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景導游詞作文(精選12篇)
風景導游詞作文 篇1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導演顏詩穎,大家可以叫我小顏或顏導。歡迎大家到八達嶺觀光旅游。今天有幸陪同大家一起參觀,我很高興,希望各位能在八達嶺度過一段美好的時光。
游客們,在我們眼前的就是著名的八達嶺長城。長城是世界聞名的八大奇跡之一,它東起山海關,西至嘉峪關,足足有一萬三千多里長,像一條長龍盤旋在中國北方遼闊的土地上。它不僅是古代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的結晶,還是中國古代文化的象征和中華民族的驕傲。
游客們,現在我們已經登上了長城,您可以發現,這里是人山人海,所以各位要小心謹慎,以免發生意外。現在您向遠處看,就可以發現這里的長城分為南北兩峰,蜿蜒盤旋于山脊上,景色十分壯觀。這高大堅固的長城是用巨大的條石和城磚筑成的。我們站在城墻頂上,您會發現這里像很寬的馬路,可供五六匹馬并行。現在請到我這邊來,看到我身后這成排的垛子了嗎?它有著兩米多高,上面有瞭望口和射口,可供瞭望和射擊用。現在讓我們把目光轉移,那高高的城臺叫烽火臺,它分為兩層,上面是瞭望臺,下層駐扎著許多士兵。士兵們一旦發現敵人,就點燃烽火,將消息傳到遠方。可見,烽火臺在當時的軍事中有著多么重要的作用。
站在長城上,踏著腳下的方磚,扶著墻上的條石,您一定會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長城的勞動人民。我們單看這數不清的條石,一塊有兩三千斤重,那時候沒有火車,沒有起重機,就靠著無數的肩膀和無數的手,一步一步抬上這陡峭的山嶺。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萬里長城。
風景導游詞作文 篇2
紅星火山地質公園,亦稱謂紅星火山巖地質公園,或紅星地質公園,位于黑龍江伊春市紅星林業局大平臺施業區,距伊春市中心160公里,占地面積20,188公頃,是繼五大連池之后又新發現的火山地質奇觀。這里大片的火山溶巖、石海以及周邊多樣生態類型為動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環境。丹頂鶴、駝鹿等國家1、2級保護動物達47種,植物511種,被譽為"黑龍江動植物資源保護區"。
公園有三大奇特景觀:火山地貌、杜娟花海、庫爾濱霧松。
火山地貌。是由于此地從晚石碳紀、早二疊紀、晚二疊紀以來多次發生火山運動、玄武巖噴溢而形成的地質現狀。
火山巖形成年代久遠,巖石表面苔蘚豐厚,古生植物繁茂,并且石在林中,林在石上,石在花中,花在石上,氣勢磅礴,景色怡人,是中國罕見的地質奇觀。
哈爾濱景色風景導游詞2
東北虎林園是一家集保護、科研、旅游為一體的綜合性企業,是哈爾濱市獨具特色的旅游景區,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人工飼養、繁育東北虎的基地。
東北虎林園座落在松花江北岸,與太陽島毗鄰。它占地面積144萬平方米,擁有各種不同年齡的純種東北虎300多只。東北虎林園自然特色十分濃郁,具有良好的生態旅游基礎。這里的空氣質量優良,到處散發著泥土和野草的芳香,使人充分地享受與自然的融合,是一處旅游、休閑、度假的理想之所。自1996年對外開放以來,東北虎林園以它濃厚的野趣和迷人的魅力吸引著海內外的游人慕名而來,7年來累計接待游客人數達到了180多萬人次;成功地接待了國家級重要領導人和國內外重要來賓1500多人次。東北虎林園目前建有成虎園、育成虎園、幼虎園、非洲獅園和步行區5個景點,游人需要用1個小時的時間才能游完全程。其中成虎園、育成虎園、幼虎園、非洲獅園需乘車觀賞。東北虎林園擁有15臺豪華舒適的旅游觀光車,人們可以坐在車內去尋覓虎蹤,領略東北虎的風采。
