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朝圣》讀書心得體會(精選18篇)
《一個人的朝圣》讀書心得體會 篇1
一個人的朝圣歷程也是哈羅德重新回憶,整理,審視自己一生的過程。為弗萊和艾琳的愛情又喜又憂,喜的是確實感受到了愛情的甜蜜,憂的是看著他們在時間的磨練中漸行漸遠,成為最熟悉的陌生人。
感慨于哈羅德第一次為人父母時的心理活動,對一個天才而又患有抑郁癥兒子的又疼愛有時候又手足無措。從兒子誕生時,妻子慢慢的開始改變了,她一切都開始站在兒子的那一方,她變得不愛打扮,敏感多疑,生活失去了戀愛中的以前那種情趣。有時候哈羅德真的像個孩子,不,應該是有時候男人就像一個孩子,會吃醋想要獲得愛。他會不知道該如何處理兒子的問題,擊破堅強的外表他也有一顆脆弱的心,哈羅德說:原諒我,原諒我,原諒我有時候也很懦弱會讓你失望。兒子自殺去世了,夫妻的關系也名存實亡了,兩人形同陌路。但在朝圣的路上,夫妻兩都陷入了對自己行為的審視,發現他們都還是深深愛著對方,經歷了那么多,一切都釋然了。
每個平凡人生命中都是有遺憾的,看著眼前這個有信仰貌似堅定的老人,支持敬佩目送他遠去做那看似不可能的事情,這是對生活最后的反抗吧。
《一個人的朝圣》讀書心得體會 篇2
鼻子無法呼吸、心抑制不住的顫抖下看完了這本書,很美好的結局,希望每個人都找到自己重新孕育生命的感覺。
在自己看最后一章中,不斷的看到想到在我生命中出現的并曾經一直在路上為之祈禱的那些過客(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快樂精靈留給我的是永遠的微笑,雖然他有煩悶的時候,但他還是會給我微笑;媽媽走時的安詳與解脫,我每日騎車在不同醫院奔波的路上只為告訴她愛她、想她;我牽著婆婆的手在小區里四處游蕩,她撿起一片樹葉視若珍寶,我給她帶上一朵小花她笑顏如花;最后她們離開時肯定是都已經厭透了這個世界,每個人眼神最后都是空洞的,無論那時我們怎么想留住她們。如今我才明白,原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希望,都有自己的路走,都要重新來過。
寫到這里時,心理平靜了許多,從新審視這本書,還是值得推薦一讀。在隨著哈德羅一起行走的路上,你也在不斷反省自心,不斷發現生活中自己和別人新的優點,不斷的看到被自己忽視的各個角落的美!一個人的朝圣,一個家庭的救贖,慰籍了3個人及其周邊的人,這個圈子有多大,你來想吧!
又一個周末的早晨,一本好書帶給我的快樂把一周的疲憊洗去,看到了早上明媚的陽光。
《一個人的朝圣》讀書心得體會 篇3
完完整整的讀完了這本書,倒不如說這本書陪伴著我,度過了漫長暑假的三分之二。一個人的朝圣,是對信念(對重要的朋友,我能夠走到北里克郡,奎尼就能活下來)的篤行,是對自我意識的感悟,對身邊周圍所有事物的慢條“梳”理。
一開始的哈羅德大概是一種自我懲罰,失去了去生活美麗的追求,也大概是生活趨于平淡的慣性,但是當得知最好的朋友奎尼,重病將要離世的時候,哈羅德再也不能平靜,去欺騙自己,他要找到一個出口,不能再這樣下去,所以毅然決然的走出了門口,(簡化了走過一個又一個郵筒哈哈)這是他情感發展的'必然,再然后的插曲就是同行的朝圣者,是對比也是烘托,來告訴我們真正的朝圣的模樣,是誠懇虔誠的沒錯了。到最后的到達,再然后哈羅德與莫琳的感情重燃信心,還有個驚喜就是莫琳與哈羅德都正視了喪子之痛,ta們分開的87天就是開始彼此牽掛原諒的過程,這實在太好了。
文章的語言也是含蓄細膩的非常了,尤其是對景物描寫,細節的描繪,凸顯的要素非常明確,也更能表達哈羅德等人物的心境狀態,非常喜歡的一本書,謝謝楊老師厚愛的畢業留念,認真的讀完了一本書。
《一個人的朝圣》讀書心得體會 篇4
