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的導游詞(精選9篇)
廣東的導游詞 篇1
各位團友,歡迎大家來到東莞旅游。到我們東莞來第一件需要注意的就是我們這個市名的發音,好多以前來的朋友都給念成東碗,只因為有個成語叫莞爾一笑。您倒是笑得開心了,咱東莞人民可不答應了,怎么變成一只碗了?東莞這里只因為盛產一種水草叫莞草,它的發音是管,這里又在廣州的東邊,所以慢慢的就有了東莞這個名字。
有人可能要問了,莞草有什么用處?這莞草在過去用處可大啦,廣東天氣熱,過去的老廣東人一年四季床上都輔著席子,席子是什么編成的?就是這莞草了!而且當時還大宗地出口到香港和東南亞,因為那里的天氣也都很熱嘛!過去廣東的學生到北京讀書,人人都不帶褥子而是帶條席子去,大冬天床板上只輔著一條席,校領導檢查學生宿舍時一看就差點落淚,趕緊叫學生處補助他一床褥子,結果過幾天去一看,褥子是輔上了,但上面還輔著一條席子,真是拿他們沒辦法,這就是我們莞草席的巨大吸引啦!不過現在的莞草業慘啦,因為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家家裝上了空調,結果害得這個行業就此壽終正寢,如今在東莞要看莞草席要到博物館里去看啦!
更可惜的是,不知為什么,過去在歷史上但凡這里出點什么事都不用東莞這個大名,老用下面鎮區的小名,比如說虎門銷煙,這人人都知道吧,可虎門只是咱們東莞的一個鎮啊!讀過歷史書的人個個都知道虎門,可沒人知道東莞,要是當年給定名為東莞銷煙,那咱東莞可就早出大名啦!
這個城樓叫迎恩樓,相傳在明朝洪武年間,日本海盜常來這里搶掠,當時的東莞四周無遮無擋,于是東莞有一個叫常戇的將領就帶領軍民在東莞城的四周建起了城墻和東西南北四個城門,整個城墻連起來有1299丈,把整個東莞城都包圍了起來,到時把城門一關!任它是忍者還是神龜都沒能進得來。
而且這城墻還有防洪作用,夏天遇到發大水時把城門用沙包堵上,城里就可保不會遭淹,真是造富百姓。所以東莞人民對這個城樓很有感情,既使現在的市區千變萬變,總舍不得拆毀這個舊城樓,現在更投巨資把周圍改建成了西城門文化廣場,成為市民們休閑娛樂和節日舉行大型活動的重要場所。大家看這古城樓背后就是東莞最新建成的四星級大酒店,站在這里是不是有一種一眼盡攬上下五千年的感覺?
好,我們的車繼續帶大家在市內瀏覽,大家有沒有注意到東莞的街上有許多威風凜凜的摩托騎警?這是我們東莞的110治安警察,他們的動作非常迅速,哪里報了案他們保證在5分鐘之內趕到現場。不過就有一條,他們不是穿白色的警察制服,而是穿花的迷彩服,所以搞得有些游客說怎么東莞好象軍事化管理似的,大家不要誤會啊,我們東莞可不是軍事化管理,只不過警察是武警,所以穿這種綠色調服裝,也許是因為大家都喜歡綠色吧,你們沒看我們東莞的街區綠化搞得可有多好,簡直馬路都跟花園似的。
不過過去東莞可沒這么漂亮,現在這么靚主要是給深圳逼的,因為我們東莞和深圳都是一條107國道穿起來,從前人家從深圳一過,哇,那綠化,簡直象把苗莆搬到了大街上,再一到東莞,哇,這灰頭土臉的,到處都在搞建房,整個一個大工地,街上全是運泥的車,撒得水泥路都變了黃泥路,路邊偶爾有點小樹,葉子上也輔了一層灰粉,所以那時候東莞的環境名聲可差啦。現在您再看,路邊都是幾重的綠化帶,有深綠的樹、淺綠的草、火紅的花、金黃的瓣,要多靚有多靚,我們現在都以能生活在這里為榮啊!