東北虎林園設有“藝品屋”,供游人選擇購買的工藝品琳瑯滿目,具有東北虎林園本身特色的工藝品就有五十多種;設有“虎園郵局”,出售東北虎林園自己的明信片、首日封等,除了不能匯款之外,其它的郵政業務均可辦理。東北虎林園的建立,不僅保護了東北虎,也為熱衷于旅游的人們提供了一處獨具特色的旅游景點。如果您真誠追求人與大自然的最佳融合點,請記住東北虎林園的誠摯邀請。乘車進入虎園,近距離觀虎,直面森林之王,別有一番情趣和感受。
風景導游詞作文 篇3
黃山位于安徽省南部,素有“人間仙境”的美譽。
它以“奇松、怪石、云海、溫泉”四絕著稱于世。明代著名的地理學家徐霞客對黃山更是推崇備至,曾留下了“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的贊譽。這句話,現在仍然得到黃山旅游者的共鳴。 我觀賞過白雪皚皚的長白山,游覽過風景秀麗的武夷山,卻沒見過黃山這樣的山。黃山的山真多呀,大大小小一座連一座共有70多座峰;黃山的山真高啊,一座座拔地而起,氣勢磅礴;黃山的山真奇呀,有的像蓮花、有的像猴子、有的像仙人……形態萬千。 我欣賞過阿里山,目睹過泰山云海,卻從沒見過黃山這樣的云霧。黃山的云霧真白啊,猶如白雪,那么潔凈,那么潤澤,那么晶瑩剔透;黃山的霧真長啊,白茫茫的一片片讓你一眼望不到頭,這氣勢非常壯觀。
這樣的霧圍繞著這樣的山。這樣的山彌漫著這樣的霧,再加上奇松迎客,讓你仿佛在“仙境”之中,難怪人們都說:“天下名景集黃山”。
風景導游詞作文 篇4
游船左方這座大型的島嶼便是我們待會要游覽的龍興島生態休閑區,整個景區形狀如長條楓葉,規劃面積約4500畝(約2—3平方公里),景區的開發以自然生態、質樸野趣為鮮明特色,主要體現了自然、生態、野趣三大特色。島上那重重疊疊的青山,彎彎曲曲的木板路,高高低低的密林穿越,能讓你真正走進大自然,置身于一幅山水畫卷之中。您上島之后可以去看看白龍瀑布,走一走密林穿越,到蝴蝶谷了解一下大自然美麗的生物——蝴蝶,還可以觀看到一場來自云南佤族的風情表演。
游船馬上就要靠上龍興島的碼頭了,請大家在原位置上坐好,把自己隨身的物品整理一下,等游船靠穩之后再上岸游覽,在島上游覽的同時請大家注意兩點注意事項:第一,島上的游步道都是用木板鋪設而成,請大家在游覽的過程中,一定要看好腳下,當心踩空;第二,島上森林覆蓋率很高,達到了95%之上,島上的建筑都是木架結構的,游步道也是用木板鋪設而成的,因此整個島嶼都是一個禁煙區,俗話說:“一棵大樹可以做成千萬根火柴,而一根火柴就可以毀掉千萬棵大樹”,為了更好的保護我們這一片青山綠水,請喜歡吸煙的游客稍微克制一下,景區出于人性化的考慮,在島上設置了四個固定的吸煙點,如您想吸煙請您一定要在規定的吸煙點吸煙,但請您注意的是在您離開吸煙點后立即把煙頭滅掉,最后預祝各位游客在龍興島上游覽愉快。
風景導游詞作文 篇5
登上壩頂,我們眼前呈現的是“高峽出平湖”的又一奇特景觀,這片湖面因位于紅山地區,所以名為“紅山湖”。“紅山湖”也是蓄積邊溝之水而成的,豐水期,湖面可于峽谷中向東延伸2公里多,上空常有鷹鶴翱翔,水面上時有鴛鴦、野鴨游弋,山中野草青青,景色非常優美,
在這里大家可以乘船游覽水岸長城,體驗人與水鳥和諧共處;長城、斷崖倒映水中;藍天白云,映于水底的別樣番情趣。這種天人合一,歷史文化和當今生態有機結合的塞上江南景觀,實是不可多得,真可謂“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藏兵洞簡介 室內
所謂藏兵洞,是紅山堡守軍由地上轉入地下,隱蔽軍隊,保護自己,伺機出擊,或在空曠處設伏兵的地道。長城、城堡、深溝、峽谷和藏兵洞共同構成了全國是唯一保存最為完整的古代立體軍事防御體系。現在展現在大家眼前的藏兵洞是我國最早的地道戰遺址和原型。如果說抗戰時期,八路軍和游擊隊的地道戰能讓敵人膽戰心驚,聞風喪膽,那么我們可以想象500多年前明代的邊塞守軍也是以同樣的智慧和勇敢將侵略者擋在了長城之外。
風景導游詞作文 篇6
各位朋友:大家好!