期初并不知道“朝圣”這個詞是什么意思,“朝圣”是一項具有重大道德或靈性意義的旅程或探尋。老媽推薦我讀這本書的原因也是書中的哲理,主人公的經歷與書本身的精彩。朝圣原本一個宗教的重要之事,現在用在一個人身上,我想表達的就是所謂的信仰與精神吧!畢竟西方人對于宗教與信仰是如此重要,甚至高于自己的生命。他們的信仰就如同我們東方國家的佛教那樣根深蒂固。
主人公過了幾十年平平淡淡的生活,工作的一成不變,親友沒有往來。而在早晨一封二十年老友寄來的信開始了小說的序幕,奎妮身患絕癥寫信告別。寫下回信寄出后,他開始了風雨征途,經過一個又一個郵箱,最后橫跨整個英格蘭,心中一直懷著只要他未曾放棄的走下去,奎妮就還可以活下去。
關于愛與信念以及萬物之類,書中用并不華麗的辭藻卻表達出描繪出一切,如此簡單樸素卻令人深深感動,人生的路只夠一個人走,從一個人到兩人一狗,到聲勢浩大的朝圣團,最后世界只剩一人的寧靜與超脫。自己的世界才是過程中想要的,正讓我想起了NBA中被多次提到的“相信過程”,雖然有時候結果更令人在意,但或許有時候,在我看來,這更像一場以偽裝自我救贖的尋覓,尋覓幾十年前沒有抱歉與自責,不時傳來哈羅德與莫琳陣陣笑聲的夜晚。
關于離別和重逢,我們能看到的朋友與自己IDE交集,過客還是熟人,也許是匆匆的告別,也許是一路走下去,我們除了親人外稱兄弟姐妹的那些人,也只有給我們一句鼓勵,人生的路,總歸要自己走,孤單可以承受,離別時也請還好告別,不是不愿面對地退縮,而是面對摯友揮手告別的勇氣。即將結束的歲月里的一群人,就是需要去告別,就像高考這個截點。小說里的主人公也以他自己的方式朝圣,治療他的摯友,以治療他風塵仆仆的心與千瘡百孔的家。
最后的最后,在奎妮的葬禮上兩人找回了以前兒子還在世的感覺,回憶曾經美好的釋懷。信念可以堅持很多事,不應該去嘲笑看似不實際的想法,善待世界善待自己。
《一個人的朝圣》讀書心得體會 篇5
通過十點君找到了這本書。首先這是一本關于“朝圣”的書,書里囊括了許許多多情感:愛情、友情、親情等等。
哈羅德的朝圣始于獨自一人、經過中途的喧囂、迷茫、反復,最終又回到了孑然一身并終于完成了“一個人的朝圣”之旅。看似孤獨、艱難的旅程,卻使他終于能夠直面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情感、自己當初所無法面對的一切,同時妻子莫琳也因為日常的生活環境被打亂而可以重新開始審視自己的內心、審視出她與哈羅德之間矛盾的根源,最終他們通過朝圣,愛情與心靈都得到了救贖。
人始終無法脫離情感而獨活,情感是人的支柱,是人的歸屬。而找回這樣的情感,是對自我的救贖。
人與人之間每段感情的建立,都需要恰到好處的分寸,分寸感拿捏得好,才會獲得內心的篤定與信心。——by十點君
生活中當你覺得一段感情出了問題,不妨脫離出來,做一個清醒的過客,這時候所有的陌生事物都會被賦予新的意義。驀然回首,你的那份感情也許已經得到了救贖。定期的審視自己的內心,是自我完善所必不可少的。
《一個人的朝圣》讀書心得體會 篇6
一個人的朝圣,可能某一天你會因為某件事情,沒有原因,也知道不太可能,但是就是想去做,不管是周圍的人還是自己的理智都告訴自己,那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但是自己就是想去做,更經常見到的就是年輕人的沖動。
在《戀戀日記本》中的男主角在知道女主角已經喜歡上其他人的情況下,還是去修那個房子,那是一個夢想,有那么一個執著的念頭,其實自己想想知道修房子和女主角能不能夠回來沒有任何的關系,但是就是想去做,在這本書中,把整個路途中所有的心理路程也寫下來了,雖然最后的結局是沒有拯救得癌癥的朋友的生命,但是讓她安詳的死去,最重要的就是整個過程,男主找到了自我,了解了自我,在不斷的徒步過程中,不斷的反思,不斷的去想自己的事情,還有他的妻子也在整個過程中,了解到兩人之間的真愛,將因為兒子去世而留下的裂痕去掉了。兩個人又重新找回了那份丟失的愛情。