好,現在大家往車窗前看,看到遠處那個前面是中式飛檐翹角琉璃瓦頂,后面是西式廠房的奇怪建筑了嗎?那就是著名的瑞士雀巢咖啡公司在東莞設的分廠,他們可能是為了表達對中國文化的尊重,所以把廠的大門和圍墻都設計成琉璃瓦頂的,但廠房卻保持了他們西方的建筑特色,而這正非常典型地反映了東莞工業的特點,就是中外合資。
東莞是廣東省著名的僑鄉,主要是香港同胞。香港有一句話每10個香港人中就有一個是東莞籍的。東莞也有一句話每一個東莞家庭,都有至少一位親戚在香港。可能有人還沒有明白這和東莞工業之間的關系,這是因為當時香港接了許多國外的玩具、電子等加工定單,在香港生產人工太貴,于是他們在政策有利之后,都紛紛將廠搬到大陸來。搬到大陸哪里最好呢?當然是搬到比較靠近、又有熟人的地方啦。所以東莞就成了他們的首選。
而現在已不再只是小型的香港私人企業在東莞設廠了,許多國際知名大公司也選擇了東莞,比如著名的諾基亞公司,還有剛才看到的雀巢咖啡公司,還有生產金霸王電池的公司等,還有好多中國臺灣大廠,都是在中國臺灣的上市公司,在這里設的廠有些大型到一個廠就有幾萬人!象最大的裕元鞋廠,是生產nike、阿迪達斯、菲納等名牌運動鞋,一個廠就差不多10萬人啊!有媒體報道全球的運動鞋中十雙有一雙是東莞產,全球百分之八十的鼠標產于東莞,這個成績也是靠大量的外來工人和技術人員努力的結果,所以東莞本地居民是150萬,外地的是300萬呢。
現在東莞已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過去這里只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縣城,從當地的許多地名大家就可以知道,比如說什么篁村、樟村、鴨叫尾、牛屎塘等等。不過現在那些地方可找不到一點村子的樣子啦,全都是高樓林立、街道寬闊的市區了,所以象牛屎塘現在也改了名,叫鰲峙塘了,因為它的發音和廣東音牛屎塘一樣,但寫出來就不同了,這樣高高地掛個大路牌就不那么難看了。
而東莞下面的許多鎮也不再是一個農村鎮集的樣子了,如果大家這幾天有機會到東莞的長安、樟木頭等處去看看,可能您不得不驚嘆它們是一個個小香港呢!東莞的總面積是2465平方公里,要是你問這里面有多少是城市多少是鄉村,我簡直沒法回答你們。因為東莞的鄉村也象城市一樣高樓大廈,就看看我們等會要經過的莞城到厚街鎮的沿途,全是廠房、商鋪、住宅,已再也找不到鎮與鎮之間的田野界線了。
廣東的導游詞 篇2
親愛的旅客們,你們好!我是今天的導游。我們要去的地方有個很美很美的名字,叫鳥的天堂。現在,我們就在通往鳥的天堂的路上,它位于廣東省新惠縣的天馬河上,大家馬上就能看見它啦!
鳥的天堂是一株有500多年樹齡的古榕樹,它的樹冠大得出奇,濃蔭覆蓋著小島上的20多畝地。大家看,到了到了!船靠近榕樹了,大家能明顯看到大樹枝干的數目不可計數。
枝上又生根,有許多根直垂到地上,伸進泥土里。榕樹現在正在茂盛的時期,生命力旺盛,葉子翠綠而明亮,小而密,一簇一簇的,挨挨擠擠,不留一點縫隙。從遠處看,就像一片浮動的綠洲,堪稱南國奇觀。
大家現在可以上岸去看看,大榕樹上生活著成千上萬的小鳥。來到岸上,深呼吸一口,是不是感到空氣很清新呢?生活在大榕樹的大多都是白鶴與灰鶴,白鶴朝出晚歸,灰鶴暮出晨歸,一早一晚,相互交替,翩翩起舞,嘎嘎耳鳴,蔚為壯觀。現在大家試試拍拍手,看看有什么奇特的現象沒?哈,現在到處都可以看見鳥兒的身影,聽見鳥的叫聲吧!眾鳥紛飛,百鳥爭鳴,它們生活地快快樂樂,自由自在!
