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導(dǎo)游詞(精選15篇)
旅游導(dǎo)游詞 篇1
岳陽樓坐落于湖南省洞庭湖畔、岳陽市西門的城墻上。
岳陽樓與武昌的黃鶴樓、南昌的騰王閣齊名,并稱為中國長江流域的“三大名樓”。登樓俯瞰洞庭湖,水面煙波浩淼,蒼蒼茫茫,水天一色,素有“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的美譽。
岳陽樓傳說是三國時吳國著名將領(lǐng)魯肅訓(xùn)練水師的閱兵臺。至唐開元四年(720xx年),中書令張說謫守岳州,在此修建樓閣,正式定名為“岳陽樓”。同時代的詩人杜甫有詩《登岳陽樓》曰:“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吳楚東南圻,乾坤日夜浮。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guān)山北,憑軒涕泗流。”。宋慶歷五年(1045年),騰子京守巴陵郡時重修岳陽樓,并請范仲淹作千古名作《岳陽樓記》。范氏在文中不僅將四周的景物、早晚晴雨等各種感觸描寫得淋漓盡致,且文中“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名句,更抒發(fā)了作者憂國憂民的高尚情懷,使之膾炙人口,傳揚中外,岳陽樓亦因此聲名遠播。
現(xiàn)存的岳陽樓是清同治六年(1867年)重新修葺的,占地240平方米,深寬各三間,三層三檐,通高19.72米,木結(jié)構(gòu)。樓頂似古將的頭盔,黃琉璃瓦,飛檐高翹,屋脊裝飾有各種動物,樓的每角立有一彩釉飛鳳。二樓有明廊環(huán)繞,可憑欄遠眺。欞窗格門雕飾精美,柱、枋、梁、架朱漆彩繪,富麗堂皇,氣宇非凡。
樓的一層正廳懸掛著清朝人張照書的《岳陽樓記》木刻屏;二樓存歷代名家的詩文、匾額、聯(lián)語;三樓正面有一座神龕,里邊放置呂洞賓的塑像,塑像全身飾有金粉,神態(tài)飄逸,宛似仙人。樓前有宋代鑄造的三足獅環(huán)鐵鑊兩座,各重千余斤。樓的兩側(cè)有仙梅亭和三醉亭,與主樓相互襯托,相得益彰。仙梅亭建于明崇禎十二年(1639年),傳說在施工中獲得一塊大青石,青石上刻有花紋,酷似枯梅,當(dāng)時的人視之為仙跡,等到亭子建成以后,就將此石豎立在亭中,此亭也因此名為“仙梅亭”。亭高60米,六方形,雙重檐攢尖頂,檐角高翹,玲瓏素雅。三醉亭建于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原名“望仙閣”,后改為“斗姆閣”,用以專門祭祀北斗星神。同治六年(1867年)重新修茸時,取《呂洞賓三醉岳陽樓》故事之意,命名為“三醉亭”。岳陽樓前數(shù)十步,有一二層平臺,濱湖處建有石欄,南北各立有一門,門額上分別書寫著“南極瀟湘”、“北通巫峽”,樓旁種植有許多樹木、花草,近處還有宋代的鐵梢、鐵枷,以及多處各代的石刻。附近更有魯肅墓、小喬墓及岳陽文廟、慈氏塔等名勝古跡。
旅游導(dǎo)游詞 篇2
各位旅客,大家好!我是天津大亞旅行社的導(dǎo)游黃添滋,大家就叫我黃導(dǎo)好了。今天我們要游覽的是麗江古城,它以前叫做大研鎮(zhèn)。它位于云南省玉龍雪山腳下。前面即將看到的就是麗江古城,它是我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現(xiàn)已被列為《世界歷史遺產(chǎn)名錄》。麗江古城歷史悠久,古樸自然,有水鄉(xiāng)之容,山城之貌。
現(xiàn)在我們漫步在麗江古城有名的四方街上。大家知道嗎?這條古街雨季不泥濘,旱季不飛灰。看這石頭上的花紋莊重雅致,與整個城市的環(huán)境非常符合。它是麗江古城的代表,位于古城的核心位置。也是縝西北地區(qū)的商業(yè)中心。四方街是一個大約一百平方米的梯形小廣場,大家看腳下,我們踩在五花石鋪的地上,這條街四通八達,一會兒自由活動的時候,我們可以細細游賞。
大家隨著我往前走,這就是位于玉河水系上的古橋,因為從橋下中河水可看到玉龍雪山的倒影,又叫映雪橋。橋長10余米,寬近4米。橋面也是用五花石鋪成的。
我們下一站將要來到的是木府。現(xiàn)在看到的是木府,它是1998年重新建的。重建時在付內(nèi)多添了一個古城博物院。它共占地面積是46畝,坐西向東,木府里大大小小共162間。有人游覽后曾評價說,木府是凝固的麗江古樂,是當(dāng)代的創(chuàng)世史詩。
走出了木府,放眼看到的是福國寺五鳳樓,它是云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呈亞字形,樓臺三疊,屋擔(dān)八角,具有漢、藏、納西民族的建筑藝術(shù)風(fēng)格,是中國古代建筑中稀世珍寶和典型范例。
游客們,今天的旅程即將結(jié)束,請多提寶貴意見。現(xiàn)在我們自由活動。大家活動時一定要注意安全,我們晚上6點鐘在車上見面。請記好車牌號:5243。祝大家玩的愉快!
