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物導游詞作文(精選5篇)
景物導游詞作文 篇1
云岡石窟位于大同市西16公里的武周山麓,武州川的北岸。石窟依山開鑿,對象聯貫一公里。現存首要洞窟45個,計1100多個小龕,巨細造像51000余尊,它是我國局限最大的石窟群之一,也是天下有名的藝術寶庫。1961年國務院發布為第一批世界重點文物掩護單元。
云岡石窟是在北魏中期齊鑿的。北魏經驗了“太武滅佛”、“文成復法”。文成帝僻靜年間(460——465)云岡石窟開始大局限營造,到孝明帝正光五年(524)建成,前后計60多年。初由聞名的高僧曇曜主持,“于首都西武州塞,鑿山石壁,開窟五所”。現第16至20窟就是“曇曜五窟”。現存洞窟大部門鑿于太和十八年(494)遷洛前。據《水經注》記實,其時“鑿石開山,因巖布局,真容巨壯,世法所希。山堂水殿,煙寺相望,林淵錦鏡,綴日新眺”。
云岡石窟鐫刻在我國三大石窟中以造像氣派宏偉、內容富厚多彩見稱。最小的佛像2公分。最大的高達17米,帶團日記,多為模樣外形各異的宗教人物形象。石窟有形制多樣的仿木構構筑物,有主題突出的佛傳浮雕,有精雕細刻的裝飾紋樣,尚有有聲有色的樂舞鐫刻,活躍生動,琳瑯滿目。其鐫刻藝術擔任并成長了秦漢鐫刻藝術傳統,接收和融合了釋教藝術的英華,具有奇異的藝術氣魄威風凜凜。對其后隋唐藝術的成長發生了深遠的影響,在我國藝術史上占有重要職位,也是中國與亞洲國度友愛往來、文化交換的汗青見證。
云岡第五、六窟在云岡石窟群中部,為孝文帝遷洛前約465——494年開鑿的一組雙窟。廟前有清順治八年(1651)制作的五間四層木樓閣,朱紅柱欄,琉璃瓦頂,頗為壯觀。第五窟開作橢圓形草廬情勢,分前后室。后室北壁本尊為釋迦牟尼坐像,高17米,為云岡最大的佛像,外部經唐代泥塑重裝。窟內滿雕佛龕造像。窟西側刻有兩佛對坐在菩提樹下,頂部浮雕飛天,線條美妙。第6窟平面近方形,中央是一個毗連窟頂的二層方形塔往,高約14米,塔柱上雕有四方佛,上面四角各有一座九層出檐小塔,馱于象背上。窟四壁滿雕佛、菩薩、羅漢、飛天等造像。窟頂有三十三諸天及各類騎乘,令人目不暇接。環抱塔柱四周和東南西三壁的中下部,刻有33幅形貌釋迦牟尼從降生到成道的佛傳故事浮雕,內容連貫,構圖優良。此窟局限雄偉,雕飾華美,內容富厚,技法精辟,是云岡石窟中有代表性的一窟,也是中期造像藝術搜集的大校閱。
云岡第七、八窟位于云岡石窟的中部,為一組雙窟,是云岡石窟第二期開鑿較早的石窟。七窟前現存的木構構筑,是清順治八年(1651)建筑。七、八窟平面均為長方形,窟內機關上下分層,閣下分段。七窟后室北壁上層天幕龕的中央,雕一交腳彌勒菩薩像,坐于獅子座上,閣下備一倚坐佛像,邊為二脅侍菩薩。內容仍為三世佛,且呈現了造像組合。下龕為釋迦、多寶二佛并坐像。壁與窟頂相接處雕一排伎樂人像,各執樂器演奏。對象兩壁對稱開鑿,壁與頂部相接處雕一排千佛。下分四層雕有八個差異的佛龕。南壁鑿有一門一窗,閣下兩側各雕四個佛龕。門窗間有六個扶養人和伎樂天人像。明窗內雕菩薩和禪定比丘。內拱內雕力上、0天王和飛天。頂部門格雕平棋,中為團蓮,周雕飛天,把整個窟頂裝飾得五彩繽紛。第七、八窟與前期窟群比,在形制、內容、造像組成、題材等方面呈現了諸多變革,從中折射出北魏社會厘革的洪水。
景物導游詞作文 篇2