熱烈歡迎大家來雅安上里古鎮觀光。今天將由我來為大家提供導游服務,首先預祝大家在上里古鎮看得盡興、玩得開心,希望美麗的上里古鎮和我們的服務能成為各位永遠的回憶。
現在我先讓大家先簡單的了解一下上里古鎮,請大家隨我的腳步,共同走進這個歷史文化名鎮。
上里鎮是四川歷史文化名鎮,具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市級6處。1982年被四川省命名為“歷史文化名鎮”。這里是紅軍長征北上的過境地。也是昔日南方絲綢之路,臨邛古道進入雅安的重要驛站,小鎮依山傍水,田園小丘,木屋為舍,現仍保留著許多明清風貌的吊腳樓式建筑。現在這里還是影視作品的外景地。
古鎮距雅安市區27公里,與名山、蘆山、邛崍縣相鄰,是古南方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現仍保留著許多明清風貌的吊腳樓式建筑。古鎮二水環繞,背面靠山,面向田園,木屋為舍,形成“井”字結構街道,地面石板鋪就,茂林、古樹裝點著小鎮民居,以二仙橋為代表的八座古石橋歷史悠久、風格各異,既是古鎮出入的通道又成為一道道獨特的風景。
風景導游詞作文 篇7
走出長廊,我們看到的就是今天的第一個景點——東區火政會。它是我們上海地區保存得較為完整的近代消防機構,在里面不僅可以看到當年鎮上的消防歷史,還可以看到當年所使用的一些消防器械,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個門面是西洋式的,這是受到當時上海租界救火會建筑風格的影響,下面就請大家跟我到里面參觀一下。
火政會在當時又稱為龍王堂,也就是海龍王克火的意思。在1923年我們鎮上共設有八處這樣的火政會,共有義務消防人員200多人。那現在大家來到的東區火政會是目前唯一保存下來的一處。1937年抗戰爆發前夕,楓涇救火分會又由原來的八處合并成東、南、北、中四個區會。期間,又增設了機械“泵浦”和進水管、出水帶、長鉤、斧頭、火炬、銅盔、云梯等,而木撳龍等舊設備被全部淘汰。1952年3月,各區火政會又合并成立為“楓涇救火總會”,直到1959年“救火會”更名為“人民消防隊”由公安部門管理,民間自辦的火政會在楓涇存在了近半個世紀后,成為了歷史。
佇立在已經修復的定廣門城墻上,仍依稀可見古城墻的遺址殘跡,使人聯想當年古鎮作為軍事要塞重兵屯集駐守的雄姿。面對"趙理倫百歲坊"上造型創意獨到,被劉海粟大師嘆為"實屬罕見"的下山獅,以及另外兩座石碑坊所蘊含的歷史文化積淀,你可以細細品味到古鎮文化的部分縮影。
以前在我們楓涇,每年農歷五月二十日,為全鎮的消防演習日。義務消防員當天穿著整齊的消防制服,列隊攜器,“號子”開道,前往大星橋堍或桃源漾、人民廣場等處進行救火演習比賽,俗稱:“演水龍”。鎮上居民紛紛前往觀看,人山人海,成為楓涇鎮一年一度的盛事。
大家現在看到的這個模型是為了紀念歷年來楓涇鎮上為救火而犧牲的一些勇士而建造的。1926年,楓涇救火聯合會在總會桃源漾清水橋西建造了一座高7米的消防紀念塔,全稱“楓涇救火聯合會亡故同志紀念塔”,下刻銘文表彰義務救火有功人員的事跡。這是上海郊區至今唯一保存完好的消防歷史紀念塔,現列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大家往這邊看一下,這邊陳列的就是當年鎮上所使用的一些消防器械。墻上掛的就是上世紀20年代所使用的手壓式洋龍,它是我們整個展館中歷史年代最悠久的消防器械,大家看它的外表就知道當時的消防器械是非常的簡陋的。大家再來看一下,這邊地上有一臺手推式的消防車,它是我們鎮上上世紀50年代所使用的。這火政會里最先進的消防器械就是天井里的這臺大馬力輪式消防車,是我們鎮上上世紀70年代所使用的,所謂的大馬力輪式消防車也就是相對于以前的消防器械而言,它的水量更大、出水急,這樣一來救火就更為有效了。大家請看在我們上方還有一口警鐘,因為大家知道以前的通訊設備落后,一旦鎮上發生火災就由第一個發現火警的人搖響這口警鐘,并在鄰里間鳴鑼報警,由消防人員到救火會帶了器械前往搶救。
