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的導游詞范文(精選3篇)
甘南的導游詞范文 篇1
各位團友大家好!
很高興能與來自五湖四海的朋友們相聚在我們拉卜楞寺。
首先。請允許我代表旅行社向各位的到來表示衷心的感謝和熱烈的歡迎!
有句話說得好:前世幾百次的回眸才換來今生的一次擦肩而過,或許相聚就是一場緣分,既然有緣就讓我們彼此來認識一下吧!
在我旁邊的這位是司機林師父、,他有著豐富的駕車經驗,在他的護航下大家進可將兩顆心交給我們,一顆是“放心”交給我們的護航大使林師父,另一顆呢是“開心”就交給我吧,我是各位本次的導游……,大家叫我小郭、郭導、小導都可以,怎么順口怎么叫吧!
其實旅游是件很開心的事,話說旅行不必在乎其目的,只需在乎沿途的風景及看風景時的心情,所以希望蘭州的好山好水能給各位帶來一份好心情,那么在整個行程中如果各位有什么需要幫助的,請盡管來找我,我會竭盡全力地為大家服務,同時也希望我的工作能得到各位的支持與配合,在此預祝大家在蘭州玩的開心!
希望這次行程就像我的名字一樣,熱烈歡迎大家的到來,然后玩的歡歡快快,吃的歡歡欣欣,享受的歡歡暢暢……,總之希望大家一切愉快,謝謝~
位于夏河縣城西1公里處,大夏河將龍山、鳳山之間沖積成一塊盆地、藏族人民稱之為聚寶盆、拉卜楞寺就坐落在聚寶盆上。它與西藏的哲蚌寺、色拉寺、甘丹寺、扎什倫布寺、青海的塔爾寺合稱我國喇嘛教格魯派(黃教)六大寺院。拉卜楞為藏語“拉章”的轉音,意為佛宮所在的地方。
寺廟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有18座金碧輝煌的佛殿,萬余間僧舍,崇樓廣宇,鱗次櫛比,金瓦紅墻,氣勢非凡。其中,以六大扎倉最為著名。
甘南的導游詞范文 篇2
甘南藏族自治州是全國十個藏族自治州之一,地處青藏高原東北邊緣,南與四川阿壩州相連,西南與青海黃南州、果洛州接壤,東面和北部與本省隴南、定西、臨夏毗鄰。全州總面積4.5萬平方公里,處于青藏高原和黃土高原過渡地帶,地勢西北部高,東南部低。境內海拔1100—4900米,大部分地區在3000米以上。全州分三個自然類型區,南部為岷迭山區,群巒疊嶂,山大溝深,氣候比較溫和,是全省重要林區之一;東部為丘陵山地,高寒陰濕,農林牧兼營;西北部為廣闊的草甸草原,是全省主要牧區。
州府合作市位于甘肅西南部,地處甘、青、川三省交界處,也是全州政治、經濟、文化、科技和金融中心。海拔2960米,平均氣溫1.7℃,沒有絕對無霜期。
甘南歷史悠久。新石器時代在三河一江流域就有人類開發這塊亙古荒原,甘南的羌部逐漸建立自己的部落聯盟或依附中原王朝。
秦時部分地方已屬臨洮管轄。西漢時,東部屬隴西郡、北部屬金城郡,設白石、羌道兩縣。
隋時的臨洮郡、桴罕郡、宕昌郡分別管轄今甘南的西北和東南部部分地區。
唐朝初年廢郡置州,甘南境內曾為洮州、芳州、迭州的全部和河州、宕州的部分,西北部屬吐谷渾、吐蕃的范圍。
元代屬宣政院管轄,吐蕃等處宣慰司統領。
明代屬陜西都司管轄,清乾隆時,州境大部屬鞏昌府,夏河由循化撫番廳管轄。
1913年廢府設道,臨潭縣屬蘭山道,西固縣(今舟曲縣)屬渭川道。1928年建立夏河縣、改屬甘肅管轄,1937年成立卓尼設治局。
1949年9月~12月,臨潭、卓尼、夏河、西固相繼解放。1952年7月設立甘南藏區委員會,1953年10月甘南藏族自治區成立,1955年7月1日改為甘南藏族自治州。州府設在合作市,是甘南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甘南的導游詞范文 篇3
今年暑假,我和爸爸、媽媽、很多叔叔、阿姨一起去桑科草原玩,經過20多個小時的長途跋涉,我們終于來到了甘南藏族自治州。
下了車,迎面吹來了陣陣帶著淡淡青草味的微風,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啊!好清新,我不由自主的仰頭一看,天空就像一塊一望無際的藍圍巾,而白云就像圍巾上的一朵朵純百合!
這里的山沒有秦嶺的冷峻、陡峭、高大,卻顯得和藹慈祥,文質彬彬,英俊而柔情。
一條條迂回的小溪像一條條玉帶,伸向遠方,為藏族同胞和牛羊帶來生命之源。
草原上牛、羊、馬,成群結隊的悠閑地散著步,吃著草,如果從遠處看,就像無數個白色與黑色棋子在移動。
突然,我們看到了盛大的場面,走過去才知道,要準備賽馬了。不一會兒,只見一匹匹高大的駿馬從遠處飛奔而來,隱隱地傳來“嘣、嘣、嘣……”鞭子的響聲,走進了看到一群藏族同胞騎在一匹匹高頭大馬上奮力向前沖,這時,我們才發現馬背上居然連馬鞍都沒有,他們兩腳夾在馬肚子上,一手拽著馬轡頭后面的皮筋,一手拿著鞭子。群馬疾馳過后有一位十多歲的小男孩在后面奮力追著,雖然比別人慢了快一圈,但還是堅持不懈,直到跑到終點為止。
這里的天藍、云白、山平緩、草茂盛、牛、羊、馬可愛。小溪不計其數,這里不僅讓我看到了美麗的風景,還讓我看到藏族同胞堅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