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父輩讀書筆記
我想,《我與父輩》會悄無聲息地提高許多人對農民、農村的認識,會涵蓄地提醒人們有從其它角度看待問題的必要;蛟S都市社會里存在著對農村、農民、農民工這樣或那樣的偏見,我向來以“農民的兒子”這一身份為自豪。從鄉村走出來的人,難免有些許自卑,但也會帶著天生的自尊、善良和驕傲,他們身藏曲奇的故事、刻骨的經歷和強烈而真摯的情感,歷史和現實帶給他們的苦難與挫折并不能摧毀他們的堅韌和仁厚!捌оl村的農民,極盡平凡和卑微,可又是一個堪用超凡去形容的尊貴的生命和尊貴的人!倍段遗c父輩》中大伯、父親、四叔是萬萬千千父輩們的真實代表。
“大伯正是那片林地中的那棵古而壯的樹,因為他如牛如馬地勞作,因為他如頭羊、頭雁樣領著子女們為活著,并力求在活著中讓子女們盡力吃得飽一些、穿得不那么破爛裸露些,并且在他們長大成人時,都能夠有理由談婚論嫁,有條件娶妻生子,我大伯在他不識字并且在他不善言談的人生中,深深地明白兩個字的含意和深邃,那就是——尊嚴。”
大伯“站在他用一家人的血汗蓋將起來的三間瓦屋的門口上,對他的六男二女的子女們說:‘房子蓋起來,債也欠下了。人在這個世界上,什么都可以欠,唯獨不能欠的是人家的債。從明天起,我們一家人都重去拉石頭、賣石頭,盡快把人家的債務給還上!
大伯家的老五鐵成參軍,卻“非正常地”死在軍營,大伯一家知道消息時,已隔月余,鮮活的人兒已成冰冷的骨灰盒。大伯家,因為人死不能復活,因為部隊干部說了一些安慰話,因為不愿毀了別人的前程,就隨它去了,“我們家遭災了,就別讓別人跟著這災遭難遭殃了”!拔腋械搅舜蟛疅o邊的善良和寬厚,感到大伯內心的苦痛仿佛一眼望不到底的井,可他所說所為的,卻寬闊如無邊的田野和大地!
“知青下鄉”,被“知青文學”描繪成“下獄”,“把一切苦難,多直接、簡單地歸為某塊土地和那土地上的一些愚昧”,“是一代人和一個民族的災難”。“可在知青下鄉之前,包括其間,那些土地上的人們,他們的生活、生存,他們數千年的命運”,又該如何評議?《我與父輩》以寬和的心態、委婉的方式告訴我們,大多數人所了解的真相的背后可能隱藏著另一個真相。
從開篇到尾頁,《我與父輩》字里行間流淌著濃濃的苦澀、苦難、心痛、心酸、懺悔、哀思、溫情,是一本父母看了想給兒女、兒女看了想給父母的書,它用誠摯的情感、質樸的文字撥動著讀者內心深處那根或已塵封的情弦,令心湖久久不能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