上海楓涇古鎮導游詞5
我們大家都知道程十發是一代國畫大師,從八十年代中期至今任上海中國畫院的院長,他的祖籍在我們楓涇鎮和平街51號,這里的祖居就是程十發先生祖上三代以及他本人一到九歲時的住所。它是一座富有江南風貌的明清式的三埭兩天井的宅院,現在已被上海市列為市級第一批不可移動文物加以保護起來,下面就請大家到里面看一下。
大家都知道程十發是國畫大師,而他的祖上三代則是我們楓涇當地的醫生,所以我們現在來到的第一間就是程十發先生祖上三代行醫的一個診所。大家請看墻上所掛的這塊行醫牌,它是程十發先生祖上三代傳下來的,距今已有120多年的歷史了。上面所寫的就是“楓涇世醫程思齋子子美儒理男婦大方脈”,按現在醫院里分類就是中醫內科,早在清同治年間,程十發的曾祖父程思齋為避戰亂舉家來到楓涇,開了這家診所,他懸壺濟事,行醫盡善,因此人們把這小小的診所稱頌為“壹室帶來太平之坊”。后來百姓順理成章地把程家所在的這條街稱為“太平坊”,現在被更名為“和平街”。這桌上還有只小箱子,這是程家當時所用的出診箱,因為他們家是中醫看病,所以這些藥柜里放著各種中草藥,罐子里放的是秘制的中成藥,程十發的祖輩不但醫術超凡,而且醫德高尚,樂善好施,時常接濟窮苦的病人,受到了當地鄉親們的尊重和愛戴,程十發的祖父程子美曾經被鄉親們推選為北鎮自治公所的董事,程十發的成長受祖父的影響較大,子美擅長書法,經常有三五同好來他家評書論畫,其中有一位叫張定九的先生經常教程十發寫寫畫畫,耳濡目染,程十發對畫畫產生了濃厚興趣。1938年,程十發考入了上海美專,四年后畢業,從此與丹青接下了不解之緣,經過幾十年不懈的鉆研和努力,成為了當代國畫大師,并長期擔任上海中國畫院院長、上海美術家協會副主席等職務,在國內外享有很高的聲望。大家請看這幅對聯,上聯是:水淺游魚渾可數;下聯是:山深藥草半無名。它的意思就是水里的游魚是數得清的,但在山里的藥草多半是沒有名字的,需要人們去研究、探索,它與這幅《李時珍采藥圖》配合的可謂相得益彰。
風景導游詞作文 篇8
想必大家都看過《三國演義》吧!《三國演義》中關羽以他一生踐行的“忠義仁勇”的傳統美德和凸顯的人格魅力受到歷代帝王的推 崇和百姓的敬仰,10月27日,30多名小記者們來到了旅游景區“關林廟”進行參觀。
到了關林廟門口,解說員阿姨笑嘻嘻的接待了我們,并且對關林廟做出了簡單的介紹:它位于洛陽市南七公里,北依隋唐故城,南臨龍門石窟,西望熊耳青黛,東傍伊水清流,是武圣關羽的葬首之所,也是我國唯一的“林、廟”合祀的古代經典建筑,始建于漢代,重修于明萬歷二十年(1592年),占地180畝,現存明清殿宇廊廡150余間。
在關林廟大門的上方有“關林”二字,解說員阿姨說:“為明末清初洛陽有名書畫家王鐸老先生書寫。遠看這兩個大字,其筆力剛勁 ,又不乏俊美之感,其神韻深透于匾外,頗有獨到之處,令游人嘆為觀止。這是唐朝的一位書法家王軒親筆題寫的,因為他的筆法奇特 所以 人們叫他‘神筆王軒’”,“站在儀門的正下方,我們仰頭可以看到一塊大匾,上書“威揚六合”,是慈禧皇太后題寫的。六合, 指的是東西南北上下六方。這塊匾是光緒二十六年七月八國聯軍侵略北京時,光緒帝率后宮奉慈禧皇太后懿旨逃往陜西,第二年九月回 北京時路過河南,前來瞻禮關公,看到關帝廟破舊不堪,想到大清江山,不禁圣容黯然,回北京后即發帑銀兩千兩,命河南太守文悌修 葺關林,并書“威揚六合”,意在宣揚關羽威鎮天下,遠播宏宇的美譽。
風景導游詞作文 篇9
各位游客,大家好!