旅游導(dǎo)游詞 篇3
晉祠,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位于太原市西南郊25公里處的懸甕山麓。晉祠原為紀念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紀)武王次子、晉國開國侯而建。創(chuàng)建年代已不可考。北魏酈道元的《水經(jīng)注》就有關(guān)于晉祠的記載,可見當(dāng)時已經(jīng)頗為出名了。
晉祠現(xiàn)已稱為一個有著幾十座古建筑的中國古典園林的游覽勝地。這里殿宇、亭臺、樓閣、小橋、古樹互相映襯,山環(huán)水繞,文物薈萃,古木參天,是一處風(fēng)景十分優(yōu)美的古建園林,被譽為山西的“小江南”,馳名中外。晉祠的文物古跡很多,比較著名的有:圣母殿、侍女像、魚沼飛梁、難老泉等。
侍女像
圣母殿是晉祠的主體建筑。殿內(nèi),除圣母居中端坐外,旁有42尊侍女像。她們有的灑掃,有的梳妝,有的奉飲食,有的侍起居,還有音樂歌舞,文印翰墨等,各有所司。盡管她們職務(wù)不同,但都長期禁錮在宮廷之中, 其哀怨、慍怒、厭倦和抑壓之情,在她們的面部都有著細膩生動的刻劃。在我國古代泥藝術(shù)中是比較罕見的作品。
奉圣寺
全稱十方奉圣禪寺,在晉祠的最南部。這里曾是唐代大將尉遲敬德的別墅,有掛甲樹仍立于院中。奉圣寺北有舍利塔,高38米,為七級八角形,每層四面有門,并繞以琉璃勾欄,可供憑倚,登塔遠望,晉祠全景盡收眼底。村莊、田野一覽無遺。
金人臺
古稱蓮花臺。在晉祠中軸線會仙樓正西。因臺上四隅各鑄鐵人一尊,亦稱鐵太尉。臺正方形,四周砌欄桿,正中設(shè)琉璃瓦小焚帛爐樓,高約4米。
四隅金人以西南隅為最佳,其胸前有“北宋紹圣四年鑄”銘文,西北隅鐵人為次年所鑄,頭為明永樂二十一年補造;東南隅為北宋元祐四年鑄造,東北隅為補鑄。據(jù)《太原縣志》載,祠為晉水源頭,故鎮(zhèn)以金神,為防水患。
魚沼飛梁
在晉祠圣母殿前,北宋時與圣母殿同建。魚沼為水三泉之一,沼上架橋曰“飛梁”,亦稱“板橋”,其結(jié)構(gòu)為水中立小八角石柱三十四根,柱礎(chǔ)為寶裝蓮花,石柱之上置斗拱,梁枋,襯托橋面,東西平坦連接圣母殿與獻殿,南北兩翼下斜至岸邊。
平面呈十字型,四周有勾欄圍護可憑依。形制特殊,橋東月臺上有鐵獅一對,神態(tài)勇猛,造型逼真,鑄于北宋政和八年(1120xx年)。
難老泉
出自懸甕山下的斷巖層,素有“晉陽第一泉”之譽,與侍女像、齊年柏并稱“晉祠三絕”。因它晶瑩澄澈,暢流不斷,人們便以“難老”名之,泉水常年保持在17℃,灌溉著附近數(shù)萬畝稻田。
李白、范仲淹等大詩人都曾寫過贊美難老泉的詩。難老泉上有水母樓,是晉源神祠。祠內(nèi),水母端莊秀麗,據(jù)甕而坐,她束發(fā)未竟,神態(tài)自若。
齊年柏
晉祠的參天古樹也給人以深刻的印象。周柏,又名“齊年柏”,相傳為西周時所植,由于年代久遠,樹身已向南傾斜約40度,但仍充滿了生機。
北宋文學(xué)家歐陽修在幾百年以前,就曾以“地靈草木得余潤,郁郁古柏含蒼煙”的詩句來歌頌它的古老、蒼勁;刻于周柏旁的明末書畫家傅山先生的題詞“晉源之柏第一章”,更加渲染和烘托了它頑強的生命力。
獻 殿
在晉祠內(nèi)魚沼飛梁之前。原為祭祀圣母,供獻禮品的場所。金在定八年(1168年)創(chuàng)建,經(jīng)明萬歷二十二年(1594年)修葺。
面闊三間,進深兩間,單檐歇山頂,琉璃雕花脊,梁架為徹上露明造,斗拱簡潔,出檐深遠,前后當(dāng)心間辟門,其余各間在檻墻之上安置欞柵欄,外觀酷似涼亭,但整體結(jié)構(gòu)輕巧穩(wěn)固。
《晉祠之鉻并序》碑
在晉祠貞觀寶翰亭內(nèi), 是貞觀二十年 (646)唐太宗李世民撰并書寫的。碑高1.95米,寬1.2米,厚0.27米,全碑1203字,書法骨格雄健,筆力奇逸,含有王羲之書法之神韻,是書法藝術(shù)中的珍品,可謂行書楷模。
旅游導(dǎo)游詞 篇4
話說長江源自青藏高原,千里迢迢流至東海,一路從容廣闊,直至三峽才盡顯其萬馬奔騰之如虹氣勢,游客朋友們,現(xiàn)在我們就是在巴東三峽的起點——白帝城。
說起白帝城,我想諸位并不陌生,首先是詩仙太白的《早發(fā)白帝城》: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再者是劉備白帝城托孤: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一首首膾炙人口的詩篇,一句句家喻戶曉的格言,為我們講述著白帝城在歷史上的重要地位,從東漢末年的金戈鐵馬到盛唐時期的琴棋書畫,白帝城記錄著歷史的傷痕與光澤,為我們展現(xiàn)了悠悠五千年的中華民族。
游客朋友們,過了白帝城,我們現(xiàn)在就算正式進入三峽了,酈道元在三峽中講: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期間千二百里,雖乘奔東風(fēng),不以疾也。滾滾長江,從唐古拉山脈滔滔而來,一路無拘無束,至瞿塘峽,忽然兩岸連山,長江便從群山之山劈開一條峽谷,一時湍流直下,氣勢如虹,李白寫道: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正與酈道元的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想照應(yīng),充分表現(xiàn)了長江在三峽中水流迅速的特點。如今我們坐在游輪上,難以感受到那種沿訴阻絕的意境,但大家看水流拍在船上的浪花,絕非是小江小河中常有的。