人活著,有些事情必須去瘋狂的去做一下,讓我們自己的人生沒有白活。
《一個人的朝圣》讀書心得體會 篇7
利用上下班的零碎時間7小時48分,經歷了一個六十多歲的老人歷時87天步行了627英里的一個人的朝圣。
書本沒有華麗的詞藻,也沒有跌宕起伏的新奇情節,只是用細膩的筆觸,描繪了一個木訥、內向、孤僻、固執、善良的老人,只為拯救一個多年未見的病危的同事和故友,而幾近瘋狂的堅持完成了一個徒步的朝圣之路,從而演繹完成了內心和自我的救贖。
對哈德羅來說,一切都只為了一個承諾,無關信仰,最多也就是一個為了祈求故友活下去的一個信念,但就是這一個信念,讓他在麻木到即將放棄的人生之末,用他一生中最為瘋狂的行動完成了這一個靈魂之旅,用心靈和回憶丈量著自己的人生,在被所謂的命運捕獲之前,幡然醒悟還有很多事情可做。
一切都是淡淡的,沒有吶喊,沒有轟轟烈烈,連頓悟都是淡淡的。隨著老人蹣跚而日漸穩健、遲疑而后又堅定的腳步,帶領我們逐漸深入思考,關于人性、愛情、家庭,關于信念、堅持、放棄,關于孤獨、傷害、失去,關于寬容、原諒、祝福,關于接受、改變、離開......
人生來就是孤獨的,所有人事物都只是陪走一程,尤其是一個向著精神殿堂跋涉的朝圣者。也許只有讓身體放歸大自然時,心靈才更容易找到最原始最本真的記憶,更容易從逝去的歲月中尋回隱匿的自我。那些青澀而甜蜜的懷念,那些遺憾又悔恨的羈絆;那些快樂又唯美的曾經,那些痛苦卻壓抑的過往……那些一點一滴的存在,在黑夜與孤獨中無所逃遁;那些曾經的糾結與悲歡,在困難的行走中漸次平淡。
她觸碰過生命的真實,也曾經游戲人生,終有一天,我們都將關上門,把一切都放下。
《一個人的朝圣》讀書心得體會 篇8
一個人的朝圣,最初不知怎么接觸到這本書的,或許是朝圣這樣的詞語吸引了我,在我看來,朝圣,是神圣的,是難以親近的,它為什么會出現在一本書的名字中?直到看完整本書才明白。
這本書花了我兩段時間,開始時已快臨近期末,醫學生的魔鬼考試月,一切都向考試看齊,所以我只是看了一部分,考試完又想玩,又要過年走親戚,以至于這本書的戰線拉的太長,新學期,熬了幾個夜,終于看完了。
哈羅德的朝圣,在我腦海里就像放電影,他一路走,我跟著全程腦補。一邊看,一邊疑惑著,朝圣,真的是朝圣嗎?我看不然吧,或許換成探望?拜訪?…………更為貼切。但當我看到結尾,才知道,哈羅德去療養院看奎妮可以用拜訪、探望之類的詞,而哈羅德發現自己的內心選擇卻足以用朝圣了,因為只有朝圣,才能找到最真的自己。
哈羅德不顧妻子的反對,選擇步行去見奎妮,我覺得可能當初哈羅德也是腦子一熱,因為我發現一開始哈羅德總愛想起一些事兒。走著走著,離成功越來越近時,哈羅德卻想放棄了,真的很怪,堅持了那么久,就要放棄?!也許是太累了,也許是不知見到奎妮說些什么,也許是那群隨行者們搗的鬼,真的,那群隨行者就像社會上的多數人的一個縮影,在他們看來,朝圣只是一次愉快的交易,簡單行走的背后是名與利。幸運的是,哈羅德對隨行者的態度從最初的接受,到包容,再到最后的默默離開,也許,他內心的改變是他還能堅持下去的一大緣由吧。
這篇小說主人公是哈羅德,退休生活暗淡無味,索性說走就走,待得豁然開朗,才覺,原來當初最美好。轉而一想,哈羅德的故事像是在說每個人,彎彎繞繞兜了大半圈,最后又回到了原點,只是這個原點已經變了。
《一個人的朝圣》讀書心得體會 篇9
水平實在有限,但還是沒忍住水了一段。