我是春秋樓景區的導游員_ _ _,歡迎各位到我們春秋樓景區觀光游覽。
許昌地處中原腹地,物華天寶,人杰地靈。“聞聽三國事,每欲到許昌。”三國時期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曹操曾經迎漢獻帝建都許昌,他在這里三下求賢令,廣羅天下人才;“修耕織以資軍需”,實行屯田。最終完成了統一北方的大業。
“聞聽三國事,每欲到許昌”許昌地處中原腹地,物華天寶,人杰地靈。三國時期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曹操曾迎漢獻帝建都于此,他在這里三下求賢令,廣攬天下人才;“修耕織以蓄軍需”,駐兵屯田,不僅使許昌避免了戰亂之災,更使許昌成為當時北方重要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終成霸業,統一了北方。
我們現在所要參觀的春秋樓景區,就是當年關羽歸服曹操在許時秉燭達旦,夜讀《春秋》的地方。春秋樓景區坐落于許昌市中心,占地2萬余平方米。據《明嘉靖重修武安廟碑》記載:該景區始建于元代至元年間,歷史上曾以關公宅、武安王廟、關王廟、兩院英風廟、關夫子廟、關帝廟稱之,是一處名清風格的古建筑群。現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3A級旅游景區。
說起春秋樓,還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呢。據《三國志·蜀書》記載:東漢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春,曹操東征劉備,下邳之戰劉備兵敗后投奔袁紹。而關羽和劉備的甘、糜夫人則被曹操俘虜,來到許都。曹操寵才愛將,對關羽禮之甚厚。上馬贈金、下馬贈銀,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先拜他為偏將軍,后又表封為漢壽亭侯,并賜給他一處宅地,讓他于二位皇嫂同住一宅。關羽為了避嫌,將一宅分為兩院居住。讓兩位嫂嫂住內院,自己住外院。院中一樓,因關羽常在其中秉燭達旦,夜讀《春秋》而得名“春秋樓”。
現存的春秋樓景區,基本上保持了“一宅兩院”的格局。整個建筑群分內、外兩院。外院中軸線上依次有山門、春秋樓、關圣殿和刀、印樓;內院有掛印封金堂、問安亭、甘糜二后宮等。
各位游客,我們現在所處的位置就是山門之前。山門,是春秋樓文物景區的大門。該建筑系單檐歇山式建筑,結構巧妙,莊重古樸,綠色琉璃瓦覆頂,檐下飾旋子彩繪,是一處具有很高玩無價值的明清早期建筑。
過了山門,可見甬道兩邊有數通石碑。其中一通為《關公勒馬挺風圖》碑。該碑立于明萬歷二十七年(1599年)。碑額篆書“乾坤正氣,日月精忠,滿腔義勇,萬代英雄”。碑的主體部分有陰線刻“關公勒馬挺風”畫像,形象生動自然,勒馬提刀,挺風而立,呈勇猛不可擋之勢,觀之令人望而生畏。碑的右上角署名:唐吳道子畫,明秣陵弟子李宗周立。該碑畫技嫻熟,構圖巧妙,創意深邃,是一件珍貴的石刻藝術品,另一通為《關王辭曹操之圖》碑。該碑立于明景泰六年(1455年)。圓額,方座,碑額篆書“關王辭曹操之圖”幾個字。碑分上、下兩個部分,上部為楷書《關羽辭曹操書》;下部為《關王辭曹操之圖》。這幅圖畫真實再現了關羽辭別曹操,灞陵挑袍時的情形。構圖巧妙,畫技超群,靜中寓動,形神兼備,不失為一件藝術珍品。碑的背面為楷書豎排《關王辭曹歸劉圖記》全文。