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正是三峽水電站,這是全世界最大的水電站,我想大家可能了解過,伊泰普水電站是全球最大的水電站,但就在前兩年,這一紀錄再次被炎黃子孫創(chuàng)造的奇跡超越了,1820億千瓦的電機與千億度的發(fā)電量都遙遙領(lǐng)先于全世界,這理應(yīng)是我們祖國的驕傲。
現(xiàn)在我們經(jīng)過的是大壩的五級排水系統(tǒng),這宏偉的機械,充分展現(xiàn)著水電站的博大氣勢,是我們?nèi)A夏民族智慧的結(jié)晶。
朋友們,到了江陵,我們的三峽之旅就要告一段落了,在這次旅行中,我們既看到了自然的魅力,又欣賞到人類的智慧,希望大家不要忘記這里,牢牢記住一句話——
我住在中國,我的家鄉(xiāng)有三峽。
旅游導(dǎo)游詞 篇5
各位游客:
今天我們一起來游覽北國的名山圣水——景忠山。
景忠山位于遷西縣境內(nèi),是集佛、道、儒于一體的宗教名山,其佛道文化博大精深,自然風(fēng)光秀美,人文古建蔚為壯觀。距京、津各180公里,承德130公里,秦皇島160公里,唐山市區(qū)95公里。景區(qū)面積15平方公里,有大小景點30余處。
據(jù)史料記載,景忠山“舊有二名,南曰明山,北曰陰山。”明初于山頂建三忠祠,祀諸葛亮、岳飛、文天祥,“欲人景行仰止”,故改名“景忠山”。明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薊鎮(zhèn)總兵官馬永重修三忠祠,并在祠東增建碧霞宮,奉碧霞元君像,香火日漸興盛。此后,戚繼光等薊鎮(zhèn)官兵經(jīng)常登臨此山,留下許多名篇佳句。崇禎八年(1635年),碧霞宮毀于火災(zāi)。后善首張?zhí)於Y、住持性春率眾重建碧霞宮正殿,明毅宗撥帑金增置了配殿及上下牌坊。順治八年(1651年),清世祖登臨此山,別山法師性在出知止洞迎駕,“對詔稱旨”,龍顏大悅。順治九年(1652年),性在被請入皇宮萬善殿供養(yǎng)。順治十六年(1659年),世祖“以建儲之議遠卜元君,賜銀千兩”。順治十七年(1660年),清世祖又撥帑金二萬,重修殿閣及山上山下附屬建筑。從此,景忠山名揚天下。康熙皇帝即位后,多次登臨景忠山,先后為景忠山題寫了“名山初步”、“天下名山”、“靈山秀色”等匾額,并賜重達十六斤四兩的金娘娘一尊、大藏經(jīng)一堂。此后,景忠山古建群又經(jīng)多次增建和修繕,愈加壯麗。
至清末民初,景忠山已有山腳署院、四帥殿,一、二、三道茶棚,靈官殿、朝仙門、望海樓、南天門、碧霞元君殿、三忠祠,東山玉皇廟、鬼王廟,西山舍利塔群等近百座建筑。這些建筑,為1872級臺階臺階所串聯(lián),錯落山間,蔚為壯觀。
1956年,河北省人民政府將景忠山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曾撥款修繕碧霞元君殿及其附屬建筑。1960年前后,由于年久失修,山腰兩道茶棚和峰頂東側(cè)古寺廟相繼自然傾塌。期間,峰頂寺院、僧舍和山腳四帥殿、頭道茶棚等先后被毀。1976年7月28日凌晨,唐山發(fā)生大地震,除碧霞元君殿外,景忠山上的古建筑損毀殆盡。
景忠山海拔610米,“山不在高,有仙則名”,作為京東聞名的宗教圣地,景忠山既有佛教的佛祖殿、菩薩殿。四帥殿,又有道教的碧霞元君殿、玉皇殿、真武大帝殿,還有以祭儒家推崇的三位杰出忠臣諸葛亮、岳飛、文天祥的“三忠祠“,始有廟宇建筑可上溯到宋代。明嘉靖三年,馬永又于“三忠祠”東側(cè)建碧霞宮、奉元君像。之后,薊鎮(zhèn)總兵戚繼光先后進行了兩次大規(guī)模修繕。從此,景忠山香火日益興盛。清順治皇帝和康熙皇帝對景忠山格外垂青,他們曾經(jīng)6次登臨景忠山,不僅撥給大量田產(chǎn)帑銀,修復(fù)山上山下廟宇建筑,而且御賜一尊十六斤四兩的金娘娘及《大藏經(jīng)》一堂4500余卷,此外還召景忠山和尚入京城大內(nèi)講佛,且每議要政都到景忠山禮佛問卜。據(jù)碑刻記載,順治立太子,就是在景忠山問卜后而欽定的。景忠山在清初實際被看做皇室家廟。由此,景忠山聲譽雀起、名馳天下。景忠山廟宇建筑逐步形成了當(dāng)時廟宇七十二,金面百六尊,山腳山中峰頂完整的體系。但后來多年歷經(jīng)戰(zhàn)亂和76年唐山大地震,景忠山建筑幾乎蕩然無存。從1992年開始,當(dāng)?shù)厝嗣窈驼畬爸疑焦沤ㄖM行了大規(guī)模修復(fù)。景忠山山門、四帥殿、登山盤道、三道茶棚、朝仙門、望海樓、碧霞元君殿、東佛殿、南天門等主要建筑已復(fù)建完成,并接待游客。
景忠山自然風(fēng)光十分秀麗。山上野生植物資源多達80余種,森林覆蓋率為98%,樹種以松樹為最,僅200年以上的古松就有20__多株。另有鳥類20余種。這里,初春山花爛漫,盛夏綠林成蔭,深秋層林盡染,寒冬銀裝素裹,一年四季皆是景!株株古松立于懸?guī)r峭壁之上,造型獨特;條條峽谷,險峻幽深;塊塊峰石,似人似物逼真入化。此山危巖崢嶸,峽谷清幽,云霧飄渺,當(dāng)年康熙皇帝登臨此山后,有感而發(fā),御筆題下“靈山秀色”。
