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爾克羅茲音樂教育理論與實踐》讀書筆記
* 要“遵循自然法則”對兒童進行教育也就是應該根據兒童自然發展的程序培養兒童本來具有的觀察、思維能力和感受能力。
我非常贊同。回想小時侯一些環境、事件、人物等常會把原先具有的一些能力給抹殺掉與此同時多半會有另一種能力的崛起。但似乎這些新崛起的能力更多時候是為了迎合某些觀念。
* 音樂課的最重要的作用是喚醒兒童的音樂意識這不僅是音樂學習的需要更是兒童的本能需要。
四、達爾克羅茲體系教學實踐的三個組成部分與教學目標
* 達爾克羅茲體系的教學實踐是由體態動律、視唱練耳和即興的音樂活動三部分組成。
* 音樂學習應遵循這樣一個螺旋上升的過程:聽→動作→感受(情感體驗)→感覺→分析→讀譜→寫譜→即興創造→(表演)。
我覺得還是需要根據不同的實際情況因人而異的但大體總的方向還是一致的。
五、體態動律
第四至第六章主要是以介紹音樂教學的具體方法為主并舉了實例。其中許多教學實踐活動豐富多彩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促進師生間的交流互動與配合這對我今后的教學實踐是十分有幫助的。但這些課程、活動似乎都是以著重訓練學生的體態動律、節奏、力度等為主始終未提及音樂的美這是否與我們音樂教育的主旨——音樂審美相偏離了呢?又或許這都是音樂審美的多個切入點試圖利用這些方式最終達到審美的目的?我還是有些困惑!
六、達爾克羅茲教育體系在當代的發展
* 這樣的教學過程是開放的永遠使其保持新鮮感這樣的教學不是以熟練的技能完美的結果為目標而是要在不斷變化的活動中調動學生的參與、體驗和發現。
* ……達爾克羅茲體系已經成為一種由哲學思想、教育觀念和一系列策略構成的開放體系它不是一成不變的方式方法而是需要教師根據教學對象和所處的環境來解決如何把這些思想和策略轉化為具體的方法并付諸實踐。
每個事物都必然存在兩面性達爾克羅茲的教育理論當然也不例外。我覺得達爾克羅茲音樂教育理論的不足之處在于缺乏一個審美音樂的過程而過多的去強調了音樂的細部結構這樣就容易忽視音樂整體的美。當然更值得我們去注意的是其理論中有相當多可取之處待我們學習加以利用、發展。審視了一下自己學習音樂的過程發現存在許多不合理的環節有待改善只有不斷更新、完善自我才有可能做到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