恒山位于山西渾源縣境內,相傳4000年前舜帝北巡至此,見山勢宏偉,遂封為“北岳”;恒山崛起于桑乾盆地南端,綿延數百里。橫亙寨上,主峰海拔____年米,山上怪石爭奇,古樹參天,蒼松翠柏之間散布著殿亭樓臺,給宏偉的北岳增加了不少秀色。古有恒山十八名勝,今尚存朝殿、會仙府、九天宮、懸空寺等十余處,最為聞名的就是懸空寺。懸空寺坐落在金龍口的絕壁上,一組紅綠相映的構筑群,玲瓏剔透,像是一幅彩畫貼大石壁上,又像無形的線把幾座小屋子系在半空。正如內地民謠說的“懸空寺,半天高,三根馬尾空中吊”該寺始建于北魏王朝后期,經金、明、清三代重修,已有1400余年的汗青。
山門依山勢朝南,全寺巨細40間殿宇臺閣緊貼巖壁一字排開,南北長如蟠龍,對象窄如衣帶。外面上坎坷錯落,參差有致,內部接洽頗見匠心,有的用棧橋凌空飛渡,有的以暗道相通,有的在石級上攀緣而過,有的拱越石壁穿窗入室,偶然使人仿佛已面對絕境,幾經盤旋,又豁然爽朗,別有洞天之感。
全寺構筑分為三組。先是三宮殿,這是玄門的天地。幾座泥塑像都是烏眉黑顏。衣袖帶風,有一種飄塵出世的無為之意。繼而是三圣殿,這是佛家的天下,佛像豐臂潤面,端坐蓮席,眼光微啟。最后是三教殿,這里齊集國文化之大成,中為佛祖釋迦牟尼,右是賢人孔子,左是道祖老子,他們模樣外形各異。勉力示意出所主教宗的雍容鮮艷。
景物導游詞作文 篇3
大家好!現在我們正在駛過忻口,我們看,這里“兩山夾一口,滹沱中間流”,是一處易守難攻的軍事要塞。20__多年前,漢高祖劉邦白登之圍兵敗至此,看到山河險固,川原肥美,于是“六軍欣然”,遂將這里命名為“忻口”;而在70年前,抗戰初期華北戰場上最慘烈的大會戰——忻口戰役也是在這里打響,我軍著名的平型關大捷、火燒陽明堡機場、雁門關伏擊戰,都是為了配合忻口的國民軍隊而打響的,忻口戰役因此被稱為是國共合作的經典戰例。
車過忻口,我們就進入了忻府區境內。忻州因忻口而得名,那么“忻”是什么意思呢?大家查查字典就會看到,忻州的“忻”和欣喜的“欣”是同音通用的,包含著歡欣鼓舞、欣喜歡樂的意思。因此,忻州這片土地從古至今都是一塊祥和歡樂的土地,這里的民俗風情濃郁熱烈,是全國著名的“八音之鄉”、“民間繪畫之鄉”和“摔跤之鄉”。忻州的摔跤和我們熟悉的中國式摔跤、國際式摔跤都不一樣,當地老百姓叫作“撓羊賽”。“撓”就是扛的意思,就是說獲勝的獎品是一只活羊,而領獎的方式就是把羊撓起來繞場三周。撓羊賽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南宋時期,說是岳家軍解散后,有一位叫做陳效嬰的忻州老兵回到了故鄉,把在軍中學到的角抵傳授給了父老鄉親,久而久之,這種角抵之術就傳遍了忻定盆地,形成了風行數百年的撓羊賽。
參加撓羊賽的選手一律不準穿跤衣,都得赤膊上陣,連續摔倒6個人才算勝利。獲勝者除了可以撓走一頭大肥羊,還會獲得一個英雄般的稱號——“撓羊漢”。撓羊賽在忻州有著非常廣泛的民眾基礎,就像一首民謠中說的那樣:“立了秋,掛出鉤,走街看戲撓羊賽。”正因為如此,自1959年全國第一屆運動會以來,忻州為全國各級運動隊輸送專業跤手達1千多名,獲得世界和全國冠軍超百次,為中國的摔跤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在1969年的全國文體群英會上,當時的忻定縣被命名為“中國摔跤之鄉”。為了弘揚跤鄉文化,20__年以來,忻州開始舉辦一年一屆的“中國忻州摔跤節”。有趣的是,參加國際式摔跤和中國式摔跤的雖然都是國手名家,場面卻冷冷清清,而參加撓羊賽的都是本地的泥腿子、撓羊漢,卻觀者如云、場場爆滿,形成了一道獨特的文化風景線。