景忠山自然風(fēng)景優(yōu)美,蒼松蔽日,峽谷清幽,時而霧截山腰,時而霧落峰頭,時而霞光盡染。1872級臺階,似云梯、彩練,由峰巔直瀉山底,氣勢壯觀。山間奇石、仙洞、幽谷遍布,登高臨攀,猶若天上人間,不愧為“京東第一名岫”。山上野生植物資源多達80余種,森林覆蓋率為98%,樹種以松樹為最,僅200年以上的古松就有20__多株。另有鳥類20余種。這里,初春山花爛漫,盛夏綠林成蔭,深秋層林盡染,寒冬銀裝素裹,一年四季皆是景!株株古松立于懸?guī)r峭壁之上,造型獨特;條條峽谷,險峻幽深;塊塊峰石,似人似物逼真入化。此山危巖崢嶸,峽谷清幽,云霧飄渺,當(dāng)年康熙皇帝登臨此山后,有感而發(fā),御筆題下“靈山秀色”、“天下名山” 。
景忠山不僅歷史悠久、廟宇眾多,其自然風(fēng)光也以峭拔綺麗名聞遐邇。那高聳的危崖、蔽日的蒼松、飄渺的霧嵐、幽僻的巖洞,似天然的詩篇,流淌的畫卷,充滿了美麗與神奇。《重修景忠山功德碑序》曾這樣寫道:“……試言其形勢,奇石突起,怪樹游龍,幽洞常滴,險壑萬丈,非不足以游目騁懷,極視聽之娛。此猶尋常景色。若其變幻恍惚,忽深于染,忽凈于洗,或霧截山腰,或霞橫樹梢,或淡煙隱隱,搖蕩晴暉,或嵐氣浮浮,掩映曙色,日照之而成紫,月臨之而生白,風(fēng)吹之而聲吼,雨灑之而潤寒,插天掛漢,龍虎肖形。至于白云飄渺,若抱樹而流,攜石而走,勢與醉石共懸,澤同瀑布爭瀉,散則如蝶,結(jié)則張幔,千態(tài)萬狀,巧繪之士未能描其萬一也……”
旅游導(dǎo)游詞 篇6
面我們要出發(fā)前往照例腦公園觀賞冰燈,大約二十一點返回九點,在路上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公園的情況,兆麟公園是哈爾濱冰雪節(jié)中心會場,占地面積7萬平方米,該公園建于二十世紀初,曾是紅十字董事花園,是哈爾濱市歷史最久地公園。三十年代改名為“道里公園”,后因李兆麟將軍被害后葬于園內(nèi),為紀念這位抗日民族英雄,于1946月8月15日命名為“兆麟公園“,它是一座綜合性的公園,以花草樹木為主,每年冬季1—2月都在這里舉行冰燈游園會,自從1963年第一屆至今20xx年已經(jīng)舉辦了28屆,冰燈市流傳在我國北方的一種獨特的藝術(shù)形式,它就地取材于松花江心地天然巨大地冰塊,動用鋸,鑿,烙鐵等工具將天然地冰也彩色地?zé)艄馇擅畹亟Y(jié)合起來,通過雕塑,建筑和造景,使園林形成一個冰雪藝術(shù)整體,成為哈爾濱冬季特有的冰景奇觀,為什么哈爾濱的冰燈這樣出名呢?是因為它是取自松花江里的天然冰,冰塊晶瑩透明,所以作出的冰燈是特別漂亮,所以文明國內(nèi)外。
那么哈爾濱人們?yōu)槭裁磿霰鶡裟?在最原始的時候,冰燈是漁民們在捕魚的時候發(fā)明的,每到冬季,松花江上都要結(jié)一層厚厚的冰,如同罩上一個嚴嚴實實的大蓋兒,這時恰好事捕魚的最佳季節(jié),因為只要你在冰面上鑿一個洞,洞會透進光亮和新鮮空氣,這時趨光性很強的魚為了呼吸新鮮的空氣就會聚攏過來,就會鉆進你下在冰窟窿里的網(wǎng)中無法逃脫,這種捕魚方法如果到了晚上能在早開的洞口點上一盞燈,效果會更好。但在那時還沒有任何的防風(fēng)的工具,由于天氣寒冷風(fēng)又大,這就需要一個高度透明的反封燈罩,但那時還沒有玻璃,于是勤勞智慧的漁民們苦心鉆研,奮力攻關(guān),終于研制成功了冰制的燈罩,這種冰燈罩可不是天然的冰雕成的,而是用水桶壁結(jié)了2厘米厚左右的冰以后,在上面的薄冰上鑿一個洞,把中間剩余的水倒凈,然后用火沿著水桶上壁四周一烤,使桶和冰分離,于是一個晶瑩透明的冰制燈罩就制成了,把它往蠟燭上一罩,九成了最原始的冰燈,這就是今天您所看到的冰燈的雛形和起源。
在院內(nèi)參觀的時候,大家肯定要照相,下面我提幾點建議和要求,供您參考。
首先,為防止意外發(fā)生,要集體行動,南門進南門出,按逆時針方向繞園內(nèi)一周,可通過全部景區(qū),時間一小時左右,我們車子停在正門前面不動,如果哪位凍得受不了可以提前退場,返回車內(nèi)取暖,只是再入園時得重新買票。
其次,注意安全,留神腳下,免得摔傷或摔壞相機燈貴重物品。
再次,攝影方面,如果您使用得時電子快門相機和干電池電源電子閃光燈,就一定要準備好新電池,以便及時更換,因為氣溫低得舊電池?zé)o法充電,會影響相機和栓光燈得正常啟動,同時相機要盡可能得不要一直裸露在嚴寒中,放在衣服里,拍照時再拿出來,拍完馬上放回,以免損傷相機得使用壽命,更換膠卷時,應(yīng)盡量再室內(nèi),撥卷時也要注意嚴寒之下膠卷變得十分脆,用力過猛會拉斷或撕裂。以冰燈,冰雕等各種景物為北京拍攝人物紀念照時應(yīng)該使用閃光燈。
最后當(dāng)您感到有些冷時,可以在公園買幾個熱氣騰騰得烤紅薯來增加體內(nèi)的熱量。
旅游導(dǎo)游詞 篇7
區(qū)內(nèi)有天池、瀑布、溫泉、小天池。地下森林、高山滑雪場、岳樺幽谷等長白山代表性景觀。特別是從北坡既可以徒步登臨天池,也可乘車直達長白山主峰,俯瞰天池。長白山四季皆有令人嘆為觀止的景色。現(xiàn)在冬季有專門運輸工具,運送游客到達主峰。