看完碑刻之后,接下來我們就去看一下景區的主體建筑春秋樓。春秋樓為清代早期建筑。重檐歇山,面闊五間,深進三間,綠色琉璃瓦覆頂,九脊六售,飛檐翹角,赤柱接地,雄偉壯觀,通高十四米。一層正面門楣上鐫刻“春秋樓”三字,為清康熙年間許州吏目,著名書畫家滕之瑚所書,門兩旁們楹聯為:“志在春秋功在漢,心同日月義同天。”步入樓內,我們看到的這尊關羽塑像,就是他夜讀《春秋》時的形象。關羽,字云長,山西解州人。據說他是鐵匠出身。生就一雙丹鳳眼,臥蠶眉,美須長髯。練得一身好武藝,好打抱不平。他殺了惡霸虎員外逃出潼關,在河北涿郡與劉備、張飛結義。他“義不負心,忠不顧死”,“披肝瀝膽”,效忠劉備。最后為劉備“斷首捐軀”。晉代史學家陳壽稱他為“萬人之敵,為世虎臣”。他死后“黎庶追思”,紛紛建廟祭祀,全國許多地方相繼修起了一座又一座的關帝廟。其中以明清兩代修建的最多,享受著跟孔子同樣隆重的祭禮。
在春秋樓內,還有一副精彩的壁畫《曹操贈馬圖》。關羽在許昌居住時,曹操為了留住他為己所用,就把呂布曾經騎過的赤兔馬賜與了關羽。關羽十分高興,立刻單腿跪拜曹操,據說這是關羽唯一的一次跪拜曹操。曹操非常不解的問“平日我累送你金銀和美女,你未曾跪拜與我,難道人還不如一匹馬貴重”。關羽說“因為我知道這匹馬,日行千里,夜行八百,在得知兄長劉備下落之后,騎上這匹寶馬就可以很快與兄長相見”。曹操聽后既欽佩關羽人品,又十分后悔。這幅畫藝術地再現了當時關羽跪謝曹操的贈馬之情,也體現了關羽對劉備的赤膽忠心。
看完春秋樓之后,請大家繼續沿中軸線往后走。我們眼前的這座金碧輝煌,巍峨壯觀的建筑就是關圣殿了。該建筑原名義勇武安殿。這座殿宇又是關羽的寢殿。它始建于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年間。明成化進士成繆,曾有詩贊曰:“巍峨碧殿魯靈光,傳是關公舊寓堂。伏臘至今紛父老,粢盛全不間滄桑。通宵秉燭垂千古,大義經天著五常。祠祀每當風雨夜,時聞騰踏下長廊。”可見當時它也是一座金碧輝煌、巍峨壯觀的建筑。現在的關圣殿,為1997年在舊址上重修。該店面闊七間,進深五間,三重檐歇山式建筑,通高33。1米,40根立柱,前廊、后廊及側廊18根檐柱為青石制作。正面中間的4根滾龍柱為深浮雕,刻工精湛,高峻雄偉。殿頂飾黃色琉璃瓦,殿脊正中嵌金色“武圣”二字。店門上方的三重屋檐下,懸“關圣殿”金字匾額。殿前為雙層月臺,周圍飾漢白玉護欄;下層為大型須彌座,把整個建筑烘托的巍巍壯觀。一層月臺的東西兩側為重檐、攢尖四角形建筑,分別是刀樓和印樓,是存放關公大刀和漢壽亭侯印璽的.地方。
當我們踏上雙層閱臺進入殿內,大家將會看到一尊高達15米的關羽坐像,氣勢恢宏,威嚴之極,可以稱之為全國乃至全世界室內最高的關羽塑像。左右兩側有關平、王甫、周倉、廖化四位的站相,組成協調的整體畫面。整組塑像錯落有致,主次分明。然而,為什么會在許昌塑有全國乃至全世界室內最高的關羽像呢?因為歷史上有這樣四句話:說關羽死后“頭枕洛陽、身困當陽,魂歸故里,功在許昌”。關羽一生中的閃光點是他在許昌時體現出來的。如夜讀《春秋》、“兩院英風”、“詩竹明志”、“斬顏良、誅文丑”、“掛印封金”、“灞陵挑袍”等歷史故事均發生在我們許昌。所以,許昌父老就為關羽塑造了全國乃至全世界室內最高的塑像。關羽用自己的一腔熱血,譜寫了一曲撼天地、泣鬼神的“忠義仁勇”的壯歌。他的品格與我們傳統道德相契合,所以受到歷代帝王和黎民百姓的無比敬仰,從而稱為封建社會的人倫楷模。以至于漢封侯,宋封王,明封大帝;儒稱圣,釋稱佛,道稱天尊。
在殿內東西兩墻上還有兩幅壁畫,東墻壁畫為《關公封侯圖》。壁畫是摹仿元代永樂宮壁畫的風格會制而成的,再現了當年曹操向漢獻帝表封關羽為漢壽亭侯的宏大場面。關羽來到許都后曹操對他十分厚待。關羽為了報答曹操的恩情,幫他解了白馬之圍,斬了袁紹的兩名大將顏良和文丑。曹操就為他加功進爵,奏請漢獻帝表封他為漢壽亭侯。畫面正中端坐龍位的就是漢獻帝,兩旁為文武百官。正中是關羽手托漢壽亭侯大印與曹操同站殿上。下方為樂伎載歌載舞歡慶場面。整幅畫面靜動結合,形神兼備,栩栩如生,真不愧為繪畫中的珍品。
西墻壁畫為《關公顯圣圖》。整幅畫面云霧繚繞,關羽在關平與周倉的簇擁之下腳踩五彩祥云。跨馬提刀,搖瞰山河大地,懲惡除奸。下方為百姓祭祀關公,祈求風調雨順,五谷豐登,萬民歡慶的景象。
