤聲般的回應,如長笛的尾音,讓夕陽的音符在天邊激起千層萬重的潮紅。腳邊有落葉窸桫的聲音,空谷中的流音卻還在腦海里激蕩。秋天不僅是一幅美麗的畫卷,也是一場音樂盛宴;聽一一葉上露珠滴打心靈的聲音;淙淙溪流淺吟低唱的歡悅;雨中花瓣呢喃細語的綣戀;風中落葉娓娓傾訴的纏綿;那一曲那一首又不令你心為之震撼,感動,而溫情,而讓你淚流滿面呢?
聽吧,是誰的柔指,撥動了秋天的琴弦?那婉轉動聽的弦聲在秦淮河上濺起皺皺漪波,瀲滟了江南的夜;聽,是誰佇立關山,橫吹一支斑竹?趕著一群群回欄的牛羊,踏碎了秋江靜月;再聽,又是誰腰纏樂鼓,在黃土高坡敲響了秋天的歌喉?信天游憧憬的夢想在腰際間熠閃的舞蹈,跳躍著激情四射的火熱生活……
如果說春天像個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夏天是位風華正茂的二八佳人,那么,秋天就儼然是位風韻猶存的嫻雅女人;看一一美人蕉秋波頻頻;秋葵兒的一笑一顰;蔥蘭的清幽雅致;菊花的傲芳冷艷;那一簇那一朵又不令你為之動心,癡迷,而眷戀,而讓你朝思暮想呢?
看吧,誰捧了一簇月季,放在你的書窗前?那悠悠蕩蕩的花香比陽光還早些的推醒了你的夢,讓你掬香果腹;看,是誰采來一葉蝴蝶蘭的雅致,別在了你玲瓏凸現的胸前?紅丹丹的旗袍在黃昏里飄曳著秋色的曖昧,洋溢出蘭香般的夢幻;再看,又是誰蘸來了秋海棠的露珠,染紅了你的朱唇?高跟鞋悠揚地穿過九月的花壇,擲下一路的闌珊燈火,一路的暗香疏影……
暖陽的笑靨掛在你懶醒的夢里,輕撫著燙紅了的額頭。秋天之外,依然落花如雨,滴滴答答地紛紛墜落,填滿了心間那縱橫交錯的道道溝壑。那些似曾出現在風花筆墨中的些許纏綿,那些似曾流露于詩詞歌賦的些許依戀,如一片飄落的葉了,在記憶里勾畫出思念的脈絡,一條條,一塊塊,明暗相同,由此組成了一幅斑斕多姿的雋美華章。
一聲梧葉一聲秋,一簾雨花一地紅。淺嘗秋韻,熏陶流年。凝視這落英繽紛的季節,心緒簇生著片片柔情。輕扶肩頭猶自沉醉的,是那飄紅的痕跡。躲閃在秋天里的夢,都如一片片偶爾拾起的花瓣,夾在那褶皺的日記里,為愛收藏一枚永恒的美麗。再微笑著對自己說,花開是美,花落亦是醉,何必只著于飛花帶淚的凄婉,卻不知殘紅猶解相思意。古人云:東隅已逝,桑榆非晚。季節如此,人生如斯。那么,就讓我在一個風清月圓之際,釆摘幾片桑葉為茗,掬素手為盞,用溫指沾一朵菊露成瓊漿,沏一壺清香四溢的花茶,且學那佛袓拈花一笑之從容,坐望于光陰兩岸,品味歲月留于自己的滄海桑田。或尋一個雨打芭蕉之夜,靜坐于窗幔下,傾聽天雨敲打地葉的詠誦,讓自己的心慢慢地馨逸,陶然,而清醉。
秋色似錦,繁世如花!