乘槎河——世界最短的河。天池水沿補天石無聲無息地流出,開始僅僅是一條溪流,平緩悠然。當(dāng)流了一公里后,地勢突然陡斜,小河立刻變成野馬,抖動白浪,呼嘯向前。這一股激流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尾”與天池相連,“頭”與瀑布相接,高高懸在山上,故稱之為天河。天河,也稱為乘槎河。
牛郎渡——位于乘槎河上,是一塊橫在河里的石頭,它好似一座小橋,幫助人們過河。因為從此踏過乘槎河后,便可直到織女峰,故名。牛郎和織女的愛情故事——《天河配》在長白山找到了物證。
闥門——天池亦稱為“闥門”。闥,本意是小門的意思。天豁峰和龍門峰之間有一缺口,神似大自然造就的“小門”,天池水從此流出。
天池之水涓涓細流,幾乎看不見波浪,緩緩地平穩(wěn)地流動,漸漸地積蓄著力量,加快步伐,匯聚著千軍萬馬,最后以排山倒海的氣勢,沖出窄小的門,昂揚呼嘯,如萬馬奔騰,在懸崖上飛瀉,那磅礴的氣勢震撼大地,震撼游人的心靈。
依托長廊,游人在瀑布的頂上觀瀑布,這種感受是難以用語言表達的。如果游人能夠穩(wěn)住激動的心,細心觀察瀑布,將會發(fā)現(xiàn),瀑布有兩股水流,那大的一股水流是從乘槎河流出來的,而另一股較細的水流,是一條地下暗流,它是從巖石縫中掙脫出來的。大自然的造化之功,真是奇妙啊。
長白瀑布——高達68米,宛如玉帶從天斟下,飛流倒掛,轟鳴如鼓,白沫飛進,濺起千堆浪花。大有“亂石穿空,驚濤拍岸”的氣勢。由于瀑布的兩條水流成年累月的猛烈沖擊,使瀑布飛落的山崖下形成了20多米深的水潭。玉龍般奔騰的瀑布跌入水潭之后,性情溫順了許多,仍是翻滾著波濤,一路向前,改名二道白河,成了松花江的源頭。
長白山U型谷——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冰川峽谷之一。由于受到第四紀冰川構(gòu)造運動的影響,被河流沿構(gòu)造線方向發(fā)育,河谷也多為嵌入成“V”字型。長白山火山錐體在長期寒冷崩解及剝蝕作用下,形成放射狀溝系,因坡度和巖性的差異,溝谷大小不一。長白山U型為較大的溝谷,寬度達300米,切割深度在100—200米,谷底較平坦,是世界著名的U型谷。
聚龍泉——位于長白山北坡,大約距長白瀑布900米的地方,在10平方千米的地域,有30多眼泉水噴涌而出,經(jīng)科學(xué)工作者測定,水溫最高可達82℃。
游聚龍泉,最好能品嘗一下溫泉煮的雞蛋。也許是由于某種化學(xué)作用,煮熟的雞蛋,蛋黃凝固,蛋清不凝固,同時有一種淡淡的硫磺味,就著鹽面吃,別有風(fēng)味。還有一種十分珍貴的小草——瓶爾小草就生活在溫泉附近。它可以耐高溫!大自然真是太奇妙了!聚龍泉30多眼泉,溫度不一,味道也不同。有的和汽水一樣,喝過會打嗝;有的味甘,類似桔子汁;有的濃烈的硫磺味,無法下咽。
旅游導(dǎo)游詞 篇8
大家好!我是郁郁蔥蔥旅行社的導(dǎo)游員,我姓閆,請大家叫我閆導(dǎo)。今天,就由我來帶領(lǐng)大家游覽皇家園林——頤和園。
請大家跟著我走。這就是大殿,我們繞過大殿就可以來到長廊。長廊又叫畫廊,一共有237間,長達728米。每間的檻上都有一幅畫,每幅畫都有一個美麗的故事。
我們現(xiàn)在離開了長廊,來到了萬壽山腳下,請大家往上看,在半山腰上的八角三層建筑就是佛香閣。那一排排金碧輝煌的建筑就是排云殿。
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站在萬壽山的山頂了。大家看下面的景色的一大半已經(jīng)呈現(xiàn)在眼前,有蔥郁的樹叢,有朱紅的宮墻和黃的綠的琉璃瓦屋頂,還有畫舫游船緩緩游過。
下山以后,如果有需要乘坐游船的游客可以到昆明湖里蕩舟。不坐船的游客請跟隨我到十七孔橋上欣賞昆明湖的美。最后,我們到湖中心的小島集合。坐船的游客請不要往湖里扔垃圾,以免污染了昆明湖的美麗景致。
現(xiàn)在,我們腳下踩著的就是十七孔橋,十七孔橋有幾百根柱子,每根柱子上都有一只獅子,各個惟妙惟肖,姿態(tài)不一。
下了橋,我們來到的是與十七孔橋相連的小島。現(xiàn)在請兩路游客匯合。我?guī)ьI(lǐng)大家游覽頤和園的最后一個景點。這座小島上有蔥郁的樹叢,還有華麗的宮殿。在這里,大家可以自由活動半個小時。半個小時后,由我?guī)ьI(lǐng)大家回酒店休息。
今天的游覽活動到此結(jié)束,謝謝大家!
旅游導(dǎo)游詞 篇9
各位游客,今天我們來到廈門鼓浪嶼。
我們現(xiàn)在到了碼頭,渡船差不多要6分鐘。看,對面就是鼓浪嶼,這條江叫鷺江,也叫廈鼓海峽,寬600米,鼓浪嶼總面積1.78平方米,人口1.9萬。為了解決乘船的擁擠為題,所以建了這個“鋼琴碼頭”。因為鼓浪嶼是“音樂之島”,大家看,這像不像一臺張開的三角鋼琴!
各位游客,我們現(xiàn)在來到了日光巖,這是日光巖寺新修的山門,我們先看前方巨石上的三幅石刻,這好像是一個人寫的,其實是“三人所書”。日光巖又稱龍頭山,與廈門的虎頭山隔海相望,一龍一虎把守廈門港,叫“龍虎守江”。
各位游客,這里是一間鋼琴博物館,里面有30臺鋼琴,聽,里面還傳出優(yōu)美的鋼琴聲!鼓浪嶼也有許多出名的鋼琴家。
各位游客,我們來到了毓園。毓軒是林巧稚大夫的紀念園。這里展示了林大夫的平凡而又偉大的一生。
各位游客,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如果游客對鼓浪嶼有興趣,有空可以到鼓浪嶼走走,這里歡迎你們。這次旅游就告一段落了!~~
旅游導(dǎo)游詞 篇10
各位游客:大家好!
