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愛國英雄趙登禹的故事
趙登禹(1898——1937),字舜臣,山東菏澤人。1914年加入馮玉祥的部隊,后任馮的隨身護兵。1926年參加北伐。1933年,任第29軍第37師第109旅旅長,后任第132師師長。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近代愛國英雄趙登禹的故事,希望你們會喜歡!
近代愛國英雄趙登禹的故事:打虎稱英
1916年,馮玉祥駐軍河北廊坊一帶。一次部隊在山下練兵,突然從林間躥出一只猛虎。當時戰士們正練徒手格斗,只有連長佩帶匣子槍,倉皇間連長發幾槍卻沒擊中要害,而虎已撲到近前。戰士們一下都驚呆了,尚不知如何對付這只兇獸,只見趙登禹大吼一聲,一個箭步縱出隊列,迎著撲來的猛虎,先是閃展騰挪,將那虎引誘得前爪撲空,閃身躍虎背,揮拳運氣便打。那虎痛嘯一聲,挺身直立,探頭甩尾,意欲將趙登禹甩脫,再反撲過來。不料趙登禹發聲喊,兩腿就像鉗子一般夾住虎肩,左手死死揪住虎腦門,照準虎腦門又是七八下重拳,打得那虎抽搐著軟癱下去,七竅流血,四腿蹬撓,顯見已經無力反抗,只是垂死掙扎。這時戰士們都圍上來幫忙,一陣拳打腳踢,將虎打死。
馮玉祥聞知此事十分驚訝,親筆在打虎照上書寫“打虎將軍”四個家,又把他調到衛隊當貼身護兵。自此,趙登禹在馮玉祥身邊生活了7年。
近代愛國英雄趙登禹的故事:為兵請“飯”
有一次,趙登禹隨馮玉祥到一家赴宴,見酒宴極度奢侈,锃亮的紅漆八仙桌上放著雕花彩色細瓷碗碟,晶瑩如玉;象牙筷子,銀調羹,山珍海味多有馮玉祥見沒見過的,而主人竟還滿口謙詞:什么“敝舍寒酸”,什么“切莫見笑”,并請妓女相陪。席間,主人特意讓一個身戴珠光寶器的妓女向馮玉祥投懷送抱,又問:“馮旅長,這個妞兒可中您的意嗎?”
馮玉祥大怒,拍案而起道:“我不干你們這種骯臟事!”憤然離去。隨后,他痛苦了好幾天,決定也設宴“回報”,治治這群搜刮民膏、聲色犬馬的官僚、軍閥們。于是請來高手廚師,購買名貴酒菜,又讓趙登禹到街上找來十幾個叫化子。
馮旅長大宴賓客,官場無不好奇,接到請貼議論紛紛,但一入席見酒宴豐盛,也就放心,準備大吃大嚼。馮玉祥說:“有來無往非禮也,我請客也不能沒人陪酒。”眾官僚、軍閥喜出望外,只聽馮玉祥說了聲“請!”字,趙登禹將客廳門咣啷一聲拉開,便見一群叫化子涌了進來,一個個骨瘦如柴,蓬頭垢面,拎著爛瓦罐,拖著打狗棍,狼狽模樣目不忍睹。眾賓客一見,仿佛掉進了冰窯渾身發冷,全傻眼了,只能聳著肩,縮著頭,聽馮玉祥教訓:“請諸位看看吧,都民國了,我們的國民還提著要飯棍!民國民國,民是主人,我們應該是老百姓的奴仆。可我們的主人卻提著要飯棍,我們的臉往哪兒擱?”說罷,又掏出兩塊銀元,用命令的口氣說:“請人陪酒,得給工錢,每人兩塊,都放在這兒吧!”眾官僚、軍閥唯唯諾諾,只好掏錢……
這件事給趙登禹留下深刻的印象,使他明白了時刻不忘百姓疾苦,關心國家的興亡。
近代愛國英雄趙登禹的故事:懲寇除霸
1918年,趙登禹隨馮玉祥鎮守湖南常德。當時帝國主義軍艦在內河水域橫沖直撞,中國水兵和百姓深受其害。
