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管理和經濟學》讀書筆記
這三十年的發展中在社會學的基礎學科(特別是經濟學)和企業管理的實際問題開始發生聯系對這種復雜現象的理論解釋也正是這期特刊的主要目的之一.
經濟學引入戰略管理領域的原因
作者認為主要有五個方面的原因使經濟學和戰略管理產生融合:(1)解釋績效數據的需要;(2)經驗曲線;(3)持久利潤的問題;(4)經濟學不斷變化的研究領域;(5)商學院中變化的研究氛圍.
(1)解釋績效數據的需要
七十年代戰略研究者開始系統的關注組織績效(特別是投資回報)試圖將它們和管理行動聯系起來為這一問題尋找充分的答案是引發戰略研究引入經濟學思考的一個主要力量.市場份額的影響為這一問題提供了很好的解釋市場份額和收益率之間聯系的研究首先開始與產業組織經濟學(io economics)這種關系被認為是"市場力量"存在的證據.在戰略管理領域市場份額由bcg提出并由pims(profit impact of market strategy)研究大力推動他們將市場份額視為一種出于戰略目的可以進行買賣的資產.1979年rumelt和wensley開始pims數據庫估算獲取市場份額的成本但卻發現幾乎不存在這樣的成本市場份額和收益率的變化是正相關的.最后他們認為市場份額的變化是有價值的但是由許多隨機因素(如運氣良好的管理)對份額和收益的關系產生影響.市場份額方面的研究激發了對有關份額和收益聯系的競爭均衡的更多研究工作.
競爭均衡假設排除了各企業間財富的不同是由于各自自由戰略選擇的結果而將之歸因于不可控制和預測的現象的影響這種假設經常不考慮革新變化和差異性的存在.新古典經濟學的均衡意味著利潤是處處為零的.而納什均衡的基本思想是參與者因各自面對的不確定性不對稱信息和不均等資源而各自采取行動這就產生了廣闊的利潤空間.
(2)經驗曲線
七十年代bcg發展了長期以來被忽視的經驗曲線.經驗曲線的觀點認為累計產量而非生產規模是生產成本的重要推動力量.這一思想推動著眾多管理者以當前利潤的代價換取市場優勢和增長.經驗曲線首次出現在戰略過程和競爭行動及市場產出之間考量范圍之內在傳統的企業受環境影響的觀點下經驗曲線將注意力集中于競爭對手的行動.這種以經驗為基礎的競爭邏輯方式不是來自于經濟學領域而是在戰略管理領域發展起來后再推向經濟學.
(3)持久利潤的問題
在標準新古典經濟學中競爭會侵蝕成功公司的額外利潤使每一家企業只能維持成本.而實踐研究顯示今天能做得很好良好的效益是可以持續的.為尋找企業持久的成功的理論解釋自然會考慮到經濟學理論中尋求.最顯見的理論就是產業組織經濟學中各種有關非正常回報的理論.傳統進入壁壘理論產生出規模經濟和沉沒成本的概念;靈活性壁壘理論強調了在產業中專業化投資的學習和首先進入優勢的重要形.芝加哥學派的觀點支持高額利潤是特殊高質量資源的回報的觀點.創新經濟學關注schumpeterian競爭知識產權和技術轉移成本等.
戰略管理中出現了大量的工作試圖將這些觀點綜合到一個一致的框架之內最顯著的成果無疑來自于porter.他在mason和bain的"結構-績效"觀點的基礎上將視角從產業層面移向企業層面分析了企業如何通過競爭戰略在行業內獲得持續競爭優勢.第二種努力是戰略的資源觀點.這種觀點將注意力從制造市場壁壘轉向競爭從要素市場障礙轉向資源流動將非正常的回報定義為與獨特資源結合產生的租金而不是市場的力量.戰略管理的內容包括識別資源的存在和質量并建立市場位置和契約安排以最有效的利用維持和擴展這些資源.ghemawat提出了一種圍繞"委托"的新的解釋認為戰略和績效的持續都來源于長期的與行動相聯系的機制安排.
(4)經濟學不斷變化的研究領域
企業的新古典經濟學模型如一架在沒有秘密沒有摩擦和不確定性的世界中平穩運行的機器而近三十年(特別是近二十年)來至少有五種力量在破壞這種平穩他們是不確定性信息不對稱有限理性機會主義和資產專用性.這些現象不同方式的結合促生了經濟學一些新的內容.
① 交易成本經濟學
交易成本經濟學結合了有限理性資產專用性和機會主義這一經濟學分支對戰略管理具有最大的吸引力.這一領域建立在科斯關于企業邊界和內部組織的探討之上以williamson為主的經濟學家建立了分析作為指導市場活動的制度安排的市場和商業企業邊界的框架.這一框架比較了市場和企業的相對效率讓經濟學家可以比較不同組織形式的有效性(之前都只關注于尋找對于復雜商業組織的壟斷解釋).除了這一比較它還開始考察促使特別決定和行動產生的內部結構和規則.在戰略管理之中交易成本是經濟學思考戰略與組織理論的交界點.因其關注制度細節而非精確計算而比其他產業經濟學分支引起更多非經濟學家的關注.八十年代有大量的研究工作運用交易成本經濟學考察組織結構.
② 代理理論
代理理論綜合了機會主義和信息不對稱的思考關注激勵協議和決定權的分配.它與交易成本理論的不同之處在于后者表明沒有統一的合約能涵蓋所有的可能性代理理論不做出假設而是尋求每一種組織形式最佳的合約形式.代理理論發展出兩個分支委托-代理理論主要關注委托人和其雇員或代理間最優激勵和約的設計問題;公司控制理論則較少技術性更多關注于整體企業治理結構的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