昨天晚上在邛海賓館休息得好嗎?現(xiàn)在是上午七點,用過早餐,整理好我們的行李后請上車。我們的旅游車已經(jīng)駛出市區(qū),現(xiàn)正行駛在通向目的地瀘沽湖的路上。我們途經(jīng)了鹽源縣,剛才給大家講了公母山的故事,還有附近木里藏族自治縣在二十年代洛克宗教朝圣路線和抗戰(zhàn)時期駝峰飛虎隊故事。
好啦,現(xiàn)在是北京時間十二點,經(jīng)過了5個小時的車程,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進入瀘沽湖景區(qū)了,今天游覽行程將會有:先安排用午餐,在下午一點我們出發(fā),先參觀喇嘛寺,隨后再去游覽萬畝草海和棧橋,情人橋和乘坐豬槽船游湖,晚上安排住進摩梭民居,為團隊提供當(dāng)?shù)仫L(fēng)味餐及品嘗摩梭美食,與左所鎮(zhèn)湖畔村村民舉行篝火歌舞晚會。
現(xiàn)在呢,距我們即將抵達的四川瀘沽湖左所鎮(zhèn)湖畔村還有十分鐘的車程,我將利用這段時間為大家介紹一下瀘沽湖的概況。
瀘沽湖位于四川省涼山洲西南部與云南省寧蒗縣的交界處,距成都830公里,距西昌258公里,是省級的著名風(fēng)景區(qū)。并素有“東方女兒國”的美稱。瀘沽湖,當(dāng)?shù)厝朔Q“謝納咪”,意為大海、母湖,從高處鳥瞰,如一只展翅的飛燕。另外它也是四川的第一大天然淡水湖,湖水面積50.8平方公里,另有萬畝草海,水面海撥2688米,被譽為“高原明珠”。
在瀘沽湖畔居住著一個古老的民族-----摩梭人,嚴格來講,摩梭人不是一個獨立的民,它應(yīng)當(dāng)屬于納西族的支系,可是偏僻的生活環(huán)境使他們在經(jīng)濟生活和文化生活都逐漸形成某些不同于納西族的特點,因而,人們便習(xí)慣地稱他們?yōu)槟λ笕耍鳛橐粋單獨的民族來看待。民間傳說摩梭人原來是有文字的,記載在豬革制成的“書”上,由2個達巴掌握。他們在西方取經(jīng)途中被困在荒郊,饑寒交迫之際,把記載著文字的豬革吃到肚子里去了。今經(jīng)人發(fā)掘只找到32個圖畫文字。所以摩梭人沒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和家譜。對其族源,至今尚無定論。從此,摩梭人世世代代就住在這群山阻隔的瀘沽湖畔,以農(nóng)耕和漁獵為主要的生存手段。他們以母系社會的婚姻家庭繁衍生息,過著與世無爭,簡樸安寧的“世外桃源”的生活。
摩梭人的社會結(jié)構(gòu)是以母系氏族大家庭為單位,存在著以母親為核心的傳統(tǒng)觀念,這里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后的母系氏族部落,是母系氏族制度的活化石。在母系家庭中,是男不取女不嫁的,如果生有子女的話,孩子皆屬女方,血緣按母系算。在他們獨特的母系家庭中,長期以來形成了一套約定俗成的傳統(tǒng)觀念和道德規(guī)范。就是:撫養(yǎng)兒女是母親極其姊妹兄弟的責(zé)任,如果有人不守“古規(guī)”便會被認為是沒有“良心”,會受到社會的譴責(zé),甚至是很嚴厲的懲罰。在他們的家庭當(dāng)中,無論是男女,都將自己的生母,生母的姐妹,生母兄弟的女阿注,一概都視為“母親”,然后再以年齡區(qū)別大小,年長于生母的稱為“阿咪直”,年幼于生母的稱為“阿咪吉”,將生母的兄弟,生母極其姊妹的男阿注,皆視為“舅舅”,統(tǒng)稱“阿烏”。
好啦,我們用過了午餐,剛飽了口福,現(xiàn)在又開始飽眼福了。在我們前面看到的就是喇嘛寺,我們將停車安排半小時的時間讓各位游客參觀。由于我們這個喇嘛寺里面有很多珍貴的文物,所以請大家不要用手去隨便觸碰。那么,下車之前請大家把窗戶關(guān)好,貴重的物品要隨身攜帶,并且請大家記住我們的車牌號碼,參觀完后我們就在停車的旁邊集合。
旅游導(dǎo)游詞 篇11
我們接下來要參觀的就是哈爾濱最負盛名的一個景點——太陽島。不過現(xiàn)在說起太陽島,外地人也好,哈爾濱當(dāng)?shù)氐娜艘埠茫钭顟涯畹模是早年的那個太陽島。幾百年以前,在哈爾濱還是一個小漁村時,這里就水源充沛,漁產(chǎn)豐厚。滾滾流經(jīng)的松花江,在北岸圍成一片不小的沙洲,由丘陵、沼澤、草原、葦塘、灌木組成的這片原始荒原,內(nèi)有縱橫交錯的旱河,每當(dāng)春夏季節(jié),芳草茂盛,灌木叢生,山花野草,伴著清脆鳥鳴,一派自然風(fēng)光。
這就是沉睡了幾千年而后被人們?nèi)諠u關(guān)注的早年的太陽島。那時,做為江中的一個小島,并沒有居民在島上居住。因為太陽島附近盛產(chǎn)鳊花魚,漁民們自然會時常來這里打魚,偶爾也會到島上曬魚網(wǎng)。魚汛期,頂多會有幾戶人家在這里搭個小馬架,住上三天五夜。據(jù)傳說,太陽島江面曾是一個官魚場,每到捕魚旺季,江面就出現(xiàn)了繁忙的捕魚景象,漁船插有小旗,旗色各不相同。白天,大小漁船布滿江面,夜間,岸邊的漁船排列如織,漁民聚集到這里過夜,頗有漁家生活的味道。太陽島最早的史料記載要追溯到300多年前,早在公元1683年,太陽島一帶就曾經(jīng)被清朝時的康熙帝國作為水師營地開發(fā)利用過。不過,那時的太陽島并非只是這片小沙灘,它還包括與這片沙灘相鄰的一片原始荒原。在清代,太陽島是由黑龍江呼蘭副都統(tǒng)管轄,當(dāng)時,這里生產(chǎn)貢珠、貢魚,曾被清廷封禁200余年。據(jù)黑龍江航運史料記載,為抵御外敵,康熙皇帝從南到北建立水師。
旅游導(dǎo)游詞 篇12
各位游客朋友們,大家上午好。我是昨天下午從機場接你們到飯店的導(dǎo)游小琦,大家都還記得我吧!好的,在“一天之際在于晨”的時間,我們正開車前往重慶主城區(qū)唯一的的千年古鎮(zhèn)瓷器口。在介紹瓷器口之前,我想先向你們介紹重慶這座山水交融的城市。