有一天,趙登禹值勤時,見駐常德日本居民會會長高橋新二和一個日軍艦長殺氣騰騰地要見馮玉祥,說中國軍隊要對他們檢查,還敢抗拒他毆打。趙登禹把這件事告訴了馮玉祥。馮玉祥傳令讓他們進來,翻開《日本海陸軍刑法》一書,說:“根據軍規,對你們行兇的士兵必須立即監禁!”高橋新二見馮玉祥用日軍刑法處置他們,不禁大怒,當下掏出槍來要對馮玉祥行兇。趙登禹手疾眼快,未等高橋新二抬起槍口,已縱身而上,左手將槍抓牢向上一板,搶在手里;右手一拳將高橋新二擊個仰面朝天,又一撲上前劈胸揪了起來。
兩個日軍官嚇得渾身哆嗦,只好在處罰令上簽字。這件事很快在常德傳開,大長了中國人志氣,大滅了帝國主義威風。
1921年,馮部第二次入陜,打敗原督軍陳樹藩,十六混成旅擴編為第一師,馮玉祥任師長。當地有個奸淫擄掠、無惡不作的土匪頭子叫郭堅,駐在鳳翔,馮玉祥便設下“鴻門宴”請郭堅,要殺掉這個罪魁。
郭堅帶著衛兵來馮府赴宴,埋伏在左右的士兵爭相偷看郭堅和馮玉祥對飲,不慎將屏風擠倒。郭堅大驚,拔槍便走。士兵慌了,忙去阻攔,但郭堅身高力大,又有手槍,哪里攔得住。緊急關頭。趙登禹挺身而上,施展武功,三拳兩腳將郭堅擊倒,生擒活拿。隨后,將郭堅公開槍決,暴尸街頭,鳳翔一帶百姓無不拍手稱快,頌揚趙登禹武藝高強,武林稱奇。
1922年3月,趙登禹升為排長,7月又升為連長,接著又升為營長、團長。其間,他每次作戰都沖鋒在前,出生入死,所向披靡,屢立戰功。1927年初,馮部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趙登禹升任旅長。
近代愛國英雄趙登禹的故事:功勛卓著
1931年9月18日,日軍侵略東北,東三省淪亡。趙登禹義憤填膺,決心赴東北抗日,但由于蔣介石奉行不抵抗政策,未能實現。這時馮部已改編為第二十九軍。
1933年1月,日軍占領山海關。3月9日,日軍鈴木師團直抵長城喜峰口,二十九軍奉命赴長城御敵。趙登禹任喜峰口作戰前敵總指揮,冒風雪,急行軍700余里,占據有利地形,親率部隊揮大刀迎敵,長城垛口20余次失而復得。日寇調集5000余人和大批重炮,飛機轟炸了3個小時,陣地一片火海。日寇以為趙登禹將軍已經陣亡,于是蜂涌而上。在彈藥用盡之際,趙登禹率部與敵展開肉博戰。他一口氣砍倒日軍幾十名,左腿負傷,衛兵急忙脫衣服給他包扎,他卻不肯,仍揮刀殺敵,一直激戰到天黑,日軍寸土未得,死傷3000多人。
日軍再也不敢進攻喜峰口,對趙登禹將軍威名更是聞風喪膽。國民黨政府統帥部給趙登禹頒發了勛章,并提升他為一三二師師長。
“張北事件”和“熱西事件”之后的1936年,趙登禹升為陸軍中將。這年夏天,二十九軍政治部主任宣介溪被日本特工綁架,下落不明。趙登禹將軍大怒,,用電話通知親日派陳某,限兩小時把人送回,超過時限,就把平津一帶日本人殺光,然后下令部隊集合待命。陳某嚇得面色如土,急忙向日本人傳訊,不過一個小時,就乖乖地把宣介溪送了回來。
近代愛國英雄趙登禹的故事:英名不朽
1937年7月7日,日暈悍然進攻蘆溝橋,抗日戰爭全面爆發。27日,趙登禹將軍率部宣誓抗日,赴南苑作戰,以手榴彈、大刀對抗日寇的飛機大炮,一口氣將數倍于我軍的日寇驅回一里路,斃敵不計其數。
在這次戰役中,二十九軍副軍長佟麟閣在激戰中陣亡,趙登禹率軍向大紅門方向增援,不幸身中數彈,壯烈犧牲,時年僅39歲。趙登禹將軍犧牲后,國、共兩黨同時冊封他為“抗日愛國將軍”,以示永久紀念。為紀念趙登禹將軍,北京人民把西城區白塔寺側的一條馬路命名為“趙登禹路”,烈士遺骨安葬在盧溝橋附近的五道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