18暑假,家中無聊,因徐大樂的一首同名歌曲《一個人的朝圣》開始翻看。前幾天出校與兩同學閑逛,也剛好看到了“要么庸俗,要么孤獨”的網易熱評。這也可以稱得上是一種巧合吧。至此,全書讀完,也不過幾個小時,雖未擱下,但這過程我卻使其持續了半年多。雖有走心但并不太多,這也許是假讀書吧。書中諸多細節,記憶已然模糊,有時甚至成為催眠之佳品,細細想來,并非書中不足,實屬個人問題。此問題緣由,也剛好與我目前對看書的想法相對立:多讀書,多修心。
關于想法:原生家庭對于個人的影響,是不容易被自己注意的,是潛移默化的,更不是隨便就能改變的。但不管何時,這是值得自己哪怕用一生時間去跳出來的的。?應有一天,你心中雖仍有疑惑,但已充滿勇氣,“不計得失”的走向那“一個人的朝圣”。
以上便是此刻的我,與《一個人的朝圣》的全部交集了。也許以后還會有,也許沒有。不管怎樣,希望自己越來越好吧。
《一個人的朝圣》讀書心得體會 篇10
很早前看了一小部分后就擱置沒看了,前段時間看《月亮與六便士》,不知道為什么總是想起這本《一個人的朝圣》,《月亮與六便士》看完后就迫不及待的翻出這本……
全書分為兩冊,第一冊講主人公哈羅德為探望病危友人奎妮而獨自踏上漫長旅程的故事,哈羅德的出發點是為了給予友人希望,最終卻實現了自我救贖,激發了對自我價值的再肯定、對成長缺陷的新認知及對現實命運的接受和理解。同時,其妻子莫琳在等待及關注哈羅德的過程中,對痛苦的過往逐一進行審視,觸發了對愛的全新領悟和對自我的重新認識。第二冊講奎妮在病床上等待哈羅德的過程中以信件的形式復述了這個故事,也是奎妮的自我懺悔自我救贖,算得上是奎妮心靈上的一次朝圣之旅。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旅程的最后一小段,哈羅德告訴妻子莫琳自己堅持不下去了,想要回家,莫琳卻一直勸他堅持自己的立場,鼓勵他繼續;終于哈羅德克服了自己的心理因素,調整好心情,到達了目的地。在最艱難的時刻,心里可能涌現出想放棄到念頭,但只要有一絲不想放棄的念頭就會一定會完成。
《一個人的朝圣》讀書心得體會 篇11
昨天把《家》又看了一遍,之前看總是沒有甚么感覺,可能年齡的關系,現在再看覺得體會比之前深很多了。書中的幾個人物總是顯現在眼前,讓自己去思考。
覺新 覺新這個一物是老舍先生著力塑造的一個最重要的人物,也是我感受最深的一個人物形象。昨天把《家》又看了一遍,之前看總是沒有甚么感覺,可能年齡的關系,現在再看覺得體會比之前深很多了。
書中的幾個人物總是顯現在眼前,讓自己去思考。覺新覺新這個一物是老舍先生著力塑造的一個最重要的人物,也是我感受最深的一個人物形象。從他的身上,我多多少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總是想把所有的事情做,總覺得要對得起所有的人,結果呢?費盡心思,最后甚么事也沒有做好,對不起所有的人。梅表姐也好,瑞玨也好,家庭也好,都不是他想要的。我想這個多是我們這些70后人的一個縮影吧,一直都是在為他人活著,而不是為自己活著。覺慧一個青春叛逆的代表,他是一個有思想,有目標,有理想的,他能夠為自己活著,去尋求自己想要的東西。實在在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人又能有多少呢?這樣的人看起來很簡單,實在做起來很難,就像在覺民的婚事上,把敢把覺民藏匿起來;在捉鬼的事上,他勇于和陳姨太斗爭;在學生運動的事上也于頂撞家族的最高人物高老太爺。實在真得很敬佩這樣的人,敢作敢為。
但是轉念想想,覺慧是否是有點自私,一個有著真愛的,是會去體會親人朋友的感受,而不會只為自己,走自己的路而去讓他人說。我們都很羨慕覺慧,很看不起做揖主義的覺新,但生活中我們更多做的都是覺新。老舍先生的筆真是好,幾十年前寫的東西,今天看來還是那樣的親切,讓人久久回味。
《一個人的朝圣》讀書心得體會 篇12
《地心游記》這本書出自19世紀,一位法國著名的小說家——儒爾·凡爾納之手。