我們重慶北有大巴山,東有巫山,東南有武陵山、大婁山,地形大勢由南北向長江河谷傾斜,起伏較大。重慶主城區(qū)幾乎完全坐落在山中,“山中有城,城中有山”,是一座典型的“山城”。同時,重慶年平均水資源總量在5000億立方米,每平方公里水面積居全國第一。毫不夸張地說,整個重慶城都屹立于水中,是一座名副其實的“江城”、“水城”。獨特的山水資源稟賦,就使得重慶被稱為“山水都市”。
重慶位于東經(jīng)105度11分-110度11分,北緯28度10分-32度13分之間,即中國的西南部四川盆地東部邊緣。為嘉陵江和長江所環(huán)繞,幅員面積8、24萬平方公里,轄38個區(qū)縣,其中4個自治縣,以漢族為主體,包括55個少數(shù)民族,人口3343萬。重慶屬于亞熱帶季風(fēng)性濕潤氣候,冬暖夏熱,雨量充沛,溫潤多陰,濕度大。這下你們知道重慶美女何處來了吧?是的,因為氣候好。重慶還是我國的歷史文化名城,古稱江州,后又稱巴郡、楚州、渝州、恭州。宋朝時,宋光宗在此先封恭王,后即帝位自詡雙喜重慶,升恭州為重慶府,重慶由此而得名。重慶也曾經(jīng)歷三次直轄,即1935年時,重慶被國民政府升格為直轄市,新中國成立初期成為中央直轄市,最后一次也就是1997年,重慶成為中國第四個也是西部唯一的直轄市。
好了,游客朋友們,我們還有十分鐘就會到達瓷器口大門口了,請允許小琦為你們簡單地介紹一下瓷器口。剛剛也提到重慶是我國的歷史文化名城,因此想
要好好了解和體驗重慶的古文化,就不得不來這瓷器口。瓷器口古鎮(zhèn),位于市區(qū)近郊,東臨嘉陵江,南接沙坪壩,西界童家橋,北靠石井坡,以明清時盛產(chǎn)及轉(zhuǎn)運瓷器得名。瓷器口原名龍隱鎮(zhèn),傳說明朝初年朱元璋之孫允汶皇帝被四叔燕王朱棣篡位,削發(fā)為僧來重慶,隱蔽于寶輪寺,天王墻上有“龍隱禪院”四個大字。故將原“白巖鎮(zhèn)”改名為“龍隱鎮(zhèn)”。在1920__年地方商人們集資在青草坡創(chuàng)建了新工藝制瓷的“蜀瓷廠”,瓷器質(zhì)地很好。品種繁多,名聲漸大,產(chǎn)品遠銷省內(nèi)外,漸漸地“瓷器口”就代替了“龍隱鎮(zhèn)”。
在古鎮(zhèn)瓷器口最有特色的一景就是茶館。昔日在這千年古鎮(zhèn),隨處可見茶館。當(dāng)年的水手、炮哥大爺、閑雜人等都喜愛出入此間,茶館成了龍蛇混雜之地。在陪都期間,這一個小鎮(zhèn)茶館達100多個。其特色是“書場茶館”,又稱藝人茶館,是品茗欣賞民間藝術(shù)的地方。特別是晚上能在茶館登臺說書的人,都是上品的高手,所以人們稱之為“品仙臺”,都是掛牌說書,看誰有絕技高招,誰就能爭取更多的茶客,誰就能得到“紅包”。哪一位說書人講得好,茶館的生意必定會更加興隆,老板自然高興,說書人得到的紅包就越厚實。直到如今,茶館仍是瓷器口一景,百來米長的老街便有13家茶館,家家茶客滿座,古風(fēng)猶存。在瓷器口有很多名特小吃,最著名的有陳麻花、古鎮(zhèn)雞雜、特別是毛血旺、軟燴千張、椒鹽花生,它們可是瓷器口的三寶哦。每到節(jié)假日,從外地來重慶學(xué)習(xí)、生活的朋友們都會來瓷器口排著隊買上好幾袋麻花回家。大家是不是越聽越心動,想去品嘗品嘗呢?就請你們跟我下車,一起去體會瓷器口的滋味吧!
旅游導(dǎo)游詞 篇13
大家好!首先我歡迎各位來泉州參觀、考察。
泉州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已經(jīng)有一千七百多年的歷史。早在唐宋時期,泉州就被譽為東方的重要通商港口,世界各國的商人、學(xué)者、傳教士紛至踏來,因此給泉州留下了許多極為珍貴的歷史宗教遺跡和古典建筑。在泉州就并存著七種宗教,分別是佛教、道教、天主教、伊斯蘭教、婆羅門教、摩尼教等,這在世界上是極為罕見的,所以泉州素有宗教博物館之稱,同時泉州還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這些都證明了當(dāng)時泉州港經(jīng)濟的發(fā)達,社會的繁榮。今天我們第一站要參觀的是泉州偉大的古建筑——洛陽橋。
洛陽橋,又名萬安橋。位于泉州城東13公里,是我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與北京的盧溝橋,河北的趙州橋,廣東的廣濟橋并稱為我國古代四大名橋。它是當(dāng)時廣東、福建進京城的必經(jīng)之路。講到這里也許各位來賓會提出疑問,洛陽橋應(yīng)該在河南洛陽,此橋為何取名洛陽橋呢?據(jù)有關(guān)資料記載,早在唐宋之前,泉州一帶居住著夷民主越族人,到了唐朝初年,由于社會動蕩不安,時有戰(zhàn)爭爆發(fā),所以造成大量的中原人南遷,遷到泉州及閩南一帶的多數(shù)為河南、河水和洛水一帶的人士,現(xiàn)在泉州乃至整個閩南地區(qū)所用的語系稱為河洛語,也就是現(xiàn)在所說的閩南語,這些中原人士,他們帶來了中原先進、發(fā)達的農(nóng)業(yè)技術(shù)和經(jīng)驗,引導(dǎo)當(dāng)?shù)厝藗冮_墾、發(fā)展,他們來到了泉州,看到這里的山川地勢很象古都洛陽,就把這個地方也取名為洛陽,此橋也因此而命名。
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到了洛陽江畔的洛陽橋頭。我們面前的這座橋就是聞名海內(nèi)外的洛陽橋。當(dāng)時洛陽江“水闊五里,波濤滾滾”。人們往返只能靠渡船過渡,每逢大風(fēng)海潮,常常連人帶船翻入江中,所以主人為了祈求萬無一失地平安過渡,就把這個渡口稱為“萬安渡”,橋也因此稱之為“萬安橋”。據(jù)《泉州府志》記載,舊萬安渡是北宋慶歷初郡人李寵甃石作浮橋,后由郡守蔡襄主持改建成石橋。洛陽橋始建于北宋皇佑五年四月至嘉祐四年十二月,也就是公元1053年至1059年,花了六年零八個月的時間,耗資一萬四千多兩銀錢才建成。洛陽橋原長1200米,寬5米,橋墩四十六座,兩側(cè)有500個石雕扶攔28尊石獅,兼有7亭9塔點綴其間,武士造像分立兩端,橋的南北兩側(cè)種植松樹七百棵。我們身后的這棵松樹就是當(dāng)年遺留下來的,已經(jīng)有900多年的歷史。