瞻仰過關羽的風采之后,接下來我們要去參觀的就是內宅。內宅的主體建筑為甘糜二后宮,歷史上成為昭烈皇后祠。當年劉備的甘、糜二位夫人跟隨關羽來許都后,就在這里居住。現在的建筑為樓閣式,分上下兩層,面闊三間,灰瓦覆頂,鏤花門窗,蘇式彩繪,清幽雅致。二樓還塑造有甘糜二夫人和丫環的蠟像,形態逼真,栩栩如生。穿蘭衣裙的是甘夫人,只見她面容憔悴,神態憂郁,她一定是在思念自己的丈夫。穿紅衣裙的糜夫人形似看書,可眼神根本不在書上,若有所思的樣子,想必也是在思念主公劉備。在她們的身邊有一位侍女一直站在窗口向窗外望,她在看什么呢?噢,原來她一直在朝窗外的問安亭看,看關羽是否前來問安了。那么接下來我們就到問安亭看一下吧。問安亭為連體式建筑。前部為卷棚,后部為重檐攥尖四角亭。檐下內外飾蘇式彩繪,玲瓏剔透,美觀大方。當年關羽為了消除兩位皇嫂在許昌居住的憂愁,就每天早上和晚上都到這里向兩位皇嫂問安。因為古時候男女授受不親,所以關羽從來都不到兩位皇嫂住的地方,只到這座問安亭向嫂子們問安。而他的高風亮節也是由此體現出來的。當曹操聽說這些事情后,內心越發佩服關羽的為人,更想收為己用。他知道關羽每天晚上要夜讀《春秋》,而甘糜二夫人要做針線,就每天派人賜給他們一支蠟燭,讓他們同用,當時關羽立即揮劍把一支蠟燭分為兩半,一半送給兩位皇嫂做針線,另一半自己留下來夜讀《春秋》。從此,“劍劈蠟”的故事就在許昌傳為佳話。
走出問安亭,大家就會看到一座硬山式建筑“掛印封金堂”。該建筑面闊五間,前后檐廊,灰瓦覆頂,鏤花窗,蘇式彩繪,古樸大方,這就是當年關羽辭別曹操離開許昌,掛印封金的地方。自從關羽來到許都后曹操對他禮之甚厚,想留他為自己所用。但是,關羽一心追隨劉備,匡扶漢室,金銀美女不動其心,高官厚祿不移其志,他把曹操所賜美女都送去服侍二位嫂嫂,把各種金銀珠寶財物,全部造冊建賬,盡封府庫。當得知劉備的消息后,便向曹操辭行。曹操為了留住關羽,故意避而不見。關羽無奈,便把“漢壽亭侯”大印懸掛在此堂正中心,并將曹操平時所贈金銀玉帛封存其中。并且留下書信,帶領隨從護送二位嫂嫂車仗,離開許都西行而去。
當曹操得知關羽的去向后,急忙帶領人馬追至城西的灞陵橋頭,為關羽踐行,欲再次挽留。這就發生了“關公灞陵挑袍”的歷史故事。通過講解,大家可以看到,是曹操的惜才、愛才、用才,成就了關羽“忠義仁勇”的高貴品格和千古英名。如果說關羽是千里馬的話,曹操就是發現、培養駿馬的“伯樂”。
風景導游詞作文 篇10
白石山地區位于華北地帶中部淶源--阜平復背斜北端,向東橫越太行山深斷裂帶,與燕山臺褶帶西南端銜接。在10--14億年前,白石山地區是一個潮坪環境,即海濱環境,潮漲潮落數億年,沉積了厚達20__米的白云巖,它的下部地層是高于莊組白云巖,上部則是霧迷山組和鐵嶺組白云巖。2億年--6.5萬年前,白石山地區遭受了最強烈的“燕山運動”的洗禮,熾熱的巖漿在白云巖蓋層下劇烈運動,向上頂舉,使白石山地區發生了兩種變化:一是物理變化,簡單地講,就是巖漿巨大內應力將頂部的白云巖蓋層頂起并頂裂、頂斜,之后由于重力崩塌和水流的搬運作用,形成了溝谷和山峰;二是化學作用,白云巖在高達上千度高溫巖漿的烘烤下,發生了變質,轉化成了大理巖。白石山地區絕大部分是白云質大理巖。同時,在熱液的作用下,接觸變質帶生成了許多礦藏,白石山地區是典型的熱液交代型矽卡巖成礦模型。在白石山周邊已探明有鐵、銅、鉛、鋅、鉬、金、銀、石棉、云母、海泡石、石榴石、石英、水晶等多種礦藏,其中以鐵礦儲量為最大。這些礦大家都可以看實物標本。
白石山地區出露的巖石分布情況大致為4類,一是分布于西南邊緣基底部的形成于28--25億年的古老的阜平群片麻巖;二是分布于白石山基底部的燕山期花崗巖;三是分布于頂部的高于莊組白云質大理巖和霧迷山組及鐵嶺組白云質大理巖。霧迷山組沉積構造十分發達,有潮汐層理,藻紋層理及各種形狀的疊層石,以及泥裂、“雞籠網格”構造等暴露標志。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疊層石,這種石頭是在潮汐的環境或極淺水的環境下由單細胞的藻類與沉積作用共同形成的一種明暗紋帶相間的沉積構造,在極淺水或退潮時,藻類在沉積物表面“爆發式”生長,爭奪陽光,往往形成向上的球面,并形成暗色藻紋層;當漲潮時,藻類生長受遏制,沉積碳酸鹽巖條帶,形成明亮紋層。因此,形成了波狀、半球狀和柱狀疊層石,尤其是半球狀疊層石象剛出鍋的大饅頭,也象恐龍蛋,人們謂之稱“饅頭石”。