主要記述了:李登布洛克教授無意中發現了一張歷史悠久的羊皮卷,是阿爾納·薩克努塞姆,一位偉大的探險家所寫的是通往地心唯一的方法。因而帶著自己的侄兒合向導漢斯開啟了一段奇妙之旅。
路途中歷經艱險﹑饑餓﹑缺水﹑黑暗﹑風暴﹑不斷的折磨著他們的肉體和精神。但也有許多驚喜和發現,證明了在第四紀確實有人類存在的事實。
最后,利用火藥炸通了被封住的火山通道,在火山即將噴發時乘上木筏隨著=熔漿不斷的上升從而達到地面死里逃生。
文章內容文字生動,十分帶動情緒在我讀到:不出所料;第一天下來我們的水就沒了,只剩下一些刺柏子酒時,我便擔心起來,他們會不會渴死在這洞穴中,緊接著便是一種緊張的心情繼續讀。當讀到他們找到了“漢斯小溪”從而解決了缺水的困難,懸吊的心終于落下,十分喜悅。
閱讀完這本書,感覺這書介紹的世界很美,所有的歷險非常刺激,使我懂得了一個道理:人生是應該不停努力奮斗的要堅持不懈,敢于冒險﹑在困難中不斷磨練自己,勇敢接受生活的挑戰,這才能成功。
《一個人的朝圣》讀書心得體會 篇13
“駱駝王子”這個名字是一匹野駱駝的。
它是一匹受著成年野駱駝寵愛的“王子”,是一匹活潑、聽話、乖巧的小野駱駝。
這里有一群為保護后代敢去犧牲的野駱駝,有兩只雪豹想吃掉“駱駝王子”,于是四匹成年野駱駝圍成一個圈,保護了中間的“駱駝王子”,雪豹對這四只成年野駱駝進行了瘋狂的攻擊,可是這四匹傷痕累累的駱駝,始終不后退,拼死保護“駱駝王子”,這種愛讓我震驚,這種愛讓我驚嘆,這種愛讓我震撼。這四匹成年野駱駝自己的身體,為后代遮風擋雨雨,它們擋住了敵人的瘋狂攻擊,他們誓死保衛后代的精神,深深地打動了我。
還有一次,正在青春叛逆期時的“駱駝王子”,不聽話吃了黑楂樹的葉子,疼痛不堪,發出陣陣呻吟,四匹成年野駱駝迅速趕到它的身邊。這種葉子只有吐出來才能好,于是一匹躺下,當它的“枕頭”,兩匹在它的肚子上按摩,一匹保護著它們,直到它安全了。這又讓我感到了,種群至高無上的愛,雖然“駱駝王子”不是自己的,但卻愛得比自己的孩子還要深,這真是讓人敬佩啊!
真是一匹受膩愛的、幸福的“駱駝王子”。
《一個人的朝圣》讀書心得體會 篇14
一般來說,暑假都是用來放松的,可也少不了老師布置的作業,老師讓我們讀了兩本名著,《駱駝祥子》和《朝花夕拾》。
其中《駱駝祥子》里講的是一位舊北京人力車夫祥子的故事。祥子他有一個理想:就是能夠擁有一輛屬于自己的洋車。于是他憑著勤勞和堅韌省吃儉用,最終有了第一輛洋車。可是好景不長,沒過多久他的洋車就被士兵們搶走了。但祥子并沒有灰心,靠著自己的努力又買了一輛洋車。不過他實在是太倒霉了,辛辛苦苦攢的錢又被偵探搶走了。就這樣,祥子再也沒有辦法鼓起生活的勇氣。于是他便開始了游戲生活,整天吃喝嫖賭,樣樣都干,徹徹底底的變成了城市里的一個垃圾。
讀完了這本書,我不禁感到傷心,為他感到悲哀,現實的殘酷徹底擊垮了他。自己心愛的小福子也死了。殘酷的現實使他最終變成了麻木,潦倒,墮落,自私,不幸的無業游民。連遭生活打擊,祥子再也無法鼓起生活的勇氣,最終,他拋棄了以前做人做事的原則,自甘墮落,被黑暗的社會徹底毀滅了。
明天會怎樣?我不可能會知道。而現在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把握好今天。
《一個人的朝圣》讀書心得體會 篇15
《人間草木》是一本散文集。
文章分七輯,每一輯內容都不同。作者汪曾祺先生是個真性情的人,單單從目錄就能看得出來。每篇文章的題目都很直白,樸素、平凡但是帶著點詩意。“人間草木”這個題目只是其中一篇散文的題目,但是作為整本散文集的名字,卻很恰當。每篇散文的語言都很樸實,簡單,內容也不是什么出奇的事情,普通得真的就像隨處可見的草草木木。不知是題目烘托了文章,還是文章烘托了題目?