“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我國著名作家巴金先生早在上世紀三十年代就游覽了鳥的天堂,寫下了名篇《鳥的天堂》。
“人間畢竟有天堂,暫別浮華,擁抱自然,聆聽百鳥和鳴,感受天籟之聲,到人的樂園,遠離塵器,覓一方靜土,讓疲倦的心靈得到片刻棲息……”聽了我的介紹,大家一定迫不及待參觀鳥的天堂了吧。現在請自由參觀,2小時后在這里集合,祝您旅途愉快!
廣東的導游詞 篇3
早就聽說英德寶晶宮很美,我很想去那里流連一番。今年年初二,媽媽終于和我去游寶晶宮了。
剛到山門口,天空不作美,就下起了大雨,可是并沒有沖淡我們的游興。我們冒著雨向前走,走過湖邊,湖水很清,就像一面鏡子。幾座青山錯落湖濱,九曲木橋連接湖心亭臺,舟泛湖中,美景天成。你看!燕子巖的石崖上刻著“寶晶宮”三個鮮紅大字。據說這是著名書畫大師關山月所題,每個字有一百平方米大,氣勢磅礴。
我們又往前走,來到了有“嶺南第一洞天”之稱的寶晶宮洞口。走進溶洞,里面高大寬闊、雄偉壯觀,石筍、石柱林立、石花、鐘乳石千姿百態;洞內有一百多個石景,形態逼真、惟妙惟肖;有的象花鳥蟲魚、有的象飛禽走獸、有的象天池飛瀑、還有的象神仙佛祖……千奇百怪、形象萬千,整個洞穴如同宮殿般的美麗。最后,我們沿著階梯登上通天巖,這是個大廳,開闊明朗,巨石相峙而立,廳頂有雙洞通天,洞口樹蔭蔽日,雨水穿過樹葉下瀉,大廳猶如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洞內還有保存完好的北宋石刻,字跡流暢清晰,為通天巖內一處珍貴的歷史文化遺跡。
我愛寶晶宮,更愛祖國的美好河山。
廣東的導游詞 篇4
客家民系是中國八大民系之一,也是廣東三大民系之一,他們的村落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圍龍屋。深圳市現存200余座,僅龍崗區各鎮保留下來的就有100多座。占地從幾千平方米至兩萬平方米不等。其中龍崗羅氏鶴湖新居坪山曾氏大萬世居,占地面積均在2.5萬平方米左右,可謂是客家圍龍屋之最。在去客家博物館的路上,就讓我跟大家介紹一下客家人的淵源歷史和客家圍龍屋的基本特征吧。
說起客家人,就不得不提到客家人得名的由來。俗話說有山必有客,有客必住山似乎客家人跟山有著十分特殊的緣分,這究竟是為什么呢?
客家人的祖先原是居住在中原地區的漢民,從秦朝末年開始,由于戰亂和自然災害等各種原因,很多中原人紛紛南下遷徙,另謀生路。在千余年的時間里,他們避往山區,聚族而居。因為一心不忘祖先根基,他們稱自己為客人,久而久之也就被叫成了客家人
客家人以其獨特的生存方式和頑強的生命力,創造了自己的客家文化和廣闊的社會區域,從而成為漢民族的一支人口眾多,分布甚廣,英才輩出的客家民系。在長期的遷徙過程中,逐漸形成了著名的客家精神:四海為家,刻苦勤儉,崇尚忠義,敬祖睦宗,重教崇文。
