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學是什么》讀書筆記
他在倫敦經濟學院辦了一個研討會,里面出了一個學生,就是弗斯這位后來被認定為“英國人類學家之父”的人類學家,他通過個人的努力為人類學與政府的合作找到了途徑,主張人類學應為改良文化之間的關系、殖民地的管理等作出貢獻。馬林諾夫斯基和布朗生前有很多學術爭論和私怨,但他對于人類學價值觀的理解,布朗也是暗自贊同的。他們都反對進化論,崇尚一種將非西方文化堪稱是活的文化而不是死的歷史態度。
布朗
布朗自稱自己的人類學是“比較社會性”,意思是說人類學是服務于社會理論建設和經驗研究和比較研究。他讀了很多法國社會學家涂爾干的很多書,相信社會科學的基本追求是做孜孜不倦的“概括”。如果說馬林諾夫斯基的民族志有點以喋喋不休的故事為特征、以故事的寓言式啟發為優點,那么,布朗則不滿足于此,他要求民族志要以“理論概括”為目的,其最終的前景,是基于跨文化、跨社會的比較研究提出一般社會學理論。于是布朗強調“社會人類學=比較社會學”,他認為一個民族的生活情況的描述,不足以代替具有普遍意義的理論。這對西方社會學來說如此,對西方人類學來說也是如此,新的人類學必需綜合兩者,才能真正成為社會科學。
布朗的想法,在他的《社會人類學方法》一書里得到了較全面的表述,他的理論觀點大致都來自于社會學家涂爾干講的神圣是如何與世俗生活相互對應的、互為因果的。世俗在他看來就是社會,而神圣則是社會的集體表象。他關注的是涂爾干的那個問題:社會是怎樣構造的?要看社會這座大廈是怎樣建設起來的,就是要看社會的結構,如同看待樓房的結構一樣。結構有一個形式,美國人叫“文化的模式”,英國任教“社會的形式”。布朗認為內部的結構決定了外觀的表現,而內部的結構本身之所以存在,是因為各組成部分形成相互依賴、相互作用的關系,這種看法叫“結構—功能主義”。一座房子不能沒有地板、天花板、墻壁,它們之間的物理學關系就是布朗要看的結構—功能關系,而布朗的社會人類學,指的就是研究不同社會如何把這個大廈建起來的過程。屬于他那一派的人類學家,喜歡看實在的結構,所以也喜歡研究可見得政治制度。
在同一時期,法國涂爾干學派的社會學也引申出了一種新的人類學。英法社會人類學都受到社會學大師涂爾干的影響,兩國之間人類學只是和思想的交流很頻繁。但是,法國式的人類學卻走了一條與英國有所不同的道路。值得一提的現代法國學派奠基人,有葛蘭言、莫斯兩位。葛蘭言和莫斯都與涂爾干有親戚和師承關系。
葛蘭言
葛蘭言是個漢學專家,但他的雄心遠遠超越漢學,他想從中國資料看一般人類學家的做法、看一般社會理論的可能性。他的著作很多,最主要的創新,是提出結構人類學的基本說法,為法國結構主義提供了前提。葛蘭言著作很多,其中尤其有名的那本叫做《古代中國的詩歌與節慶》,討論了《詩經》這本書對人類學的啟發。《詩經》分成風、雅、頌三個部分。大體來說,“風”是春天的節慶,“雅”是知識分子的吟唱,“頌”是宮廷里的頌歌。葛蘭言認為這三個部分之間有一個互動和相互演繹的關系,這個關系也是一個過程,它展現了中國禮儀的起源在什么地方。《國風》是最古老的,雅、頌都來自于風。“風”是關于性關系的委婉表現,那么雅、頌代表的“禮”文化,完全來自于古代的男女關系與群體間交換的基本關系。“關關雎鳩,在河之洲”這種對歌的關系是所有個人和個人、集團和集團之間關系最原始的,而不是涂爾干的社團。這種對歌的關系,再后來被發展成為“禮”,在法國則被理解為“社會”或“總體給予”。葛蘭言認為,中華帝國的輝煌文明,就是通過改造原始鄉野的交換而形成的。
莫斯
莫斯研究的面涉及很寬,但他的《禮物》最為有名。典型的“權錢交易”正好說明“禮物”關系的普遍意義。“禮物”關系的基本原理是,交易雙方的關系不是物本身的價值的對等性,而是人與人的關系的對等性。像“權錢交易”這種行為,可以解釋為以物質的東西來抹平政治地位的差異,從而促成人本身的交換。莫斯的整個研究表面,很難用理性和不理性來區分社會行為,人情這樣的東西不是不理性,它是人們交往的原初基礎。
莫斯的理論針對的好像是“古老的社會”,是古代希臘、羅馬、印度、中國及現存的部落民族的同類現象。但他想從這些廣播的知識里面汲取的教誨,除了“古老的社會”的制度和風俗以外,還有人際關系互惠性的普遍意義。他要指出的是,“禮物”的基本要點是,每個人在禮物交換中既有責任去送人家東西,也能拒絕禮物,有責任收取,不收會遭人嫌棄。
在現代人類學中,美國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這些成就與來自歐洲的猶太人移民學者有著密切關系。美國人類學的教學核研究受到英國的影響比較大,但從內在的精神來說,美國人類學的深層結構,潛在著很多德國文化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