當(dāng)年主持修建洛陽橋者為泉州郡守(太守)蔡襄。相傳蔡襄為天上文曲星下凡,他自幼聰明博學(xué),十八歲高中狀元,遂本朝為官,但他從小受其母教誨,為官后要為郡人修橋,為民解難。所以他在朝庭不久便申請回本府為官,為泉郡守(知府)。他回到泉州后為洛陽江水深浪大,難造橋基而日夜發(fā)愁。一天他突然夢見觀音大士指點他派人向海龍王求助。蔡襄一覺醒來十分驚奇,便給海神寫一封求助公文,問手下衙吏:“誰人下得海。”一個衙吏隨即答道:“小人夏得海!”原來此人姓夏得海,誤以為老爺叫他,隨口應(yīng)答。于是派他前往海神處投遞公文。夏得海知道此去必?zé)o回,便告別了妻子,買了一壺酒喝得大醉臥在海灘上,想讓潮水卷走了事,哪知一覺醒來,黃色的公文袋變成了紅色公文袋,于是連忙回來交給蔡襄,打開一看,只見上面寫著一個“醋”字。蔡襄冥思苦想,終于領(lǐng)悟了海龍王的啟示,當(dāng)月甘一日酉時動工,果然此時海潮退落,三天三夜不漲潮,橋基終于順利砌成。但是由于當(dāng)時資金有限,橋的高度不夠,每逢洪水,橋面經(jīng)常被淹沒。所以后來又傳說泉州郡人大富商李五,為此橋出資增高三尺。李五為泉州大富商,由于他生活的奢侈和揮霍,被小人誣告,無故被抓往京城問罪。當(dāng)他的囚車過洛陽橋時,水已淹沒路面,他很艱難地過了橋,因此他對天發(fā)誓,要是他能平安無事回鄉(xiāng),一定出資將洛陽橋增高三尺。果然,三年后他順利回家,因此就出資將橋增高了三尺。當(dāng)然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洛陽橋已經(jīng)是經(jīng)過修葺的,最后一次修葺是1938年,蔡挺楷帶領(lǐng)十九路軍路過泉州時修建的。
下面向各位來賓介紹一下有關(guān)洛陽橋的建筑特點。早在北宋,我們的先民就以驚人的毅力和無窮的智慧,創(chuàng)造了一種直到現(xiàn)代才被人們所認識的新型橋基——筏型基礎(chǔ)。所謂的筏型基礎(chǔ)就是沿著橋梁中軸線的水下底部拋置大量的石塊,形成一條連結(jié)江底的矮石埕作橋基,然后在上面建橋墩,這種建造方式對中國乃至世界造橋科學(xué)都是一個偉大的貢獻。為了鞏固橋基,在橋下養(yǎng)殖了大量的牡蠣,巧妙地利用牡額外殼附著力強,繁生速度快的特點,把橋基和橋墩牢固地膠結(jié)成一個整體,這是世界造橋史上別出心裁的“種蠣固基法”,也是世界上第一個把生物學(xué)應(yīng)用于橋梁工程的先例。當(dāng)時沒有現(xiàn)代的起重設(shè)備,就采用“浮運架梁法”,利用海朝漲落的高低位置,架設(shè)橋面大石板,顯示了我們先民建橋的非凡才智。船形橋墩也頗具特色,它有利于分水。洛陽橋成功地建成了我國第一座海港大石橋,是我國古代橋梁建筑史上的偉大創(chuàng)舉,我國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教授稱贊說:“洛陽橋是福建橋梁的狀元”。
旅游導(dǎo)游詞 篇14
各位旅客朋友們:
大家好!
古琴臺,又名伯牙臺,位于漢陽龜山西麓,月湖東畔,是為紀念俞伯牙彈琴遇知音鐘子期而修建的紀念性建筑。 古琴臺始建于北宋,后屢毀屢建。清嘉慶初年,湖廣總督畢沅主持重建古琴臺,清汪中代筆撰《琴臺之銘并序》和《伯牙事考》,此文頗為時人稱道。光緒十年(1884年)黃彭年撰《重修漢陽琴臺記》。光緒十六年(1890年),楊守敬主持并親自書丹,將《琴臺之銘并序》、《伯牙事考》、《重修漢陽琴臺記》重鐫立于琴臺碑廊之中,并書“古琴臺”三字刻于大門門楣。古琴臺建筑群占地15畝,規(guī)模不大,布局精巧,主要建筑協(xié)以庭院、林園、花壇、茶室、層次分明。
院內(nèi)回廊依勢而折,虛實開閉,移步換景,互相映襯。修建者充分利用地勢地形,還充分運用了中國園林設(shè)計中巧于“借景”的手法,把龜山月湖山水巧妙借了過來,構(gòu)成一個廣闊深遠的藝術(shù)境界。到古琴臺游覽,進大門,過小院,出茶院右門,迎門是置于黃瓦紅柱內(nèi)的清道光皇帝御書“印心石屋”照壁。
照壁東側(cè)有一小門,門額“琴臺”二字,據(jù)傳出自北宋著名書法家米芾之手。進門后為曲廊、廊壁立有歷代石刻和重修琴臺碑記。再往前便是琴堂,又名友誼堂,堂前庭院中漢白玉筑成的方形石臺,便是象征伯牙彈琴的琴臺。
旅游導(dǎo)游詞 篇15
西雙版納位于我國云南省,是一個非常美麗的地方,假如你來到這個地方,你一定會非常的驚訝。
西雙版納是動物的王國,你會看到白水牛在一起打架,一群群白螞蟻在往洞里運糧食,一只只小魚在水里歡快的嬉戲。 你還會看到一群群大象在悠閑地吃樹葉,身旁的幾只小象挨著媽媽做游戲。還有一群群美麗的孔雀,將它們最美麗的樣子展現(xiàn)在人們面前,孔雀的顏色有多種,就象天上的彩虹。
西雙版納也是植物的王國,那里有恐怖的絞殺者,它們常從樹干上長出枝條,像胳膊一樣纏住其他樹木向上爬,最后導(dǎo)致對方因缺少陽光和空氣而死。那里還有一種樹木叫箭毒木,人稱見血封喉,只要有誰受傷了,就要小心樹里的白色毒汁,如果碰到傷口就會中毒身亡,有時侯箭毒木的葉子掉了下來,你也要小心,因為葉子上也有白色的毒汁。 西雙版納就是這樣一個神奇而美麗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