目前,廣東大約有2100萬人講客家話,全世界約有6500萬人使用客家話。世界客屬大會曾經在多個地方召開,高朋友云集,熱鬧非凡。
雖然深圳的考古發現顯示在五六千年以前這里就有人類生活的足跡,但客家人徙居在此的歷史最早只能追溯到800年前的宋末元初。而大規模成批的遷入,則是在清代1684年下令招墾時期,所以現存的客家民居主要始建于清代中后期。為了保護圍龍屋古建筑,深圳市已經把它列入文物保護范疇。被界定為一級保護的客家民居有10處,2級的有26處,3級的有28處。
圍龍屋的建筑非常獨特,整體布局以圓形或者橢圓形的建筑結構,或是方型,長方形的城池結構為住。房間與房間首尾相連,整個大院只留一個出口供出入,既可互相照應,又容易防御攻擊。由于所有的房間大門都向內開,整個建筑外墻將所有房間都包圍在內,而且首尾相連,恰似一條巨龍,故此叫圍龍屋。
由于世代相居,新成長起來的一輩和新搬過來的族人在原來的圍龍屋外又蓋起了新的房屋,而且同樣是首尾相連,只不過規模在內圍之上,將內圍龍屋團團包圍起來。內圍和外圍有天井相通,屋頂上也有崗亭和甬道,構成了一個既可作為居住地帶,又可作為防御工事的獨特建筑。圍龍屋所用的建筑材料也非常特別,不是用傳統的土磚建造,而是用加了糯米漿,稻草,甚至是蜜糖等材料,這樣就能增強泥土的黏性,使圍墻更加堅固耐用。
圍龍屋前通常會有半月形的池塘,一是可以蓄水,防火,二又可以養魚,符合廣東人有水即為財和年年有余的良好愿望。
各位游客,我們已經抵達了位于距離深圳約28公里的龍崗鎮羅瑞合村,即將參觀的客家博物館也就是鶴湖新居,是龍崗地區目前保留最為完整的客家民居之一,也是全國占地面積最大的客家民居建筑。
鶴湖新居始建與公元1817年。歷三代,數十年建成,規模宏大,氣勢磅礴,內部結構嚴謹,造型別距特色。最興盛時有四代同堂,千人居住。
圍墻內民居呈回字型,整座建筑群由內外兩圍相套而成。外圍平面前寬后窄,就像一枚古代的銀錠,內圍有高墻與外圍相隔,平面呈正方形。一條中軸線上,地勢從低到高,有下,中,上三堂。圍龍屋內部布局錯落有致,有九天十八井,十閣走馬廊之稱。九天就是指九條天街,井就是天井,十閣就是指兩個望樓和八個碉樓,走馬廊指的是在圍屋的后墻上,并靠外一邊都有一堵高1。3米的墻,兩墻之間一條寬40厘米的人行過道。
我們在鶴湖新居可以通過杰出人物榜,看到民族英雄文天祥近代革命家廖仲愷,十大元帥之一的葉劍英,當代商界曾憲梓等眾多文學家,科學家。這些耳熟能詳的名字都是客家人的驕傲。
如今的鶴湖新居展出了民間的釀酒坊,水車,榨糖機等農用工具,設有客家婚俗展,舉辦過國際攝影節,客家文化節,隨著多部反映客家生活的電影,電視劇在這里拍攝,我們相信,會有更多的海外人士會回到中國,會到這里尋根。
感謝大家的配合,接下來請自由拍照半小時后于門口集合上車,謝謝!