風景導游詞作文 篇11
景區古木參天,翠竹成林,環境清幽,景色優美,素有“小峨眉”之稱,是觀日出、覽云海、夏避暑、冬賞霧,飽覽自然風光的最佳去處。景區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樹木蔥蘢,森林面積達13平方公里,植物資源豐富。共有植物246科,922屬,1966種,其中有桫欏、水杉、銀杏、紅豆杉、伯樂樹、無刺冠梨和果上長有兩翅的飛蛾樹等國家級珍稀瀕危保護植物45種;有縉云槭、縉云四照花、縉云黃芩等特色植物38種,是長江中上游地區具有代表性的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林區和植物物種基因庫。山上竹林茂密,品種多達十余種。有節肢動物2綱,20目,147科,1264種;陸生野生脊椎動物共4綱,21目,51科,189種。先后被國家有關部門授予“中國中小學綠色教育行動野外實習基地”、“全國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重慶市環保教育基地”、“重慶市綠色教育基地”等稱號。
縉云山從北到南有朝日峰、香爐峰、獅子峰、聚云峰、猿嘯峰、蓮花峰、寶塔峰、玉尖峰和夕照峰等九峰。其中玉尖峰縉云山最高,海拔1050米;獅子峰最險峻壯觀,其余各峰亦各具風姿。
縉云山系全國自然保護區。該山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有森林1300余公頃,生長著1700多種亞熱帶植物。其中有猴歡喜、無刺冠梨、縉云瓊楠、伯樂樹、銀杏、紅豆和果上長有兩翅的飛蛾樹等珍稀植物。山中還有世界罕見的活化石樹—水杉,此樹是1.6億萬年前即存在的古生物物種。
風景導游詞作文 篇12
我們首先去看看右前方的天工別院。天工別院全院分四進,總長99米,面積999平方米,全部為實木穿斗結構。其中建筑裝飾典范以“木雕”“石雕”為主,應用遍及棟梁、柱礎、門罩、窗欞等,內容以福祿壽禧、四季花卉、歲寒三友為主,圖畫充盈而不俗濫,意蘊莊重而不肅殺。“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在這里,游客可享受舊時大戶人家的上賓禮遇;也可攜帶有情人坐花轎、騎大馬,在吹吹打打中入洞房、睡花床,感受“洞房花燭夜”的傳統婚慶習俗。
走看完天工別院,我們繼續風情園行程。前面這個四合院,是川西地區典型的農家院落,農家小院均是傳統的三間兩頭轉的川西民居建筑,U字形排列,土磚圍墻、籬笆院門、晾曬農作物的晾架、風谷機、紅辣椒、玉米棒子、水井等,處處彌散著農村的獨特風味,體現了農家院落特點。小院房屋正中是高大明亮的堂屋,一般供奉著祖先的牌位,兼作客廳;側有臥室、客房、廚房、倉房等。白墻黑瓦,干凈利落,不高的籬笆圍欄露出淺淺的綠意。院外是休閑園,在這里泡上一杯茶,享受陽光的沐浴,品味農家質樸生活。另外,這里還提供啤酒,以及美味的鹵菜,可口的小吃,讓游人在體驗傳統農業之余,大塊吃肉,大碗喝酒……
前方的圓形的空地叫“耍壩”,是進行各種民俗表演活動的地方,耍壩是川西民俗文化的重要體現。園區同樣設有,且以傳統錢幣為原型,配合人們內心深處所追求的“福祿壽禧”等元素,構成一個原始的娛樂場所。耍壩上會不定時上演最民俗的文藝活動和雜耍表演。每逢周末,還有精彩紛呈的文藝晚會,在這里,游客能體會到真正的平樂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