汪曾祺先生也是什么都能寫,而且寫的有趣。卸去了華麗辭藻的文章讀起來讓人頗為心安和舒服。從回憶家鄉的一花一草一木,到各種各樣的小吃,再到在聯大的生活、相識的老友、親人……幾乎都是司空見慣的事,在汪曾祺先生筆下卻別有魅力。其中有篇《葡萄月令》,五頁的文章,把葡萄從一月到十二月詳詳細細地描寫了下來,但讀著一點也不使人厭煩。這便是魅力,或者說是魔力。
零零碎碎的小事太平凡了。散文是拿這些小事入文,能抓住人心的就是好文章。即使是他人的經歷,《人間草木》這本散文集讀起來仍舊是溫暖的。有人對散文不感興趣,認為它無聊,沒有跌宕的情節,像一杯白水。其實生活就是白水,只是喝的人心境不同罷了。
汪曾祺先生的生活,一定是擔得起這八個字的—— 溫和從容,歲月靜好。
《一個人的朝圣》讀書心得體會 篇16
大家都會寫關于經典的東西了。可大家知道經典是什么意思嗎?經典的意思就是過了很長時間的東西大家都還喜歡就是經典。今天我寫一篇經典的動畫篇——《白雪公主》。
我相信各位小朋友們都看過《白雪公主》吧?沒看過的小朋友也沒有關系,我和大家一起說說吧!
從前有一位美麗、善良的白雪公主,因為她很美,所以她的后母很恨她,就派人去殺害她。白雪公公主逃到了一座小房子,房子里住著七個小矮人,從此她們就成了朋友。有一天,一個老太婆給她吃了一個蘋果,白雪公主就被蘋果毒死了。七個小矮人做了一口水晶棺材,把白雪公主放到里面。走過了街道,小矮人被一根繩子弄摔跤了,蘋果從嘴里掉出來了,白雪公主就活了。
大家看了《白雪公主》,知道這篇故事主要講了什么嗎?主要講了不能太相信別人,要多幫助好朋友,好朋友才會幫助你。
《一個人的朝圣》讀書心得體會 篇17
生如夏花,與我而言,并不陌生,第一次接觸“生如夏花”這美麗的辭藻,源自一首樸樹演唱的歌曲,名字就叫《生如夏花》,很喜歡聽,喜歡歌曲之意境,喜歡歌詞之凄美,那時自己對生如夏花的理解,是傷感滄桑的,是一種文字很難傳達的感受,光影朦朧的詩情畫意,詩歌帶來的那種清正淡雅,不難發現其中彌漫的“經意之極,若不經意”的意味。公司組織讀書月活動,看到了一本戈爾泰的詩集《生如夏花,死如秋葉》,甚是喜歡,借來閑暇之余閱讀,讀后方發現自己當初的理解是淺薄片面的,也正是這本書,使我理解了生命的真諦。
生如夏花之燦爛,死如秋葉之靜美。泰戈爾的文字,沉凝,淳樸與華美之間透露出一種超脫世俗的哲理與超然感,生活中有許許多多的事情讓我們憂愁,悲傷與悵然,總在不經意間失去那份絢爛的心情,同時也失去了燦爛的人生,漸漸地長大后,歲月一波一波如流水的沖刷,使許多人的努力與熱情都被封存在了內心的最深處,取之而代的則是看雨時擺脫不了的惆悵,冬天時油然而生的苦澀與酸楚,但是泰戈爾卻捕捉了事物的另一面,從美好的方面對待生與死,不單只有看雨的惆悵,更多的是雨中的盛開的小花,生機勃勃的小草,以及仿佛世界都變成了一幅水墨畫,優雅美麗,洗凈心中的污濁與凄涼;冬天也不單只是一年的結尾,帶給我們更多的是對這一年的留戀與收獲,所有都在這一刻盡顯姿態,剎那芳華。生活也是如此,從不同的角度看待、思考問題,得到的結果也不同,如果學會寬容與發現,就能夠撿起身邊隨處可見的快樂與幸福,如果學會努力與付出,就能夠得到生活的碩果累累與收獲,我們不妨將生如夏花之燦爛,親情、成果、友誼……都是我們所眷戀的,一生漫長而又短暫,我們要時時刻刻珍惜那些曾經陪伴過,幫助過我們的人,這份情感與成果,都是幸福與絢爛,這難道不是“生如夏花之燦爛”嗎?而當自己已經歷過許多幸福,得到了許多收獲,那么也可以將死變的淡然,如秋葉之靜美。