廣東的導游詞 篇5
梅關梅嶺,這個美麗而有詩意的名字,蘊含著多少膾炙人口的故事,提起梅嶺,人們自然地會聯系到梅嶺古道、梅關樓、庾嶺寒梅;也會聯系到張九齡、張九齡夫人廟 等;亦會聯系到陳毅等革命者。梅嶺距南雄市區約30公里。該景區的聞名之處,一是古關古道,二是古人古事,三是寒梅勝景。
“嶺南第一關”梅關,設在梅嶺上,被列為廣東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是著名的旅游勝地。梅關,古稱秦關,又稱橫浦關,宋時立關于梅嶺上,并刻有“梅關”二字,遂稱梅關。
梅關,古稱秦關,又稱橫浦關。坐落在南雄縣城約30公里梅嶺頂部,兩峰夾峙,虎踞梅嶺,如同一道城門將廣東、江西隔開。梅關的'隘口合嶺路,為唐朝開元四年(公元716年)丞相張九齡主持開建,路基寬約5米。宋時,人們以磚砌路面,立關于嶺上,署有“梅關”二字,遂得名。關樓南北兩面門楣嵌有石刻匾額,北門額書“南粵雄關”,南門額則是“嶺南第一關”。梅關是歷史上南來北往的重要驛道,也是兵家必爭之地。梅關南北遍植梅樹,每至寒冬,梅花盛開,香盈雪徑。此處腳跨兩省,游人可并賞粵贛兩省風光。
梅關古道始通于秦漢,是古代溝通中原與嶺南的五條交通要道之一。唐開元四年(公元716年),為適應當時南北經濟文化交流的需要。張九齡又奉詔另鑿新道。前后用了二年的時間,開通了一條寬1丈,長30華 里,兩旁廣植松梅的大道。現存的梅關古道約8公里,路面鋪砌青石的鵝卵石。
古道上,梅嶺是粵贛交界的一個隘口,秦時在此設關,叫梅關。梅關是南嶺上最重要的關隘之一,關上聳立的關樓,為北宋時筑。關樓拱門兩面嵌石刻,北為南粵雄關,南為嶺南第一關。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陳毅曾在此領導了三年游擊戰爭,寫下了膾炙人口的詩篇《梅嶺三章》。現在,當年陳毅活動過的地方,已被開辟為旅游景點。
寒冬臘月,滿嶺梅花盛開,是沿古道觀賞粵贛兩省風光的大好時節。
廣東的導游詞 篇6
清遠是一個有兩千多年歷史的古城,最早的名字叫中宿縣,因為境內有秀美的中宿峽而著名。于漢朝改名為清遠郡,清遠一名由此而來。早期歸韶關管轄,1983年劃歸廣州,為清遠縣,1988年撤縣建市,從一個粵北山區一躍成為廣東省占地面積最大的地級市,占地1.9萬平方米,相當于10個深圳那么大。
清遠市位于廣東省的西北部,南靠廣州,佛山,北倚湖南,東鄰韶關,西接肇慶,廣西。是粵北山區的主要組成部分。距離廣州市60多公里且全程高速,交通十分方便。且山川秀美,人杰地靈。以前人們說清遠清遠,清貧而偏遠,但是現在清遠清遠,清新而逸遠啊!
20__年2月28日清遠被評為中國優秀旅游城市,主要有三大旅游資源:一游山,二玩水,三賞民族風情。那么山就有:飛霞山,英西峰林,萬山朝皇。水還分冷熱,冷水就是小北江,漂流等,熱的就是眾多的`溫泉。民族風情包括連南瑤族篝火晚會,三排搖寨等。
來清遠的三部曲:游飛霞,吃清遠雞,喝白茶。這里說的白茶,就是藤婆茶拉是連州三寶之一。連州三寶就是黃精,蜜棗,藤婆茶拉。連州是清遠的兩市之一,是廣東省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曾經兩次被國民黨定為廣東省的省會,其政治地位相當于現在的廣州,故有小廣州之稱。說起這個就得說一下清遠得管轄范圍了,清遠地大物博啊,主要管轄兩市五縣一區。兩市除了剛說得連州市還有就是英德市拉。英德紅茶大家應該不會陌生吧?它就是我們英德市的特產啊。英德除了紅茶出名之外旅游資源也是很豐富的啊,比如英西峰林拉,英德寶晶