普通話的演講稿一分鐘 篇2
我曾經以為生命是一場游戲。從我出生開始,我的命運早已被設定好了,無論我如何盡力,我也始終是窮人的孩子,注定成不了大事。直到讀了依米花的故事,我真正感悟到了生命的本質。
在非洲的戈壁灘上,有一種叫“依米”的小花。也許是神妒忌它的美麗,故意讓它默默無聞,不惹人注意,許多游人以為它只是一株草而已。但是,它明白它是一直在告訴自己:“我不是草,我要開花!”于是它奮力把它那一條瘦瘦的主根蜿蜓盤曲著插入地層深處,固執地尋找著沙漠里的如珍珠般稀有的水分,然后,一點一點地積蓄養分。經過了五年漫長時間的積累,它會在第二年的某個清晨突然綻放出美麗的花朵,無比絢麗的一朵花,似乎要占盡人世間所有色彩,呈蓮葉狀的花瓣兒,每瓣自成一色:紅色的瓣,如同熊熊燃燒的火焰般的耀眼,白的花瓣,像山澗清晨那晶瑩剔透的雪,黃的燦爛似天使袒露在陽光的閃閃發光的金發,藍的猶如那最美最美的天空,使其他任何花在它面前都相形見絀。可這最美麗的時刻卻只有短短的48小時,然后它便隨母株一起香消玉殞,開花就意味著生命的終結和凋零。
多情的詩人也許會哀嘆:“亂山深處水縈回,可惜一枝如畫為誰開?”也許依米花如果生長在江南,那么它的美麗便可以永遠地保持下去,可它偏偏生長在貧瘠的荒漠,正如我們無法選擇我們的成長的環境,但世界上的每個生命都有燦爛一回的時候,這是造物主賜予萬物的權利。所以我相信,只要像依米花奮力拼搏,即使是在泥潭里,你只有一次的生命也會像雨后彩虹般的燦爛奪目。
灰蒙蒙的天不知為何在偷偷地陰笑著,我一屁股跌坐在灑滿陽光的嫩綠的草坪上,手里擺弄著一棵剛剛扯下來還沒來得及枯死的太陽草,還是那個熟悉的四邊形,我知道明天又是個好天。
有光的地方就有影,我坐在一棵枝繁葉茂的樹下,身上滿是從樹葉的空隙間漏下來的一點一點班駁的黑影,把我映得活象只金錢豹。我到覺得當只豹子也不錯,每日為了生存奔波,不必去想那許許多多的人情冷暖`,世態炎涼。什么成功與失敗啊,活下來就是成功,餓死了就得認命。
我前面是一條日夜奔流的大河,足以讓孔子再感嘆一次“逝者如斯夫!”但就是這樣的大河也擺脫不了冬日里斷流的悲慘命運。其實我不想選擇這條河,因為冬日里會讓尸骨重見天日。我想選擇一條不會斷流的河去做我一生最壯觀的一次試驗,但沒辦法,在我的城市里它是唯一的。誰叫物以稀為貴呢?
現在不過早晨7點鐘,我還想再坐會,沒有人的地方總是顯得好美。在我的周圍有好多蒲公英呢,他們繞著我飛舞,仿佛我是這個世界的花的頭兒,可以享受這個有風的早晨而不必有一丁點兒的付出。
蒲公英!我突然想起媽媽曾經說過的話:每個蒲公英都帶著一個小小的種子,到了合適的地方就會生根,但如果環境不適合,如果果干或者過濕,過熱或者過冷,它都不會長大。天,那么多如果,蒲公英還沒有絕種嗎么?
我環顧四周,發現目所能及的地方都能看見它們在微風中輕擺,像母親送著自己的孩子去遠征!那么纖細,卻那么堅強!
原來,生命并不是脆弱的!
原來,生命可以直面挫折!
