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評梅傳》讀書筆記
其實,我很少看這一類以民國時期為背景的書籍或者電影。因為我覺得很亂,在學習中國的近代史的時候,我的成績也不太好。大概是我對時間的概念很模糊,民國時期也是一個動蕩的時代。有時候看到高君宇為了革命而嘔心瀝血,始終堅定不移,我就想起了“越動蕩,越勇敢,世界變,更要讓我闖,一身坦蕩蕩,到四方,五千年終于輪到我上場……你說,這是我的憤怒,我說這是我的態度,奮不顧身勇往直前只有我們中國人……”這句歌詞,多么有氣概。在那個兵荒馬亂的年代,實在是有太多人為了革命而壯烈犧牲了,如果是我,我生活在那個社會中,我會怎樣呢?會逃,還是會冒險?我不斷地問自己卻得不到答案,我很猶豫很糾結,我就知道自己不夠勇敢。書里的一句話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在最黑暗的日子里,不在沉默里爆發就在沉默里滅亡。”太多的死亡令人感到傷痛,我最終還是忍著,一直熱淚盈眶地把整本書看完,很想哭,但是哭不出來,心里很空。有些故事雖然很凄美感人,但是因為我沒有足夠的勇氣去面對就草率觸碰這么沉重的悲劇,就會這樣,有點不知所措。我知道,在那個時代,一定有很多像這樣的悲劇吧,石評梅的悲劇只是滄海一粟,甚至有些故事比這個故事更沉重。
看完這本電子書的最后一個字,我不得不感嘆,在動蕩混亂的社會中,英雄早逝,紅顏薄命。
吳天放小看了石評梅,石評梅離開吳天放是對的。我覺得孤傲的石評梅雖然很感性,可在處理跟吳天放之間的感情來說,是非常理性的表現。我發現感性的人往往會比較理性地處理事情,而理性的人卻會很感性地處理事情。這是一個很奇妙的邏輯。我是一個會感性地對待他人,理性地處理事情的人。當我讀到:“她那本唱和詩集投在身邊熊熊的爐火里!凄然一笑,轉身走了。”的時候,我就覺得石評梅酷斃了,雖然失戀了還要被吳天放威脅,但是她能瀟灑離開,完全無視吳天放的軟硬兼施。
最讓我深刻的就是石評梅失戀后的“獨身”主義。她的這個決定無疑是讓人心疼的,最疼的應該是高君宇吧。她認為:“結婚結合,是一種愛;不結婚不結合,也可以成為一種愛。歸宿雖然不一樣,方式也不盡相同,但是都能達到愛的峰巔。況且結婚結合,未必都會有真正的愛。而真正的,不是虛假的愛,高潔深沉的愛,常會在不結婚的獨身者當中產生。”我覺得石評梅只是在糾結,她一旦受傷就很難再恢復過來,對桎梏的介意是永遠無法得到救贖的罪過。她傷后,總是會一直沉浸在痛苦的氛圍里,久久無法走出來,其實這是她強加給自己的桎梏,她深陷其中,無法自拔。對此,我非常理解,因為,我也是一個一旦受傷就很難再恢復過來,甚至會深陷其中,無法自拔的人。
在很久以前,我就知道我這一輩子注定孤單。我很倔強地堅持這這個決定,而且從來沒有后悔。我在空間里寫:“我只會把認識的異性當做是朋友,好朋友,知己,甚至是哥兒們,如果誰要跟我輕言說愛,我就會是失控地不斷用語言傷害他,最后沉默著遠離他,我知道知己這樣做很殘忍,可這就是我的決定,我從不后悔。”不知道有多少人看了都一笑而過,認為我還小,還不懂什么是愛情。沒錯,我是不懂,我也不想懂。以前我一直都天真的以為我和別人一樣,我可以地去忽視,我轟轟烈烈地生活,我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夢想,我害怕并且拒絕平淡與孤單,可當我明白了有些東西用不著別人提醒,就得清清楚楚地明白,不一樣就是不一樣的時候,我更加堅信我的決定是對的。石評梅會后悔,可我是絕對不會后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