宮拉。五縣就是清新縣,清新縣是清遠市最富有的一個縣,擁有一個全國唯一的以溫泉為主題的國家四a級旅游度假區,還擁有全亞洲第一個滑草場,每年接待游客200多萬,因而也成為全清遠的首富了。還有就是陽山縣,這里可是九分石頭一分土,一頂草帽一分田。第三個就是廣東省第一支礦泉水的產地佛岡了。另外兩個都是少數民族自治縣:一個是連山瑤族自治區,另一個就是廣東省唯一一個腳踏三省的連山壯族瑤族自治區。一區就是青城區了。
廣東的導游詞 篇7
連州地下河位于歷史文化古城連州東北26公里處。它是一個典型的巨型天然石灰巖洞,具有亞熱帶喀斯特地貌。據地質學家分析,溶洞是2億年前地殼運動形成的,現在旅游面積6萬平方米。最高點47.8米,最寬點53.6米,洞內空氣清新,冬暖夏涼。它是旅游和暑假的圣地。
連州鐘乳石自古聞名。據《連州志》記載,唐代文學家劉禹錫于820年回來擔任連州刺史時,曾在《連州刺史壁》中稱贊連州鐘乳石:“山美水高,靈水靈,鐘乳石天下第一,三百歲珍珠。”歷代地方官員都用鐘乳石來祭奠朝廷。
連州地下河洞分三層,全長1860米,最高點47.8米,最寬點53.6米,面積4.3萬平米。洞內溫度常年保持在18℃左右,濕度96%-98%,含氧量21.4%—21.6%,二氧化碳含量為0.01%—0.019%,空氣清新,冬暖夏涼。地下河位于下層,水流由北向南,蜿蜒曲折,穿過三個美麗的峽谷:“龍門峽”、“蓮花峽”、“香蕉峽”,全長1400米。它穿過四座山的底部。河水表面平靜,流速緩慢。最寬點10米,最窄點只有1米。6米,水深1-7米,沿河兩岸布滿了鐘乳石、應時、石柱、石花、石簾等。,形狀各異,如飛象過江、鳥啄蟲、八仙過海、獅子座蓮花、地下龍宮、海獅迎賓等。土地二、三層有佛光、董培馬蹄鐵、關公雕像、巴西仙人掌、南天門、連州白玉鵲橋、恐龍化石、孟姜女哭長城、仙洞、伊甸園等景點。,豐富多彩,令人難忘。很多游客都在這里留下了贊美詩,比如著名詩人楊迎賓的題詞:“人山人海,天有洞。”那么,當山川是上界的時候,為什么一定要找到天堂呢?1988年5月游覽地下河后,著名作家秦牧寫了一篇游記《神秘而壯麗的地下河》。
古往今來,連州的地下河一直是附近大東村的人們避暑和帶孩子玩游戲的地方,但沒人知道洞穴深處隱藏著一條長長的.地下河。據地質調查,大約2億年前,連州地下河位于茫茫大海中,然后隨著地殼運動的變化,海底上升到陸地。在地殼穩定的第二個時期,這里發生了大規模的崩塌,從而形成了現在的洞穴。
廣東的導游詞 篇8
羅浮山,物華天寶,人杰地靈,具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和區位優勢。她,山清水秀,道佛相容;洞天奇觀,涌泉飛瀑隨處可見。山勢雄偉壯麗,自然風光旖旎。古跡繁多,寺觀遍立,歷代名人詠題佳作不勝枚舉,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融為一體;旅游資源的開發極具潛力。
羅浮山,享有“嶺南第一山”之稱。廣汕公路穿越其境。她方園260多平方公里是中國十大名山之一。它又是我國道教名山,道教稱它為第七洞天,第三十四福地。它與南海縣境內的西樵山為姐妹名山,故又有東樵山之稱。
羅浮山地處粵東“旅游休閑走廊”的中心地段;是構成‘廣州一香港一惠州”旅游金三角的支掌型景區和代表景區。整個羅浮山由朱明洞、黃龍觀、酥醪、飛云頂四大景區組成;羅浮凈土園林是黃龍觀景區內新開發的旅游景點。它西連發達的城市群,南接港澳與東南亞,東鄰90年代興起的大惠州,與廣州、深圳、惠州、香港的距離最遠不超過130公里;交通極為便利。羅浮山以廣大、奇峭、峻拔稱雄;以飛瀑。流泉、密林、清秀稱幽。她共有大小山峰432座。飛瀑名泉980多處、洞天奇景18處、石室幽巖72個。主峰飛云頂,海拔1296米,峰頂盤圓平坦,花草并茂,云霧繚繞,日出的瑰麗可與泰山媲美。每年重陽節;登高觀日出者有數十萬之眾;蔚為壯觀。