普通話的演講稿一分鐘 篇3
這個世界上,有的地方只有一個季節。在此我寧愿臆造一座秋城,作以玩味。
他們是后來移居到秋城的人。就像漁人誤入桃花源,是一種幸運的偶然。事實上這一群人的集聚一直是一個謎,他們始終是當局者,鐘情于秋涼這一感覺。他們有著各異身份,背景。遷客騷人屈居于此,也有許多草根平民情愿默默隱居。他們是安逸的,因為他們能在城中尋得一種理想狀態。
秋城中的人很少交談,雖然他們同是炎黃子孫,但時代不可避免地演化成了一種隔膜。因此城中所有人都感到兵荒馬亂,無法投入正常的生活。大家身著不同服裝,每個人的眼光都是審視的,沒有人敢大膽地認為這是東晉的陶潛所謂的桃花源,反之,他們對于戰爭敏感的神經開始作祟,因而謹言慎行。
秋城中沒有四季的概念。風是千篇一律的蕭索,景色亦是頹然一片,在這城里,凋敗是永恒的主題。然而城中人潛意識中似乎默認了這一點,抑或是偏愛于此。他們溺亡在自己的悲愴心境中,無可自拔。
范仲淹因為被貶而流浪到這里,在得知自己的境遇時,他不想被放逐到一個孤獨的地方,更不想在自己的人生低谷中越走越深。他要跋涉。蹊蹺的是他邂逅了秋城,并得以寄托心情。這里沒有朝野上的陰影與鉤心斗角。他仿佛在一幕幕秋景中釋然,他開始懷念友人,那些同他品咂寂寥的生命中的過客。這已經是他在這里待的第21天了,然而天氣沒有更加寒冷,他寫作時也不用被寒氣折磨而縮手縮腳。范仲淹暫且不想離開秋城,他覺得還不是時候。
秋城的水也是一副將枯之景,沒有汨汨而流的閑適,也沒有波濤的洶涌。它的體溫始終冰涼。此刻,屈原正在水邊好奇的張望,他覺得自己闖入了無人之境,這周遭的一切都不是楚國的模樣了。他想著奸詐人的陰詭,想著已成殘局的楚國的境況。忽而有了文思,他便小坐,推敲斟酌,字字句句宛如秋水的行跡,讓人心生涼意。這時,一個穿著長袍的人躡足走來,他的表情暴露了他的忐忑。現代文學的代表郁達夫顯然不敢相信他眼前的一幕。這個人的背影真的太像屈原了。他顫聲問道:“屈原先生?”實際上緊張早已使他無法思考,他疑惑屈原是否能接受這個稱謂。然后郁達夫看到了一張布滿滄桑的臉,鬢角有了許多的銀絲,郁達夫的第一感覺告訴自己這就是屈原,是迎著風站在汨羅江畔的那位先哲。他一瞬間無法記起那些繁文縟節,只是拱著手以表敬畏。
郁達夫對屈原談了自己家鄉的秋天,雖然幾經斟酌,但兩人的交談仍不是很順暢。但屈原似乎非常欣賞這個一臉清秀的年輕人,對他口中的秋天也頗有感覺,他甚至說很想去體驗一下秋雨,更想置身于秋晨深深呼吸,摒棄濁氣。屈原同樣一吐不快,他將政治的黑暗一一披露,言語間是難以掩飾的憤怒。郁達夫的思想飛快地轉著,他在聆聽著。兩束奇異的思想火花借助中國的文明相碰撞,是這般酣暢淋漓。在這過程中兩人暫時忘記了各自的身份,思想的交匯沖破了所有隔膜,成為超越一切的力量。
我為何能執筆記錄這一切?因為這些場景都被我遠遠的見證了。我同樣是一個鐘情于秋的人,徘徊在秋城中的同時,我目睹了這不可思議的相遇。每個人心中的秋都有著不同的味道,或悲愴,或傷情。因此人們吟詠著,默念著,那些言語支離破碎,被風帶到遠方。而他們的思想便融在了脈脈夕陽中。
秋城不會憑空消失,永遠會有人滯留或是離開,他們是羈旅中的過客。
而城中的人并不得知,他們的心中,同樣筑著一座秋城。
不斷瓦解,不斷重生。
普通話的演講稿一分鐘 篇4