我們生活在物欲橫流的經濟社會年代,往往只求得虛空,失去了人生真正的目標。被譽于萬物之靈的人得有雄視萬物之智慧,那豐肌清骨的傲然與生俱來,我們本不該為無聊欲望,熄滅那生命明亮的燈,生活本來是豐富多彩,里面的善良和美德足以沉醉在心,很多感懷至深的事也叫人贊美和懷想;人當活得有尊嚴,有理想,應該過的如夏花之絢爛,有聲有彩的生活,在這過程里,我們只有付出和貢獻;而并不是為了醉生夢死的享樂,貪婪地去索取。當那時到了生命的盡頭,也會毫無愧疚地悄然離去,帶著那種優雅的靜美,將一股清氣留在人間。生命給于人只有一次,要好好珍惜,生活要過的自由和坦然,也要過的有品質和有質量,還要把那種美播撒于人間。這就是生如夏花,死如秋葉給我們所思考的真諦。
般若波羅蜜,盡快盡早,生命美如夏花死如秋葉,還在乎擁有過什么……
《一個人的朝圣》讀書心得體會 篇18
暑假里,我認真閱讀了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記》。其中,令我深有感觸的一個故事是《三借芭蕉扇》。
這個故事的主要內容是:唐僧師徒在路過火焰山時,看見火焰山上的熊熊烈火如同一只兇猛的巨獸噴吐著火焰,周圍一片熾熱,土地被烤的焦黑,村民們痛苦地呻吟著,一顆顆豆大的汗珠從臉上滴到地上;莊稼們一個個面無生機,臉是黑色的,個個都耷拉著腦袋……孫悟空看到這,下定決心,一定要幫村民解決這些問題。接著,他又打聽到,只有牛魔王的芭蕉扇才能滅掉火焰山上的熊熊烈火。于是,孫悟空靠著他的聰明才智,冒著生命危險與牛魔王斗智斗勇,終于在第三次才將芭蕉扇借了回來,解除了火焰山上的熊熊烈火,讓老百姓過上了太平的日子。
讀了這個故事,使我深有感觸的是孫悟空的耐心。孫悟空每次去借芭蕉扇的時候都會遇到種種困難,可是他不放棄,堅持不懈。用他那超凡的耐心在第三次終于借到了芭蕉扇。我們在學習的時候也要有耐心,遇到困難不能急躁,要多想一想,結果肯定會出來的。
孫悟空的聰明才智也值得我們學習,正是他第三次運用了自己的聰明才智,與牛魔王機智地斗爭,才讓牛魔王借給他芭蕉扇。在我們學習的時候,也要運用聰明才智,遇到不會的地方,換一種方法,一條路走不通時,往往會有更多通向成功的道路。我們不妨試一試其它的道路。
孫悟空那為民著想的精神更值得我們學習。他為了老百姓不再受到火焰山上的高溫,冒著生命危險去借芭蕉扇,借到芭蕉扇后,他又二話不說就到了火焰山,用芭蕉扇滅火,同時還承受著高溫。最后終于艱難地滅掉火,使老百姓過上了太平的日子。由此我想,如果每個人都為民著想,那天下會多么太平呀!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我們是祖國的接班人。現在,我們應該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等長大以后回報祖國,用所有的聰明才智為祖國做出應有的貢獻。