飛瀑名泉、洞天奇景是羅浮山自然天成之杰作代表。山山有瀑,處處流泉。白石灘飛瀑從87米高的`懸崖傾瀉,濃霧遮天,陽光下彩虹耀眼;瑰麗壯觀。身處巖下,’‘夏暑不知逢六月”。白水門瀑布跌宕千尺響如霄,聞之骨寒;水簾洞瀑布“天上珠簾直下垂”;黃龍洞瀑布“飛作滿天風雨聲”。名山多聚泉、古剎具神水。沖虛觀內的“長生井”,寶積寺后的“卓錫泉”、酥醪觀旁的“釀泉”并稱羅浮三大名泉,水豐不竭;甘甜清冽;能與西樵的無葉井齊名,和杭州的虎跑泉并列。羅浮山仙洞密布、大洞十八、小洞數百。這洞,乃道教之謂洞天,每個洞天都是由幾座山環抱而成的小天地。洞中清靜幽秀,其間泉水淙淙,古木森森。
羅浮山地處北線,屬亞熱帶氣候,雨量充沛,適宜多種植物生長。有植物3000多種。其中1200多種為藥用植物,是個天然的中草藥庫。廣東過去四大市場之一的藥市就設在羅浮山沖虛古觀在則,稱洞天藥市。土特產酥醪萊、云霧甜茶和四時佳果則別具風味。蘇東坡的“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桔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是最好的寫照。
羅浮山除去綺麗壯觀的自然風光之外;諸多的神話、傳奇、古跡以及道佛兩教竟相繁衍的盛況;為其披上一層神秘的面紗,素有“神仙洞府”之稱。從東晉葛洪來此建庵,修道煉丹,著畫立說,開創為嶺南的道教圣地;到唐代道佛(教)共處,道士僧人齊集如云;有“五百花首游羅浮”之盛會。山上寺觀遍立,有九觀十八寺之多。
廣東的導游詞 篇9
各位團友:
小樓仙源是增城八景之一,今天我們參觀的景點有:歷史悠久的何仙姑家廟、何仙姑紀念塔、觀音山神仙洞、東南亞藤類之冠的盤龍古藤。另外,在參觀過程中還可以體味一下三個至今未曾解開的謎:一是為什么何仙姑家廟方圓幾里的井水都略帶咸味,唯獨仙姑井水清純甘洌?二是為什么仙桃生長在缺土少壤的瓦頂屋脊上,不需澆水施肥,依然枝繁葉茂?三是為什么盤龍古藤找不到根?
大家了解何仙姑其人其事嗎?根據《全國古今圖書集成仙部》、《中國人名大辭典》、《安慶府志》、《會仙觀記》、《全唐詩外集》、《辭海》、《增城縣志》等古今書籍都記載:何仙姑,原名何素女,又叫何二娘,增城小樓仙桂村人,生于唐朝開耀二年(682年),自幼性情柔靜,秉承孝道,勤奮讀書,過目能誦,擅長繡織,深受鄰里夸贊。唐景龍元年(720xx年)因反抗父母包辦婚姻,投井后成仙。話說何仙姑在迎親之日驟然不見了,家人驚慌失措,見家井旁遺留素女的繡花鞋,父母深知大事不妙,命人下井打撈,誰知撈不見尸。男家礙于面子,上縣衙打官司,提出不見活人要尸骸的要求。而何仙姑成仙后騰云仙游蒲田(今福建省內),獲悉父母受屈,巧逢蒲田縣令即將調增城赴任,就懇求縣令允許她隨官船返增城為父母沉冤昭雪。縣令答應了她的請求,當啟航之時,未見何仙姑到來,但見船舵后方水中,有一女尸逆水追隨而至,尸至增城,果然是何仙姑真身。“逆水流尸”一事當然難以置信,縣官就署批“升仙得道”了結此案。
此外還傳說在唐朝玄宗年間,漢鐘離、張果老、曹國舅、鐵拐李、韓湘子和藍采和等七仙,準備于三月三赴瑤池,參加一年一度的王母娘娘圣誕,為了湊夠八仙向王母娘娘敬酒,呂洞賓決定下凡遍游天下,最后尋覓超度何仙姑成仙。
何仙姑成仙之事驚動了當年的唐天后武則天。武則天賜贈何仙姑三件寶:一是在其家鄉建祠奉祀;二是賜紫霞一襲;三是在唐天寶十年下旨建一碑以作紀念。
各位團友,何仙姑家廟到了,讓我們一起進廟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