哲學家康德說:“生氣,是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優雅的康德大概是不會有暴風驟雨的,心情永遠是天朗氣清。別人犯錯了,我們為此雷霆萬鈞,那犯錯的該是我們自己了。
現代的戴爾•卡內基不主張以牙還牙,他說:“要真正憎惡別人的簡單方法只有一個,即發揮對方的長處。”憎惡對方,恨不得食肉寢皮敲骨吸髓,結果只能使自己焦頭爛額,心力盡瘁。卡內基說的“憎惡”是另一種形式的“寬容”,憎惡別人不是咬牙切齒饕餮對手,而是吸取對方的長處化為自己強身壯體的鈣質。
狼再怎么扮演“慈祥的外婆”,發“從此吃素”的毒誓,也難改吃羊的本性,但如果捕殺凈盡,羊群反而容易產生瘟疫;兩虎共斗,其勢不俱生,但一旦英雄寂寞,不用關進柵欄,兇猛的老虎也會退化成病貓。把對手看做朋友,這是更高境界的寬容。
林肯總統對政敵素以寬容著稱,后來終于引起一議員的不滿,議員說:“你不應該試圖和那些人交朋友,而應該消滅他們。”林肯微笑著回答:“當他們變成我的朋友,難道我不正是在消滅我的敵人嗎?”一語中的,多一些寬容,公開的對手或許就是我們潛在的朋友。
三峽工程大江截流成功,誰對三峽工程的貢獻最大?著名的水利工程學家潘家錚這樣回答外國記者的提問:“那些反對三峽工程的人對三峽工程的貢獻最大。”反對者的存在,可讓你保持清醒理智的頭腦,做事更周全;可激發你接受挑戰的勇氣,迸發出生命的潛能。這不是簡單的寬容,這寬容如硎,磨礪著你的意志,磨亮了你生命的鋒芒。
雖然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有義務捍衛您說話的權利。這句話很多人都知道,它包含了寬容的民主性內核。良言一句三冬暖,寬容是冬天皚皚雪山上的暖陽;惡語傷人六月寒,如果你有了寬容之心,炎炎酷暑里就把它當作降溫的空調吧。
寬容是一種美。深邃的天空容忍了雷電風暴一時的肆虐,才有風和日麗;遼闊的大海容納了驚濤駭浪一時的猖獗,才有浩淼無垠;蒼莽的森林忍耐了弱肉強食一時的規律,才有郁郁蔥蔥。泰山不辭杯土,方能成其高;江河不擇細流,方能成其大。寬容是壁立千仞的泰山,是容納百川的江河湖海。
與朋友交往,寬容是鮑叔牙多分給管仲的黃金。他不計較管仲的自私,也能理解管仲的貪生怕死,還向齊桓公推薦管仲做自己的上司。
與眾人交往,寬容是光武帝焚燒投敵信札的火炬。劉秀大敗王郎,攻入邯鄲,檢點前朝公文時,發現大量奉承王郎、侮罵劉秀甚至謀劃誅殺劉秀的信件。可劉秀對此視而不見,不顧眾臣反對,全部付之一炬。他不計前嫌,可化敵為友,壯大自己的力量,終成帝業。這把火,燒毀了嫌隙,也鑄煉堅固的事業之基。
你要寬容別人的齟齬、排擠甚至誣陷。因為你知道,正是你的力量讓對手恐慌。你更要知道,石縫里長出的草最能經受風雨。風涼話,正可以給你發熱的頭腦“冷敷”;給你穿的小鞋,或許能讓你在舞臺上跳出曼妙的“芭蕾舞”;給你的打擊,仿佛運動員手上的杠鈴,只會增加你的爆發力。睚眥必報,只能說明你無法虛懷若谷;言語刻薄,是一把雙刃劍,最終也割傷自己;以牙還牙,也只能說明你的“牙齒”很快要脫落了;血脈賁張,最容易引發“高血壓病”。“一只腳踩扁了紫羅蘭,它卻把香味留在那腳跟上,這就是寬恕。”安德魯•馬修斯在《寬容之心》中說了這樣一句能夠啟人心智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