景物導游詞作文 篇4
我的家鄉建湖,地處黃海之濱,背倚蘇北平原,素有蘇北里下河“水鄉明珠”美稱。這么多年來家鄉發生的變化使我驚嘆,更讓我自豪。
縣城變得更美麗了。街心花園芳草如茵,綠樹環繞,讓人心曠神怡;美麗的西塘河風光帶如詩如畫,踏著蜿蜒的小路,聽著歡快的音樂,觀著起舞的噴泉,賞著盛開的花草,讓人不覺陶醉其中。夜幕降臨,道路兩旁的霓虹燈、輪廓燈、探射燈和公園里的景觀燈、地埋燈、草坪燈流光溢彩,仿佛與夜空中調皮眨眼的星星正在開心地做游戲。一幢幢樓宇拔地而起,遍布環境優美的住宅小區;二十層的森達大廈、幾百米的電視塔、頗有氣勢的會展中心,正成為縣城的標志性建筑物。
人們變得更富有了。以前人們出行都騎自行車,現在都騎摩托車助動車,開轎車的`也不少;年輕人走出田間地頭,到上海蘇州無錫等大城市打拼去了,不少人在城里買房安家,過上城里人的生活了。過去的泥巴路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寬闊的柏油路、筆直的高速公路、鋪軌的火車鐵路,就連到鄉下村莊也都鋪上了水泥路。參加休閑逛街購物的人越來越多,農工商聯華超市、迪歐咖啡館、有意思餐廳的生意越來越好。
家鄉變得更知名了。過去建湖水鄉聲名遠播,是因為有“九龍墩”的漢代墓藏群落、矗立千年的唐代朦朧寶塔,有民族英雄南宋臣相陸秀夫、笑震聯大的著名外交家喬冠華、美籍華人及著名宇航員王贛俊,有萬頃蕩綠千畝水清的九龍口自然風景區;而今,更多的是因為榮獲了雜技之鄉、淮劇之鄉、花炮之鄉、皮鞋之鄉和建筑之鄉等系列美稱,被命名為全國文明縣城和中國石油制造裝備制造業基地、中國節能電光源制造基地及全國科技實力百強縣、全國平原綠化縣等諸多榮譽。
景物導游詞作文 篇5
應縣木塔位于山西大同南約70公里。它建在應縣城佛宮寺的山門內,原名佛宮寺釋迦塔,俗稱應縣木塔。
應縣木塔建于遼代清寧二年(1056),它建在4米高的兩層石砌臺基上,顧名思義,木塔確是所有效木建成的。木塔通高67.13米,底層直徑為30米,平面為八角形,五層六檐。外面是五層,可是塔內夾有暗層四級,實為九層。塔內各層,行使了中國傳統的斜撐、梁枋和短柱等構筑要領,使整個塔連成一個整體,既健壯,又壯觀。據測,構筑該塔適用木柴3500立方米以上,重達3000噸閣下。
木塔自制作至今已有900多年汗青,恒久擔當風雨腐蝕,并曾蒙受軍閥炮擊以及多次兇猛地動,雖有稍微傾斜,仍巍然挺立。實踐證明,它是構筑布局與行使成果計劃公道以及造型藝術的規范之作,是中國古代構筑史上的一大事跡,活著界上也是絕無僅有的。
遼代是公元十至十二世紀契丹族在北方成立的一個封建王朝,其時為了固定封建統治,大力大舉倡導釋教,在山西、河北一帶大興土木,建筑佛廟、佛塔。應縣木塔就是在這種環境下營造的。塔的底層有一尊11米高的釋迦牟尼金身坐像,保持著遼代的氣魄威風凜凜。底層的墻壁上尚有6幅如來佛畫像以及飛天,色彩艷麗,精神奕奕,是中國壁畫中的珍品。
木塔的第三層和第五層別離有四方佛和釋迦坐像。已往這里既是歷代統治者拜佛的場合,又是戰爭時用于觀戰批示的瞭望臺。
木塔是世界重點文物掩護單元之一。國度曾多次撥出巨款舉辦維修和加固。塔內各層之間有木梯相通,塔的附近有平座雕欄。游人逐級登樓,憑欄遠眺,其樂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