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勇氣讀書筆記
在這里我解開了我有前面的一個不懂的問題——“外部的教與學的組織形式”應是智能的,又是屬于教學的內部景觀。一個是“外部”與“內部”并不矛盾。“外部的教與學的組織形式”被人類自身整合就是屬于教學的內部景觀了。
進一步講述了“真正的教學來自教師的自身認同與自身完整”的意義:“當優秀教師把他們和學生與學科結合在一起編織時,那么他們的心靈就是織布機,針線在這里牽引,力在這里繃緊,線梭子在這里轉動,從而生活的方方面面被精密地編織伸展。毫不奇怪,教學牽動著教師的心,打開教師的心,甚至傷了教師的心——越熱愛教學的教師,可能就越傷心!教學的勇氣就在于有勇氣保持心靈的開放,即使力不從心仍然能夠堅持,那樣,教師、學生和學科才能被編織到學習和生活所需要的共同體結構中”。保護心靈的開放不斷的整合智能、情感、精神和意志達到自身的完整。
“當今教育中,處處感受到這種痛苦:當我們把某種認定的方法技術捧上天的時候,就使得采用不同教法的老師感到被迫屈從于不屬于他們自己的標準”。有人聽了魏書生的報告,馬上就把他的方法運用到班主任的管理中,可惜效果不佳,就抨擊魏書生,說他是騙子,還批評魏書生道,為什么沒有培養出大批的“魏書生式”的人物。在這里我們可以找到原因了,教育教學方法與各人的自身認同與自身完整有關,世界上沒有完全兩個相同的人,別人的方法對你不一定有效,需要各自自身去整合智能、情感、精神和意志,形成各自的教學內部景觀,源于各自的心靈。
第一章教師的心靈——教學與真我
“好的教學來源于教師的自身認同和自身完整”。作者再次提到了自身認同和自身完整,并用較多的語句對這兩個名詞下定義 ,卻還是讓人費解,不太明白。從作者的定義看自身認同是我們自身的先天因素與后天環境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相互融合,形成了我們自己的能力,這種能力還在不斷的變化發展中。憑著這個能力我們不斷的完善自我,達到自身完整。
作者用艾倫和埃里克兩位教師的故事,對自我認同和自我完善進行論述。兩人有共同出身、共同的成長環境人形成了共同的自我意思;共同的天賦,共同走向了大學、考上了研究生、獲得了博士學位,又走上共同的教學這條。之后,兩個人卻走出了不同的人生之路。艾倫將以手工業者出身為榮的自我意識融入了自己的大學學習和教學中,成為一個優秀的教師。埃里克在一進入大學就把以手工業者出身為榮的自我意識與大學的學習生活分離開了,走向工作崗位后還繼續這種分離,成為一個態度粗暴、行為武斷、專橫霸道之人,不能成為一個優秀的教師。
在這里作者告訴我們要成為一個優秀教師,教學要“基于一個完整的、不分裂的自身認同”。
“在完整的、不分裂的自我中,編織一張如此具有凝聚力的網,用于把學生、學科和自我統統編織在一起,每個人生活經歷的每個重要線索都得到尊重。這樣的一種內部整合的自我,才能夠建立優秀教師所依賴的外部聯系”。在這里作者再次點出了本書的中心“教學的勇氣就在于有勇氣保持心靈的開放,即使力不從心仍然能夠堅持,那樣,教師、學生和學科才能被編織到學習和生活所需要的共同體結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